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香港公立醫院看病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1-02-13 港漂姐姐愛分享

港漂姐姐最近好久沒有更新了。

看到粉絲們居然都還在,感動不已,在這裡給大家鞠個躬。


~ 希望你們今後也不要輕易地取關啊 ~


故事是這樣的,

前陣子港漂姐姐發生了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意外。

於是,人生第一次進了急症室。

當時把身旁的人嚇壞了,還好沒被嚇懵,第一時間打給了999緊急求助電話。

(注意了,香港的緊急求助電話是「999」——報警、消防、救護車都打這個沒錯了)

先是警察接的電話,然後很快轉撥給了急救部,接線員專業迅速地了解情況,還在電話裡指導急救措施。事實證明,用蹩腳的廣東話混合著普通話交流是完全沒有障礙的。

接下來,救護車在10分鐘不到的時間內光速到達了現場

此刻,港漂姐姐連東西和儀容都沒來得及收拾好,就狼狽又凌亂地坐上了一個簡易的小輪椅,還被貼心地蓋上了小毯子。

接下來在一路眾目睽睽之下由幾名訓練有素的救護人員推著抬著送上了救護車,雖然沒有看清楚臉,但在港漂姐姐心裡他們是發著燦爛金光的天使

人生第一次坐上了救護車——殘存的意識裡還夾雜著一絲小激動,這是怎麼肥事?

救護車裡的燈白晃晃的,食指被夾上心跳監控儀器,半路上被測了一次血壓,然後很快就到了大名鼎鼎的瑪麗醫院。

為什麼港漂姐姐從來沒有去過公立醫院?

當然不是因為港漂姐姐錢多,

而是多年來聽聞過不少關於公立醫院的傳聞,

比如:

輪候時間太久了,病都快好了還沒排到,

看急診需要飈演技,要表現得快要掛掉一樣,

公立系統醫護資源不如私立系統優秀,

公立醫院的醫生護士好兇惡,諸如此類的,


所以一直沒敢去。

在瑪麗醫院急症室,先是登記並繳費180港幣(救護車是免費的)。

期間現場有警察過來詢問情況,過了一會兒又收到了警察打過來的電話確認救護車已經到達醫院。

此時此刻,衝著這份對納稅人的責任心,港漂姐姐真切地感受到了多年的稅還真是沒有白交。

在急診室分流處,港漂姐姐看了看四周熙熙攘攘的人,其實是有一絲心慌的,畢竟自己看起來不像是馬上要掛掉的樣子。

私底下已經做好了準備,假如等了太久身體支撐不住的話還是轉去私立醫院吧。

然而,大概等了20分鐘左右,就被推進去看醫生了。

這裡需要提及一下(也是港漂姐姐事後做的功課):

香港共有18間公立醫院提供急診服務(如下圖所示),救護車一般會就近送醫。

圖片來源:醫管局網站

所有的急症室實行病人分流制度,在登記求診時會有專門的分流護士根據病情將病人分為五類:

