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一篇名為《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的文章出現在四通利方頁面的顯眼位置。
在發布後的48小時裡,這篇文章點擊量直線攀升,突破萬次,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初代爆款,為四通利方帶來了一批忠實用戶。
而這位文章的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球迷——在經歷了中國國足衝擊世界盃失利後,球迷老榕將自己的悲痛情緒轉化為了文字。出乎意料的是,這卻成為中國網際網路論壇崛起的標誌性事件。
時任四通利方體育沙龍版主的陳彤在多年後回憶:「此事讓人們第一次感到論壇的力量和影響。」
老榕在四通利方爆紅之後,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論壇屹立於中國網際網路。與此同時,天涯、貓撲等社區成為中國初代網友溝通交流的出口。邁進21世紀,隨著技術迭代與產品升級,貼吧、微博、知乎等陸續出現,成為新一代網友的「常駐地」。
從BBS到論壇社區,從四通利方到知乎,網際網路改變了信息交換的方式、提高了傳播效率,但內容傳播形式沒有發生根本改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內容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圖文形式,信息與知識的傳播互通需要多元化與實效性。這為視頻與直播提供了巨大的展示舞臺。
作為當下最主流的形式,視頻與直播構建了一個龐大豐富的內容池。而內容平臺也迎來了新的機會。
今年以來,知乎開始擁抱短視頻與直播。對於這家經歷了網際網路風雲變化的公司來說,純圖文時代正在成為過去,一個「圖文+視頻」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01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視頻行業正在進入最繁榮的時期。據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2020年3月,短視頻用戶的總使用時長為131億小時,同比增長80%。
在此背景下,知乎開始布局視頻與直播,將視頻和直播的權重提高,又在5月向內容創造者拋出橄欖枝——面向全網招募不同領域的視頻創作者。
在外界看來,知乎在視頻方面顯得有些遲緩與謹慎。
但實際上,知乎的步調並不能被理解為「順勢而為」或「主動迎戰」。真正推動知乎邁出這一步的是它背後的用戶群體,是用戶對視頻內容消費的旺盛需求決定了知乎邁出這一步,而並非單純要藉助視頻實現自身的「破圈」。
在產出形式上,知乎一直以圖文為主,有時會捆住創作者的手腳,而知識的傳播不應該局限於形式。換句話說,知乎創作者需要更多元、更豐富的創作形式,以獲得更廣闊的展示機會。
今年4月23日,「知乎政務」提出了幾個有趣的問題:「電影裡太空飛船爆炸時會發出巨響,真的會這樣嗎?在太空中說話是種怎樣的體驗?」航天員王亞平以視頻的形式給予了回答。
如果以傳統的圖文形式回答,「剛下飛船」的王亞平很難找出整塊時間撰寫文章,這會大幅降低時效性。視頻的優勢在此時便顯露無疑,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可以隨錄隨播。
在知乎的傳統中,創作者被視為「寶藏」。從知乎多年發展路徑來看,始終追求優質內容至上、不以技術算法為唯一核心的運營思路。而視頻與直播可以提高生產力、促進生產效率,滿足創作者更多元的需求,讓創作者發揮自己的長處,特別是對於那些表達欲望強烈的創作者。
今年2月,知乎常駐答主、中南大學的博士「倩Sur」嘗試用視頻的形式傳播知識。事實證明,「醫學知識+視頻」的搭配,收到了極佳的效果。「倩Sur」的關注者從2月底的25萬增長至180萬。
對於知乎來說,增加內容生產形式不僅可以收穫更多創作者和受眾,這也是內容平臺的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媒介的升級迭代,信息的分發、交互、沉澱隨之改變,直接促進了內容產業的繁榮。
圖文+視頻的形式,適合於多內容場景。就形式本身來看,視頻+直播作為圖文形式的一種補充,不僅不會代替後者,兩者還可以發揮「協同效應」。視頻和直播的的強互動性,對圖文來說是一種優勢互補。
截至目前,知乎已經擁有每日億級的視頻播放,幾乎一半用戶在知乎瀏覽視頻內容,視頻創作者在知乎內容創作群體中的比重也在不斷加大。
如果說知乎進入短視頻賽道是為了滿足用戶日益增長與變化的需求,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推行新形式,並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領跑市場的當下,打開局面。
