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術後康復訓練

2021-01-18 騰訊網

文章導讀

1、股骨頸骨折臨床特徵

2、股骨頸骨折的治療

3、綜合康復訓練的方法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病人常見的一種嚴重創傷,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可以儘快恢復其力學機能。

手術是較有效的治療手段,但由於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疾病,且機體臟器功能低下,手術的危險性很高,術後併發症多。併發症輕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加強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特別是對其術後康復應進行指導。

股骨頸骨折臨床特徵

由於以下原因,內側骨折是最難治癒的骨折:

1、該部位沒有骨膜,沒有骨膜性骨痴形成。

2、成人股骨頭血液供應只來源於末梢的頸部側(上包膜動脈供應外側2/3,下包膜動脈供應內側13/),頸部骨折時發生血液供應障礙,股骨頭側的血運中斷。

3、由於骨折線垂直方向走行,骨折部位因剪力作用而骨片間容易分離。

另外,由於骨質疏鬆、高齡、高危因素的存在,限制手術或不能手術。外側骨折比內側骨折條件好,雖較易癒合,但因傷者多為高齡,全身合併症多,故治療也困難。

股骨頸骨折的治療

手術療法:本病治療目的是早期獲得無痛而具力學機能的髓關節,即優先考慮早期恢復到受傷前的機能。除轉位輕者考慮保守治療外,一般進行手術。通常在Gardenl、l級,用鋼線或KonwleS鋼針進行多鋼針固定,第l、vI級用壓迫性髓部螺絲固定,還可以進行股骨頭置術。

綜合康復訓練的方法

1、幫助病人樹立康覆信心

關心體貼病人,鼓勵其講出心中的感受和需求,給予細心持久和熱忱的照顧、支持和安慰。根據手術前評估的精神營養狀況和心理狀況等,詳細解釋術後功能鍛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講解康復訓練的目的、意義、方法、注意事項和配合要點。

2、併發症的預防

因本組均為高齡病人,術後需臥床,局部制動一段時間,易導致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末梢神經損傷、便秘、腦血管意外等併發症,可危及生命。

因此,術後囑病人睡充氣床墊,局部按摩以防褥瘡形成,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口腔、皮膚等基礎護理;給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和含鈣的奶製品、豆類及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蛋類、黑木耳等食品,指導並協助其早期進行功能鍛鍊。

3、指導康復訓練

(1)手術結束患者清醒後,即可指導並鼓勵其進行深呼吸運動;患肢端內外各置一沙袋,患肢腋窩下5cm以下各墊一油布軟枕,兩下肢間放一軟枕保持患者於外展10~15°中立位,行患肢足趾伸屈、踝關節背伸、旋轉運動,指導家屬並協助病人從足跟開始做壓力遞減的小腿部肌肉擠壓運動,每天3次,每次10分鐘;每2小時翻身一次。

(2)術後第1天,病情穩定,可給予斜坡位,協助病人逐步增加臥位的高度,延長臥位的時間,並進行患肢四頭肌舒縮運動,運動量同術前。

(3)術後第2 天繼續進行股四頭肌舒縮運動和踝關節的背伸、旋轉運動,運動量從術前開始逐漸每3天增加1次,每次增加5~10次為宜;術後3~7天,在原有活動範圍內使用下肢關節活動器做髖膝關節的被動功能鍛鍊。人工股骨頭置換者以自主活動為主,防止內外旋活動。

使用下肢功能康復儀(CPM)前要與患者溝通,取得病人和家屬的配合。將病人的患肢置於CPM架上,力求位置準確,感覺舒服,第一天置15°,每天增加5°,以緩解疼痛不適。進行患肢的康復運動時,指導病人伸直患肢膝關節進行抬腿練習,以此提高股四頭肌的力量。雙上肢、健側下肢同時進行協同運動,促進全身運動,增加老年人對骨折的康覆信心。

(4)術後10~14 天,當髖關節屈曲超過90°,踝關節超過90°時,可開始扶病人離床,病人可不負重站立活動,每天3次,每次15~30分鐘,逐步扶雙拐下地活動。在做以上康復活動時,隨時觀察脈搏、呼吸、血壓。如果運動後的血壓大於170/100mm Hg,脈搏大於120次/分或小於40次/分,呼吸大於26次,體溫高於38°,其中任一項存在均應停止活動。

