三峽助我奔小康|四川屏山:搬出來的新生活

2020-12-24 中國三峽集團

四川省宜賓市的屏山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向家壩水電移民重點縣。2012年向家壩水電站蓄水發電,屏山縣也完成了整體搬遷安置。8年過去了,移民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記者走訪了新屏山,看到了他們別樣的新生活。

屏山新縣城 本文攝影:湯偉、馬冠樸

屏山高鐵站和汽車客運站

「我想自己創業,還想陪孩子成長」

來到黃遠江的童裝店,店裡正放著周杰倫的歌,統一著裝的店員們熱情地招呼著客人,一個剛買完新衣的小男孩還得了一個玩具,很是高興。「店裡這個音樂專輯是我專門買了會員才能放的。」黃遠江笑著告訴記者。屏山縣商業步行街是當地人逛街購物的首選地,這兒有寬闊的街道和廣場,兩邊是各式各樣的商鋪,一路走下來讓人目不暇接。這家童裝店是黃遠江的第一家店,除此之外,現在的他還是另外一家服裝店、一家鞋店和一家汽車美容店的老闆。

黃遠江的童裝店

「在我們農村,父輩那一代大多都外出打工,小孩留給老人帶。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我不想重複這樣的生活,想自己創業把日子過好,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黃遠江說。為了實現心中這個理想,他沒少吃苦。19歲的他沒上大學就外出打拼,輾轉浙江、四川多地,賺的錢也不多。最終,他的創業機遇隨著屏山新縣城的搬遷建設出現了。

「那時碰上修建向家壩水電站,屏山新縣城搬遷建設,得知縣裡要開發商業步行街,就想著盤個店鋪來自己做生意。」2016年,黃遠江在步行街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店。

現在的黃遠江,除了分到的移民安置房,還買了商品房,買了車,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孩子上學可以早上送,晚上接,年邁的父母也可以得到照顧。他告訴記者,搬遷前的屏山縣是沒有商品房的,也沒有計程車公司,現在都有了。「如今的生活是外出打工不能比的,不僅掙錢了,時間上也自由,淡季的時候一家人還可以出去旅遊。」他笑著說。

黃遠江聘用的十幾個員工都是屏山縣的移民,他們有的是從外地回來的,現在都留在家鄉發展,不走了。

貧困縣裡出了所省級示範高中

向家壩水電站移民鄒禮駿是屏山中學高一的學生,她已經定好了高考的奮鬥目標——武漢大學。如今,屏山中學的學子們完全敢做考上名校的夢。

走進四川省屏山中學,映入眼帘的就是明德樓正中間掛著的紅色條幅,上面寫著「熱烈祝賀屏山中學XXX同學考取北京大學」的字樣。屏山縣教體局副局長熊太金說:「去年我們有個學生考上了北京大學,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過去我們的生源只在本縣,前年開始已經面向全宜賓市招生了,很多外地的人都願意把孩子送到屏山中學來上學,現在我們的目標是按每年3個學生考取北大清華來努力。」

屏山中學全貌

熊太金介紹,屏山縣在移民搬遷中,總共按規劃遷建了26所學校,遷建後的校園面積和基礎設施環境都遠超搬遷前的水平。屏山中學現在有學生3600多人,是遷建前的2.5倍,教職員工285人,幾乎是遷建前的3倍。「現在屏山中學已經是四川省級示範高中了,遷建後的校園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也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可以說,通過移民搬遷帶來的發展讓整個屏山縣的教育水平前進了十五年,」熊太金說,「除了宿舍裡用的熱水器、校園裡的路燈等設施得到了三峽集團的持續支持,就在今年,屏山縣又有945名學生從『三峽獎學計劃』中獲得了額度不等的獎勵補助。」

屏山中學的教室裡,學生們正在專心聽老師講課。

校友名錄裡考上名校的學生一年多過一年,不僅吸引了更多優秀教育人才和外地生源,還引發了屏山縣老百姓對「學區房」的關注。

上課鈴響,操場上恢復了寧靜。2011年學校遷建時栽下的樹,現在已經枝繁葉茂,在每日朗朗的讀書聲中愈發蔥蘢茂盛了。

這裡將建成西南區域最大的現代紡織城

把正在紡的線一刀剪斷,馬上就被一臺機器人發現,它會迅速精準定位,並在十幾秒鐘左右的時間將線接好。巨大的廠房裡只有機器的轟鳴聲,零星幾個工人在操作或檢查設備。這裡,是全國最大渦流紡企業天之華在屏山縣所設的工廠。

