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甄嬛傳》看清朝上朝,原來我們被小說和編劇給騙了

2020-12-25 騰訊網

《甄嬛傳》有一集演到,皇后頭風發作,但是太醫院晚上無人值守,原因是太醫都被年羹堯擄走治療他媳婦去了。

而那時年羹堯恃寵而驕,權傾朝野,皇上經常忍讓。(雖然後來甄嬛發現這是皇后下的一個套)

第二天立馬就有人參本了,說年羹堯為了一己私利使得國母遍尋太醫而不得,應該受重罰。

不過我今天不想講這件事,而是想講一講清朝皇帝上朝這件事。

你們有沒有發現,在《甄嬛傳》中,皇上不像我們常看到的電視劇裡那樣每日上朝,太監也不會在旁邊喊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那是因為清朝皇帝處理政務的上朝分為兩種。

一種是皇帝召見軍機大臣等高官的朝會,參加人數較少,地點在養心殿。

沒錯,就是皇上與甄嬛常常各種詩詞歌賦,政務討論的地方,也是嬪妃被抬去侍寢的那個地方。

另一種就是我們要說的「御門聽政」,參加人數較多,地點在乾清門。年羹堯被參本這天,就是在御門聽政。

而清朝皇帝御門聽政選在室外也有一些特殊的意義:皇帝身為天子,因為承天命治百姓,所以在與大臣們商議軍國大事的時候要露天舉行,以便上達天聽。

乾清門是紫禁城正中的地方。這也意味著在此門之前為國,也就是外朝;在此門之後為家,即皇帝的後宮。由於康熙皇帝將「御門聽政」的地址選在了乾清門,從此它的意義就不僅僅是一道門,還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舞臺。

我們常聽說的「早朝」其實是小說家虛構的,清代並沒有固定專設的「早朝」。而「御門聽政」,多少有些「早朝」的意思,但也絕不是天天都要上的。

不過御門聽政的制度在清朝前期運用的還是非常頻繁的,尤其是康熙時期。康熙勤勉,一日不「御門聽政」就覺得不舒服甚至不安。

這可害苦了大臣們,康熙皇帝規定「御門聽政」春夏於卯正一刻(早上6:15),秋冬於辰初一刻(早上7:15)就得開始等候上朝。百官們在聽政開始時,還得遵守規矩,比如不得交頭接耳,還不得大聲咳嗽和喧譁來擾亂紀律,違者會進行重罰。

皇帝雖然勤勉態度可嘉,但畢竟皇宮是你家,你還近點。可大臣們就不一樣了,半夜就得起床趕往宮裡,再加上古代交通還不方便,路上可能還會遇到點突發情況什麼的,所以就得更早。

而且大臣們也不都是年輕氣盛的小夥子,還有一些老人家,每天熬夜起床趕去上朝,回來還得出來事務,真真是有苦說不出。

所以在「御門聽政」這件事上,大臣們幾乎都站在了統一戰線上,那就是以各種理由請求皇帝放寬御門聽政的時間。

由於大臣們屢屢上書參奏,康熙也只能無奈地一次一次讓步,最終定為每次上朝的時候,如果遇到天氣不好,比如大雨大雪,或是酷暑嚴寒,但又沒有什麼需要奏請的事,那麼那天就不必聽政了。並且上朝的時間也推後了許多。

另外,對歲數大的大臣們也放寬了限度,比如年逾六十歲的大臣不必每天都來,可以間隔三兩天到乾清門前啟奏一次。

不過對於康熙這個自律狂人來說,卻極度不舒坦,即便下了命令寬鬆了聽政,但他內心裡還是怕自己若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會懈怠,所以還會堅持日日聽政,直到晚年身體實在撐不住了,才降低了聽政頻率,但是依舊儘量三五天就去一次。

從「御門聽政」的制度,我們可以看到康熙時期勤政的一個側影。

「御門聽政」在康熙年間最盛,後來雍正年間設置了軍機處,每天早上在養心殿西暖閣,軍機大臣會向皇上奏事,若是有重大事項需要擴大範圍商討,也多傳旨在養心殿進行朝會議事。