(5)出院後須在家中繼續進行康復訓練。出院前醫護人員必須進行詳細的講解,並指導患者在家的康復訓練方法和安全措施,留有聯繫電話和詳細地址,隨時了解和指導康復訓練,達到良好的康復效果。

股骨頸骨折一般多發於老年患者。臨床上治療以及早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為主,儘量預防併發症發生,降低死亡率。股骨頸骨折後對患者的身體會帶來嚴重的負擔,加上長期臥床,極容易使患者出現多種併發症。故需要護理人員運用科學、有效的康復護理方法,對不同時期的患者進行不同的訓練,幫助患者儘快恢復肢體功能。

參考文獻:

張福金,張樹生,王培生,股骨頸骨折的康復訓練及預後,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0年第20卷第1期,p34

黨中莉,李慧穎,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的術後康復訓練,中國鄉村醫藥雜誌,p16

劉薇,付豔,股骨頸骨折術後功能康復訓練的應用效果,論著·防保康復中國社區醫師2016年第32卷第30期,p182

相關焦點

  • 股骨頸骨折(七):哪些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呢?
    擅長各類人工髖、膝關節初次置換與翻修手術,在微創化手術操作與加速康複流程化管理實戰操作方面具有深厚功底與廣泛影響。哪些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呢?根據我國衛生部的臨床路徑,對於65歲以上的移位型骨折(Garden Ⅲ型、Ⅳ型),由於內固定治療的壞死率很高,為減少二次手術風險,可以首選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 股骨頸骨折打鋼釘固定,要多久能下床活動?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骨骼類的疾病,是和骨質疏鬆有關,容易造成不能正常走路和站立,嚴重的話甚至會引起骨骼壞死,不能運動,甚至殘疾。這類疾病是隨著人們壽命不斷增加,疾病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那麼股骨頸骨折打鋼釘要固定多久才可以下床呢?
  • 百歲老人股骨頸骨折 團隊協作助其重新站立
    家人發現後將老人送至我院,診斷為左側股骨頸完全移位骨折。 術後,老人藉助步行器下地行走 TIPS:股骨頸骨折 股骨頸骨折常發生於老年人
  • 髕骨骨折術後康復指導
    髕骨骨折術後的康復鍛鍊是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甚至於某種程度上比手術本身更為重要,科學合理的鍛鍊可避免發生骨折廢用症候群,如患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肢體畸形,這對髕骨骨折固定復位後患者極為重要。在這裡,我結合自己的經驗為患有總結了一套髕骨骨折術後的康復鍛鍊方法,希望能夠指導大家進行合理的功能鍛鍊。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 2020-12-09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該如何正確康復
    >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該如何正確康復孫成偉 王姍姍 劉曉楠 杜青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 踝關節骨折術後多長時間能鍛鍊?康復訓練應該這麼做
    走、跑、跳等基本活動均需要踝關節的輔助,但由於踝關節特殊的解剖生理結構特點,當關節作蹠屈運動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關節窩內,踝關節鬆動且易做側方運動,關節損傷極易出現,輕者多為扭傷,重者可能骨折。無論是何種損傷,一定的康復鍛鍊有利於患處的恢復。
  • 骨折術後康復,了解一下
    骨折術後康復,了解一下 2021-01-05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脛腓骨骨折術後康復科普指南
    脛腓骨骨折尤其是下三分之一段的骨折,是人體最典型的一個骨折部位。這個位置的骨折是人體最難癒合的一個部位。一般其它部位骨折術後有個兩三個月就可以正常走路活動了。但脛腓骨骨折這個時間,有可能骨痂都沒有長一點。面對漫長的康復期,聽聽康復師能給你些什麼建議吧。
  • 股骨頸骨折以後髖關節總是不適,是不是早期壞死?
    關注每日答疑,解決骨科問題股骨頸骨折癒合的平均時長為半年左右,若達到癒合的標準,患者便可開始進行正常的活動。然而,股骨頸骨折術後在半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內最易出現特殊的併發症,比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而這卻是最嚴重且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股骨頭壞死是股骨頸骨折患者最不願意見到的併發症之一,但是它又確實是高發,這也是非常讓大家不舒服的一件事情。
