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隱士:萬人「隱居」的背後是逃避工作,一場大雪就原形畢露!

2021-03-02 奇聞異事丨密

亂世中當豪傑、盛世中得功名,這些都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但中國在千萬年的歷史發展中,總會有不少人不堪忍受世俗的紛擾,或是只想研究學問,從而隱居於深山之中。他們中有不少人是想尋求心中的一方寧靜,一些人則是想治學,尋得自己的大道。

成為隱士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但無一例外都有無比強韌的心志,有獨立的人格,耐得住寂寞,追求思想境界的提升。自古以來,人們認可的隱士都有著寧折不屈、不趨炎附勢、且擁有傑出的才華和學識之人。

當隱士的生活條件也相對艱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梁鴻和孟關那樣舉案齊眉,其樂融融,畢竟「精神快樂」不能當飯吃,陶淵明的一句「草盛豆苗稀」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在物質條件豐厚的現代,當隱士已經不需要人們每天都去辛辛苦苦地種田了,再加上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隱士世界也被摧枯拉朽般被網絡摧毀。

由於有著莊子、諸葛亮、鬼谷子等大量隱居士帶來的成功案例,再加上人們對於隱居士天然的尊重和敬意,不少有心人開始打起了這片淨土的主意,而終南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終南山位於陝西省秦嶺中段,其地形地貌被認為有王者之氣,是自古以來盛產隱士的名山。從西周的姜子牙開始,到秦時「四皓」、漢時張良、隋唐孫思邈、呂洞賓、金代王重陽等等,都是從終南山中走出來的著名隱士。

不過隨著網際網路的到來,終南山也成了「網紅山」,就在2010年有記者去調查的時候,發現終南山的「隱士」居然已經多達5000餘人。要知道中華文明5000千年來,終南山上有跡可循的隱士不過1000人,而曾在終南山待過的估計有上萬之數。

但是現在僅僅是短短幾年時間內,終南山的「隱士」就已經攀上了古中國5000年來一半的產量,令人昨舌。這些隱士到底是真是假,外人不好評判,但是總有幾名真正的隱士道出了心聲。

「他們都是在逃避工作,而不是來修行的。」一名在終南山待了10年的隱士如此認為。近些年,隨著終南山在網絡上走紅,來終南山隱居的人也突然暴增,嚴重影響到了他們原來的清修。

原本終南山是沒有wifi的,甚至連手機信號都沒有,但是後來隨著驢友增多,遊客大批湧入,終南山周圍的各種旅遊設施也建立了起來。這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但這只是對於後來的這些只是居住在這裡,每天卻還需要刷手機,玩遊戲的人來說很好。

終南山完全變成了鬧市,山下還建立了很多酒店。有隱士談到,長期留在終南山隱居的人很少,很多人來終南山修行只是因為山中寧靜的環境有利於人們靜思,等找到了自己心中想要的東西,還是會下山。但是,不少人真正的隱居目的已經變味。

有扛著豐厚的裝備上山的;有白天來打坐,晚上住賓館的;還有人為了躥紅,特地來終南山「隱居」賺取人們眼球的。沒錯,對於「快餐文化」盛行的網絡時代,終南山在當時的確是一個還未讓大家產生審美疲勞的處女地。

但是這塊處女地很快就讓人諷刺得體無完膚,終南山的一場大雪讓不少世人看清了所謂隱士的真面目。大家終於知道,原來只要天氣一冷,他們就會住到賓館裡去,日子過得的確比世俗還瀟灑。

有人批評道,他們都妄想自己可以「飛來飛去宰相衙」,但是姜太公永遠只有一個。他們很多人本就是在現實世界中充滿挫敗感,來到終南山也只是為了逃避,或者就是為了賺錢而來。他們都以為披上了一層「隱士」的外衣,就可以變得神聖和成功,但是終究還是經不起一點審視。而真正的隱士也必定懂得「小隱於野大隱於市」的道理。

