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四野戰鬥力為何特別強?

2020-11-17 騰訊網

看風兒風捲殘雲,看土地乾枯殆盡,看世間飽經滄桑,看小編介紹

戰場是檢驗部隊成色的試金石。在朝鮮戰場上,我軍四大野戰軍及華北軍區部隊輪流參戰,在和世界最強軍隊的交鋒中鍛造精兵。幾年打下來,公認志願軍戰鬥力最強、戰果最輝煌的,依然是最早入朝作戰的三個軍,也就是被稱作四野「三隻虎」的38軍、39軍、40軍。

同樣是人民軍隊,四野部隊的戰鬥力為何會高人一等呢?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本文從專業兵種、後勤和訓練三個方面來做一回答。

自1947年3月起,東北民主聯軍接連發起夏、秋、冬三季攻勢,一次比一次聲勢浩大。到1948年3月,東北國民黨軍所佔土地只剩3%,控制人口僅有14%,各兵團被壓縮到瀋陽、長春、錦州三個孤立無援的城市中,盡顯敗象。

此時的東北野戰軍裝備大為改善,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槍,突出表現在專業兵種得到很大加強,不僅成立了鐵道縱隊和炮兵縱隊,還對各縱隊炮兵團進行了摩託化改裝,坦克部隊也已初步成型。

至遼瀋戰役開始前,整個東野已有1個炮兵縱隊及1個炮兵旅、1個鐵道兵縱隊、1個戰車團,擁有各型火炮2370門,具備了和國民黨軍重兵集團進行戰略決戰的強大實力。

有了堅實的炮兵火力,東野部隊很快完成了從遊擊戰到運動戰再到攻堅戰的轉型升級。在遼瀋戰役首戰義縣時,東野炮縱派出3個炮兵團支援步兵作戰,成功實施了對城牆的破壞性射擊,迅速高效打開突破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守備義縣的1萬蔣軍僅配備8門山炮,重火力處於絕對劣勢。

在至關重要的塔山阻擊戰中,蔣軍雖佔有海空優勢,但炮兵火力卻依然處於劣勢。東野僅4縱炮團就下轄6個連,裝備野榴炮15門,高射機關炮5門。其炮兵陣地按團、師、縱隊三線配置,其中由縱隊直屬的重炮分為東西兩個炮群,分別支援塔山和白臺山。

10月10日當天,4縱炮兵團在偵查時意外發現敵軍在己方陣地前方右側布置了十餘門山炮,於是立即集中3門90式野炮,7門38式野炮和14門山炮對敵目標進行10發急速射,直接將敵軍山炮營全部毀滅。

總攻錦州時,東野集中了炮縱和各縱炮團各型火炮多達591門。擔任主攻任務的2縱和3縱在強大炮兵支援下,僅數小時便突破錦州城垣,體現出東野部隊的步炮協同能力較一年前的四平攻堅戰有了質的提升。

除了形成規模的炮兵之外,東野還有一支規模較小的坦克部隊,即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戰車團。該團的前身為1945年成立的東北炮校坦克大隊,至遼瀋戰役前擁有兩個戰車營,1個汽車營,包括坦克30多輛(主要是日本97式輕型坦克)、牽引車10餘輛、其他汽車和裝甲車40餘輛。

在攻打錦州時,戰車團參戰各型坦克15輛,人員250餘人。駐守錦州的蔣軍士兵中大多數根本未曾見過坦克,在戰鬥中親眼見到15輛鐵甲戰車呼嘯而來,其心理上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

再好的武器裝備也需要有彈藥和燃料才能發揮作用,後勤建設對軍隊的正規化建設至關重要,而東北堅實的工業基礎為東野部隊提供了國內先進的後勤補給體系和軍工生產體系。

在盤踞東北時期,日軍建造了一大批秘密軍火庫。東北光復後,大批日偽人員被俘或投降,幾乎所有的秘密軍火庫都被闖關東的東北解放軍掌握。此外,日偽軍丟棄的武器彈藥到處都是,從民間搜集武器的「撿洋落」行動也讓東北解放軍樂此不疲,東北的軍工建設就是從「撿破爛」開始的。

自1946年8月開始,東北根據地在琿春、佳木斯和哈爾濱等地先後建立了14個兵工廠,各軍區後勤部也紛紛建立修械所。從1947年10月開始,東北軍工生產逐漸從粗放化向集約化專業化發展。至1948年初,東北軍工已經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生產體系,產能有顯著提升,僅哈爾濱一家兵工廠就生產了22萬發炮彈。

