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骨折後該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2020-12-28 骨科王健醫生

臨床治療骨折的最終目的是恢復骨骼的正常功能,但由於骨折在治療中常常需要較長時間固定,這樣會使肢體因長期固定不動容易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內粘連或韌帶失去彈性。

早期合理的功能鍛鍊,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硬,促進骨折癒合。骨折術後的康復訓練一般可分為三期進行:

1.骨折初期

骨折1-2周內或是固定的關節,要作適當的肌肉收縮和放鬆鍛鍊。通過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在不影響斷端再移位的情況下,進行上下關節屈伸活動,以幫助血液回流,促進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例如尺、撓骨雙骨折,經復位固定後,即可進行指間關節、指掌關節的屈伸鍛鍊,手指內收外展,肘關節屈伸和肩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等鍛鍊。

2.骨折早期

骨折2-3周後或是沒有固定的關節,要作主動的功能鍛鍊。在不影響骨折斷端移位的前提下,儘早進行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其他關節均可逐漸加大主動活動度。

3.骨折中期

傷後5~6周,由單一而到幾個關節的協同鍛鍊,以此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減輕創傷對全身反應,防止關節僵硬。

4.骨折遠期

當骨折端已達臨床癒合或已經去除外固定,逐漸加強關節的負重鍛鍊。負重量應當逐步加,從最小逐漸過渡到正常。配合溫水浴和推拿來促進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復。另外,還可據病情需要適當配合物理治療,但應仍以主動鍛鍊為主。

骨折的功能鍛鍊很重要,並且必須在骨折復位固定後的早期就開始施行。成年人骨折後該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建議還是要在主治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相關焦點

