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太平輪》

2021-02-11 豆瓣電影


*本文來自豆瓣網友JK1437的影評,原題「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 可惜了吳宇森這位好導演」

  《太平輪·彼岸》30號點映,排片不及《楊貴妃》也不及《迷城》。年近7旬的吳宇森肯定很無奈,論製作,論陣容,同檔期的其他電影根本望塵莫及,可是現實就是這麼喜歡啪啪打臉,首映禮上有記者問導演怎麼看這麼慘澹的排片,導演只能尷尬地看看佟大為,最後佟大為解圍到:我們只是點映。可是這絕不是根本原因。

  

  《太平輪》和《太平輪·彼岸》一直對外宣稱「耗時6年」,」耗資4億「,可是這麼長的時間成本和如此高昂的投入就像沉入海中的太平輪,不見蹤影。上部電影花了兩個半小時還沒有登船,下部電影又花了近一小時回憶上部電影,真正到「大場面」,「大製作」只有短短20幾分鐘,這對於觀眾來說本來就是折磨。現在的觀眾喜歡看什麼?要麼像《捉妖記》一樣,抖出一個蘿蔔瘋癲2小時;要麼像《煎餅俠》一樣,跟著大鵬傻笑兩小時,想讓他們思考人性,感悟愛情太難了。更何況這種思考和感悟還如此老套和純愛。

  


  吳宇森本人其實真的是個很浪漫的人,他和太太的愛情也絕對能夠拿出來講哭天下少女。他說他一直記得第一次見到太太時候的樣子,於是就真的上演了五十年如一日的相守。這對於觀眾來說是有殺傷力的,可是觀眾並不想看五十年中每一天是如何過的,他們其實只想看到功成名就的他如何看待年過花甲的她,一秒擊中,繼而很多個一秒,就是一部好電影。可是吳宇森偏偏想要用一種「絮絮叨叨」的方式講愛情。

  

  其實經歷了上部電影滑鐵盧之後,《太平輪·彼岸》本身就處於一種岌岌可危的狀態。誰也救不了《太平輪·彼岸》大概是所有業內人士的共識。觀眾不是傻子,被騙了一次,並沒有那麼容易被騙第二次。可是《太平輪·彼岸》又是幸運的,它沒有趕上《捉妖記》和《煎餅俠》的狂轟濫炸,在這兩部票房機器進入尾聲的時候踏入市場,本身就是一種檔期選擇上的優勢。而同臺競技的幾部電影中又沒有真正的實力派,本來因為「馬震」吵得風生水起的《楊貴妃》上演了一次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悲劇,上映前遭到馬震刪戲,更是讓《太平輪·彼岸》得以獨挑大梁。可是偏偏電影本身不給力。

  


  吳宇森找了徐克救場這件事本身是想扭轉上部電影節奏慢的槽點,可是徐克拿第二部電影當新電影剪輯真心算不上一個好策略。像太平輪這種題材,它本身就是挑觀眾的。看過第一部電影的人大多衝著「歷史」「吳宇森」去,好不容於熬到教主陣亡,集體登船,下部偏偏又把這些拿出來嚼了一遍,讓原本就冗長的劇情榨乾了最後一點點念想。按照吳宇森說的,這本來是三部電影的內容,剪成兩部。但其實這部電影想要掙錢只能按照一部電影的體諒來剪,想要劍走偏鋒,像《黃金時代》一樣只要口碑,大可以延長成三部,用大量優質畫面砸死吐槽它慢的人。上下兩部,中途換將,除了吐露出沒信心,別無它解。

  

  太平輪的整個宣傳,吳宇森最上心,他對於這部電影是有感情的。大病初癒就馬不停蹄地開拍,片場一呆就是20個小時,黃曉明說:「導演有次在片場被電纜砸到,馬上爬起來說自己沒事」,說道這些他自己都哽咽。我相信那是真的,因為當《太平輪》上部口碑票房都不佳的時候,只有吳宇森一個人堅持做下部電影的所有宣傳,而他一個年近70的導演選擇每次都站著講話,這就是態度。可是這部電影就真的應了那句老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佔線拖得太長,小馬奔騰出了么蛾子,演員檔期出問題,市場熱度減退,再加上它本身的槽點,毀了吳宇森一腔熱血,一份真情。