至遼瀋戰役前,東北根據地軍工企業擁有5000餘臺機器設備,員工22萬人,共生產各種炮彈近120萬發,手榴彈163萬顆,爆破筒2萬餘根,雷管68萬個,無煙火藥31噸,製造各種火炮1175門,修理各種槍械兩萬餘支,各種火炮619門。

與之相比,國民黨軍手中的奉天兵工廠嚴重依賴進口原料甚至直接使用美方提供的太平洋戰爭剩餘物資,再加上員工生產積極性不足,導致其產能遠不能滿足軍隊需求。

在運輸通道建設方面,東野同樣不遺餘力。當初林彪之所以遲遲下不了攻打錦州的決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擔心後勤補給線的脆弱。事實上當東野主力南下北寧線後,國民黨軍就是抓住這一薄弱環節展開行動,迅速出動空軍對新立屯、彰武等地進行轟炸,炸毀了北寧鐵路上的柳河大鐵。危急時刻,鐵路員工和家屬以及鐵道縱隊的官兵共同奮戰,一夜之間架起了鐵路便橋。

當廖耀湘兵團進佔彰武后,東野的後勤生命線已被徹底切斷,集結於錦州城下的數十萬大軍頓時陷入危機之中。

東野後勤部組織人員從吉林科爾沁右翼經庫倫到阜新臨時開闢了一條300餘裡的臨時公路,組織大批支前民工,利用騾馬、駱駝等畜力工具向前線運送油料和彈藥。

在遼瀋戰役期間,廣大軍民克服重重困難,向前線運送炮彈12萬發,各種槍彈418萬發,手榴彈9萬枚,炸藥 2.6萬公斤,以及不計其數的糧食、油料和被裝,為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冬季攻勢結束後,遼瀋戰役發起前,東野部隊利用長達半年的時間開展軍政訓練,以能打「大兵團、正規化、攻堅戰」為目標,部隊的思想和技戰術水平有了極大提升。

解放軍第一輛坦克——功臣號坦克

為了給文盲比例很高的廣大官兵講明白軍事理論,林彪總結出了具有林氏風格的「六大戰術原則」,即「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戰術、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快一慢、四組一隊」,力圖以最形象最直白的語言把作戰的道理講清楚。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基層幹部中沒有軍校畢業生,都是從戰鬥骨幹成長為指揮員的。他們的優勢是作戰勇敢,軍事技術過硬,缺點是戰術水平不高。

根據我軍基層指揮員的這些特點,林彪結合以往的作戰經驗,總結了通俗易懂的六個戰術原則,要求部隊指揮員逐級學習。這六個戰術原則更類似「實用手冊」之類的普及讀物,即便沒有多少經驗的新指揮員也能夠聽懂,作戰時先照葫蘆畫瓢,等積累了經驗後再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林彪的六大戰術原則很多是從四平戰役等幾次敗仗中總結出來的,著眼點是東野部隊在擴軍之後有大量「菜鳥」式的新兵,需要在殘酷的戰場上生存下來,從而不斷提升技戰術水平。

以「三三制」為例,該戰術要求每個班分為三個以上戰鬥小組,每組3—4人,人員配置上戰鬥骨幹、新兵和解放戰士各佔三成,作戰時組成三角隊形,互相掩護,保持隊形散開,避免擠成一團遭到到敵人火力集中殺傷。這種戰術編組便於以老帶新,讓新兵蛋子跟隨老兵積累經驗。幾仗打下來,新兵得到了鍛鍊,很快成長為合格的優秀士兵。

林彪指揮作戰歷來精細謹慎,不打無把握之仗,珍惜有生力量,不會輕易讓基層指揮員用寶貴的兵力去「交學費」。當年四野官兵說「跟著林總走,保管打勝仗」並非溢美之詞。

與之相比,國民黨軍在訓練方面依然沒有擺脫舊軍隊的陋習,多採用原始而野蠻的手段,新兵們不僅沒有尊嚴,也學不到多少過硬的技術,戰場生存能力必然低下。

新1軍、新6軍等美械部隊中由於有不少從軍的知識青年,因此官兵素質相對較高,但由於沒有形成以老帶新的訓練和作戰機制,導致戰鬥骨幹的損失無法彌補,儘管可以通過強制徵兵等手段保持人數不減,但其戰鬥力卻不可避免地不斷下降。

由此可見,四野部隊戰鬥力強勁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其有效實用的訓練手段,保證了在短時間內把大批農家子弟轉變為優秀的士兵,從而鍛造出一支支威震敵膽的鐵軍。

