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戰馬多為公馬,為何其長途遠徵時,卻要攜帶大量母馬隨行

2020-12-23 李時針的時針

南宋末期,經歷過金兵侵略的南宋,再次被遊牧民族的恐懼所支配,其費盡心機,與金國求和,以維持兩國的穩定,以期望能夠再苟延殘喘一段時間。但草原之上,原本混戰不斷的各個部落,卻被孛兒只斤氏統一,草原民族成為了強悍的一支力量。

於是,南宋與金國軍隊與蒙古騎兵作戰時才發現,蒙古騎兵的戰鬥力要比金國騎兵高几個檔次。很快,金國、南宋全都倒在了蒙古騎兵的刀下,蒙元成為了時代的王者。但這並沒有結束,當他們將中原地區統一之後,並沒有停下徵服的腳步。

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之下,蒙古鐵騎曾橫掃歐亞大陸。蒙古人的馬糞被丟棄在萊茵河的河畔之上,蒙古騎兵對於當時的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噩夢一般的存在。蒙古騎兵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一方面成吉思汗高超的指揮藝術有關係,另一方面便是蒙古人與胯下的蒙古馬在長期的磨合中已經達到人馬合一的境界。

騎兵,在於冷兵器時代,就好比坦克部隊一般,他們可以長距離突襲,短距離衝殺,步兵一旦被騎兵衝散陣型,那馬背之下的士兵就好比靶子一般。因此,中原王朝在數千年的時間裡,困於沒有好的戰馬,沒有強悍的騎士,備受西北遊民民族的滋擾。

蒙古馬並沒有西方馬匹的高大威猛,它們體型不大,沒有極強的爆發力,但卻擁有著極強的耐力。但恰恰蒙古騎兵就發揮了蒙古馬的優勢,才迸發出如此巨大的戰鬥力。蒙古馬有著極強的耐力,而蒙古騎兵又能在馬背上如履平地,那麼,長距離奔襲便成為了蒙古騎兵的優勢。

當年成吉思汗遠徵花剌子模國時,便充分利用了蒙古馬長途奔襲的優勢,白天退兵後,花剌子模軍隊放鬆警惕,然後蒙古騎兵一夜奔襲500公裡,猶如天神下凡一般,擊敗了花剌子模國。

速度中等不要緊,但不停歇就能彌補速度上的不足。因此,蒙古士兵一般在行軍過程中,一個人要有3-5匹的馬,供他們替換。因此,蒙古騎兵對於蒙古馬的數量要求頗為龐大,他們得益於追逐水草而行的特點,因此後勤補給方面的壓力基本為零。

公馬對比母馬來說,擁有更強的爆發力,但為何長途遠徵時,他們還要攜帶大量的母馬隨行?在下以為,之所以有如此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生馬駒並不是第一要務,因為遠徵作戰並不適合戰馬的休養生息,母馬的存在,一方面是擔任替補馬匹的作用。優先使用公馬,但在戰鬥中,公馬損失供應不足之後,便由母馬補上。畢竟,大軍對於馬匹的消耗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僅僅挑選公馬遠徵,留在後方的馬群便會出現比例失衡的情況,因此為了維護馬群比例的均衡,遠徵的戰馬並不會全選公馬,而是要一定比例母馬隨行。

其二:作為戰備資源隨行;蒙古軍隊是沒有後期補給的,他們一般是打到哪搶到哪。但戰爭會存在諸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每當戰事吃緊,前方攻堅不順利,便會讓蒙古騎兵出現供給危機。這時候母馬的作用便凸顯了出來,他們產生的馬奶便可以為士兵們提供口糧。馬奶可以釀成馬奶酒,做成奶酪,馬肉還可以做成肉乾。其富含豐富的脂肪,能夠迅速為士兵補充能量。

其三:母馬還是天然的運輸部隊,作戰繳獲的物資,總不能靠騎兵手提肩扛。在當時處於行軍中,也沒有運輸卡車,這些多餘的母馬就要承擔起運輸的作用。這樣公馬優先作為戰馬,母馬充當運輸與糧食供應的作用。

其四:母馬也會生出大量的小馬駒,這些小馬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很快便可以成長為成年馬匹,維持戰馬數量的平衡。多餘的還可以作為糧食供給以及承擔運輸任務。在戰事順利時,小馬駒的生長環境優越,大量的馬駒被應用於戰利品的運輸,解決了財富難以攜帶的問題。如果戰事不順利,供給困難,小馬駒還可以被用來當作食物,減輕隊伍負擔,充當消耗品。

其五:在當時,作戰便伴隨著傷病,醫療條件簡陋,酸馬奶不但可以飲用,當作食物,還可以治癒創傷,驅寒,活血,舒筋的功效,一旦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酸馬奶的藥用效果便得到了體現。成吉思汗在一次戰鬥中受傷,便是用酸馬奶治療傷病,最終挽回了性命。

