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扶貧成效 | 搬新居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2020-12-23 澎湃新聞

告別舊日窮窩

圓夢安居樂業

今天

【展扶貧成效】

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搬新房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易地搬遷換新房,生活條件大變樣,門口就能掙到錢,日子過得有希望,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謝政策感謝黨……」這是沁水縣固縣鄉13個村36個自然莊204戶669口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富茗小區居民自編的順口溜,這也是異地搬遷居民真實的幸福生活寫照。

點擊觀看視頻

搬新居 展新顏

車輛行駛在沁水縣的公路上,四周群山環繞,鬱鬱蔥蔥。從縣城驅車大約90分鐘,遠遠便看見一片嶄新的大型社區,樓體上立著「富茗小區」幾個大字。

在富茗小區內看到,道路寬敞整潔,綠化良好,設施齊全,居民在小區內散步、休憩,此情此景折射著異地搬遷後貧困戶幸福祥和的新生活。

「以前的生活條件比較苦,住在農村交通不便利,特別到了冬天就特別羨慕城裡人的集中供暖,現在我們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在小區廣場遛彎的張大媽開心地講述著現在的生活 。

「以前我家住的是土房子,想都不敢想能住進寬敞的樓房,那會兒不敢搬遷是怕搬出來活不了,現在看來黨的政策是好的,那點擔心都多餘了……」

王勝利以前所在的石泉村,生活環境十分艱苦,一年靠著外出打零工維持家裡的生活。現在王勝利在離小區幾百米外的春暉扶貧智能化出菇基地找了一份工作,每月能掙3000多元的工資。孩子有學上,醫療有保障。從石泉村搬到小區兩年多來,王勝利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為破解「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近年來,沁水縣立足村情現狀,通過自下而上的摸底調查,本著尊重群眾意願的原則,統籌考慮縣域基礎條件、資源承載能力、城鎮化建設等因素,合理確定安置地點和安置方式,讓搬遷群眾進城區、進社區、進安置聚居區、進交通便利區安居,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梯度安置模式。根據安置區的規模、人口結構和未來發展,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實現道路、水、電、氣、暖、網絡、活動廣場、衛生室、文化站、學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覆蓋,確保搬遷群眾在安置地享有公平發展和公共資源均等分享的機會。全縣共建設21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分布於縣城和9個鄉鎮,其中縣城3個安置點,鄉鎮18個安置點。共安置1312戶326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78戶3201人,同步搬遷戶34戶62人,涉及行政村152個。入住率、拆除率、復墾率均為100%,徹底斬斷了「窮根」。

搬得出 穩得住

為使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沁水縣積極探索、創新方式,制定獎勵扶持措施,在大型安置點適度引進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群眾「就業難」問題,推動產業向安置點靠近。

在固縣鄉易地搬遷安置點富茗小區外,春暉智能化出菇基地和百舒康服飾加工兩個勞動密集型企業打造的搬遷就業園區,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有錢掙。

「我60多歲了,在春暉智能化出菇基地做保安工作,對於我這個年齡來說有這樣一份工作很知足」,貧困戶邢樂勤說。

春暉扶貧智能化出菇基地作為固縣鄉易地扶貧搬遷的後續產業項目,公司致力於「扶貧就業與經濟效益雙提升、智慧農業與健康膳食雙引領」的發展定位,於2020年5月8日正式投入生產,吸納就業人員70餘人,貧困戶就業人員52人,周邊就業人員20餘人,人均年增收3萬元,實現同步搬遷、同步就業、同步脫貧的目標。

據了解,在沁水縣全縣21個集中安置點1215戶全部實現後續產業帶動,涉及蔬菜大棚、鞋業、養殖、物流、農業園區等多個行業。真正讓貧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脫貧,走出了一條群眾增收、產業發展、企業壯大、多方共贏的脫貧新路子,把搬遷貧困戶牢牢嵌在了產業鏈上。

