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在大陸 助力奔小康」:一群閩臺青年的「田野夢想」

2020-12-23 海峽新幹線

星星之火,鑄就大國力量

今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這場14億人攜手前進的徵程中,也活躍著臺胞的身影,貢獻著他們的一份力量。為了反映他們融入、奮鬥的圖景,《海峽新幹線》製作了7集專題報導——《紮根在大陸 助力奔小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今天播出第五集,帶您來認識一支紮根福建鄉村的臺灣鄉創團隊。

以文化和產業的力量活化鄉村、重塑鄉村,讓「鄉創」這個詞一度紅遍大江南北。但是,只有真正踏進這個事業,才知道要釋放出能夠改變鄉村的「洪荒之力」,要做的功課並不簡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許俊雄是一名鄉村「創客」,也是臺灣鄉創團隊「見學館」的創辦人,他找到永泰這片實踐的土壤,並非偶然。因閩臺兩地文化相通、血脈相連,加上氣候、物產等都有相似之處,早在2018年底,「見學館」的臺青們就在永泰縣長慶鎮「安營紮寨」,他們對當地的花生、油茶、蜂蜜等五大農產分別進行深度調研,提出本地產業活化的思路與方法。

2019年,福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民革福建省委在福建永泰縣先後舉辦了三期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通過借鑑臺灣地區鄉村建設的成熟經驗,積極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和兩岸融合新路。位於長慶鎮交通樞紐位置的農技站,就是這三期研修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見學館」團隊大展拳腳的地方。

花生種植戶朱春強在長慶鎮中洋村有3畝地用來種植花生,過去每年收穫的花生除了自給自足外,基本只能依靠外地採購商上門採購,價格很不理想。

而自從與「見學館」的臺青們籤訂了現代農業契作協議後,朱春強引入臺灣綠色肥料光合菌技術,嚴格按照標準化流程種植花生,到了花生收成季由臺青們負責收購,進行分類包裝、精深加工,最後以長慶「京山花生」的名字進入「長慶嚴選」品牌集合,進行線上線下銷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

花生就此成為臺青們在長慶鎮探索產業活化之路的突破口。以此為依託,連續兩年在長慶舉辦的「兩岸花生節」熱鬧非凡,花生訂單很快就一搶而空。

而這個名為「長慶嚴選」的品牌展示空間,也很快有了同為長慶特色農產的大果油茶。長慶鎮仙奇農場創辦人陳夢交,就親眼見證了自家茶油從最初的銷路窄、業績不佳,到2019年一年茶油廠收入將近12萬的轉變。

得益於「見學館」團隊成員擁有的國際性設計賽事獲獎經歷,以及其在建築規劃、空間運營、文創設計、社區營造的多團隊資源整合平臺,團隊帶領著本地農戶和鄉鎮青年,圍繞在地特色農產品打造出一個個品牌,集中呈現在「長慶嚴選」品牌展示空間,同時,這裡也成為外來者直觀了解當地物產與文化的窗口。

下一步,臺青們還與陳夢交等長慶農戶們嘗試「文創+旅遊」的方式,推動長慶農產業由最傳統的一產向二、三產升級。

1

未來,這群兩岸鄉創青年計劃以長慶農技站作為樣板,吸引更多臺青來大陸的鄉村施展才幹;更重要的,將現代農業理念根植入農戶心裡,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相關焦點

