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感動人心,良心品質,價格厚道」——這是瀋陽魯博廚業有限公司踐行的經營理念,也是對其發展歷程的絕佳概括。從最初僅佔一隅的露天庫房,到後來面積稍有擴大的廚具商店,再到今天坐擁100畝工業用地的大型廠區,27年來,魯博廚業變化的是企業規模,不變的是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對品牌的悉心維護。
步入瀋陽魯博廚業有限公司氣勢恢弘的廠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典雅的歐式噴泉,澄淨的清流泊泊湧出,濺起晶瑩的水花。不遠處,辦公樓明亮的玻璃幕牆映著藍天,白雲在其上時舒時卷。緩步走進一樓大廳,纖塵不染的各類廚房設備一一陳列,它們是魯博人集體的智慧和心血,也是魯博能夠安身立命、發展至今的依託。
來到二樓西區的辦公室,總經理吳昱彤已經在此等候。祖籍山東的吳昱彤身材高大,稜角分明的臉龐與臺灣歌手林志炫有幾分神似,初識讓人感覺有些冷峻疏離,而坐下來細聊,才能體會到他待人的坦誠與真摯,對企業發展的見解之深。
★口碑就是良好的市場反饋。
★做人要避免「死要面子活受罪」。
★企業能否發展好,最重要的是老闆的良心。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吳昱彤
品質慎終如始 嚴抓細節管理
筆者:您父親吳心良先生1993年來到瀋陽,創立了現在的魯博廚業,能否談談當初的創業經歷與體會。
吳昱彤:最早的時候,我父親租賃了一個很小的庫房,從山東進貨,運到瀋陽銷售。那時候的庫房是露天的,連頂棚也沒有,貨到了就用苫布蓋著來遮風擋雨,平時在門口掛一把大鎖,有客戶下單了再去提貨。
到了1995年,父親從山東老家又招募了3個人手,租下了一個店面,於是我們相當於有了第一次「轉型升級」——從小庫房變成了小商店。但工作並沒有因此輕鬆很多,大部分業務都得父親去親力親為,那時候他經常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地為客戶送貨。
筆者:那個當時,您父親對企業有著什麼樣的發展理念呢?
吳昱彤:從入行之初,我父親堅持的一個原則就是:我們的產品在品質上必須優於市面上的同類產品。舉個例子,對商用廚具來說,決定產品質量的關鍵就是板材厚度。因為廚房屬於重油、重鹽、重汙的環境,對金屬材料的腐蝕性很強,所以板材的厚度直接決定了產品使用壽命。
當時市面上廚具板材的厚度一般在1.0毫米,而我父親堅持要用1.2毫米的板材。雖然這會增加了很多成本,價格也高於同類產品,無法具備價格的比較優勢,但我父親依然堅持,只為給客戶最好的。也曾有人跟父親提過反對意見,他們說:「老吳啊,你這個產品太厚了,不好賣。」而我父親始終堅持這樣做。因為:他是很有決心和魄力的一個人,認定了一件事,就會從始至終,一以貫之。
還有些情況是,客戶本來預訂了1.0毫米的產品,父親經過考量,在保持原有價位的前提下,自己和山東這邊的供貨商聯繫,為客戶更換成1.2毫米的。有些客戶甚至是在自己的店面倒閉、設備往外折舊出售時,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產品這麼厚實。
這樣日積月累,父親和很多客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彼此之間成為了互相信任、密切協作的夥伴,我們的口碑也是一傳十、十傳百,收穫了非常好的市場反饋。我覺得正是這樣的理念支撐魯博一步步發展到今天,成為東北商用廚具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品牌。
建廠突逢困境 奮勇破局前行
筆者:那麼,您又經歷了怎樣的磨礪,成功接手管理企業,並取得了今天這些成就的?