*本文來自豆瓣網友JK1437的影評,感謝作者為豆瓣貢獻優質原創內容


相關焦點

  • 心比天高,命就一定比紙薄嗎?
    有朋友感嘆了一句「XX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吶」。蠻準確。但總覺得俗套得近似敷衍。直到另一個朋友接了一句:「心比天高,命不就該比紙薄嗎?」我有點驚訝。原來還可以這麼理解。也是一種象徵,小姐有身份有錢,在小偷女僕和騙子伯爵那裡,是「心比天高」裡的「天」,代表他們希望達到的境界。但小姐卻沒有自由,不能自我地活著。
  • 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 我看《甄嬛傳》
    浣碧母親是罪臣之女,甄嬛父親不可能給她名分,這是其母的命,累及浣碧也是她的命,她只有坦然接受才有出路。但浣碧並不接受,她心有不甘地為母親叫屈,為自己委屈,還跟陵容比,認為陵容不如自己而嫉妒陵容得寵,覺得自己也應該獲寵,她的不認命就是她痛苦的根源,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人生這四件事,從來都得靠命
    萬般皆有命,半點不由人。其實人生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註定好了,只不過你看不清而已。而且人生的很多大事,最終還是得靠命,這你不得不服。年輕時候,你可能覺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自己可是心比天高,但最後呢,還是命比紙薄。
  • 鄭若麟:法國為什麼「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為什麼法國一直給人一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感覺?歐洲雙擎之一的默克爾任期結束後,歐洲格局會如何變化?拜登上臺,歐洲對中美的認識會怎麼變化?就這些問題,觀察者網專訪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 【採訪/觀察者網 白紫文】 觀察者網:最近法國「後院失火」非常的嚴重,但是馬克龍還在積極維護歐洲尊嚴,提出歐洲防禦自主的言論,您覺得為什麼法國一直給人一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感覺?
  • 《京華煙雲》嘆紅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丫環命女人3個特徵
    讓紅玉憂鬱的原因是表哥竟會愛上一個丫環,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這樣的女孩又怎會讓男人重視呢?林妹妹這樣的女孩放在現代,像寶哥哥這樣男孩會義無反顧愛寶釵類的女孩。表哥笛非選擇戴芬不意外,戴芬雖然是丫環身子卻是大小姐的命。
  • 《知否》「白蓮花」朱曼娘: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是一個女人的悲劇
    文/竹英說起朱曼娘我想起《紅樓夢》中對晴雯的那句判詞「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晴雯原本是一個丫環,但是她這一生是自視過高的一生,身為一個丫環卻沒有做丫環的本分。她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心比天高,後來招致王夫人的不滿,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
  • 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說的是有抱負的女人嗎
    小時候我們被教育,女人不要太要強,而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是對女人要強沒成功的最好控訴。分享本人高中時期競選班委的經歷,競選的人有三個,一個是從小學一年級就一直當班長的,另一個是位高權重的(爸爸是我們當地的公安局長)還有一個就是我,我舉手報名時,120多人的教室炸開了鍋。因為成績中上,既無資歷又無背景還是女生,最應該坐在凳子上看競選演說,而不是去和別人競選。
  • 印度扭曲心態的根源:心比天高奈何命比紙薄?
    放在過去,印度人基本是無所謂的,但數百年跟著日不落帝國為虎作倀卻令他們心比天高,放眼南亞地區也確實沒有任何勢力能夠遏制住印度,哪怕當不了世界霸主,稱霸一下南亞應該問題不大吧?大國要有大國的地緣,你看地球上真正的前三強(美中俄)哪個沒有「你動我試試看」的底氣?
  • 「紅樓夢」:晴雯的命運軌跡——詮釋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王夫人經不住王善保家的迷惑讒言,命人帶了來病中的晴雯,一副「病西施」的模樣已讓王夫人不悅;在答王夫人話時,還多有辯解,更是激怒了王夫人,最終抄檢大觀園時被趕出了賈府。晴雯自知時日不多,心有不甘,不甘被冤屈,被人毀謗,更是不甘命運的不公。她與寶玉互換貼身內衣,她不甘心,她不在乎別人的流言蜚語,她抗爭命運的不公,捍衛自己人格的獨立和尊嚴。寶玉在夢中聽到晴雯的呼喊自己的名字。
  •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紅樓夢》晴雯扮演者的命運終究是風雨飄搖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晴雯心性要強,不願意趨炎附勢。無奈出身低賤,空有心氣高,但是不被賞識不招人待見。風流靈巧招人怨—晴雯長得漂亮,心靈手巧,能說會道,但是不免讓人嫉妒,遭人誹謗。