  • 「紮根在大陸 助力奔小康」:臺灣父子涼山深處種出成片橄欖綠
    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
  • 第二屆「夢想全壘打」閩臺青年棒球邀請賽開賽
    第二屆「夢想全壘打」閩臺青年棒球邀請賽28日在福州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開幕。 陳屹 攝中新網福州11月28日電 (閆旭 陳屹)第二屆「夢想全壘打」閩臺青年棒球邀請賽28日在福州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開幕。
  • 禮讚小康,《在收穫的田野上》原創作品音樂會在京舉辦
    昨晚(13日),隨著一曲恢弘的《新時代進行曲》唱響,由北京市文聯、北京音樂家協會、天津市音樂家協會、河北省音樂家協會和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共同主辦的《在收穫的田野上》——京津冀魯禮讚小康原創作品音樂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隆重上演。
  • 視點|禮讚小康 唱響《在收穫的田野上》
    1月13日,由北京市文聯、北京音樂家協會、天津音樂家協會、河北省音樂家協會和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共同主辦的《在收穫的田野上》——京津冀魯禮讚小康原創作品音樂會,在中山音樂堂唱響。
  • 我在廣東奔小康丨小小竹條,大大夢想!「蒸籠姑娘」帶領村民致富奔康
    對於未來,這位「蒸籠姑娘」有著自己的規劃,她表示要繼續擴大規模,紮根下去,打牢自己的根基,帶動周圍更多的人加入到竹編行列,讓他們能夠在家門口就實現致富奔小康。【我在廣東奔小康】高穎:從頭開始的美麗事業我在廣東奔小康 | 走向小康,走進連樟村【我在廣東奔小康】中草藥農業技術築起小康生活
  • 閩臺家園的音樂會:唱出對福州的感情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6日電 (林春茵 鄭江洛)從《茉莉花》,到《城裡的月光》,再到《光陰的故事》,一群臺灣民樂演奏樂手用悠揚樂曲講述自己「登陸」的打拼故事。6日,「兩岸雲端傳琴——職工三創閩臺家園落成音樂會」在福州舉行,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入駐福州市職工創新創業創造中心。
  • 熱血撒荒坡,藥香飄中山 ——助力脫貧攻堅戰,引領青年農民致富奔小康
    其中60%以上是高中及大中專畢業生和青年農民。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大顯身手的條件把大量創業青年聚集到中藥材行業以後,在堅持以創業為紐帶、以創新為動力、以培養和發揮特長為抓手,充分調動大家創業積極性和活力激發的同時,盡最大努力為他們提供大顯身手的條件。具體做法:一是提供最好的生活、工作條件。
  • 立足廈門聯結閩臺 海滄驚豔兩岸
    因而海滄區通過出臺人才引進政策,投入豐厚資源吸引臺灣人才來大陸發展。目前包含兩岸青年人才在內,海滄的產業人才集聚已達兩千餘人,在大陸產業版圖中形成了區域特色、佔據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由投資區設立初期的零星項目起步,2012年以來列入全市重點產業鏈群,目前已步入了快速發展期。
  • 大型電視理論節目《思想的田野 陝西篇》 12月25日將在陝西衛視首播
    《思想的田野》以「理論宣講大篷車」為載體和標誌,走進城市街道和田間地頭,以「尋訪+解讀」的手法,發現故事、闡釋思想、宣講理論,以生動鮮活的方式多角度展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價值、理論魅力和實踐成就。
  • 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本次活動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兩岸的青年企業家、建築設計師與福建多個部門代表齊聚廈門,共同解讀惠臺政策、分享經驗,共話閩臺深化鄉建鄉創交流合作的新機遇。「始於情懷,但不止於情懷。」
  • 她們堅定返鄉紮根基層—— 最美青春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婦聯新聞 ,作者中國婦女報記者 中國婦聯新聞中國婦聯新聞從城市到鄉村,再遠至東極,在佳木斯各地,我們總能輕易發現一個個奮力奔跑的年輕女性的身影,她們堅定返鄉,紮根在田間地頭,盡情將自己的青春綻放,和鄉親們一起奔向小康。