其六:馬除了提供食物,承擔運輸工具的作用之外,馬的皮可以做成護甲、皮靴、帳篷,馬的糞便還可以燃料,馬尾與馬的鬃毛還可以製成繩子。

存在即是合理的,除了以上六點原因之外,必然還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但不管原因如何,蒙古騎兵就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橫掃了歐亞大陸,迄今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統治者都沒能完成這一成就。

相關焦點

  • 漢武帝不惜遠徵大宛,尋求戰馬良種!西方戰馬真強過東方?
    編者按:最近網絡上關於秦漢騎兵的話題比較熱。冷兵器研究所的《羅馬騎兵完勝大漢?兩漢:先不提衛青霍去病,你羅都打不過自家僕從軍》一文發表後,有讀者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騎兵強弱不好關公戰秦瓊。那麼戰馬是不是西方要強過東方呢?畢竟漢武帝都要去遠徵大宛,去尋求戰馬良種。本文就針對這個問題說一下。
  • 騎兵戰鬥力爆棚,防禦力滿格,為何近代空心方陣卻能克制騎兵?
    這些有別於其他方陣的改進,致使其在面對馳騁疆場多年的陸戰之王——騎兵時擁有壓倒性的優勢。騎兵作為古代陸戰兵種裡的翹楚,很多時候騎兵水平就代表當時整體軍隊的實力。為了克制騎兵,除了出動相應騎兵對抗外,採用步兵組成的方陣也成為對抗騎兵的重要手段。
  • 怪圈:「混血兒」騾子讓馬騎兵聞風喪膽,南宋為何不用騾子軍?
    在現代,驢和馬產生的後代統稱為騾,其中,公驢和母馬生的為馬騾,也就是古代的騾,公馬和母驢生的為驢騾,也就是古代所說的駃騠。三:為何南宋末年不以騾子軍補充騎兵?1.騾子所擅與戰地實際不和《本草綱目》有云:「騾大於驢而健於馬,其力在腰。……騾性頑劣。」這裡說了騾子的性情很頑劣。
  • 蒙古騎兵為什麼能橫掃歐亞?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成吉思汗的騎兵隊伍以輕騎兵為主,每年騎兵都有4~5匹戰馬,他們在長途奔襲的過程中輪換騎乘,以防止單匹馬太過勞累。 這是因為蒙古人所騎的馬又小又輕,和當時歐洲騎士所成的高頭大馬相比,蒙古馬是不折不扣的小馬。這種小馬能夠適應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這讓蒙古人在長途奔襲時,不用擔心它們的飼料問題,因為這些馬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夠找到需要的食物。 也有人說,是十三世紀的氣候變化為蒙古人的成功創造了條件。
  • 成吉思汗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為何輸給沒文化的朱元璋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果說誰是最能徵善戰的君王,那肯定要說是鐵木真成吉思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遠徵歐洲,創下不敗的神話。
  • 草原狼是最優秀的教官,既訓練出蒙古武士,也訓練出最強悍的戰馬
    在與狼的周旋中,不但人在學習狼,馬也在學習狼,形成自己獨特的戰鬥風格,與狼鬥智鬥勇,可以說,在草原這個戰場上,狼成了人和馬的教官,並且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教官,不僅訓練出了世界上最勇猛的蒙古武士,也訓練出了最強悍的蒙古戰馬。
  • 十萬歐洲騎士對六萬蒙古騎兵,兩天後僅剩千人,原因為何
    所以,益歐洲的重騎兵於在面對蒙古騎古兵這種不按套豐路的打法毫無龔還手之力。歐左洲的傳統武器郎為刀劍短斧等容,都是近距離翁殺傷武器,而危蒙古軍隊多採禹用遠距離的弓危箭,在戰爭中扶可先發制人。蔡即使他們擁有巢最厚的戰甲,駱最精良的裝備安,但在戰鬥的魚過程中連敵人暨的衣邊都碰不衡到,那他們就段只配淪為蒙古浦騎兵的活靶子束。
  • 騎兵和步兵的行軍速度到底誰更快?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答錯了!
    古代騎兵要想獲得長距離的高速機動能力,需要有幾個前提,一是要一人雙馬或三馬,輪換騎行,而且要行軍時禁止騎乘戰馬。二是要有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的隨行,不然以騎兵自己帶的那點給養,幾天就沒了。三是要給馬屁餵精飼料,餵糧食和豆類甚至雞蛋,跟地主吃的差不多,才能保證馬屁不掉膘,能繼續作戰,如果光是依靠吃沿途青草,每天得有一多半時間用來放馬吃草,馬匹的機動速度跟爬行差不多。