相關焦點

  • 終南山「隱士」多達上萬,是真的看破紅塵,還是譁眾取寵?
    只是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有紛爭,近萬人的尋覓欲求蔓延在終南山上,真正的那份隱逸自在反而難見了。有人說,近代以來,終南山上便再無隱士。近萬人上山的背後其實是逃避工作,僅僅靠著一場大雪就讓人們「原形畢露」。
  • 仙翁洩天機:探秘終南山隱士,深入最神秘群體的,隱居生活與傳統
    而隱士們最嚮往和青睞的地方,便是「修行聖地」終南山了。終南山裡的隱士傳統,至少已經延續了三千年了,但是隱士有幾種:道教隱士、佛教隱士和知識分子隱士。然而這只是大體上的分類,因為即使在佛教裡,也有不同類型的隱士。
  • 正在終南山喝茶賞雪,女兒突然帶著狗狗要去隱士家玩,她能找到嗎
    #春節遊記#西安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場大雪始終沒有到來第一次帶她去山裡玩雪後就不發不可收拾,整天喊叫著還要去終南山玩雪。這次我們花費一個多小時,徒步進入秦嶺終南山,最後來到朋友在山裡的小院,當我和朋友在小院中喝茶賞雪聊天時,女兒則在院子裡撈魚、玩雪,當朋友說到附近山裡住了幾個終南隱士,女兒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竟然說:「爸爸,我們去終南隱士家玩吧」。
  • 終南山上的「隱士」為何越來越多?老道士:大多「心中有鬼」
    陶淵明的"飲酒",因其隱居田園的逍遙心態而流傳千年,成為眾多文人的嚮往。21世紀的今天,忙碌的生活、喧囂的塵世、世俗的壓力與挫折,讓一些人厭倦了都市的繁華,他們開始逃離,想要尋找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過一種隱士般的生活。而這些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終南山,這個金庸筆下的武俠之地,這個充滿道教傳奇的地方,讓無數懷著歸隱之心的人接踵而至。
  • 冬子:隱居終南山裡的大V
    1月1日深夜,終南山有點冷,再過幾天就要下大雪了。住在東嶺的冬子,用自己的微信公號發了篇小結,把租下和粉刷院子、住進山裡的過程描述了一下,「和以前發的沒什麼區別」。由於用了大量圖片,推送發出時,已經是1月2日凌晨2點了。他的公號當時只有55個粉絲,朋友圈200多人,這篇小結大概有十二三個朋友「轉著玩」。過了一日一夜,僅這十幾個轉發,引來點擊過5萬。
  • 陝西西安終南山為什麼那麼多隱士?
    終南山是中國文化裡繞不過去的一個坐標,如果說泰山代表的是世俗皇權,那麼終南山便是出世文化的歸宿地。談」隱「文化,便繞不開終南山。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以封建帝王專制和等級制度為中心,以儒釋道三教為基礎,官僚和文人言行為主要載體的封建式文化,但中國文化並非只有這麼一個唯一的視點,還存在著從主流文化中派出出來的另外一種,即「隱士文化」。隱士的內心是十分複雜的,首先從隱居的動機來說,隱士有真有假。真隱士追求個性獨立、精神自由,尋求詩意的地棲居,是人性的一種自然回歸。
  • 他天天清水白菜,隱居終南山30多年,初衷竟是外國人寫書「蠱惑」
    直到現在,也仍有那麼一群人,選擇隱居終南山,把燈紅酒綠化作松濤白雲。終南山的隱居傳統,從隋唐以來就從未斷絕。二十年前,這裡就住著幾百位隱士,據說現在已經增長到了五千多人,而侯大師便是其中的一員。有「終南山第一隱士」稱號的侯大師,已經在終南山隱居30多年,每天都是清水白菜,現如今的他已經不被親人所認識。
  • 他被稱作「終南山第一隱士」,在山裡生活30多年,家人相見不相識
    他被稱作「終南山第一隱士」,在山裡生活30多年,家人相見不相識隨著現在社會的不停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快節奏的生活都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家都喜歡通過旅遊來緩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者說是工作壓力,順便還能一睹自己喜歡的風景,但是有一些年輕人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覺得現在的生活並不適合自己,他們需要找一個安靜環境來讓自己度過餘生,這就導致了終南山上有非常多的隱居的人。
  • 終南山,每年都有上萬人前來隱居,隱居者一天只吃一頓素餐
    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對於那些古人在遇到了一些事情的挫折之後,選擇隱居早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但是對於那些古人他們到底去了哪裡隱居很多人都並不知道,可是我下面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就有很多的人選擇隱居避世,最好的去處就是終南山。
  • 隱士深居躲債,道士心懷鬼胎,終南山還是那個「天下修道之冠」?