為什麼選擇屏山?廠長韓明興說:「我們廠自動化程度高、能耗大,屏山這邊能給我們每度電0.37元的包幹價,一年下來光電費就能省兩千多萬,還有人工成本和用地空間都比浙江有競爭力。」同時,這種高度自動化的工廠對工人的技能、身體條件等要求不高,能夠在農村移民後期扶持、貧困戶及殘疾人就業上提供支持。現在,天之華的二期廠房已經在建了,像韓明興這樣從浙江嘉興過來的管理人員不多,「我們就在本地招的工人裡面培養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相比之下這些人員流動性更低、成本也更低,還有利於地方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他說。

天之華紡織廠

屏山縣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楊育告訴記者,屏山縣的紡織產業發展得益於移民搬遷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整體規劃搬遷後的屏山縣,工業發展承載空間有了保障,加上向家壩電站修建給屏山縣的留存電,讓屏山縣在招商引資中更具有競爭力。「像天之華這樣落地屏山的大企業還有兩三家,這是東西部產業發展的雙贏。」他說。

天之華工廠所在的浙川紡織產業扶貧協作示範園是經濟開發區下的多個工業園之一。楊育介紹,這座示範園從無到有,不斷壯大,提供了就業崗位,帶動了產業升級,對我們脫貧攻堅和移民後扶工作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園區先後引入紡織龍頭企業31家,籤約總投資接近300億元,提供的就業機會能惠及貧困人口1000餘人、移民人口2000餘人。

天之華紡織車間裡機器轟鳴,生產自動化程度很高。

目前,屏山縣將紡織作為全縣第一大主導產業,2015年起按規劃發展大化纖維、紡紗、機織布、針織布、服裝家紡及產業用紡織品的全產業鏈集群。計劃到2025年建成總產值超300億元、稅收10億元、就業3萬人的紡織產業集群;到2030年建成產值超500億元的現代紡織基地,成為宜賓千億紡織產業核心區、四川生物基紡織特色基地、西南最大的現代紡織城和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示範園。

今年2月,屏山縣正式脫貧出列。上半年,屏山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3元,排名全市第四;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6元,排名全宜賓市第一。

