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藺:黃蜀葵花開遍地「金」助力苗族同胞奔小康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四川古藺:黃蜀葵花開遍地「金」助力苗族同胞奔小康

2020-07-30 21:16: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黃蜀葵花加工。 曹雪 攝

  中新網瀘州7月30日電 (鄒立楊 曹雪 姚茂璇)30日一大早,在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大寨苗族鄉的黃蜀葵種植基地,勤勞的苗族同胞們已背著背簍、帶著手套開始採摘黃蜀葵花了,她們要在下午之前,把盛開的花朵全都摘下來。

  「這個花開得很好,昨天我第一天來摘不是很熟練,都採到200多斤。」龍汝群是大寨村四組的貧困戶,在加入「採摘隊伍」的第一天就拿了120元的日工資,她說,其他熟練的村民,一天能採四五百斤,光是「採花」工資就有200多元。

黃蜀葵基地。 曹雪 攝

  黃蜀葵是一種中藥材,藥用價值較高,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等功效,其花是腎病藥物「黃葵膠囊」的主要原料。黃蜀葵生長周期短,每年清明節前後種植,兩個多月後即可採花曬乾售出,花期從7月持續到9月。在此期間,每天主莖或分叉的莖上都有兩朵鮮黃色的花朵開放。因為該花只有一天開放時間,所以開放的花朵需要當天採摘,並在花朵完全開放後採摘,過早或過遲都將影響花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苗族同胞正在採摘。 曹雪 攝

  為了最好地保持花中的有效成分,工人會及時把村民採摘的鮮花運送到基地一旁的扶貧車間裡,車間裡的烘乾設備嗡嗡作響,工人們要趁著新鮮,把花朵烘乾降溫、分檢包裝、密封裝箱,運輸到千裡之外的江蘇的藥廠。

  「我們跟江蘇蘇中藥業合作,採取訂單式種植,我們種多少他們收多少,不擔心銷路。」談到為什麼看好黃蜀葵產業,創立來鑫農業有限公司的返鄉人士唐明萬說,黃蜀葵渾身都是寶,在採收旺季,黃蜀葵畝產鮮花4000斤左右,每畝收入近4000元。鮮花採摘之後,藥廠還會對黃蜀葵的根和莖也進行統一收購,老百姓種植黃蜀葵的效益就更高了。

  「我家有30畝土地,今年種的黃蜀葵長勢比較好,預計畝產在3000斤左右,能賣9萬元。」大寨鄉向陽村的種植大戶楊仲華算了一筆開心帳,比起種玉米,種黃蜀葵的經濟效益比翻了一番還要高。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發揮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來鑫農業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利益連結機制,不僅為農戶提供花種和免費的技術支持,還實行「訂單式」種植,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農戶可通過訂單種植、園區務工、土地流轉等多種方式,參與到黃蜀葵種植中來。據了解,2019年,大寨鄉第一年試種黃蜀葵600餘畝,實現產值200萬斤左右。2020年,大寨鄉政府出臺黃蜀葵種植獎補政策,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200餘畝,特色產業規模化效應逐步凸顯。

  「我們將堅持『旅遊思維統攬、三產融合發展』的思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推動小園區向大園區的整合升級,儘快打造貫穿全境的10公裡鮮花長廊,將黃蜀葵種植打造成為我們大寨鄉的特色觀光農業,讓農戶在實現產業增收的同時,增加旅遊收入。」大寨苗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熊霞說。(完)