吳昱彤:我大學畢業之後確實有過這個打算。父親對我說,既然未來要接管企業,應該趁年輕多開闊一下眼界,在國外的一切費用都不用我操心,專心去學習、體驗就好。那時候是2013年,企業正在籌建新廠,前期的投入非常大,要忙的事情太多了,父母又上了年紀,精力沒有那麼充沛,一天忙下來非常疲憊。我不忍心看著他們這樣操勞,於是對出國留學產生了猶豫。最終我還是決定到廠子裡來,雖說那時候年紀輕,對各項工作並沒有太多了解,但總歸能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時候我剛來到瀋陽。頭一年先在廠子裡擔任監工,了解廚具製造的各個環節,一年下來,我對各類廚具產品,比如烤箱、蒸櫃、爐灶等等是怎樣生產出來的,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後做了三個月銷售,對銷售的流程,銷售過程中容易遇到的難點和問題也有了切身體會。
後來的經歷讓我愈發覺得,那時的選擇是正確的。正是因為親眼見證了這片廠區從一片荒蕪到巍然屹立,並且親身經歷了建廠期間的種種坎坷,加上切身實地地感知了生產環節、銷售環節,我對它的情感才如此深厚,對自己肩負的責任才有更為深刻的認知。
現在我每年都會出一次國,去考察國外的很多企業,也與海外的同行們進行交流學習。這時,我考慮的不再是個人的所見所聞能增加多少,而更多的是從整個企業的角度來思考和規劃,怎樣在未來引領企業走得更穩、更好。
筆者:接下來,請說說建廠期間您們所遭遇過的困難。
吳昱彤:我們原來的老廠房,包括第一個佔地300平米的工廠,還有第二個佔地5000多平米的工廠,都是租賃的,不需要我們自己建設,這就導致我們欠缺建廠的直接經驗。關於建廠的所有事宜,我們必須從頭學起。那時候每天都要向不同領域的人請教,過程耗時耗力不說,而且並不能保證接收到的信息完全正確。東奔西走和人問問題並不是最難的,真正的麻煩在後頭。前期工程已經施工到一半,我們突然意識到不太對勁,企業同時建設兩棟廠房、一棟辦公樓,再加上一棟員工宿舍樓,這麼大的工程量,第一工程隊總共只派了35個工人負責施工。這個人員配置是非常不合理的,根本保證不了施工任務能按時完成。
現在回頭想起來,這是不太容易讓人接受的事情,但那時候確實對建廠不了解,加上這個施工隊是由熟人引薦的,也是出於對熟人的盲目信任,才讓我們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這個選擇也讓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首先是工期嚴重滯後,眼看已經到了雨季,原定的施工任務還沒有完成。東北的土質是黑土地,雨水下滲得很慢,一場雨過後,即使用水泵往外抽水,基坑還是會有大量存水,氣象因素會嚴重影響施工進度。我們多次與第一施工隊交涉,希望他們儘快撤離,讓具備資質的第二施工隊進駐,然而交涉的過程非常困難,工人甚至集體坐在門口,阻攔施工車輛的進出。最後一次談判一直談到凌晨2點,他們才最終同意撤出。其次是對建築用料的選擇不合理,比如門衛室這種明明可以採用磚石結構的地方,他們卻用了鋼筋混凝土,相當於給我們增加了2/3的費用。但是眼看再拖下去,工期就要延長到明年,造成的損失甚至會達到幾千萬,最後我們只有咬著牙進行了結算。後來經過核算,我們大概多支付了300萬元。好在第二施工隊進場之後,第一次就委派了150名工人施工,竭盡全力幫我們趕工期,最終才沒有延誤太久。
同心聚力攻堅 不離不棄克難
筆者:這樣的經歷確實讓人刻骨銘心。那麼,是什麼支持您和您父親走過這段風雨歷程的?