  • 佳片推薦:張靜初演繹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青春歲月,豆瓣8.1
    —《孔雀》今天TOP君要推薦的是一部關於一個少女心比天高,命卻比紙薄,歷盡人生坎坷的電影—《孔雀》。
  • 阿箬:如懿傳中,她背主求榮,自以為魅力四射,卻命比紙薄
    命比紙薄的阿箬是時代悲劇的典型縮影,她是如懿的陪嫁丫鬟,出場時牙尖嘴利,在內仰仗主子的保護,在外不想低人一等,頗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意味,所以一開始就已經暗示了她的悲劇下場。
  • 阿箬:如懿傳中,她背主求榮,自以為魅力四射,卻命比紙薄
    命比紙薄的阿箬是時代悲劇的典型縮影,她是如懿的陪嫁丫鬟,出場時牙尖嘴利,在內仰仗主子的保護,在外不想低人一等,頗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意味,所以一開始就已經暗示了她的悲劇下場。
  • 《權力的遊戲:暗黑之劍》: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這群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角色們只能選擇閉上眼睛享受,只為不給對方的滅族行動留下藉口。至於他們在森林中商量好的「活捉Gryff,換回小兒子Ryon,逼迫白嶺加退兵」的計劃,看上去更像是痴人說夢。因為上一集中「非你不嫁」的老相好Elaena並不能讓準老丈人家發兵來援,聯姻關係必須要等到婚禮之後才能形成——自家城堡的大堂都任由白嶺氏家的雜碎們隨地吐痰兼大小便了,就算是洞房也找不到地方呀!
  • 民間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
    那麼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養生說法。民間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人睡三覺在過去饑荒到戰亂再到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後,人類社會也從落後的生產力,發展到相對先進的生產力和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
  • 先輩的生活名句「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有何依據?越早了解越好
    那麼農村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又有怎樣的科學依據?越早了解越好。睡覺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極其享受的事情,尤其是對於上班族、學生黨,睡覺是特別奢侈的,生活、學習壓力的增大讓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不好的睡覺習慣,也就是俗話「人睡三覺,命比紙薄。」
  •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哪三覺?睡錯了,究竟會咋樣?
    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俗語有很多,不知大家是否聽過「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既然不睡覺對人體的傷害較大,為什麼會有「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俗語?這個俗語並非沒有道理,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而民間俗語也是結合廣大人民日常生活而總結出來的帶有警惕或告誡意義的語言。而這主要是想表達錯誤的睡覺方式會對人體帶來很大的傷害,從而有損壽命。
  • 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可以看出不失眠,睡眠質量高,對於身體健康非常重要,但是睡覺是一門學問,並不是睡得越多越好,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是什麼意思?一、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1、吃飯立即入睡飯飽神虛,許多人在進食後會感到非常睏倦,因為我們攝入食物後,血液集中在腸道和胃中以幫助消化食物,這將使得我們的大腦在短時間內變得缺氧感到睏倦。
  • 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指什麼?你理解對了嗎?
    導語:生命當中有1/3的時間都是在睡覺當中度過的,如果自己的睡眠質量非常好,那麼就會讓自己的臟器和自己的大腦正常的自我修復,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所以睡眠質量的好快,直接決定了自己的健康狀況,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這就是命啊....杭州這三個人差點上了太平輪
    《太平輪》,上映了。其中,還有三個浙江人和太平輪有關。因為這部電影,我們找到了他們,聽他們講述自己、父輩與太平輪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