在這一點上,知乎需要自我定位、尋找自身優勢及差異化打法。
02 知乎的隱藏實力
《2020上半年短視頻內容發展盤點》指出,在抖音和快手排名前1000的創作者中,幽默搞笑、娛樂明星、遊戲和音樂類內容佔據前四位:在這四個垂類中,抖音和快手的KOL數量佔比分別達到40.6%和55.9%;粉絲量也分別達到44.1%、51.2%。
不難發現,泛娛樂內容在短視頻平臺受到追捧;而在主流長視頻平臺,二次元、遊戲、財經類等內容受到高度關注;而直播作為另外一種形態,在主流平臺已經與「帶貨」深度綁定。這意味著視頻行業,正在創造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
有數據報告指出,粉絲量在1萬以上的內容創作者,所創作視頻內容帶來的流量分成收益往往在圖文內容的2倍左右。
在行業整體向好,大量創作者湧入的背景下。為了能在早期「收割」粉絲與流量,「複製創意、套路化創作」成為新手難以繞過的路徑。與此同時,行業跟著「水漲船高」——市場走向飽和、受眾更加挑剔,生產者需要挖空心思討好觀眾,迎合偏好需求,這無疑提高了創作門框,不少內容生產者因此陷入了「專業化」困境。
如何在龐大的內容池裡脫穎而出,這一問題不僅困擾著創作者,也是平臺需要突破的導向難題。
今年3月,一場「別出心裁」的辯論式直播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導演畢志飛和知乎法律知名答者王瑞恩圍繞「肖戰粉絲舉報AO3是對是錯」展開了討論。知乎直播結束後,相關話題的討論並沒有結束。觀眾發起了「如何評價王瑞恩與畢志飛的直播辯論?」的文字討論,形成了二次創作,並再次引起熱議。
由此可以看出,知乎直播和其他平臺直播的最大差別在於:「別家直播是帶貨的秀場,知乎直播是不見硝煙的戰場。」
此次辯論不僅體現了知乎的差異化優勢,更透露了知乎的「隱藏」實力:知乎已經形成了從直播到文字的內容閉環。這要得益於知乎在內容方面積累的優勢。
作為國內獨一無二的問答陣地,知乎早已形成了成熟的圖文「生產線」。作為行業領頭者,不論是話題涵蓋範圍、社區氛圍,還是用戶粘性、品牌認知度,知乎均處於頭部位置,也為知乎建立了壁壘。
知乎是優質內容的聚集地,他們或以信息量取勝,或因犀利觀點獲得關注。此前,B站百萬粉絲的大V「巫師財經」被爆「搬運」知乎圖文內容。此次風波不僅透露了「文字是視頻生產的原材料」,更凸顯了知乎在內容上的優勢。
如果可以充分釋放自身積累的內容勢能,那麼在視頻生產這件事上,「一處水源供全球」的廣告語倒也是蠻符合知乎的。
03 得優質內容者得天下
今年疫情期間,一則名為《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的視頻刷屏網絡。兩天內,這則長達十分鐘的視頻,突破了1.5億次播放。在抖音快手「血洗」視頻行業的當下,這則長視頻成為了一股清流。
作者「回形針PaperClip」在創作這則視頻時用到了線框繪圖、三維模型結構動畫演示,對專業高深的醫學知識進行「拆解」,以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視頻爆紅的背後,不僅體現了優質內容仍然是行業的「稀缺資源」,更是平臺構建壁壘的根源。有個細節值得注意,這條視頻在知乎上的播放量522萬,被行業熱捧的B站播放量531萬,兩者差距並不大,而在西瓜視頻上,並沒有找到這條原創視頻的影子。
對於視頻行業來說,市場格局仍然存在變數。內容平臺將經歷「去標籤化」的行業演變。在這樣的趨勢下,視頻將回歸創作本質,時長與平臺屬性,將不再是行業格局劃分依據。
由此,圍繞優質內容展開的短視頻之戰即將開始,UGC、PUGC與IP將成為主戰場。對於內容平臺而言,創作者是第一生產力,率先建立針對內容創作者的合理激勵機制,將成為平臺在行業競爭中爭奪的焦點。
今年5月,知乎發布視頻創作者招募計劃,面向全網招募科普人文、電競遊戲、科技數碼、生活娛樂等領域的視頻創作者。一方面,知乎將為入選超募計劃的創作者提供億級曝光流量資源,凡報名審核通過的創作者可獲得兩個月的新人扶持資源包,以及每周額外的推薦機會。另一方面,知乎將構建視頻內容評估體系,通過視頻新人月榜、視頻創作現金與津貼激勵等運營手段扶持創作者成長。
以視頻為核心的內容行業雖然經歷了繁榮增長期,但遠未進入成熟階段。不論是內容質量還是創作這生態,這個行業還有許多未解決的痛點,比如中長尾內容稀缺、內容品類單一等等。
在經歷了前期的快速增長後,內容行業需要冷靜下來,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而知乎作為網際網路優質內容的「水源」,加入視頻賽道並非僅僅是為了搶奪用戶與市場,而是為整個內容良性生態搭建提供新思路,挖局創作者價值、為更優質的內容提供更大的展示舞臺。
無論傳播形式如何風雲變幻,引領知乎走向更深更遠處的東西看起來很難改變,那就是始終如一的優質內容。
【本文作者牛楚雲,由投資界合作夥伴阿爾法工場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