危殆 - 無須等候,立即獲得治理

危急 - 目標在15分鐘內處理95%的危急病人

緊急 - 目標在30分鐘內處理90%的緊急病人

次緊急 - 等候時間一般較長,最長可達8小時

非緊急 - 病況輕微的可考慮使用私營醫療服務

據此判斷,港漂姐姐當時應該被分流為緊急病情。

進去以後按照被分配的號碼找到相應的房間(其實就是一個用帘子隔開的帶有床位和桌椅的小空間)。

我的醫生是個年輕帥氣的小哥哥,很親切地詢問病情,經過一番診斷,最後的結論是需要住院。

接下來,也是等了大概十來分鐘左右,有一個和藹的阿叔過來把我從急診室推到了專科病房。

專科病房的護士小姐姐們看著很親切,也很熱心。

本來虛弱的我應該自行填寫一張問卷的,寫到一半,護士姐姐可能看不下去了,直接通過口頭詢問的方式給我免去了不少麻煩。

辦好入院手續出來和家人在病房外面聊天,被護士小姐姐撞到,還很關心地問候:「你要早點休息啊,去床上躺著比較好「。

這裡即使沒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也能感受到溫暖。


獨角獸七彩神仙色的帘子,減少了枯燥感

病房提供英倫格子圖案的病號服,床也蠻舒服的,跟私立醫院差不多,只不過隱私上確實要遜色些。

一間房住7個人,共用1個洗手間,而且醫生查房的時候嗓音特別洪亮,房間裡每個人的病況都能聽得很清楚。

在這裡,家人朋友不能陪夜,探病時間也非常有限,僅午飯(1小時)和晚飯(2小時)時段,且每次探視不能超過兩個人。

不過,想想每天120港幣的病房收費,還包括了餐食,港漂姐姐覺得這個服務已經是超值了!

入院後的診治以及第二天的查房都是每次會見2名醫生,先是比較年輕的醫生,然後是高級一些的醫生。港漂姐姐的直觀感受是,醫生整體水平非常好,並且謹慎負責,詢問的問題非常詳盡,還問我要了私家醫生的聯繫方式索取歷史診治記錄。

整個急診及住院的過程中,港漂姐姐的心裡都是溫暖並充滿感激的。如果讓我用一句話總結,就是香港的公立醫療急救系統真的挺不錯的

為什麼強調是急救系統呢?

因為後面的複診過程讓港漂姐姐覺得,不夠緊急的病在公立醫院也真的是一點都不著急啊。

港漂姐姐預約的複診時間是某日的早上9點鐘,準時到了門診以後先要在登記處繳費,診金一共80港幣,真心便宜。

接下來等了快1小時吧,見到了我的第一位醫生,醫生問診之後說要去隔壁大樓另一個科室做一個診斷然後再回來,最後還說了句類似在樓下吃個午飯的話

港漂姐姐聽得有點走神,對這句話沒有特別放在心上,直到最後一刻,才悔恨地明白了它的真正意思

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另一科室,登記並坐下來等候,此刻看了看表已經10點10分了。經過了漫長的等待,到了12點45分左右,沒錯,是12點45分!終於輪到我了。在這長達2個半小時還多的漫長等候期間會有重症/緊急症病人被優先安排到了我的前面。

確切地說,我的最終輪候次序是上午時段的倒數第二個病人,因為這個科室即將要開始午休,所以此刻整個等候室已經空蕩蕩的,還剩下另外一個病人排在最後,是12點多才進來的。(而我是10點10分進來的,但我們最終的看診時間幾乎無差!)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有經驗的人都是提前先吃好飯再過來排隊啊!


Soga,原來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看完第二個醫生已經幾乎1點鐘了,顧不得吃飯,趕緊跑回原來的科室,還好這裡中午並沒有休息。又等了20多分鐘終於見到了早上的第一位醫生,等到看好出來已經下午1點半了。

整個就診過程耗時4.5小時,還跨越了一餐飯的時間。

而如果在私家複診的話,即使算上等候的時間也就需要10-20分鐘。

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這個過程確實讓人感到極度崩潰。

但是,即使經歷了這些,港漂姐姐對公立醫院的感情還是很溫暖美好的。

大概這就是讓人愛恨交織的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吧——

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平衡與矛盾,公營與私營醫療服務及保險系統的資源互補與調劑。

在這樣的體系下,市民可以從容地獲得優質的公立醫療服務,尤其是急症與大病重病,而不用擔心因經濟窘迫而無法就醫的情況;

而能者或願者也可以選擇私營醫療服務及資源,尤其是小病輕病,省去輪候時間,也可享受更舒適更高端的服務;


在香港,去哪裡就醫是一個豐儉由人的決定。


- 說說香港醫療體系 -

要知道,香港的醫療系統及服務水平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

根據彭博Bloomberg Health-Care Efficiency Index,香港歷年在醫療系統效率上都是排名第1位的


新加坡緊接其後排在第2名,日本第7名,臺灣第8名,中國大陸第20名,美國第54名。

圖片來源:彭博2018年醫療系統效率排行報告

各位在香港的小夥伴們是不是感到非常自豪?


