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時買衣服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明明經常看尺碼錶,對於怎麼測量腰圍褲長都已經很熟悉了,但是有時候還是會碰到能讓你一臉問號的尺碼錶,比如這個,是不是有點懵逼?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些都分別指的是什麼意思。
胸圍,這個大多數人都知道怎麼量吧,就是你胸部的外部周長。男性的胸圍很好量,衣服的尺寸比胸圍大3-5cm就是合適的,女性的話,要把乳房最豐滿處也算上,即為上胸圍,下胸圍是指乳房基底處的胸圍,上胸圍減去下胸圍得出的數值就是罩杯,一般來說,在10cm左右選擇A罩杯,12.5cm左右選擇B罩杯,15cm左右選擇C罩杯,17.5cm左右選擇D罩杯,20cm左右選擇E罩杯,20cm以上選擇F罩杯。
腰圍,腰圍是量肚臍處的腰圍,不要找最肥的肚腩尺寸來度量哦,不論男女,大多數人的褲腰是在這個位置,除非有些女生的褲子裙子是高腰設計,需要往上測量。
臀圍,按照臀部最肥的尺寸來量,這樣才能保證你穿的褲子不會太貼身。
髀圍,很多品牌的尺碼錶都會出現這個詞,它是指大腿圍,測量大腿圍的時候採用站立的姿勢,用軟尺圍繞大腿的根部量一圈的大小。量根部比較準確,不能量腿的中部,因為那裡的肌肉變化會隨姿勢不同而發生變化,這樣才能準確地量出大小。
如果是測量褲子的腿圍,那就是從褲子的襠部往下量褲管的圍度,比如平鋪測量一條褲子的大腿圍是28釐米,切記這只是一半,完整的大腿圍應該是×2為56釐米。
前浪、後浪,都是褲襠尺寸多少的意思,前浪是從腰位量(即前拉鏈頂)至褲底十字接口的位置,注意要拉直量。後浪,指後面那條縫的長度,也是拉直量至褲底十字接口位。
(A)內長,大多數的尺碼錶都會直接寫褲長多少,裙長多少,只有一些連鎖品牌會比較專業些,用的是歐碼或者根本不標出褲長多少,而是直接標出適合165cm身高還是170cm身高的人穿,有些寫的是內長,大家就很納悶了,看一個尺碼錶完全是一頭霧水,都不明白自己要選哪個,這裡的內長,是指褲襠下十字交叉處到褲腳邊的直線長度。
買衣服除了看款式尺碼,最重要的一個是還要看它的面料組成,含有9成以上棉料的衣服多數是比較好穿的,大家都知道純棉的衣服比較親膚、吸汗,穿起來舒適度高,但是純棉的料子有一點缺點就是容易皺,所以,對著裝要求比較高的場合就不要穿大面積的純棉服裝啦。
不過現在除了家居服,基本很少有100%純棉的衣服啦,為了抗皺耐看都會加入纖維等,但是單純是纖維組合的衣服,比如滌綸、錦綸、氨綸等面料的衣服,一點含棉量都沒有的就不好穿哦,大家買給爸媽的衣服要注意面料這一塊,儘量買親膚舒適的。
認識並且會看懂這些尺碼錶,再選衣服的時候就不會那麼迷茫啦。
好啦,關於尺碼錶和面料就說到這兒啦,對於尺碼錶,你們還碰到什麼更奇葩的詞兒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