吳昱彤:堅定的信念,還有魯博家人們聚在一起,「一定能把一件事做成」的凝聚力和信任感。當時有人對我父親說:「老吳,你這光前期建設就花費掉這麼多錢,後期的裝修可怎麼辦?員工的工錢還怎麼出?」我父親再一次頂住了壓力,沒有向困難低頭。他的想法是:現在企業發展勢頭向好,將來一邊生產,一邊就能有進帳,眼前的難關一定可以順利度過。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開局不是很順利,但是老話講「萬事開頭難」,做大部分事情在前期都會遇到一定阻力。新廠建好之後,企業發展還是比較平穩的,很多目標基本上都按照父親的預想一一實現了。不能說百分之百實現,但是起碼70%的目標都實現了。另外就是大家的團結,這點讓我深受感動,也倍受鼓舞。
我們從老廠區搬遷到新廠區,兩地間隔了25公裡路程,員工想要按時上班,要提前半小時起床。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總共160名職工,只有5名選擇離職,其中只有1名是辦公室職工。這足以顯示出我們整個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說明大家對魯博是信任的,認為這份事業值得自己這樣去付出,甘願苦點、累點。同時這也讓我不斷鞭策自己,既然大家如此信任魯博,信任我,那麼我就要加倍努力,做到對得起大家的這份信任。
筆者:團隊的凝聚力對企業發展來說,確實太重要了。新廠建成之後一切很快就步入了正軌?
吳昱彤:承諾給客戶的交貨時間不能延誤,我們立刻加派人手,全力保障產能,所以生產、辦公流程確實馬上就正常開展了,只是辦公環境比較艱苦。由於工期延誤,新廠建成之後,我們根本來不及進行室內裝修就開始辦公了。時值冬季,天寒地凍,室內的取暖設備沒法使用,人一呼吸都能看見白色的哈氣,手凍得連筆都握不住。於是我們在屋子四角架設了暖爐,燒炭火來禦寒。為了讓熱量不散失,大家辦公時都是擠在一塊,作「抱團取暖」狀,這也在無形中增強了團隊的「核心凝聚力」。
聯動拓展市場 架構嶄新未來
筆者:創業之初,篳路藍縷。守業期間,任重道遠。聽了您的講述,我覺得魯博一路走來雖然也經歷了一些困難,但是大家的信心、樂觀一直未曾消減,對魯博的感情更是在共同經歷風雨的過程中愈發深厚。請問您覺得企業想要發展好,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吳昱彤:企業的良心,其實也可以說是老闆的良心。老闆是企業的領路人,如果不能做到心中始終有一桿秤,企業容易誤入歧途。這樣的例子有太多了。另外就是發展目光的長遠與否。像我們做廚具生產,平常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類餐飲公司。有的公司和我們訂貨,我們會建議對方訂1.2毫米厚度的產品。至少在我看來,做企業應該有破釜沉中的魄力,從最開始就採購最好的食材,選擇最耐用的廚具,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一點一滴、踏踏實實地積累客戶的好感度,打磨自己的品牌,這樣企業自然而然就能在市場當中生存下來,而且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而那些抱著「將就」心態,在品質上打折扣的企業,勢必會被市場所淘汰。
筆者:那麼未來三到五年,您為魯博的未來發展做了哪些規劃?
吳昱彤:我的舅舅是全國最大的商用廚具廠商——山東金佰特商用廚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未來金佰特會成立集團化公司,對瀋陽魯博廚具有限公司進行反向收購,擴大規模,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到時候,金佰特接到的來自東北三省的訂單,就可以交由我們來生產,我們接到的我國南方的訂單,也可以交給金佰特來生產,形成立體式的戰略布局,降低運輸成本。另一個方面,我們會聯合起來開拓海外的市場。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這幾個國家,包括其它一些中亞的國家,未來都將成為魯博的廣闊市場。
後記:
出生於1990年的吳昱彤,符合大部分人對「年輕有為」的定義。大家常說「細節見人品」,舉一件小事為例,觀察吳昱彤的朋友圈不難發現,他每天都會更新自己的早起打卡記錄,向好友們道一聲早安,時間總是固定在六點左右。有句話叫「就怕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而努力對吳昱彤來說,只是日常的一種態度,也是他諸多優秀品質之一。
出身無法決定一個人的全部未來,但是像吳昱彤這樣對現實冷醒判斷、對事業認真守護、對誘惑方寸不亂、對目標孜孜以求的人,才無愧於時代的精英與楷模。這正是:
盛世慷慨奪天工,
京北沈西立業中。
魯遼齊心同致力,
博創佳績滿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