雖然社會上對香港醫療體系存在的問題一直頗有詬病,但是,完美的系統是不存在的,兼顧所有人的利益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此,對於香港醫療改革方案的檢討與思考雖從未停止過,但多數的論調都是首先認同香港現時擁有令人驕傲的優質醫療服務水平與效率。任何改革方案站在所有利益方的角度來看總會有得有失,有弊有利,而改革的其中一大顧慮也是擔心措施實施之後反而適得其反,不比從前好了。


根據香港政府相關資料,香港的醫療體系主要以公營為主,由食物及衛生局負責制定政策及分配資源;衛生署負責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包括多間診所及健康中心;醫院管理局負責提供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

截止2018年末,醫管局旗下公立醫院及機構共43間,提供病床數目28,929張私立醫院共12間,提供病床數目4,657張

就住院服務而言(按人次統計),公立醫療體系承載超過80%的服務總量,私營機構提供服務佔比約18%

2018 年香港醫療衛生總開支共1,675.81億港元每年每人平均開支達 22,672港元,其中公共開支部分佔比51%私人開支部分佔比49%

自1990-2018年度,醫療衛生總開支以平均5.7% 的年率上升,增幅大於GDP平均增速(3.8%)

醫療衛生總開支相對GDP的佔比,從1990年度的3.6% 上升至2018 年度的 6.2%

從醫療資金來源分析,2018年度政府開支49%,住戶實付支出佔34%,通過私人保險計劃和僱主提供的保險計劃的支出合共16%,並且私人保險計劃佔醫療衛生支出的比重近年來有較明顯的上升趨勢

龐大的政府公共醫療開支得以讓市民以低廉的價格享受優質的公共醫療服務,因此這是一項僅限香港居民享有的福利

若是非本地居民使用公立醫療服務的話,收費水平就會與私立收費水平無異。

比如住院費,香港居民僅需120元/天,非香港居民則為5,100元/天。

在付費政策上,香港也是非常人性化的,不會出現因身無分文而拒絕醫治的情況,若是忘記攜帶身份證的話也是可以先就醫再後補,並且對於低收入或有需求人士,也有一套成熟的醫療費用減免政策。

總之,香港始終貫徹醫療政策的基本理念,即是:

不會有市民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照顧」。

光這一點,帶給居民們的安全感就是其他很多地方無法實現的。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港漂的你對香港的醫療服務體驗如何呢?

長按並識別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港漂姐姐愛分享

港漂姐姐會繼續分享港漂生活的精彩點滴

也請順手也點個「在看」唄?

