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作「終南山第一隱士」,在山裡生活30多年,家人相見不相識

2021-01-18 何處流浪

文章原創,圖片資源均來自網絡,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讚關注一下哦!

他被稱作「終南山第一隱士」,在山裡生活30多年,家人相見不相識

隨著現在社會的不停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快節奏的生活都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家都喜歡通過旅遊來緩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者說是工作壓力,順便還能一睹自己喜歡的風景,但是有一些年輕人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覺得現在的生活並不適合自己,他們需要找一個安靜環境來讓自己度過餘生,這就導致了終南山上有非常多的隱居的人。現在的終南山上有5000多個隱居的人,他們被人稱作為隱士。他被稱作「終南山第一隱士」,在山裡生活30多年,家人相見不相識。

但是有一個人被稱為是終南山第一隱士。他在這個山裡面已經隱居了將近30多年的時間,他跟自己家人見面的時候,家人甚至都認不出他是誰,他在終南山的圈子裡是非常出名的,很多人來終南山旅遊,看到他都會親切的稱他一聲,但侯大師,他在山裡面的小屋,沒有取暖設備,也沒有電,他每天的飲食就是白菜,這個人曾經表示過,人生在世,沒有比這更加快樂的生活方式。

他安靜的坐在自己非常簡陋的屋子裡,大家也都知道,中國的經濟在最近的幾十年當中發展的非常迅速,非常多的中國人開始往城市裡面跑,很多人都覺得社會的發展,變化非常大,但是還是有一些人希望能夠遠離璀璨的大都市,和城市的喧擾,過上與世隔絕的生活,也是很多人選擇歸隱山林的一種原因。自從80年代,中國放寬了宗教政策以後,隱士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其實20年前。

終南山上面就住著幾百人,但是最近這幾年人數增長得非常快,但侯大師是這樣說的,他說他自己已經來終南山30多年了,在這些年的時間當中,他學會了自己如何辨別草藥,如何簡單的治療傷病,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很早的起來,盤腿打坐,這已經成為他每天生活的日常。

然後坐在自己的小屋子裡面,看著道德經,感悟裡面的精華所在,這樣的生活讓他覺得非常的充實,但是在終南山的生活,其實也是他的一種虛偽,但是他的家人卻非常不喜歡他這樣,整整30多年,他從來沒有回過自己的家庭,當自己的家人來這裡找他的時候。

竟然完全認不出他是誰,因為家人無法想像,以前那個年輕的帥小夥,現在已經變成50多歲的中年人,多少會讓人有些唏噓不已,有的人會覺得這種修行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吧,拋棄了親情,這樣的生活真的值得嗎?