「造」出致富路

扶貧要扶志

「輸血」變「造血」

沁水縣出臺了優惠政策,積極扶持搬遷群眾自主創業,優先讓搬遷群眾租賃小區的街面商鋪,開設小超市、小飯館、小菜攤、理髮店、修車鋪等自主創業。

同時,沁水縣堅持就業培訓指導、提供就業幫扶,鼓勵貧困群眾學會、學通、用活一技之長。近年來,累計培訓易地搬遷安置點貧困勞動力433人,今年,新增加培訓241人。有勞動力的搬遷戶765戶1491人,765戶1252人實現務工就業。

「之前老家居住比較分散,不太好找工作,搬來富茗小區後,學習了理髮,租賃了小區外的商戶開起了理髮店,」說到政府的好政策,王勝利妻子感激不已。

富茗小區商鋪區一家家商戶散發著濃濃的煙火氣,不光讓搬遷群眾有了穩定的經營收入保障和發展創業的基礎平臺,同時也實現了「樓上住人,樓下就業」,增添了搬遷群眾的信心和底氣。

從挪窮窩到遷新居

從居深山到住城鎮

從地地道道的農民到新型農民

搬遷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

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沁水縣搶抓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機遇,堅持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為目標,立足本縣實際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易地搬遷後續產業,推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拓寬增收渠道,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確保了易地搬遷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圓夢安居樂業。

2020進入倒計時,脫貧攻堅也到了決戰決勝的最後時刻,日前,中共晉城市委網信辦和晉城市扶貧辦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網上集中宣傳。通過講扶貧故事、秀村播帶貨、展扶貧成效等專欄,講述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來的感人故事,展示我市各地特優農產品,展現我市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就,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增添持續奮進動力,續寫鄉村振興新篇。