謝謝各位寶貝們,愛你們哦~

相關焦點

  • 香港公立醫院看病記
    (一項由國際著名調查機構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的公營機構和政府部門當中,香港市民對香港的醫療制度最有信心,信心指數高達72%,而市民的滿意率更高達99%。圖片源自網絡)不過,一個半小時下來,看病的經歷堪稱愉快,遂將一點體驗和細節記錄下來,以期對內地醫院有所啟發和借鑑。
  • 在香港,叫救護車去公立醫院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救護員讓我一同出發去醫院。我接過書包,跟K君一起坐上救護車,內心惶惶。在車上,救生員換了手套,說醫院發燒的人很多,我心裡越發害怕,也問救生員要了手套。 快到醫院,救生員跟我說,讓我先下去登記,他會把K君送到導診處。我向登記處遞了K君身份證,以及電話,地址,付了180港幣掛號費,整個登記就完成了。
  • 香港私家醫院產子體驗
    在私家醫院我選的是女醫生,公立有時幫我產檢的是男醫生,有些孕婦會難為情。另外,私家醫院可以自由選擇順產or剖腹產,而私家醫院則提倡順產,除非特殊情況才會給產婦剖腹產的機會。私家醫院可以自由選擇病房,根據病房等級收費,公立醫院一間病房收幾位產婦,環境嘈雜,產婦休息很難保證。
  • (附香港公立醫院和私家醫院對比)
    過去的兩天,我們經歷了人生中的幾個第一:第一次享受了政府的救護車服務;第一次陪孩子一起去了公立醫院的兒科病房住院;第一次被孩子的發燒嚇個半死。怎麼說呢?且聽我細細道來。涵弟從周六下午開始發燒,我隨便摸了一下,覺得溫度不算高,而且他精神很好,能吃能玩的,就沒有放在心上。
  • 公立醫院兒科看病難?這類新型診所也許能幫你!
    相比其他城市,深圳兒科市場非常巨大,目前只有一家公立兒童醫院,但每年出生人口約20萬,急需中高端兒科診所彌補公立醫療的不足。在資本和深圳社會辦醫政策的鼓勵下,深圳新型兒科診所的春天來了。  全國有150家知名兒科診所  兒科看病難是全國各地都面臨的一大難題,隨著就醫需求的日益上升,越來越多新型兒科診所走進了公眾視野。  什麼是新型診所?
  • 看病不難!深圳「隱秘的角落」還有這麼厲害的醫院
    說起深圳看病難和醫療水平的問題,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比起鄰居廣州和香港,差的不是一點點。  就拿牙科為例,私人牙醫診所不能刷醫保,進去一次隨隨便便一個包就沒了。  只能蹲點搶公立醫院的牙科號,而牙科分得又太細,搶一次號基本不能解決問題,必須一次又一次的蹲點搶號和請假,實在是太難了。
  • 【特寫】公立醫院兒科醫生出走之後,他們創業了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是所三甲醫院,每天求診的患兒眾多,為了給更多的孩子看病,歐茜花在每個孩子身上的看診時間只能為短短三分鐘。能把掛完的號看完已經筋疲力盡,過於繁忙的工作讓她根本無暇回訪來看過病的孩子。
  • 「我在工作間隙花3分鐘看了個病」|上海發放首張公立網際網路醫院...
    第一次聽說「網上看病」,楊雪內心是拒絕的,「像是炒作的概念」。但3月份第一次摸索操作後才發現,「原來可以這麼方便」;外企高管廖清此前常向70多歲的父母推薦她使用過的徐匯雲醫院app,兩人每次都說「回頭試試」卻再無下文,這次,被疫情「逼上梁山」後,突然發現了新世界。誰會來網際網路上看病?與很多人想像不同的是,使用徐匯雲醫院app就診的患者不少都是老年人。
  • 世界頂級醫療水平,看病幾乎不要錢!為什麼他們卻逃離了
    只要你擁有香港身份證,去公立醫院和診所看病,普通病房每日收費100港幣,一切膳食、住院、化驗、藥物及手術費用均包括在內。100港幣包圓!等待看病的時間,不是按小時算,也不是按天算,是按月算,甚至按年算。光是檢查,都可能耗到你早期變晚期,晚期變死人……明成北醫院,香港公營醫院的龍頭老大,也是整部劇風起雲湧的舞臺。一個刮八號風球的夜晚,急診室裡,兵荒馬亂。一群食物中毒的橄欖球運動員,每人都抱著一個紙袋吐得死去活來。幾次攔住護士,可憐兮兮:什麼時候到我?
  • 居民反映公立社區醫院態度差 老人治療遇冷臉
    近日,有居民向城市信報記者反映,到自己籤約的一家社區醫院看病,掛吊瓶,護士很不情願,嫌工資固定,病人增加反而增加他們的工作量,病號想要看電視,護士給打開以後,專門調到英文頻道,「欺負老太太不懂英語」。
  • 公立醫院「撤併改」趨勢勢不可擋
    《規劃綱要》明確設定了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上限,政府集中精力財務物力確保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保證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目前情況下,許多地方公立醫院資源相對過剩,財政投入「撒胡椒麵」,誰也吃不飽,誰也吃不好,惡性競爭,以收入驅動為導向,導致公立醫院過分趨利性,偏失公立醫院公益性目標,看病貴問題突出,引發社會不滿。
