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時代,知乎僅僅是源頭活水嗎?

2020-12-25 騰訊網

作者| 李小歪

編輯| 吳懟懟

是的,沒錯,幾乎所有殺時間的大平臺都在加碼視頻。

如果你是一個信息流重度用戶,那麼你在微信、微博、知乎、百度、今日頭條等地方都會發現,視頻內容出現的頻次越來越高了。

最新版本的微信,視頻號仍然亮眼,長視頻也在內測,朋友圈已經支持加話題標籤;微博也推出了視頻號,社交媒體的頭把交椅要穩住;百度也在抓緊,又推出了獨立的視頻產品百度看看;B站、快手和字節跳動則總被外界稱之為「必有一戰」。

看起來是一片繁榮,不過我卻認為,中國視頻創作仍處於初級階段。不然,我們也不會看到,那麼多的視頻的核心文本或者說內容源頭,都源自知乎、公眾號等圖文平臺。這也就是為什麼,知乎和微信也卯足了勁,來自建視頻生態。

微信更新了一個版本,期待用社交再次激活內容生態。知乎則放出了視頻創作工具和海鹽計劃,從內容源頭的創作者出發,重新回到內容的生產、品類和收益等基礎設施環節。

B站與快抖目前還很難形成封鎖性的壓制,視頻戰爭,其實才剛剛打響。

01

視頻創作還處於初級階段

戰況激烈,是因為視頻行業的繁榮毋庸置疑。

QuestMobile2020年上半年中國網際網路變化報告指出,在線視頻和短視頻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前兩大行業。短視頻的優勢還在繼續,用戶滲透率在今年6月已經和在線視頻的74.3%相差無幾,高達73.9%。

用戶時長和用戶滲透率,只是繁榮的一面,硬幣的另一面,卻是視頻創作的三個困境。

圖文領域的優質內容創作者如何入局?

● 更長尾多元的內容品類如何產生並且冒頭?

● 優質視頻生產者能站著把錢掙了嗎?

以世界視頻巨頭Youtube來說,他們用了15年時間,才滋養出不同類型的內容創作者,讓很多中長尾、小眾性以及問題解決類的內容品類,在平臺生態裡也能得到同樣的收益和鼓勵。

Youtube上的科技博主Will Kwan就是這麼火起來的。他最出圈的視頻是「如何在57小時內建立一個網際網路初創公司」、「如何在一天之內編寫一個AI啟動項目」,明確的時間段和執行方案,讓視頻的吸引力和收益極大提升。

反觀國內內容平臺,具化到「簡歷怎麼製作」,「如何背誦雅思8000詞」倒是有跡可循,但還處於視頻創作的淺層。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小眾、長尾的內容,經常是內容品類中陽光照耀不到的「背陰地」。在內容平臺 圍繞視頻創作者生態建設的初級階段,中長尾內容的出頭之日往往遙遙無期,內容創作者的積極性很容易被打擊。

創作者還要面臨的困境的是,儘管大眾嘴上叫囂著需要更多高質量的「嚴肅內容」,但在實際瀏覽裡,信息濃度有限的娛樂向內容往往濃墨重彩。優質圖文創作者此時轉向視頻的猶豫就在於,準備工作費時費力卻沒有一條娛樂視頻吸睛,多少有點沮喪。

好不容易跨過了視頻製作門檻的內容生產者,視頻變現也面臨著難題。以抖音為例,內容創作者粉絲過10萬才能入駐旗下接單平臺星圖,達不到10萬就要掛靠機構,這等於變相把大量尾部的個體創作者拒之門外。

剛起步的視頻創作者很少能有話語權,在此時選擇掛靠機構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媒體報導顯示,星圖給機構的帳期是三個月,拖了三個月的錢,加上機構和達人的分成比例,平臺本身的抽成,以及給中介廣告公司的返點,到視頻創作者口袋裡的子兒被榨了好幾道。

如果視頻創作者的這些困境不能解決,優質內容產出就很難保持可持續化。看起來是擁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大粉的博主,其實只不過是一茬又一茬的過氣網紅。