恭喜你了解了這段歷史,學習了一個故事,你所學到的就是你的收穫,可以與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回顧】林彪的四野, 你從沒見過的照片!
    至此,東北地區的「大門」已經被人民解放軍完全關閉。圖為東北戰場。供圖:華辰影像圖為解放軍各部在金湯橋會師。供圖:華辰影像天津解放次日,北平和談終於有了突破,傅作義同意全軍出城接受和平改編。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進入北平。2月3日舉行了入城式,聶榮臻、林彪、羅榮桓、彭真、葉劍英等,在前門箭樓上檢閱了參加入城式的部隊。圖為入城式上人民解放軍經過北平前門大街。供圖:華辰影像
  • 山東人的戰鬥力有多強?
    這把在場的俄羅斯司機和導遊可看呆了,要知道聖彼得堡的治安水平特別差,流氓混混整天四處晃悠,本地人都惹不起,從劫匪手裡搶東西還是第一次見到。巧的是兩位挺身而出的勇士來自同一個地方—山東。作為北方第一經濟大省,人口比河南四川還多,面積抵過朝韓兩國之和,外人只知道山東是孔孟之鄉,酒桌文化興盛但未必了解山東人的戰鬥力有多強。
  • 青樹坪戰役,小諸葛名不虛傳,四野剛渡江就被桂軍打殘一個師
    渡江戰役之後,二野,三野,四野先遣兵團橫渡長江天塹,一舉擊破國民黨軍重兵防守的長江防線。1949年5月,軍委命令將四野1949年度作戰任務擴大為進軍並經營中南地區豫湘鄂贛粵桂六省。而在當時的中國各省中,實力最強悍的就是白崇禧的桂軍。
  • 一野、三野的政治部主任都是上將,為何四野的政治部主任卻是大將
    同為四大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為何授銜卻各不相同呢?先來說說未授銜的張際春。張際春,畢業於湖南第三師範學校,大革命時期入黨,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成功進入紅軍隊伍中。
  • 四野十大虎將都有誰?原來李雲龍的原型竟然是他!
    四野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四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由多個八路軍、新四軍等多個部分聯合逐步發展起來,四野出現過十大虎將,各個都驍勇善戰足智過人,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四野十大虎將。四野十大虎將:大將黃克誠大將黃克誠, 湖南永興人,以剛直正派著稱。
  • 四野的裝備、數量都比三野好,為什麼殲敵數量上卻不如三野?
    內戰初期,四野獲得蘇聯送的和朝鮮給的日本武器、裝備最多。其他野戰軍裝備遠不如四野,粟裕中後期的裝備主要還是靠奪來的。三野就是一群遊擊隊,而且一直活動在國軍統治的核心區,受到的「關照」也是最多的,被粟裕帶成這樣已是奇蹟。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鏈水之戰重創解放軍王牌部隊6縱王必成部。雖然最早被解放軍殲滅,可解放軍上了五個第一流的主力縱隊(1縱、2縱、4縱、8縱、9縱)圍攻,而且牙齒也蹦鬆了,雙方損失接近1:1。比起另外 「五大主力」的另外四個被殲滅時的表現強多了去,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後面重建的74軍,也還是堪稱國軍精銳。
  • 四野悍將悉數到達朝鮮戰場,為何缺少李天佑?有什麼重要事情?
    李天佑將軍隨著韓戰局勢的逐漸惡化,東北邊防軍順勢成立,也就是我們抗美援朝志願軍的前身,奉命入朝鮮參加戰鬥,當時的四野悍將幾乎都到達了韓戰,包括二縱隊的劉震將軍,三縱隊的韓先楚將軍但是細心的朋友們發現了,這裡面缺少了一縱隊的李天佑將軍,作為解放戰爭戰績卓越,備受林總喜愛的將領,為何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是有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嗎?
  • 四野為何發展得如此之快?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四野在不到4年的時間裡發展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創造了人民軍隊歷史上的「擴軍奇蹟」呢?要想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讀。第一,穩定可靠的戰略根據地,是第四野戰軍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剛出關的時候,東北我軍兵力也就10萬人,可敵人的兵力卻高達幾十萬。
  • 深度分析: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戰力為什麼猛增?
    我們也知道,解放軍是依靠「小米加步槍」打贏了裝備優良的國民政府軍隊,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的。但毫無疑問這也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因為實際上,在解放戰爭中,我軍的戰鬥力——尤其是在武器裝備方面——還是有了很大的增長的。 此處便十分值得深度分析: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戰力為什麼猛增。
  • 青樹坪戰役:四野渡江後最慘重的失利,被白崇禧伏擊,傷亡慘重