  • 香港公立醫院釀醫療事故,這次鬧得有點大.....
    新聞一出,各大媒體紛紛報導,香港全城求肝,當天就有人打電話給醫院表示意願捐肝,可惜並沒有合適的肝源。 (圖片來源:香港01,鄭凱甄提供) 手術後鄧桂思情況略有穩定,本以為換肝風波終於告一段落,不料鄧桂思分支血管出現問題,新肝運作不佳,一周後仍未脫離危險期。第一次捐肝,續命一周,最終還是失敗。
  • 從拔智齒 到私立和公立醫院比較
    後來這兩年只有過兩三次發炎,還算安穩。但是前兩周可能是天氣的原因又開始發炎,決定還是去拔了吧。上次是在公立大醫院拔的,兩顆牙,一顆是四百多,另一顆下面的八百多醫生說,沒轍,你這牙就是長了一副尊貴的身份。而且,挺疼的。因為我的智齒是橫著長的,且頂住了其他牙,不能直接拔。需要先切開牙肉,然後弄碎,再分別取出。
  • 檢疫女子失蹤一日後感不適,自行返醫院,香港公立醫院爆滿!
    24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記者會上稱,香港新增7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10例為輸入性病例,61例為本地確診病例。在本地確診病例中,有31例源頭不明。
  • 香港單日確診病例增至45宗 公立醫院有限度恢復陪產服務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單日確診病例增至45宗 公立醫院有限度恢復陪產服務中新社香港1月8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疫情出現起伏,8日新增確診病例增至45宗,包括22宗源頭不明的本地病例。同日,香港醫院管理局宣布將於12日起有限度恢復公立醫院陪產服務。
  • 香港發燒遊(上)—香港私立醫院
    可是…..所有的行程都被小傢伙突如其來的高燒打亂,有愛的親子遊演變成了奔波的「發燒遊」,去得最多的是香港私家醫院(三次),待得最久的是酒店(除了醫院幾乎不出門),買得最多的是藥…… 2015年5月16日 迪士尼酒店-荃灣港安醫院2015年5月16日下午,我們抵達香港,第一站是迪士尼樂園酒店
  • 孩子看病,三甲醫院不排隊的超強攻略
    不僅省去醫院排隊看病的時間,還省錢,299元包1年,簡直就是薅羊毛!那麼任醫寶是保險嗎?具體保障如何?真的這麼高性價麼?合姐給你好好嘮嘮!下文分為2部分:1、任醫寶,提供什麼便利服務?2、任醫寶,能解決什麼問題?新冠疫情期間,全國醫生通過網際網路醫院平臺線上看病問診,極大地分流了線下醫院的壓力。
  • 為什麼要豎好公立醫院大旗不能倒?-虎嗅網
    他發起以產權改革為核心、以市場化為主導的「宿遷醫改」, 從1999年起,對佔全市衛生資產98.8%的135所公立醫院進行產權改革,引入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政府從公立醫院退出。 2019年,全市最大的民營醫院宿遷市人民醫院才躋身三甲醫院。而早在2011年,宿遷政府出於某種原因,已經重新開啟公立醫院——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建設,被外界質疑為重走舊路。宿遷醫改誠然減輕了政府投入的負擔,引進「社會資本」這條鯰魚,改變了醫院經營方式,加強了醫療機構之間的競爭,一定程度增強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 香港流感大爆發!
    秋冬氣候多變,注意加減衣服。8.機構內暴發流行的防控:當流感已在社區流行時,同一機構內如在72小時內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現流感樣症狀就應警惕,積極進行病原學檢測。一旦確診應要求患者入院治療或居家休養,搞好個人衛生,儘量避免、減少與他人接觸。9.
  • 首次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高考」成績放榜!四川這家醫院摘得「榜眼」
    這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的第一次「高考」。其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考評等級為A++,在全國參評醫院中位列綜合第二名!記者獲悉,此次考核從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四個維度對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進行分類考核評價,綜合26項指標評定,總分為10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