相關焦點

  • 來潁上五十鋪,許你一片黃蜀葵的花海
    潁上縣五十鋪鄉積極發展黃蜀葵種植,做大做強富民特色產業,增加收入「主渠道」,種好了「脫貧花」,結出了「致富果」。眼下,正是黃蜀葵成熟採摘的季節,在潁上縣五十鋪鄉的田間,一朵朵黃燦燦的黃蜀葵花競相開放,植株修長挺立,花朵大而嬌豔,成為田野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 開發性金融勇擔「國家隊」使命 助力四川脫貧攻堅奔小康
    2019年底,包括阿壩州在內的四川涉藏地區順利實現全域脫貧「摘帽」。  支持汶馬高速建設,只是國開行四川分行「破冰」扶貧項目融資難題的一個縮影。為助力四川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國開行四川分行在交通、就業、基礎設施等生活配套方面持續發力。
  • 5700餘名援彝幹部深耕大涼山 索瑪花開遍地金
    (新春見聞)5700餘名援彝幹部深耕大涼山 索瑪花開遍地金  中新社四川涼山1月25日電 題:5700餘名援彝幹部深耕大涼山 索瑪花開遍地金  作者 嶽依桐 湯雁  一月下旬,氣候寒冷,金沙江畔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卻迎來了當地特色農產品「雷波臍橙」最火熱的收穫季和銷售季。
  • 黃蜀葵綻放「致富花 」
    正在自家黃蜀葵地裡採摘的貧困戶朱興旺介紹說:「今年我家種了2.4畝黃蜀葵,目前平均每天採摘產量達到240斤,村裡的基地以一塊錢一斤的價格收購,相當於每天能有240元的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看著滿眼的黃蜀葵花,朱興旺渾身充滿了幹勁。  朱興旺所說的基地是黃蜀葵烘乾基地,2018年在新嶺村建成。
  • 千畝黃蜀葵 開出致富花
    眼下正是黃蜀葵收穫時節,記者近日來到淮安市淮陰區馬頭鎮三元村,只見金黃色的花朵在田野間縱情綻放,格外喜人。這裡120畝的黃蜀葵進入了盛花期,如小碗大小的朵朵黃花開得正豔。「採摘黃蜀葵工時費是3毛錢一斤,我從早上6點開始採,10點半收工,半天就能採上400多斤,過完秤就拿錢。」正在採摘花朵的村民唐誠滿頭大汗地說。從8月中旬黃蜀葵進入花期以來,附近30多名村民幾乎每天都來這裡打工。唐誠告訴記者,黃蜀葵採收期的70天裡,他們每天都要這樣工作5個小時以上。
  • 「致富三寶」帶著歪頭山苗族同胞錢包鼓起來
    在政府的重視和村民的努力下,在「致富三寶」的帶動下,苗族同胞走進小康生活。革命先驅孫蘭英追求的強國富民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立杆、拉線、裝新表……南方電網雲南玉溪易門供電局通過提供貼心的電力服務,為苗族同胞走出貧困、步入小康提供堅強電力保障。供電人員到田間地頭對苗族同胞開展安全用電宣傳。
  • 明天,古藺金蘭廣場不見不散喔!
    點擊古藺郎網微信關注我喲☀ 推送古藺本土文化,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本土資訊,商家優惠等內容,古藺最接地氣、重服務的本地微信平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2021-01-1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金雪‖回望遠山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直到2016年6月,我下派來到烏蒙山區,在革命老區國貧縣古藺掛職縣委副書記,生命的河流終於有了一個小小的拐彎…… 我欣然於這樣的旅程,它讓我跳出原有的一切。脫貧摘帽,攜手小康!我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親歷、融入、見證了一個偏遠落後縣城的蛻變。
  • 【方志四川•紅色記憶】邱金國 ‖ 紅軍古藺桂花火燒寨之戰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紅軍古藺桂花火燒寨之戰邱金國1935年1月29日,中央紅軍一渡赤水,按照軍委指示,紅軍分別從古藺東南和北部黃荊原始森林,繞過川軍範子英旅和顧曉帆團在古藺城區及老山、斯裡槓正面防線,迅速西進,直逼敘永縣城。
  • 龍清泉舉重破紀錄,在裡約奧運奪金,海內外苗族同胞發來賀詩賀信!
    --哈佛大學訪問學者、雲南苗族 楊鵬全場陷入狂歡之中!拿了金牌又突破世界記錄,龍請泉說要給孩子們樹立一個榜樣!我們苗族好樣的,太激動人心了!--中國苗學專委會主任 張曉祝福同胞龍清泉再次拿到奧運冠軍,衛冕成功,為國爭光, 為苗族添彩。保重身體!
  • 「紮根在大陸 助力奔小康」:臺灣父子涼山深處種出成片橄欖綠
    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
  • 科技助力葡萄產業 昔日貧困戶今天奔小康
    現在,當地的葡萄產業在科技助力下發展勢頭良好,忙碌在園區的鄭多念也對自己未來的生活也有了新的憧憬和信心。西安市鄠邑區餘下街道靈山寺村脫貧戶 鄭多念:人好了,學好了,人就跟咱在一起。咱這已經是脫貧了,以後就是奔小康水平了。
  • 古藺文藝2019.3(二)
    隨著家庭收入的不斷增長,我們的家庭基本步入了小康。首先是住房。我們老倆口住著150平方米,既寬敞明亮,又通風通光的樓房。兩個孩子分別在成都、溫江、瀘州、昆明、北海都買了房子。春秋兩季,我們大多數時間住在古藺,有時孩子們又來接我們去成都、瀘州小住一段時間。夏天還可去昆明避暑,冬天又可去北海禦寒,過上了候鳥般生活。其次是生活。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馬成粉:脫貧路上的苗族媳婦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馬成粉:脫貧路上的苗族媳婦 2020-12-09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陽:鄉親「幫幫團」助力脫貧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受益於『幫幫團』,張貴友家實現了脫貧,也讓村裡看到了一條幫扶脫貧戶的好路子。」水尾村黨支部書記陳友忠說道,在「幫幫團」的基礎上,村裡開展貧困戶「鄉親互助」模式,通過黨員帶頭、產業互助、人員互助等形式,將「互助小團體」轉變為「產業小聯盟」,帶動貧困戶發展。2017年底,該村3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靠山靠水靠雙手 發家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靠山靠水靠雙手 發家致富奔小康 2020-08-28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金雪 ‖ 回望遠山
    直到2016年6月,我下派來到烏蒙山區,在革命老區國貧縣古藺掛職縣委副書記,生命的河流終於有了一個小小的拐彎……我欣然於這樣的旅程,它讓我跳出原有的一切。脫貧摘帽,攜手小康!我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親歷、融入、見證了一個偏遠落後縣城的蛻變。這裡,有親密家人
  • 「全民加速奔小康」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來源:時刻頭條12月25日,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認證官楊紹鵬在北京宣布,由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騰訊、QQ飛車共同發起的「全民加速奔小康」活動成功創造了一項新的金氏世界紀錄。用戶不僅可以飛躍氣勢磅礴的黃果樹瀑布,穿越別具風情的西江千戶苗寨,還能遙瞰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感受時間繡成的「紋路」——苗族刺繡。一路不斷的美景,以及新華社《國家相冊》《聲在中國》等主題元素的完美融入,讓無數用戶在指尖,化作了貴州人民脫貧夢想的見證者。圖為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發表致辭。
  • 「紮根在大陸 助力奔小康」:一群閩臺青年的「田野夢想」
    星星之火,鑄就大國力量今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這場14億人攜手前進的徵程中,也活躍著臺胞的身影,貢獻著他們的一份力量。為了反映他們融入、奮鬥的圖景,《海峽新幹線》製作了7集專題報導——《紮根在大陸 助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