    1949年,四野大軍南下,第13兵團從西路挺進湘西,第12兵團從中路出擊向衡陽、寶慶之敵正面攻擊,其中12兵團指揮第40、41、45、46、49軍,外加配屬的二野5兵團第18軍,共6個軍19個師。四野主力繼續向南挺進,而白崇禧也相應調整了部署,將其20萬主力退至衡陽、寶慶為中心的湘南地區,與率部布防廣東的餘漢謀組成湘粵聯合防線,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的南進,白崇禧聲稱這個防線足以阻擋解放軍進入中南,還可以殲滅解放軍南下主力,待國民黨軍隊得到增援後,他將指揮軍隊北上,把解放軍打回長江以北,進而北伐收復全國。白崇禧的如意算盤能實現嗎?
  • 他們是四野戰車師的師長政委,師長享年94歲,政委101歲仍健在
    那時,在我軍戰鬥序列裡是第一支戰車部隊,是四野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去四野的重器:戰車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師長是曾克林。對於曾克林將軍,了解四野戰史的讀者都應該知道,他是第一個率部進入東北的我軍將領。
  • 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1.9萬餘俘虜,解放軍為什麼搶著要?
    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一舉殲滅了國民政府整編74師。1.9萬餘名俘虜兵看到自己的事業「第二春」,紛紛加入解放軍,解放軍都搶著要他們。為何俘虜兵如此受歡迎呢? 解放軍對待俘虜很寬容 我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天下的一個絕招就是善於化敵為我軍所用。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善於改造俘虜兵。
  • 當年授銜時,為何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而三野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四野七位軍長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他們確實有著一份光鮮亮麗的履歷,戰功赫赫,無可挑剔,首先是劉震、韓先楚都是出身於紅25軍的名將,他們曾經率領著紅25軍長徵,從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徵一直到民族情懷的抗戰,他們憑藉著自己的驍勇善戰、屢立奇功,從連級升到了師級。
  • 解放軍陸軍撤銷18個集團軍番號,新建的13個番號,為什麼從71開始
    一般定編較為齊備,工作人員較為充裕,戰鬥工作能力、機動性工作能力都較為強。17年4月,外交部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本,調整建立13個集團軍,番號各自為:中國解放軍陸軍第71、72、73、74、75、76、77、78、79、80、81、82和83集團軍。
  • 馬家軍騎兵,戰鬥力很強,雙方對拼,解放軍如何大獲全勝?
    認真地說,由於自身以騎兵為主,利用騎兵的衝擊力和機動性,馬家軍騎兵的戰鬥力很強。與之相比,解放軍部隊則存在彈藥不足、武器不夠先進等問題。那麼,在第一野戰軍解放大西北的過程中,解放軍如何擊敗狂妄的馬家軍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解放軍打仗靠人海戰術?好好看看真實歷史留下的影像吧!
    也許在某些人眼裡,我人民軍隊打仗只能靠遊擊,勝利只能靠人堆,但還是看看歷史留下的珍貴畫面吧,在經歷了早期的運動戰、遊擊戰之後,人民軍隊的戰術打法也越來越現代化和實際化,看看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戰場上,我四野解放軍的訓練的畫面,經典的三三制配合著名的三三制戰法標準,單兵戰法和小部隊打法與配合
  • 林彪四野為何能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六大戰術五類技術無人能敵
    1945年之後蔣介石單方面撕毀重慶協議,向中國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同年八路軍新四軍更名為四大野戰軍,根據地理位置分別為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後更名為一野,劉伯承、鄧小平的中原野戰軍,後更名為二野,陳毅的華東野戰軍更名為三野,而林彪的東北野戰軍則更名為四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林彪的四野為何能從東北打到海南島
  • 河南有3座城市是由四野解放的,分別哪支部隊解放?負責人是誰
    據有關資料,河南有3座城市是由第四野戰軍(四野)解放的。是哪三座城市?分別由四野哪支部隊解放?部隊負責人是誰?我們往下看:第一座城市是安陽,主要由四野第42軍解放,軍長是吳瑞林。第二座城市是新鄉,主要由四野第47軍解放,軍長是梁興初。在第42軍圍攻安陽守軍的同時,第47軍主力於5月1日逼近新鄉,協同華北軍區部隊嚴密包圍守軍,並展開政治攻勢。在強大軍事壓力下,新鄉守軍第40軍1.7萬餘人於5月5日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編,新鄉解放。梁興初,時任四野第47軍軍長。梁興初是江西吉安人。
  • 四野有4大王牌軍,為何只有「攻堅老虎」43軍沒參加抗美援朝?
    和衡寶戰役中立下赫赫功勳,麾下112和113兩大王牌師,放眼全軍都是主力核心作戰部隊,39軍是黃克誠大將在1945年,提議總部機關攻略東北後,最先帶進東北的基幹部隊,是四野的核心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