02

如何激活源頭活水

行業不是沒注意到這些問題。

圖文創作者向視頻領域的遷移困境,正在被一些智能化、易操作的工具順暢交接。快抖分別推出了視頻剪輯工具「快影」和「剪映」,B站上線「必剪」,而騰訊在上個月推出了「秒簡」,知乎也在最近上線了視頻創作工具。

仔細研究了下,這個工具可圈可點,比如它可通過創作者提供的文字材料,自動配以與內容相對應的圖片和動圖,形成視頻。同時具備一鍵配音功能,可根據文字內容進行配音,並自動校準。

視頻社區和剪輯工具的關係是雙向反哺的,一個活躍的社區氛圍可以帶動更多用戶的創作欲望,而一個簡單易上手的工具,為豐富多元的內容誕生提供了可能。

中科院生物學博士李雷,是知乎的一名視頻答主 。在剪輯、配音和素材找尋常常遇到難題,知乎的一鍵配音正好派上了用場。

而變難的難點正在被更高維度上的機制規範來解決。很多平臺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撒錢補貼。知乎偏向內容和獎金並重,創作者擁有創作者學院和籤約機會,以及現金、流量的扶持,授之以魚也要授之漁。

2018年海鹽計劃推出之後,為用戶提供良性討論空間的鹽值系統和創作者中心被熱議討論,專業徽章、「眾裁」制度等機制,也讓內容創作者的活躍度進一步提升。

從工具和機制這兩個方面看,創作者困境的基礎設施和收益保障一旦被解決,內容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才會被進一步聚焦。

這種核心競爭力就是內容質量。這一點,玩家們都心知肚明。於是這幾年,平臺瘋搶頭部內容創作者的劇情不斷上演,網傳敖廠長的4000萬合同就出自於此,儘管B站隨後進行了否認。

但短視頻平臺關注流量,娛樂和帶貨內容顯然持續上漲,中長視頻社區,還在混雜的內容調性上微妙平衡,以知識屬性起家的知乎等平臺顯然有更多機會。

長期以來,知乎最具備的優質內容沉澱,幾乎讓其成為其他平臺的「內容食材」。在當初那場爭議頗多的「巫師財經抄襲事件」裡,知乎作為「內容之源」,被大V搬運了大量的圖文內容,並轉為視頻產品。

不過這證明了知乎鮮明的知識屬性和深厚的社區內容積澱,這就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

諸如知乎原生的一些優質圖文創作者張佳瑋等,而今也走向視頻領域。有一期內容「最瀟灑的木蘭辭」,播放量輕鬆突破百萬。

以作家的慣性思維來說,文字應該是最擅長的方式。但平臺的基建完善後,傳統的內容創作者在試水視頻的過程裡,有了新的靈感。

「文字需要營造的氛圍,視頻一段音樂就解決了。人的感官還是多樣的。」張佳瑋這樣形容從圖文向視頻遷移的感受。

和張佳瑋一樣,一批優質的視頻答主 正在被激活。他們作為內容的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將平臺的視頻勢能充分釋放。

翹囤奶爸是一家500強央企的翻譯,也是知乎社區內兒童英語啟蒙內容的創作者。一些新手媽媽發來私信說,互動親子英語視頻的實踐效果很好,奶爸感受到自己的內容對孩子的「實在價值」,也願意在和用戶的互動交流裡,不斷提升內容品質。這是社區內創作者和用戶的本能信任和高度粘性。

一個被反覆提及的歷史是,知乎的確是優質內容的大本營。在早期種子用戶的播種耕作裡,內容的精準和深度,幾乎成為了知乎在中文網際網路社區叱吒群雄的資本。大量的圖文創作者聚集於此,底子還是相當厚實。

不管是市場上內容生產向視頻的大趨勢,還是知乎本身做視頻的先天優勢,平臺已經拿出了態度。在APP首頁,除「關注」、「推薦」、「熱榜」、「圈子」之外,產品首次新增「視頻」分區。這是一個戰略重心調整的重要信號。

