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又到了洋芋收穫的季節,雲南王峰影視傳媒帶你走近石羊潘家,去看看那裡種植的洋芋。
說起洋芋,大家肯定不陌生。農村通俗的叫法是:洋芋蛋子,至於別名那就有土豆、山藥、地蛋子之類.各國對洋芋的叫法不同,不過有一個通用名就是馬鈴薯,它就是我們公認的「美食」。
其營養價值高:它含有大量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B1、B2和鐵、鎂、磷、鉀等礦物質,被俄羅斯人稱為「全能作物」。在我國城鄉人民生活中,是糧食和蔬菜兩用的作物,在水菜蔬菜淡季,土豆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功效。
土豆不像有些蔬菜那麼嬌氣,它總是能夠隨遇而然。土豆的做法太多了。無論做主角,或者做配角,都很出彩,都是那麼可口,不改自己的本色。炒了可以吃,炸了可以吃,燉了也可以吃,煮熟了去掉皮拌上自家泡的酸菜,吃起來更香。
即使不與其它的食材搭配,土豆也可以十分美味,這種味道源自於泥土裡,在茵茵綠草的清香中,在五穀成熟的幽香裡,在瓜果熟透的甜美裡,還在媽媽做的可口農家飯菜裡,更在那城鄉左鄰右舍的和諧裡.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對於潘家的父老鄉親們來說,沒有什麼比洋芋更讓他們刻骨銘心了。的確,大山中的每一點改變全仰仗著洋芋。買化肥、買三輪車、蓋房子、娶媳婦,娃娃們的學費,家裡的花銷,那一樣都離不開洋芋.
清晨一晌,上午一晌,下午一晌。清晨那一晌還好一點,而上午和下午,太陽像火一般,成熟了的土豆在強烈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有些發黃。田裡溽熱難奈,人人大汗淋淋,仿佛喝多少水轉眼都變成了汗水.吃飯是在地裡,一切為了收土豆.從天不亮一直到天黑,人人都在地裡幹活,有專人做飯,到吃飯時,大桶的飯菜和醃菜湯送到地頭。
如一位老鄉所說,幹活的人只要能吃飯,就能頂得住幾天高強度的勞動.如果收的稍遲,就可能造成很大損失,所以必須用短短的時間收完,於是,所有的人都動員起來。
洋芋花也是潘家最美麗的一道風景,它夏天開花,並不顯眼,要說好看,趕不上扁豆花和倭瓜花,一簇簇、一片片純白、粉紅、淡紫色的小花,安靜,默默的綻放。她的根深植於泥土,在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高高低低的山窪裡,甦醒著春天的忙忙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