  • 古人總說:得騎兵者得天下,可你知道騎兵有多燒錢嗎?
    古代國家打仗的時候都是以步兵為主,也有不少的騎兵,騎兵往往是以勘探敵情、衝鋒陷陣、傳遞情報為主的,騎兵在古代打仗時不可或缺。肯定有人要問,既然騎兵這麼重要,為什麼不大規模發展騎兵呢?其實騎兵沒有大力發展的原因無外乎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沒有好的戰馬,第二就是騎兵真的花費太高了。古代劉徹攻打匈奴,而有的人很不理解,不就是因為幾匹馬,至於嗎?至於!
  • 《戰意》製作人要扮袋鼠?弓騎兵首度曝光!!
    三大分支,精銳戰騎由於弓騎兵對士兵的騎術和射術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每一個弓騎兵都堪稱精銳。《戰意》結合明朝史實,為弓騎兵設置了由低至高三大分支,在玩家的帶領下,弓騎兵可以不斷獲取戰功和經驗,最終成為真正的弓騎兵之王!高密弓馬隊——順風騎射,遊擊而動高密位於古登州以西,自古多血性男兒,成年男子多善弓馬,熟騎射。
  • 兩匹公馬為爭奪母馬打架
    2020年12月2日,美國亞利桑那州通託國家森林,兩匹公馬為了爭奪母馬的愛,爭風吃醋打架,戰況十分激烈。據悉,這兩匹公馬還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弟。這一系列精彩的照片是由退休教師Susan Goudge拍攝的。
  • 八歲被抓到蒙古做奴隸,後來竟成為蒙古騎兵夢魔的明朝將軍!
    戰鬥力更兇悍,其麾下的騎兵,更是當時蒙古草原的最精銳,經常以高超的指揮與兇暴的衝擊,多次重創明朝邊軍。就戰鬥成果說,他幾乎創下自北元覆滅後的最恐怖記錄:被他攻克過的邊境城池,就有石州,朔州,延綏,松子嶺,朔州,廣昌,古北口等十七座,最慘的是大同,曾經從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一年,連續三次被他佔領,死在他手裡的明朝邊將,嘉靖年間累積有總兵四人,副總兵倆人,參將六人,遊擊四人,遊擊四人。
  • 蒙古靠它橫掃天下,女真靠它打敗大明,冷兵器戰爭之王是弓騎兵?
    這是一把非常典型的小型反曲複合弓,優點就是便於攜帶,在同樣的磅數下,比單體重弓更容易上弦,速度也更快,可以說天生就是為騎射而生。但是這玩意缺點也很明顯,其拉力不過60-80磅,雖然射程長達50-80米左右,真正的有效射程僅有可憐的15米,如果是在馬背上,這距離還要打個折扣。如果蒙古人真拿弓騎兵當主力部隊去徵服中亞和東歐,估計會被他們老鷹拎小雞一樣抓起來吊打。
  • 騎兵戰馬個個是明星
    我了解到,這個營70年代初成立以來,先後拍攝過《大決戰》、《吉鴻昌》、《巍巍崑崙》、《國王與皇帝》、《文成公主》、《沙漠風雲》、《離別廣島的日子》、《紅河谷》等42部影視片,騎兵第一營在影視圈有很高的聲譽。日本著名攝影師澳村佑治在中國拍攝《敦煌》和《楊貴妃與唐明皇》時,中國騎兵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國後,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說:中國「有一支貨真價實的騎兵」,後來《參考消息》上翻譯轉載了這篇文章。
  • 亞美尼亞鐵騎小傳:4600年天下名騎,曾伴隨蒙古騎兵攻向非洲
    古希臘史學家史特拉博曾記錄到:「阿塔瓦斯迪斯(亞美尼亞國王)入侵米底時,除了其他騎兵外,還額外展示了6000匹全副武裝的戰馬,專門擺成了陣型。」 在古代亞美尼亞,馬也被認為是神聖動物,並與太陽神有聯繫。
  • 被美國騎警踐踏有多疼?古代戰馬體重堪比公牛,挨一馬蹄你試試
    以往我們能想到的騎兵的武器有哪些?刀劍,長槍,弓箭?其實騎兵還有種武器,那就是戰馬。在電影《十月圍城》中,甄子丹飾演的沈重陽為保護李玉堂,看到閻孝國騎馬,直接用身體攔馬,結果被撞死。我們先說說看起來不是很大的蒙古馬。蒙古馬有多重呢?根據一些測量統計,蒙古馬的肩高大致在120-135釐米,體重在267-370千克左右。這已經跟一些小型黃牛的體重相差不大了!要知道,巨石強森這種大塊頭體重也就118千克。一般人被這種人撞一下都夠嗆,何況蒙古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