相關焦點

  • 他天天清水白菜,隱居終南山30多年,初衷竟是外國人寫書「蠱惑」
    有「終南山第一隱士」稱號的侯大師,已經在終南山隱居30多年,每天都是清水白菜,現如今的他已經不被親人所認識。歸隱聖地——終南山終南山不僅僅是極佳的旅遊的勝地,更是現代對隱士生活有窺探欲的人的嚮往之地。該書一經發售,便引起了國內人士歸隱的熱潮,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的跑到終南山隱居,並自稱「隱士」。可才堅持一段時間,很多的人就已經打起來退堂鼓,選擇回歸那燈紅酒綠的生活。終南山第一隱士侯大師,作為當年其中一位受《空谷幽蘭》一書影響的年輕人,他也毅然跟隨眾人來到終南山過歸隱的生活。
  • 仙翁洩天機:探秘終南山隱士,深入最神秘群體的,隱居生活與傳統
    而隱士們最嚮往和青睞的地方,便是「修行聖地」終南山了。終南山裡的隱士傳統,至少已經延續了三千年了,但是隱士有幾種:道教隱士、佛教隱士和知識分子隱士。然而這只是大體上的分類,因為即使在佛教裡,也有不同類型的隱士。
  • 終南山「隱士」多達上萬,是真的看破紅塵,還是譁眾取寵?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一直就有人願意在山裡度過他們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墾荒,說話不多,留下來的文字更少—也許只有幾首詩、一兩個仙方什麼的。他們與時代脫節,卻並不與季節脫節;他們棄平原之塵埃而取高山之煙霞;他們歷史悠久,而又默默無聞—他們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社會中最受尊敬的人。」
  • 終南山上的「隱士」為何越來越多?老道士:大多「心中有鬼」
    終南山隱士聖地,川流不息終南山地處秦嶺中段,森林茂密,悠閒僻靜,由於地勢偏僻,很少有人在此定居,正因如此,自古以來,終南山就成為無數想要退隱田園的人們的最佳選擇。如今,這裡已成為隱士愛好者最嚮往的聖地,特別是近年來,城市生活壓力變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離城市,而終南山吸引了大批隱士。
  • 第一個關注到秦嶺終南山隱士的人
    所謂空谷幽蘭,字面意思指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實際指代一個人人品高雅,正所謂「蘭生空谷,不為無人而不芳」。提到隱士,大部分人都知道。「隱居在山上的修行人,秦嶺終南山裡面多得很!」而比爾波特,就是第一個關注到中國現代隱士的人,《空谷幽蘭》就是根據他1989年尋訪秦嶺終南山隱士寫成的一本書。- 1 《空谷幽蘭》-《空谷幽蘭》,一本寫終南山隱士的書籍,尋訪和成書的時間大約是1989-1993年。
  • 正在終南山喝茶賞雪,女兒突然帶著狗狗要去隱士家玩,她能找到嗎
    第一次帶她去山裡玩雪後就不發不可收拾,整天喊叫著還要去終南山玩雪。這次我們花費一個多小時,徒步進入秦嶺終南山,最後來到朋友在山裡的小院,當我和朋友在小院中喝茶賞雪聊天時,女兒則在院子裡撈魚、玩雪,當朋友說到附近山裡住了幾個終南隱士,女兒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竟然說:「爸爸,我們去終南隱士家玩吧」。
  • 人人仰慕終南山隱士,真實的秦嶺山居生活到底什麼樣?
    密林深處竟藏著如此秘境 中國自古就有隱逸文化,從陶淵明修籬種菊、歸鋤南山開始,隱士們的山居生活總被人們寄予了某種詩意、美好的想像,令人心嚮往之。 陶淵明歸鋤的「南山」並非今天的秦嶺終南山,但倚靠著帝都長安的秦嶺終南山一帶,自古便是隱士的天堂。
  • 陝西西安終南山為什麼那麼多隱士?
    終南山是中國文化裡繞不過去的一個坐標,如果說泰山代表的是世俗皇權,那麼終南山便是出世文化的歸宿地。談」隱「文化,便繞不開終南山。而假隱士則是挖空心思地矯情偽飾、沽名釣譽。比如高唱「」中隱「謝朓,走「終南捷徑」的盧藏用、种放,身披袈裟的「黑衣宰相」慧琳。莊子說「逍遙」需要「無待」,追求精神自由,是不需要有所憑藉的,無論是哪座山,哪條川,處處皆可隱而「逍遙」,這是一種生命的境界,不因大多數人的選擇而刻意去求。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85歲時連續打坐108天,自稱能與佛祖交流!
    可惜,就算是皇帝,在生老病死面前依舊的平等的,他沒能享受到特權。直到現代醫療有巨大的技術進步後,人類的壽命才得到了延續,曾經不少被稱為絕症的疾病,也都得到了治療手段,徹底從人類生活中消失。可惜全新的病毒又會再一次出現,讓人類繼續為此奔波,希望找出解決之法。於是不少人,在看到人世間的辛苦後,都產生了歸隱的念頭,遠離紅塵,避免喧囂。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85歲時連續打坐108天,自稱能與神明交流!
    她被稱為終南山第一女隱士,在85歲高齡之時,竟連續打坐108天,還說自己可以與神明交流。那麼這位隱士到底是誰呢? 少具慧根,與神結緣  她就是王芝霞,在1932年出生於陝西的普通家庭中,儘管出生平凡,但王芝霞和神結下了深厚的緣分。她的父母都只是普通人,對道法更是沒有認知,就連經書都沒有看過。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連續打坐108天,歸隱41年,拒絕參加兒子婚禮