由於康熙、乾隆之後的帝王逐漸疏懶憊惰,再加上軍機、部院輪值制度的設立使御門聽政必要性大大降低,所以「御門聽政''到鹹豐年間也就廢止了。

甄嬛傳裡對於「御門聽政」的情形,也算是比較還原了。

相關焦點

  • 《甄嬛傳》《羋月傳》編劇王小平:寫小說是一個人的戰爭
    或許是由於其所擔任編劇的《刮痧》《甄嬛傳》《羋月傳》等影視作品太過耀眼,很多時候,人們會忘了她還是一名出色的小說家。王小平說,無論是寫劇本還是寫小說都不容易,前者是在為一個宏偉的工程打基礎,後者則是一個人的「戰爭」,「但對我來說,我更喜歡寫小說,因為它更自由、隨意,沒有束縛。」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尤其男主俊灑閒逸的背影,拖著長長的粗辮,顯得玉樹臨風,毫無違和感,甚至還會感覺清朝的髮型很帥。然而真實的清朝男子髮辮並非如此,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一、印象中的清朝辮 我們都知道清朝男子留髮辮,這也是滿清男子的主要特點,尤其看了近些年來的電視劇,清朝辮的印象在我們的腦海口已經是「根深蒂固」。
  • 看完《甄嬛傳》才知道,原來清朝後宮禮儀居然如此繁瑣
    《甄嬛傳》之所以能夠長久不衰,是因為它的劇情、演技在線,道具、場景在線,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宮廷禮儀十分嚴謹。而《甄嬛傳》的禮儀指導就是劇中的溫太醫的飾演者張曉龍,他本是一位禮儀指導師,《如懿傳》和《琅琊榜》也都是他的禮儀團隊在指導。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近些年來,關於清朝的電視劇接連上映,比如說《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都是很不錯的宮鬥劇,即便是現在,依然還有人重複地看。不過大多數清朝劇,講述都是後宮的爭鬥,還有皇帝的有一些故事。
  • 清朝史上雍正與嬪妃的關係,並非《甄嬛傳》中所講,甚至天差地別
    前幾年清宮劇《甄嬛傳》大火,《甄嬛傳》主要講的是清朝雍正帝與自己的後宮嬪妃們特別是甄嬛之間的愛恨糾葛。在電視劇中,雍正帝後宮的妃嬪們就像生死仇人一樣,見面分外眼紅,恨不得直接乾死對方。但這只是電視劇的演繹,真實歷史上雍正帝的後宮生活與《甄嬛傳》裡相比,就要平淡很多,卻依然精彩萬分。
  • 清朝後宮的鬥爭,真得像甄嬛傳恐怖嗎?
    宮鬥劇在古裝電視劇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很多人都喜歡看後宮女人明爭暗鬥的戲份,在中國的宮鬥劇中,最為出彩得到一部電視劇就是演員孫儷主演的清朝宮鬥劇《甄嬛傳》。《甄嬛傳》從播出的時候就掀起了全民追看的高潮,在之後的每一年,電視上都會常年的循環播放,已經是享受了《西遊記》或《還珠格格》這樣的待遇。《甄嬛傳》之所以那麼好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直面了鬥爭的殘酷性,向人們揭示了不論是男人之間的權力鬥爭還是女人之間的爭寵之爭,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人性面對利益劃分時所表現出來的「無所不用其極」。
  • 《如懿傳》和《甄嬛傳》出自同一個編劇,為何差距這麼大?
    說起《如懿傳》和《甄嬛傳》這兩部劇,可能是因為這兩部劇的故事背景差不多,所以很多人可能有一種兩部劇差不多的感覺,其實,要說沒有看過這兩部劇的話,僅僅是看故事簡介,估計會產生這種想法,畢竟都是清宮戲,而且兩部劇所講述的時代相差也並不遠,但是,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如懿傳》和《甄嬛傳》
  • 汪海林發布的111位編劇名單裡,也有《甄嬛傳》編劇王小平的名字
    在汪海林發布的111位編劇聯合抵制「文賊」於正、郭敬明的名單裡,《甄嬛傳》的編劇王小平的名字也在列,不知道原著作者流瀲紫有沒有瑟瑟發抖。反正已經有網友私信質問王小平:「你也好意思出來抵制?」其實《甄嬛傳》的劇本只是根據小說進行了改編,與原著小說差別還是很大的,王小平回應網友的時也說:「我很慶幸自己把她的文字基本刪乾淨了,我是出版社小說編輯出身,最恨抄襲,被人指責抄襲太傷我心!」
  • 李成儒狠批《甄嬛傳》胡說八道,編劇到底歪曲了多少歷史事實
    李成儒又表示:「就是告訴我們以後的編劇,再寫戲一定要寫正史,尤其古裝戲」。緊接著李成儒開始批判《甄嬛傳》「這王爺們就都可以隨便地,在故宮御花園裡面跟妃子們泛舟湖上,這不胡說八道嘛!你要想進宮得遞摺子,不是王爺還可以在這皇宮裡住,你以為那是大雜院嗎?李成儒希望這個東西要杜絕,它眾惑於後人。
  • 蔡少芬被眾人笑場,李天柱被「騙」進組,《甄嬛傳》背後的故事