  • 104歲老人骨折:「我103歲的閨蜜和89歲的女兒骨折手術都康復了,我...
    百歲老人骨折了怎麼辦?當醫生們還在糾結治療方案時,老人家卻堅持要手術治療。究其原因,是她103歲的閨蜜還有89歲的女兒骨折後都採取了手術獲得康復。最近,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發揮多學科診療優勢,成功為這位高齡老人實施右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
  • 百歲老人摔傷導致骨折
    「婆婆,嘗試下床走動,多做康復訓練。」近日,101歲的老人陸婆婆在家不慎摔傷,造成左側股骨頸骨折。在清遠市人民醫院骨科一區醫護團隊齊心協力的救治下,陸婆婆順利完成手術,而且術後第二天,便可下床行走。百歲老人摔傷致股骨頸骨折「婆婆,你覺得哪裡不舒服,現在按壓的地方疼嗎?」家住清新區三坑鎮的陸婆婆在家走路時不慎摔倒,左臀部著地,受傷後持續銳痛,活動受限,無法站立行走,家人隨後將其送往市人醫。通過骨盆X光線等檢查,該院骨科一區副主任醫師王湘江診斷其為左側股骨頸骨折。
  • 【科普工作委員會】骨折術後康復
    【科普工作委員會】骨折術後康復 2021-01-08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骨折術後要靜養?請別忽略康復治療!
    骨折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多見於兒童或是老年人,在中青年人群中也時有發生。骨折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影響很大,而骨折的治癒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讓自己快點好起來」是每一位患者的心聲,那你知道骨折術後錯過康復的黃金期,會最終留下了不可逆的後遺症嗎?今天顧連專家就為大家分享骨折術後康復的常識,記得收藏。
  • 深度融合 惠及百姓|密雲院區康復科開展首例骨折術後康復治療
    2020年12月11日,在北大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醫師謝斌、主管技師魏星的指導下,密雲院區康復科開展了首例骨折及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治療。患者為右肱骨幹骨折術後四個月、左髖關節置換術後兩個月,右肩關節活動受限,步行能力差。
  • 家裡老人摔倒,股骨頸骨折了,該怎麼辦?
    這是一位68歲的女性患者,在兩個多月以前摔倒,發生了股骨頸骨折。當時據家屬說骨折的移位並不明顯,經過商量以後選擇了在家臥床保守治療。兩個多月過去了,本以為已經差不多該癒合了,結果拍片子一看,股骨頭完全移位,骨折長好無望了。於是那最後家屬選擇了來做人工關節置換。
  • 成年人骨折後該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臨床治療骨折的最終目的是恢復骨骼的正常功能,但由於骨折在治療中常常需要較長時間固定,這樣會使肢體因長期固定不動容易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內粘連或韌帶失去彈性。早期合理的功能鍛鍊,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硬,促進骨折癒合。骨折術後的康復訓練一般可分為三期進行:1.骨折初期骨折1-2周內或是固定的關節,要作適當的肌肉收縮和放鬆鍛鍊。
  • 【科普】高齡老人大腿骨折,隔天卻「健步如飛」,緣由在它!
    【科普】高齡老人大腿骨折,隔天卻「健步如飛」,緣由在它!李奶奶坐著輪椅由家人推行兩位老人見面後相互寒暄詢問對方這兩個月的近況原來李奶奶和劉奶奶曾是親密「舞友」每天都在社區樓下跳廣場舞兩個月前的下雨天李奶奶不慎摔倒被送到醫院治療醫生診斷李奶奶為股骨頸骨折
  • 密雲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做骨折術後康復(附北大醫院專家出診安排)
    12月11日,在北大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醫師謝斌、主管技師魏星的指導下,密雲院區康復科開展了首例骨折及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治療。患者為右肱骨幹骨折術後四個月、左髖關節置換術後兩個月,右肩關節活動受限,步行能力差。
  • 骨折後怎樣進行康復鍛鍊?
    骨折是一種常見的症狀,骨折後患者都希望自己快點好起來,所以骨折之後怎麼進行康復訓練呢?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骨折術後的康復如此重要?康復為什麼如此重要呢?其實,出過國的人都知道,目前我們國家的醫學和歐美發達國家之間的醫學的區別主要在於康復。對於中國的醫生來講,心靈手巧是他們的特點,所以手術對他們來講並沒有任何難度,甚至很多情況下,中國醫生的手術技巧和手術水平要比老外水平高得多,但是在術後管理和術後康復這一塊,我們國家和國外就有很大的差距,因為這個不是不是手術醫生自己的一個水平問題,而是整個醫療體系,整個康復體系以及門診隨訪體系的問題。康復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