    提起「隱士」兩個字,仿佛離我們普通人非常的遙遠,入世的我們大多數人都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而在終南山,有這樣一位老者,她在此已經獨自生活41個年頭,陪伴她的就是寂靜的山林,她就是1932年出生的王芝霞,當她歸隱山林後,她給自己起得法號叫做王慈善。
  • 終南山隱士:萬人「隱居」的背後是逃避工作,一場大雪就原形畢露!
    成為隱士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但無一例外都有無比強韌的心志,有獨立的人格,耐得住寂寞,追求思想境界的提升。自古以來,人們認可的隱士都有著寧折不屈、不趨炎附勢、且擁有傑出的才華和學識之人。當隱士的生活條件也相對艱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梁鴻和孟關那樣舉案齊眉,其樂融融,畢竟「精神快樂」不能當飯吃,陶淵明的一句「草盛豆苗稀」就是很好的例子。
  • 隱士深居躲債,道士心懷鬼胎,終南山還是那個「天下修道之冠」?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這朗朗上口的對聯,對於在中國過過春節的人來說,一定是非常熟悉的。還有「柿樹綠陰合,王家庭院寬。瓶中鄠縣酒,牆上終南山。」由可以此猜測,終南山的風景,一定是天下一絕。說到終南山,它可是中華宗教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天下修道,終南為冠」,古時候老子,姜子牙,張良,王維,王陽明這樣的歷史人物都曾經在終南山隱居過。同時,它又是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孝文化與壽文化的發源地。人文氣息非常的濃鬱,稱其為天下第一山也不為過!但是現在的終南山卻出現了一股邪氣,一股似乎是有旅遊業帶動出來的邪氣。
  • 冬子:隱居終南山裡的大V
    另一大塊是:終南山還有沒有4000元的院子?或者:你的院子在哪裡?我想去給你做鄰居。第二個問題,大概是很多都市人的第一反應,房地產嘛。冬子說,如果你可以住山裡,我告訴你,秦嶺哪個地方往深山裡步行3個小時以上都有這樣的院子。4000元能租下桃花源20年,而且成功案例就出現在手機屏幕上,如此接近,未免讓很多人小激動了一下。
  • 貧道此生清寒,不過在終南山上有套房
    終南山的修行人。圖/比爾·波特「終南山租金猛漲,3000修行人士不堪重負,很多人已經下山回家。」最近,一篇標題為《那個辭職隱居終南山的姑娘,付不起房租又回來了》刷爆了朋友圈。終南山上的修行者,懷揣一顆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修仙之心,卻被房租逼得重新墮入凡塵......原來,俗世阿堵才是修仙路上要渡的第一大劫。
  • 終南山隱士日漸增多,每日只吃一頓素餐,為何當地居民卻賺翻了?
    終南山隱士日漸增多,每日只吃一頓素餐,為何當地居民卻賺翻了?我想很多人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在這部小說中,小龍女生活的終南山一直是神秘的存在,從電視劇來看,這個地方也適合隱居,小龍女和楊過在這裡安度餘生,但是,實際上,在我們現實的世界裡,也有很多人像小龍女一樣去了南山,成為了隱士,遠離城市的喧囂。
  • ◁郭少傑:《終南山隱士》長安史詩巨製 敬請期待
    終南山隱士張峻品導演作品陝西寶雞人,著名經紀人、青年詞人、著名策劃人  。曾創作了《我的孤獨你不能體會》《最美》、《大喜的日子》、《美麗鳳縣》、《長安情歌》、《媽媽的眼淚》、《親吻大地》、《書院門》(張華敏演唱)等多首廣為傳唱的歌曲。曾策劃執行導演多個央視欄目,地方大型晚會和藝術節。
  • 揭秘隱士生活來源:有的採藥賣錢,有的吃野菜
    今年2月,一篇名為《終南山5000隱士:過著千年前的生活》的報導將一個編輯出身的文化學者張劍峰推至輿論的浪尖潮頭。之前,張劍峰的身份還是青春文學圖書編輯。但在2008年看過美國漢學家、翻譯家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後,他毅然走上尋訪終南山隱士的道路。他的身份也變成《問道》雜誌的主編,一篇篇有關隱士神秘離奇的探訪長文出爐,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 獨居終南山的90後女攝影師
    很多人問:你住在終南山,父母同意嗎?看看我媽那開心的笑臉 便知道了。起初,他們自然是不同意的,家裡衣食無憂, 我卻跑到這水電都沒的窮地方受苦,他們也想不明白自己怎麼就生了個這麼不一樣的怪胎女兒。直到他們一點點感知到我在這裡的快樂,看到了我的成長 。到現在,終於被我感染 ,從不同意到漸漸支持。現在,我媽時不時就過來與我小住一段。
  • 探秘終南山隱者,走近那些深山密林中的神秘修行者
    有人也許會問,隱士有什麼價值?這個問題很難解釋,不錯,他們數千年來留下的東西不多,幾首詩,幾個仙方,幾曲琴譜而已。但在每個時代裡,都有隱士存在。中國人歷來都尊崇隱士,這一傳統也從未斷絕。學佛修行者,是隱士隊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