  • 「80後」臺灣青年紮根大陸:「臺二代」不止步於接班
    臺灣青年黃元澤(右)向參訪者介紹他的文創作品。 張金川 攝中新網漳州12月25日電 (張金川 龔雯)「作為『臺二代』,接力家族傳統企業不只是守成,需要慢慢轉型成長;同時大陸機遇廣闊,可以朝外部很多相關行業發展。」加入紮根大陸的家族企業12年,黃元澤近日向中新網記者道出了自己的切身體會。
  • 【同心奔小康】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盟員蔡雲餘的醫療援藏行
    往期回顧01|【同心奔小康】甘做減貧路上的「鋪路石」02|【同心奔小康】有求必應的「蔣媽媽」03|【同心奔小康】盟員企業家積極參與消費扶貧愛心行動04|【同心奔小康】送一縷書香,溫潤墨脫孩子的心05|【同心奔小康】平湖民盟人的八千裡路雲和月06|【同心奔小康】「甜蜜區長」的扶貧「小八八戰略」07|【同心奔小康】科普惠農 政協委員成長記08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如東:我和我的家鄉 攜手同奔小康
    家鄉的小康,離不開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奮鬥。連日來,記者行走在江蘇如東的田野鄉間,喜看農村新變化,聽老鄉說「我和我的家鄉」的小康故事。他們的小康之路或許有千條萬條,異曲同工的是他們的奮鬥之旅中,總是懷著濃濃的家鄉情結。小康承載初心,而他們與家鄉父老鄉親攜手共奔小康的情懷,是最樸素的初心表達。
  • 最美的田野:廣東廣播電視臺「脫貧攻堅」主題宣傳的三個探索
    原標題:最美的田野:廣東廣播電視臺「脫貧攻堅」主題宣傳的三個探索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主播走基層》系列報道,讓新聞主播走出演播廳走進田野,通過學技體驗、蹲點調研、直播帶貨,體驗駐村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講述真實生動的脫貧故事,傳遞打贏攻堅戰的經驗與力量,為「脫貧奔康」鼓與呼。
  • 《在收穫的田野上》原創作品音樂會在京舉辦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昨晚,隨著一曲恢弘的《新時代進行曲》唱響,由北京市文聯、北京音樂家協會、天津市音樂家協會、河北省音樂家協會和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共同主辦的《在收穫的田野上》——京津冀魯禮讚小康原創作品音樂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隆重上演。
  • 科技助力葡萄產業 昔日貧困戶今天奔小康
    現在,當地的葡萄產業在科技助力下發展勢頭良好,忙碌在園區的鄭多念也對自己未來的生活也有了新的憧憬和信心。西安市鄠邑區餘下街道靈山寺村脫貧戶 鄭多念:人好了,學好了,人就跟咱在一起。咱這已經是脫貧了,以後就是奔小康水平了。
  • 2020閩臺匠人大會在榕啟幕 4對閩臺匠人喜結師徒緣
    福州新聞網11月28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28日,2020閩臺匠人大會在福州啟幕。閩臺匠人歡聚榕城,同話匠心,交流匠藝,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弟子鞠躬以禮拜師,願傳技藝,閩臺共傳……」當日, 4名閩臺青年匠人黃德平、江信愛、陳琪樺、呂志翔在現場高聲誦讀拜師帖。
  • 建陽:鄉親「幫幫團」助力脫貧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受益於『幫幫團』,張貴友家實現了脫貧,也讓村裡看到了一條幫扶脫貧戶的好路子。」水尾村黨支部書記陳友忠說道,在「幫幫團」的基礎上,村裡開展貧困戶「鄉親互助」模式,通過黨員帶頭、產業互助、人員互助等形式,將「互助小團體」轉變為「產業小聯盟」,帶動貧困戶發展。2017年底,該村3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 大學生村官夫妻紮根田野獻青春
    大學生村官夫妻紮根田野獻青春在王凱、陸豔心中,農村是個廣闊的空間 夏日的蒙城,太陽炙熱。清理垃圾,修建公廁,身為村官的王凱親力親為,成串的汗珠從他年輕的臉龐流下,眾多的諮詢電話讓他無暇擦拭,而對著電話那頭的村民,他的話語中總充滿了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