來源:網信晉城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展扶貧成效 | 搬新居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安順市:搬出大山奔小康 走向幸福新生活
    重重大山像一道道屏障,貧困趕不走,小康進不來。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搬出大山,築夢小康路,這是許多山裡人的夙願。  樹挪死,人挪活,搬出深山天地寬。從2016年開始,一場波瀾壯闊的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在安順打響。
  • 新疆達裡雅布依村易地扶貧搬遷奔向小康生活——塔克拉瑪幹腹地矗...
    2019年9月27日,最後一批114戶村民離開沙漠腹地,搬至距縣城91公裡的易地扶貧安置點。至此,新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部完成,16.94萬人喜遷新居。「以前,騎著毛驢到縣城要8天,所以一年只買一次衣服。」
  • 展扶貧成效 | 牛心溫村脫貧記
    展扶貧成效 | 牛心溫村脫貧記 2021-01-12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陽:扶貧催開彝家幸福花 攻堅開啟美好新生活
    建成一個又一個易地扶貧搬遷新居。 進了農戶家中,一句句樸實的話語,訴說著彝區群眾的幸福新生活。 誠然,在丙乙底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村民們住上了漂亮舒適的樓房。通過產業扶貧,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群眾生活得到改善。
  • 青龍北山根村:搬進新民居 奔向新生活
    李豔玲的新家居住面積125平方米,樓上樓下6間屋。回憶起一年前從3裡地外鷹溝自然村剛搬過來的情形,李豔玲打開了話匣子:「新民居漂亮,下了山就到,屋裡能燒柴火也能用煤氣,廁所還乾淨,一擰水龍頭能出來熱水……這以前哪敢想過呢,這麼好的政策,還想啥?全家搬進新民居,過上新生活。」
  • 記者在扶貧一線丨搬來新生活,讓幸福觸手可及
    鱗次櫛比的新居,寬闊平坦的馬路,開到家門口的扶貧車間,隨處可見的笑臉......走進深秋的漣源大地,處處演繹著易地扶貧搬遷帶來的幸福光景。「以前一家7口人住在山上,沒那麼方便,搬下來後方便多了,還住上了寬敞的樓房。我兩公婆都在這個扶貧車間做事,加起來每月最少也有五千多,多的也有六、七千塊錢……作為一個二級殘疾人,我非常滿足了,感謝政府。」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安居樂業奔小康走進西藏那曲市色尼區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的平措次仁家,伴隨一陣「嗒嗒嗒」的聲音,他正忙著在縫紉機上趕製工藝品,「搬出大山,住進新房子,還有了新活幹,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 展扶貧成效|牛心溫村脫貧記
    大山深處有人家欣逢盛世展芳華今天【展扶貧成效】小編帶給大家的是牛心溫村脫貧記在陽城縣橫河鎮牛心溫村石頭鋪成的小路松木做成的柵欄古樸典雅的院子別有一番韻味脫貧攻堅出實招過去牛心溫村曾是陽城縣的一個貧困村縣委縣政府領導多次深入牛心溫村進行扶貧調研幫扶企業陽泰集團屯城煤業有限公司積極進行扶貧對接村裡立足原始的特色資源優勢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全力打造民俗特色村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開展啦!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開展啦!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2020年12月8日上午,由自治區婦聯、自治區文聯、自治區扶貧辦聯合舉辦的「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將在廣西美術出版社美術館展出。
  • 門源:易地搬遷搬出幸福新生活
    門源縣浩門鎮西南角,一排排整齊漂亮的新樓房拔地而起,「惠澤園」小區內綠意盎然,停車場等設施一應俱全。這不是縣城的普通小區,而是泉口鎮後溝村和沈家灣村兩個村437戶農戶的易地搬遷新居。這裡承載著1587名群眾新的希望,這裡蘊含著黨的暖民安民的好政策,這裡展示著新時代農牧民的新面貌。
  • 展扶貧成效|臺北村的「前世今生」
    展美麗鄉村畫卷譜脫貧致富華章今天【展扶貧成效】小布帶給大家的是臺北村的「前世今生」2015年,蘭花集團莒山煤礦與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開展結對幫扶以來,用實際行動踐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通過講扶貧故事、秀村播帶貨、展扶貧成效等專欄,講述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來的感人故事,展示我市各地特優農產品,展現我市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就,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增添持續奮進動力,續寫鄉村振興新篇。來源:網信晉城【來源:晉城發布】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渝論場|25.2萬人「壯闊大遷徙」——重慶易地扶貧搬遷破局有道
    潤溪鄉櫻桃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彭水縣潤溪鄉櫻桃村1組,共安置貧困人口11戶40人。資料圖25.2萬人,一步跨入新生活。再見,窮山窩!再見,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重慶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22日舉行。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甘肅「十三五」時期完成易地扶貧...
    這五年,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和改革發展任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省「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 李玉敬:摘下貧困帽 奔向小康路
    他認真履行職責,大膽開展工作,積極探索經驗,團結帶領全體村民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紫峪村位於池上鎮東北角,是相對偏僻的小山村。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外出務工、林果和種植雜糧為主,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出行難、吃水難問題長期制約村裡的發展。自李玉敬當選為村支部書記後,帶領村兩委班子找出路、謀發展。
  • 住進好房子 告別窮日子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搬遷安置和後續扶持各項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和地方有關重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導
  • 安徽太湖:「搬」來幸福新生活
    安徽省太湖縣是一個集革命老區、貧困山區、重點庫區和大別山扶貧攻堅片區於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十三五」期間,太湖縣委縣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牛鼻子工程」,堅持高位謀劃,高強度推進,高質量完成了1820戶6298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①】詩詠山東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
  • 國務院新聞辦就產業扶貧進展成效舉行發布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展產業是最直接的銜接點,也是重要支柱,不僅支撐防止返貧,也支撐鄉村全面振興。(徐想 攝)年初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大家當時對貧困地區農產品滯銷問題都非常關心,這也給當時產業扶貧帶來了一定困難,特別是在春節前後到3月份期間,一些地方扶貧產品賣不出去。
  • 「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徵集...
    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王瑩)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徵集展示活動11月30日正式啟動。  徵集活動廣泛發動藝術院校師生、專業畫家、設計師、插畫家等專業美術工作者和民間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新文藝群體、業餘美術愛好者等各方力量,採取廣泛徵集和重點委約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為作品徵集、作品遴選、展覽展示三個階段。  據了解,徵集活動將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提交作品、在線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