相關焦點

  • 四川屏山:搬出來的新生活
    ▲屏山新縣城 本文攝影:湯偉、馬冠樸 ▲屏山高鐵站和汽車客運站 「我想自己創業,還想陪孩子成長」 來到黃遠江的童裝店
  • 三峽助我奔小康丨楊從亮夫婦:移民搬遷圓了我們十年的夢
    三峽助我奔小康丨楊從亮夫婦:移民搬遷圓了我們十年的夢 2020-12-07 1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展扶貧成效 | 搬新居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今天【展扶貧成效】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搬新房 謀新業奔向小康新生活「易地搬遷換新房,生活條件大變樣「以前我家住的是土房子,想都不敢想能住進寬敞的樓房,那會兒不敢搬遷是怕搬出來活不了,現在看來黨的政策是好的,那點擔心都多餘了……」王勝利以前所在的石泉村,生活環境十分艱苦,一年靠著外出打零工維持家裡的生活。現在王勝利在離小區幾百米外的春暉扶貧智能化出菇基地找了一份工作,每月能掙3000多元的工資。孩子有學上,醫療有保障。
  • 四川屏山一線醫務人員收到一封「甜蜜蜜的信」,卻溼了眼眶
    1月27日,正月初三,正值各地嚴密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關鍵時刻,四川宜賓屏山縣人民醫院的一線醫務人員收到20餘筐水果和一封信。↑市民送來的水果和慰問信。從車上下來的五六個人搬下一大堆水果,最後又放下一個寫滿字的信封。當班的門衛室保安正準備用手機拍照,一行人已經上了車,並迅速離開了醫院。保安迅速將這一情況報告了醫院門診部護士長張蘭。張蘭趕到現場,首先拿起那隻信封,封面寫著:「向屏山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拜年,祝願所有醫務人員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 建德大同鎮:含苞待放的「苞茶」 | 「幸福奔小康」公益助農 No.3
    建德大同鎮:含苞待放的「苞茶」 | 「幸福奔小康」公益助農 No.3 2020-03-30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各地林草頭條丨重慶大山大水孕產業 生態為先奔小康
    大道康莊重慶篇大山大水孕產業 生態為先奔小康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夏日雨後,長江重慶忠縣段被雲霧籠罩,水託雲,雲繞山,山依水,長江、橘山與雲霧渾然一體,蔚為壯觀。位於忠縣塗井鄉友誼村的三峽橘海,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幾名身著樸素的農民穿行其中鋤草施肥,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④|天府之國 更添富饒!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全面小康質量高成色足、脫貧攻堅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世矚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區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持續進行中第四站我們來到四川圖為佛山市援建的越西縣南箐鎮佛山達布新村一隅。
  • 安順市:搬出大山奔小康 走向幸福新生活
    重重大山像一道道屏障,貧困趕不走,小康進不來。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搬出大山,築夢小康路,這是許多山裡人的夙願。  樹挪死,人挪活,搬出深山天地寬。從2016年開始,一場波瀾壯闊的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在安順打響。
  • 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開欄的話:「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
  • 開發性金融勇擔「國家隊」使命 助力四川脫貧攻堅奔小康
    □錢程盧文 (圖片由國開行四川分行提供)搬得出全力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做美好生活的「締造者」  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生產方式原始、要素流通不暢……長期以來,這些問題都是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攔路虎」,導致了「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  「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有效的解決辦法之一,就在於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 我在廣東奔小康丨小小竹條,大大夢想!「蒸籠姑娘」帶領村民致富奔康
    往期回顧我在廣東奔小康 | 跑出來的小康生活「新農人」史憲賓, 以「六零標準」成就小康夢!【我在廣東奔小康】高穎:從頭開始的美麗事業我在廣東奔小康 | 走向小康,走進連樟村【我在廣東奔小康】中草藥農業技術築起小康生活
  • 安徽太湖:「搬」來幸福新生活
    在此基礎上,太湖縣委縣政府未雨綢繆,紮緊「返貧籬笆」,織密易地搬遷保障網,建立脫貧防貧長效機制,著手謀劃了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和安置點鞏固提升項目共148個、1.25億元,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持續完善、提升針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就業服務水平,切實增強易扶戶種養殖技能和轉移就業能力,確保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 2020年的五一假期,我在重慶沙坪垻三峽廣場!
    這個五一,飛雁沒有再研究概率論,而是帶著家人,一起來到了重慶市沙坪垻區三峽廣場,沙坪垻區屬於重慶主城的文化中心,周圍遍布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等和各類高職院校集中在沙坪垻區。而三峽廣場屬於沙坪垻區的商業中心,與渝中區的解放碑、江北區的觀音橋形成主城三大商業中心。
  • 韋蘭:代表有擔當 村民奔小康
    韋蘭:代表有擔當 村民奔小康 2020-11-17 2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古藺:黃蜀葵花開遍地「金」助力苗族同胞奔小康
    四川古藺:黃蜀葵花開遍地「金」助力苗族同胞奔小康 2020-07-30 21:16:49   「這個花開得很好,昨天我第一天來摘不是很熟練,都採到200多斤。」龍汝群是大寨村四組的貧困戶,在加入「採摘隊伍」的第一天就拿了120元的日工資,她說,其他熟練的村民,一天能採四五百斤,光是「採花」工資就有200多元。黃蜀葵基地。 曹雪 攝  黃蜀葵是一種中藥材,藥用價值較高,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等功效,其花是腎病藥物「黃葵膠囊」的主要原料。
  • 【同心奔小康】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盟員蔡雲餘的醫療援藏行
    往期回顧01|【同心奔小康】甘做減貧路上的「鋪路石」02|【同心奔小康】有求必應的「蔣媽媽」03|【同心奔小康】盟員企業家積極參與消費扶貧愛心行動04|【同心奔小康】送一縷書香,溫潤墨脫孩子的心05|【同心奔小康】平湖民盟人的八千裡路雲和月06|【同心奔小康】「甜蜜區長」的扶貧「小八八戰略」07|【同心奔小康】科普惠農 政協委員成長記08
  • .| 「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看泰順畲鄉如何「搬」出富美新鄉村
    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大型移動視頻新聞行動,11月30日在學習強國浙江平臺、浙江新聞客戶端、天目新聞客戶端、小時新聞客戶端以及有關縣級融媒體平臺推出第56期報導《「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 「美家美戶」奔小康
    如今走進湖光村,一條條硬化道路貫穿全村,主幹道全部安裝太陽能路燈,綠樹果園大棚交接,全村實現綠化亮化、淨化美化,村民風趣地說,我們這是「美家美戶」奔小康。湖光村的變化是我省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鄉村環境好不好、美不美,事關民生福祉,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 2020年「我們的小康生活」獲獎作品公示
    作者:曾敏選送單位:四川美術學院(三)銅獎(5件)1、作品名稱:《巴渝香韻-勤勞致富奔小康(系列)》作者:向海濤、王璽、喻小凡、張藝齡、龔梓涵選送單位:四川美術學院2、作品名稱:《定義我們的小康(系列)》
  • 數說「十三五」④丨讓甘孜群眾健健康康奔小康
    康巴傳媒(見習記者 周燕 文/圖)日前《甘孜日報》二版刊發《讓群眾健健康康奔小康「十三五」期我州織密醫療保障網》12月7日,在鄉城縣水窪鄉那拉崗村,村民四郎藏珠和家人們在樓院裡沐浴著冬日暖陽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間,我州圍繞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要求,創新健康扶貧政策,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提升農村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力阻「病根」變「窮根」,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使農村貧困人口在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等健康扶貧方面實實在在地提高了獲得感、幸福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