    電視劇《後宮·甄嬛傳》改編自流瀲紫所著的同名小說,從2012年開始在安徽衛視、東方衛視播出。雖然集數有點長,但還是以其曲折的故事情節,此起彼伏的勾心鬥角和恩怨情仇堆積出了人物的不同命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那個時代的樣貌,宮廷生活。
  • 《甄嬛傳》編劇再次否認抄襲,嘔心瀝血為哪般
    近日,《甄嬛傳》編劇王一平在微博上回應了網友關於甄嬛傳原著的抄襲質疑,稱「無論誰抄襲我都反對」,王一平在回應中強調自己「手下寫出的劇本中沒有一行字抄襲了別人」,稱「抄襲屬於偷盜行為」,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做抄襲之舉。
  • 清朝的辮子有多醜?真的不堪入目,原來我們被清宮劇騙了這麼久
    最近幾年電視節目都快被清宮劇刷屏了,各種風度的王爺和皇帝,多姿多彩的後宮佳麗,清一色都是顏值擔當,這可迷壞大江南北的宮鬥迷。 很多人都想穿越到清朝,主要原因是覺得清朝人的服裝髮飾很好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清朝辮子是怎麼樣的呢?歷史上真實的辮子並沒有影視劇中的那麼好看,就算現在的小鮮肉也很難駕馭。
  • 影視劇都在美化清朝?中國大陸的清朝影視分四種,你都看過嗎?
    二是以《甄嬛傳》為代表的後宮劇,同樣是不拿歷史當回事的典型。這類劇扎堆清朝的主要原因就是便宜,橫店的清宮是現成的,各種華麗大氣的清朝服飾頭冠隨借隨有。 三是歷史正劇,《康熙大帝》之類。題主說的「跪舔清朝」多半是說《施琅大將軍》這種。不過呢,這種劇本來就是拍帝王將相千秋功業的,拍哪一朝,跪舔的就是哪一朝。
  • 《甄嬛傳》開機10年,獨家曝光高清舊照,有人翻紅有人被遺忘?
    提到電視劇裡的神劇,《後宮甄嬛傳》無疑是其中一部。這部改編自流瀲紫所著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自從開播就成為收視率的保證,拿獎無數,可能大家都已經忘了孫儷當年憑藉《甄嬛傳》甚至被提名為2013年第41屆國際艾美獎最佳女主劇的提名。如今距離《甄嬛傳》首播已經有將近十年之久了,這部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就算是到了現在熱度依舊不減,其中的劇情也被人津津樂道。
  • 《甄嬛傳》開機10年,獨家曝光高清舊照!有人翻紅有人被遺忘?
    今天鈞鈞就帶您一起回顧下《甄嬛傳》,並獨家送上10年前珍貴高清舊照,讓我們一起重溫經典。很快《甄嬛傳》的劇粉就攻佔了這條微博。大家紛紛留言,不知不覺十年了我們還在反覆觀看,經典就是經典,永遠無法超越。》獨具匠心的摳細節,還原當時清朝的制度和環境,就連鄭曉龍導演都說這一個本子改了五遍改的比較慢,拍的也比較慢,別人的電視劇都拍完播出了,他的劇本才進行了一半。
  • 《甄嬛傳》為什麼能成功,全靠這幾點,編劇們來抄作業吧
    當年有很多人看劇的時候都表示,廁所都不敢去一次,生怕自己回來之後,又有哪個細節沒看到,某位妃子就領了盒飯。甄嬛傳講述的,是早就已經被影視劇拍爛了的清朝劇,在當時大家早就已經對清宮劇失去了興趣,無非是好幾個阿哥,喜歡上了一個女人,最終卻有得不到的戲碼。這部作品的出現,在當時讓人眼前一亮,原來清宮劇還能這麼拍,不過要說它為什麼如此成功,還要說說這幾點。
  • 清代上朝:說多了都是淚|頑史
    清宮劇中上朝的場景,往往是場面宏大、莊嚴肅穆,可是真實的歷史上,清朝大臣上朝是什麼樣的?看完下面的幾件事情,相信很多人會斷了穿越去清朝當官的念頭。 首先,清代上朝的時間極早。跟歷朝歷代比,清朝皇帝總體來講是比較勤政的,這也是清代極端專制的政治體制所決定的,皇帝不勤政,國家機器就難以運轉。 通常是凌晨三點,皇帝就要起來辦公了。
  • 《甄嬛傳》劇版&小說16個差異!甄嬛和果郡王有三個孩子,浣碧很陰險,其實甄嬛很無情
    不過大家知道其實電視劇和原著小說有很大的不同嗎?以下是劇版和小說16個差異,甄嬛和果郡王有三個孩子,浣碧很陰險,其實甄嬛很無情!《甄嬛傳》劇版&原著小說差異1:小說是一個架空的朝代《甄嬛傳》的原著小說《後宮·甄嬛傳》其實是架空的朝代,皇帝叫玄凌,皇后叫朱宜修,華妃叫慕容世蘭,果郡王叫玄清,甄嬛一樣是甄嬛。
  • 電視劇《甄嬛傳》導演闡述,鄭曉龍心中的甄嬛非孫儷莫屬
    女主角甄嬛從進宮之前「又純又美」到入宮多年後「又狠又辣」的成長曆程,即是「把一樣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過程。我看了以後覺得經過改編,還是可以把它拍成一部很不錯的古裝戲,所以和製片人商量之後,決定先把小說的影視改編權買下來,那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 如懿傳和甄嬛傳有什麼關係?
    如懿傳和甄嬛傳有什麼關係?如懿傳是不是甄嬛傳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