  • 姆希塔良骨折 骨折後如何進行康復鍛鍊?
    其中,姆希塔良右腳中骨骨折,預計將在6周後才能恢復訓練。 蒙雷亞爾右腳腳筋發緊,將在26日的比賽前接受檢查。穆斯塔菲右腳腳筋有傷,將在本周恢復訓練,貝萊林左小腿有傷,將在兩周後恢復訓練。 史密斯-羅和馬夫羅帕諾斯預計將在月底恢復訓練。霍爾丁和維爾貝克也都在進行術後的恢復。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該如何正確康復
    >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該如何正確康復孫成偉 王姍姍 劉曉楠 杜青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 骨折後怎樣進行康復鍛鍊?
    骨折是一種常見的症狀,骨折後患者都希望自己快點好起來,所以骨折之後怎麼進行康復訓練呢?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骨折術後的康復如此重要?康復為什麼如此重要呢?最後,我們分階段介紹一下康復的具體細節。骨折後的康復訓練分為3個階段。這裡只講一下一般情況下的原則,對於個體化的細節,還需要患者自身和手術醫生、康復醫生共同溝通。1、康復訓練的早期,即傷後l~2周,這階段的訓練主要是促進骨骼的血液循環。
  • 股骨頸骨折術後康復訓練
    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可以儘快恢復其力學機能。 手術是較有效的治療手段,但由於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疾病,且機體臟器功能低下,手術的危險性很高,術後併發症多。併發症輕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加強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特別是對其術後康復應進行指導。
  • 如何判斷骨折已經癒合?骨折後康復訓練運動得謹慎
    前段時間在騎車時不小心摔倒導致手臂骨折。在家靜養一段時間後,醫生說骨折已經癒合了。活潑好動的小斌坐不住了,想要趕緊出去運動,卻被醫生告知還不能運動。小斌不得不再次在家裡待著。首先如何判斷骨折已經癒合了呢?癒合的快慢還與其他的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骨折的治療方式,骨折的嚴重情況,是否有靜養以及飲食習慣等等。
  • 下肢骨折後如何進行步行訓練?聽專業康復科醫生的建議!
    下肢骨折後應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對此,包頭市第四醫院康復科醫生這樣建議。一、首先要了解步行的基本要素1、軀幹保持正直2、髖關節只作伸展和屈曲運動3、當身體的重心落在一腿時該腿的膝關節必須牢牢地完全伸直,當重心轉移到另一腿後膝關節再屈曲4、足尖指向正前方,重力由足跟轉移至足趾上5、步速規律步幅均勻
  • 「戰狼」吳京妻子謝楠骨折,可能又是一個康復的「醫學奇蹟」,科學康復很重要!
    平時大家聽到的更多的是小腿骨折、腳踝骨折、髖部骨折等,對於「橈骨骨折」可能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橈骨粉碎性骨折?該如何治療?(2)術後第2周如何康復鍛鍊伸直型骨折的患者增加手握拳做屈腕肌靜力性收縮練習。(3)術後第3周如何康復鍛鍊增加屈指、對掌的抗阻練習。每次練習10分鐘左右,每日數次。在骨折部位進行向心性按摩,有助於消除腫脹。當骨折涉及關節面時,固定2~3周後,即應每日取下石膏託。
  • 手指骨折早期該怎麼康復?
    小編今天看到一則《株洲女子跳樓 民警做肉墊接住後手指骨折》的新聞,感嘆手指骨折該怎麼康復?  骨折早期要消除腫脹  為便於康復治療,骨折康復大致以時間劃分為骨折固定期(早期)和骨折癒合期(後期)兩個階段。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1.術後0-3天: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保持肌肉張力,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肌肉收縮15到20次;同時踝關節主動運動,背屈與蹠屈的練習。3.術後1-6周:進行主動屈曲膝關節練習,或者由治療師幫助活動,注意動作應輕巧。傷口癒合後,主動的或者輔助主動的膝關節活動範圍訓練可加大。在進行膝關節訓練的同時進行股四頭肌、髖關節周圍肌力的訓練,防止肌肉萎縮。
  • 踝關節骨折術後多長時間能鍛鍊?康復訓練應該這麼做
    走、跑、跳等基本活動均需要踝關節的輔助,但由於踝關節特殊的解剖生理結構特點,當關節作蹠屈運動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關節窩內,踝關節鬆動且易做側方運動,關節損傷極易出現,輕者多為扭傷,重者可能骨折。無論是何種損傷,一定的康復鍛鍊有利於患處的恢復。
  • 髕骨骨折術後康復指導
    髕骨骨折是較常見的損傷,多見於撞傷或摔傷。治療方法通常有保守治療石膏外固定或者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對新鮮髕骨骨折的治療,應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面的平滑,給予較牢固內固定,早期活動膝關節,防止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 傷筋動骨一百天,大腿骨折手術後,有3個方面要注意
    大腿骨折該怎麼辦大腿骨折如何處理跟患者的年齡和骨折類型有一定關係,兒童和成人的大腿骨折治療標準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兒童的大腿骨折絕大多數都是可以選擇保守治療的,特別是嬰幼兒幾乎都可以選擇保守治療,而對於成人,跟骨折類型相關,沒有移位的穩定骨折可以選擇保守治療,有移位不穩定骨折可以選擇手術治療。那麼大腿骨折手術後要怎麼做?
  • 手指再造術後如何正確進行康復訓練?
    而手指再造要進行很嚴密的血管神經縫合,離斷的指體能否完全成活,術後的注意事項不可忽視,需要患者的配合。早期的功能鍛鍊是術後感覺與運動功能恢復的關鍵。濟南顯微外科醫院手指再造中心醫護人員教您如何進行康復鍛鍊:01、康復訓練到底是什麼?
  • 骨折手術後,鍛鍊好還是靜養好?告訴你康復怎麼做
    上了年紀的人骨骼密度下降,鈣質流失速度快,可能會面臨骨質疏鬆,骨質疏鬆之後出現骨折的風險較高。如果有骨折這種情況出現,身體的護理工作要做好,相關的養護方法需要掌握。很多人在骨折之後通過手術來治療,不知道應該鍛鍊還是靜養,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應該諮詢專業人員的意見或者諮詢醫生,否則身體的護理工作沒有做好,會讓身體的恢復速度變得緩慢。在骨折之後應該鍛鍊還是休息,應該根據病情的恢復情況來判斷。手術完應該臥床靜養,通過這種方式讓身體逐漸康復。
  • 萬茜骨折後康復太快,被調侃「醫學奇蹟」,看看她都經歷了什麼
    為了加快康復周期,萬茜專門聘請了康復醫師,骨折手術後右臂完全無法動彈,常規的康復訓練都只能是康復醫師拿著萬茜的手忙她做康復訓練。加強了一段時間抬手訓練後,萬茜終於能夠自主舉起0.5kg的啞鈴。看到萬茜現在康復得很好,但聽到這句話後又莫名的鼻酸。除了康復訓練,萬茜的飲食方面也完全是按照醫生的建議執行的。
  • 萬茜骨折後康復太快,被調侃「醫學奇蹟」,看看她都經歷了什麼
    節目播出之後,個別了解骨折康復周期的網友提出了疑問,萬茜發生右肱骨骨折後,竟然還能繼續參加《浪姐》,並且在舞臺上還能自主舉起骨折的右臂,因此,關於萬茜病情的嚴重性,被網友調侃為「醫學奇蹟」。對於普通人而言,骨折後恢復周期在3個月左右,而萬茜一個月之內就達到了普通人3個月的康復水平。
  • 從萬茜骨折看康復-在物理治療師日我們為康復做一個小澄清~
    康復治療無差別對待任何一位有康復需求的患者,並不是因為她是明星就享受最好的康復待遇,你需要的是:儘早的康復介入+專業的治療團隊!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後就老老實實躺著的觀念,從現代醫學的科學角度來看,已經非常陳舊。術後的早期治療對於整體康復進程來說相當重要。在疼痛可耐受的條件下,進行康復治療,可以為之後回歸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 《乘風破浪的姐姐》萬茜手臂骨折,從康復師角度給出三個康復建議
    意外損傷容易造成肱骨的骨裂,嚴重的會有完全性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肱骨重建術後因為損傷會造成局部的水腫、疼痛,長時間的制動會可能使周圍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的攣縮和萎縮,造成關節的活動受限,尤其是肩關節和肘關節的活動受限。所以,本文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肱骨骨折重建術後如何科學康復,自己能做哪些幫助恢復。
  • 骨折術後康復,了解一下
    骨折術後康復,了解一下 2021-01-05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膝關節術後該如何康復?請收好這份包含4個康復階段的訓練方法
    作者 | 練老師轉載請先獲得授權膝關節術後康復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其中又以「前交叉韌帶損傷」居多。最近有不少粉絲在向我諮詢,如何做好「膝關節術後康復?」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怎麼進行關於膝關節術後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