從目前的格局來看,BAT三家穩住了長視頻,短視頻平臺還在蠢蠢欲動。儘管每一方都在試圖殺入對方的腹地,但內容的質量和多元,幾乎成為平臺長期前驅的動能。

就這一點而言,知乎正在形成一個以知識為核心底座,多元化內容為壁壘的內容池,而視頻,是池中水流加快循環的高速引擎。這不僅是平臺內視頻創作者的巨大空間,也是知乎激活源頭活水的再生力量。

03

路徑分野與中國的YouTube

內容之水一旦流動起來,誰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Youtube,就成了大眾樂此不疲的話題。

一個明顯的標誌是,各家視頻平臺已經產生了路徑分野。

快手、西瓜視頻在土味鄉潮中出圈,泛娛樂內容逐漸豐滿;B站是毫無疑問的年輕人聚集地,二次元回歸了AC娘懷抱;而直播帶貨的抖音,也在重新評估視頻行業的經濟價值。

事實上,在中國視頻行業激戰的這幾年,北美同行並非沒有受到影響。

當快手和頭條的Zynn和TikTok在北美風光無限時,Facebook推出Lasso,谷歌祭出殺手鐧Tangi,幾乎在同一時間內,雙方都意識到了視頻內容的價值。

今年十月,知乎推出包括五億現金激勵、百億流量扶持、視頻工具、籤約機會和創作者學院等在內的一攬子計劃,幫助視頻創作者和平臺共同成長。在視頻創作者比重不斷上升、以及超過半數的用戶都在平臺瀏覽視頻的背景下,新的優質創作者的加入,很有可能促使知乎登上下一個視頻巔峰。

而包括張佳瑋、蘇澄宇、羽則等在內的首批視頻答主已經加入該計劃。李雷發布的視頻「日本變異新冠病毒是怎麼回事」出現了大量的專業性名詞和圖片,但解說得倒是通俗易懂,讓粉絲直呼,「看完默默滾去複習生化了。」

坦白而言,對視頻行業來說,無論北美還是中國,市場格局始終存在變數。在標籤化明顯和多元化彌合的雙線並進裡,行業不可避免地要回歸到一個本質問題,誰能留住更好的內容生產者,誰能生產更優質的內容。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麻省畢業,長相彥祖」的段子,自然是大眾對於知乎的調侃。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批最早的內容用戶,塑造了知乎長久以來對內容和社區的考量。