    瓶中鄠縣酒,牆上終南山。」由可以此猜測,終南山的風景,一定是天下一絕。說到終南山,它可是中華宗教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天下修道,終南為冠」,古時候老子,姜子牙,張良,王維,王陽明這樣的歷史人物都曾經在終南山隱居過。同時,它又是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孝文化與壽文化的發源地。人文氣息非常的濃鬱,稱其為天下第一山也不為過!
  • 人人仰慕終南山隱士,真實的秦嶺山居生活到底什麼樣?
    密林深處竟藏著如此秘境 中國自古就有隱逸文化,從陶淵明修籬種菊、歸鋤南山開始,隱士們的山居生活總被人們寄予了某種詩意、美好的想像,令人心嚮往之。 陶淵明歸鋤的「南山」並非今天的秦嶺終南山,但倚靠著帝都長安的秦嶺終南山一帶,自古便是隱士的天堂。
  • 26歲小夥隱居終南山,遭到父親嚴厲反對:不是每個人都是陶淵明!
    畢竟,考慮到自身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情況、穩定的工作環境等原因,都無法過令人嚮往的隱居生活。有這樣一位年輕的男子獨自隱居在終南山,拋開世俗的眼光,過著連自己父母都無法理解的隱居生活。終南山吸引不少隱居人在我國西北部陝西省有一座大山,一直以來都因隱居被廣泛關注。很多詩人都對這個地方讚不絕口,去過這裡人也被它的美妙色彩深深吸引,它就是終南山。
  • 深入探索終南山道士生活:與世隔絕背後的隱居秘密!
    深入探索鍾南山道教生活:與世隔絕背後的隱逸秘密。天下修道,終南為冠,自古以來,終南山就是修行的聖地,群山和適宜的氣候成為隱士的首選,秦嶺七十二谷修行者眾多,那麼他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呢?清晨,地平線上有輕微的薄霧,鳥兒啁啾,清朝的和尚們在地上醒來,裹著被子做『早課』,一個個背著書,一個個念經,一個個默讀,在附近的懸崖壁龕的某個地方,有寫有道教祖先的文字的石碑,分別供著"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純陽祖師"等道教聖祖的字樣牌位,這是終南山某天的一個平常開始。
  • 第一個關注到秦嶺終南山隱士的人
    提到隱士,大部分人都知道。「隱居在山上的修行人,秦嶺終南山裡面多得很!」而比爾波特,就是第一個關注到中國現代隱士的人,《空谷幽蘭》就是根據他1989年尋訪秦嶺終南山隱士寫成的一本書。- 1 《空谷幽蘭》-《空谷幽蘭》,一本寫終南山隱士的書籍,尋訪和成書的時間大約是1989-1993年。關於秦嶺終南山,他去過的地方,我大多去過;而我去過的地方,他大多沒去過。
  • 終南山隱士日漸增多,每日只吃一頓素餐,為何當地居民卻賺翻了?
    終南山隱士日漸增多,每日只吃一頓素餐,為何當地居民卻賺翻了?我想很多人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在這部小說中,小龍女生活的終南山一直是神秘的存在,從電視劇來看,這個地方也適合隱居,小龍女和楊過在這裡安度餘生,但是,實際上,在我們現實的世界裡,也有很多人像小龍女一樣去了南山,成為了隱士,遠離城市的喧囂。
  • 又一個辭職去深山「隱居」的姑娘,回來了!
    必須承認,不管是隱居還是回歸田園,都不是一件壞事,追求歲月靜好也是人生的一種選擇,只是大多數人的離開,卻是建立在「隱居可解百憂」的思想上。創業失敗,戀情受挫,工作壓力大,心情煩躁.....所有的糟心事,好像逃進深山田野,便可煙消雲散,原地頓悟。是不管不顧的一時興起,是未曾經歷過的突發奇想。01隱居之前,我們先來談談錢。
  • 那個隱居終南山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很多人會對我有一種符號化的想像,以為我需要燒柴、穿布衣,我覺得這種符號化是非常糟糕的,我不是去出家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把隱居生活弄的很浮誇。」 2014年,因借山而居火爆網絡的青年詩人、畫家張二冬,在終南山的小院兒裡詩意地棲居七年了。為什麼借山而居的七年裡,張二冬把隱居變成了長居?近日,新聞晨報·周到記者聯繫到了張二冬,聊起了他在終南山的隱居生活。
  • 5萬假道士橫行終南山,工作人員無奈漲房租,反倒逼走真道士
    隱居的地點一般都是偏僻的山野,隱秘而無人幹擾。終南山就是一個適合眾人隱居的好地方。終南山擁有獨特的天然環境,隱於雲霧中之中,神秘而引人嚮往,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人隱居於此。 有詩人,也有在此修行的道士。就連著名詩人李白也被這處仙境而吸引,寫下了「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的名句。
  • 貧道此生清寒,不過在終南山上有套房
    終南山的修行人。圖/比爾·波特「終南山租金猛漲,3000修行人士不堪重負,很多人已經下山回家。」最近,一篇標題為《那個辭職隱居終南山的姑娘,付不起房租又回來了》刷爆了朋友圈。終南山上的修行者,懷揣一顆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修仙之心,卻被房租逼得重新墮入凡塵......原來,俗世阿堵才是修仙路上要渡的第一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