視頻戰爭遠不到寡頭壟斷的時候,甚至三國演義都還沒開始。從基礎設施的提升到源頭活水的激活,誰做得最好,誰就擁有了成為大江大河的無限可能。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知乎做視頻?
    作為當下最主流的形式,視頻與直播構建了一個龐大豐富的內容池。而內容平臺也迎來了新的機會。今年以來,知乎開始擁抱短視頻與直播。對於這家經歷了網際網路風雲變化的公司來說,純圖文時代正在成為過去,一個「圖文+視頻」的新時代已經到來。01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視頻行業正在進入最繁榮的時期。
  • 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在知乎追小說
    除了作品質量、讀者素質隨時代發展而出現波動,技術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回想一下,2G、3G時代,圖片傳輸都難,閱讀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消遣形式。然而,4G是視頻的時代。傳統長視頻網站在PC端之外擁有了移動端新陣地,徹底被激活。 再後來,直播與短視頻成為風口。抖音快手出現,改寫大眾的娛樂消費習慣。在毫不費力又容易沉迷的短視頻面前,即便長視頻都焦頭爛額,更何況需要專注力的閱讀。
  • 從知乎、西瓜視頻到視頻號,「中視頻」之戰到底怎麼打?
    ,刺激知乎答主創作更多視頻內容。所謂的中視頻概念能否在多形式並存的視頻領域開闢出一個新戰場不得而知,但是帶著資金和流量而來的西瓜視頻對各大視頻平臺而言無疑是一個兇猛的變數。 而在這些後發選手之外,市場上依舊有B站、微博甚至優愛騰芒等老玩家。現在的問題是,群雄混戰,但是用戶與創作者有限,各大平臺想好了如何突圍了嗎?
  • 拆解上市前的知乎
    2018年B站在美國上市之初市值也僅僅只有32億美元,同樣是從小眾走向大眾的內容社區,知乎能像B站一樣,獲得二級資本市場青睞嗎?拆解知乎在探討知乎上市能否取得不錯的成就之前,我們不妨先來拆解一下知乎。小眾群體有著屬於自己的圈層文化,這些圈層文化將奠定內容社區產品的基調,也將長時間作為產品品牌形象的一部分為人所知,知乎的小眾高知群體讓其打上了專業、高質量的標籤,對知乎的品牌形象塑造起到正面作用。2013年3月之後,知乎開放註冊,加上創始人之一的黃繼新登上非誠勿擾,為知乎吸引了一波流量,大量用戶開始湧入知乎,僅僅9個月時間,知乎註冊用戶數量就從40萬增長到了400萬。
  • 網文的未來屬於知乎嗎?
    比如從產品功能是上看,知乎僅僅支持有限的「斷點續讀」,即建立在緩存幾乎上的「斷點續讀」——一旦程序在後臺被殺掉,用戶只能重新完成「進入答案、找到斷點」的行為——這對於「假後臺」手機用戶來說非常顯然不夠友好。 而這種對「問答產品」的「挪用」也給創作者帶來的許多不便。
  • 謝邀,人在知乎,剛發視頻
    視頻內容多是「B乎」的一大特點。知乎一貫喜歡在愚人節上線新產品,2015年推出付費問答的產品「值乎」,2017年上線了資訊產品「明日頭條」,2018年是可以通過上傳個人照片,來獲得與自身顏值相匹配的影片推薦的小程序「知乎知影」。早在「B乎」發布之前,知乎站內的視頻內容佔比已經開始明顯增加。借著愚人節發布新產品,知乎似乎是在昭告天下,「視頻大戰,我來了!」
  • 視頻時代,文字創作者求生指南
    前幾年做本地號矩陣、積累千萬粉絲、賺足了紅利的兄弟們,這會都開始「打包出售」,同時高調推出短視頻矩陣。時代就這麼變了,文字作者視頻化,還有的選嗎?超短視頻的爆火,讓用戶習慣了在手機上消費視頻內容,一旦習慣普遍養成,3- 10 分鐘的中視頻開始迎來黃金時代。畢竟,用戶需要的不僅僅是忙裡偷閒的放鬆,用戶也需要一些更加沉浸、更加心流的體驗。這樣的事情曾經在圖文時代上演。新媒體時代的開端,率先火起來的恰恰是新浪微博的 140 個字短內容。
  • 十年前「問」知乎,十年後「看」知乎
    2020年開始全力衝刺視頻賽道的知乎,是不是已經變了?是變得更好了還是其他?為什麼知乎會發展成如今的面貌?為什麼它又非做解釋類視頻不可? 事實上,知乎不僅僅是衝入視頻賽道。進入1月以來,知乎接連宣布了3個劇集項目,分別是懸疑短劇《噓!
  • 知乎的「中年危機」:圖文與視頻進退兩難,創作者賺錢難上加難
    ▲ 由劉昊然代言的「你真的知道嗎」三連問知乎廣告2018年,大概是知乎從小眾社區真正走向大眾的裡程碑式一年,不僅是廣告在線上線下刷屏,連用戶數也從2013年剛開放社區時的40萬,一路狂奔到2018年末的2.2億,甚至與2017年的同期對比,增長也達到102%。知乎破圈成功。
  • 知乎上線視頻自動生成工具,圖文內容可自動轉為視頻
    巔峰贅婿原標題:知乎上線視頻自動生成工具,圖文內容可自動轉為視頻近日,知乎上線了「傻瓜式」視頻創作工具,可將圖文內容自動轉為視頻。近日,知乎上線了「傻瓜式」視頻創作工具,可將圖文內容自動轉為視頻。根據文字素材,這款工具可一鍵生成相應配音,自動匹配圖片動圖、進行校對,生成視頻。
  • 用億級流量扶持視頻IP,「問答社區」知乎向視頻轉型
    原標題:用億級流量扶持視頻IP,「問答社區」知乎向視頻轉型5月7日,知乎發布「視頻創作者」招募計劃,面向全網招募科普人文、電競遊戲、科技數碼、生活娛樂等領域的視頻創作者,入選者可享受流量曝光、現金激勵、創作權益與津貼等各項扶持政策。知乎表示,今年將重點扶持優質或潛力視頻創作者,打造業內有影響力的視頻IP。
  • 《天涯明月刀手遊》x知乎 最美視頻徵集活動,是心動的感覺!
    刀妹特地聯合知乎遊戲發起《天涯明月刀手遊》視頻分享活動!精品視頻還有機會贏取《天涯明月刀手遊》官方周邊!● 參與獎勵:遊戲內禮包(碎銀 x 10000,一級精工材料 x 10,鑄神令 x 5)x 500 份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直接跳轉至知乎投稿活動界面; 發布視頻時綁定「天涯明月刀手遊」,並在標題中體現對應賽道的名稱。
  • 知乎B站無所謂左右
    B站的ACG、知乎的高質量問答、豆瓣的文青,三者都貼著非常顯眼的標籤,同時對於如何擴展邊界也都有著自己的考量。在破圈行動中,B站是最激進的,爭議最多收穫也最為明顯;代表著高質量知識分享的知乎,表現得更為糾結掙扎;阿北的豆瓣依然佛系,似乎對於破圈從不在意。也難怪,這段時間會有那麼多文章和評論在探討B站、知乎「向左向右」的話題,但是,這兩家的破圈行動有什麼差異嗎?
  • 知乎:當這理想國拆了壁壘之後
    此時的知乎和那位三十而立從頭開始的創始人周源一樣,像是一位極其執拗的少年,唇紅齒白,一身書生卷氣,謙遜溫和,卻為了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國"所偏執著。在一個追求流量和規模的時代,不以流量與規模為目的的網際網路產品,的確很難讓人看到他的前路在哪裡。就像當年有一位投資人找到周源時,問他知乎當年會有多少用戶,周源告訴對方大概2萬,然後投資人藉故走了。
  • 知乎:當這「理想國」拆了「壁壘」之後
    此時的知乎和那位三十而立從頭開始的創始人周源一樣,像是一位極其執拗的少年,唇紅齒白,一身書生卷氣,謙遜溫和,卻為了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國"所偏執著。在一個追求流量和規模的時代,不以流量與規模為目的的網際網路產品,的確很難讓人看到他的前路在哪裡。就像當年有一位投資人找到周源時,問他知乎當年會有多少用戶,周源告訴對方大概2萬,然後投資人藉故走了。
  • 《塞上風雲記》 尋找講好「中國故事」的源頭活水
    五年以前,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對作家們談到人民群眾與藝術的關係時,特別指出:「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變成無根的浮萍、無魂的軀殼。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 我在知乎做視頻:回答3600個問題、和每個陌生人聊「爸爸經」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原標題:回答3600個問題、和每一個陌生人聊「爸爸經」,現在我在知乎做視頻文/小北來源:顯微故事(ID:xianweigushi)疫情促成視頻初體驗曾寫過3600個回答依然需要重新摸索知乎ID:張佳瑋
  • 內容啟示錄:知乎的十年,讓我們看明白了什麼?
    編輯導語:不知不覺,知乎都已經十年了,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時代來臨,知乎從最開始的垂直領域到現在的不斷轉變,內容越來越豐富;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知乎十年的歷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知識很性感,知乎很豐滿
    從拍短視頻的枯燥朱一旦,到把自己的法醫從業經歷寫出來的死者代言人,再到在知乎寫了六年科普的一個男人在流浪,都會參與這個系列的直播。他們生產出的作品,再加上各種聽書、圖書、課程、雜誌,共同構建起了知乎會員體系下的產品鏈條。
  • 知乎「技能研究所」第二季進行中 優質視頻內容層出不窮
    近日,知乎發起「技能研究所第二季-斜槓青年挑戰賽」,聚焦徵集生活中的有趣技能。在第一季基礎上,本季挑戰賽進行了賽制升級,除四大官方技能賽道外增加多元自建技能賽道,使擁有獨特技能創作者得以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