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當褪去虛偽面對真實的信仰與生活

2020-12-23 基督教資訊平臺

每天我們習慣於打開手機,在屏幕前看別人的圈圈,看他們發的動態,看他們的快樂,看他們生活中有趣的事,看他們曬的幸福。我們喜歡看他們的狀態,也喜歡把自己生活中最美好的點滴分享在屏幕上,等待著別人的瀏覽與點讚。我們期待點讚的心情遠勝於那些不留下痕跡的瀏覽,我們不需要多少人看,關鍵是點讚,因此有人說,點讚就是發圈者的信仰。

這期待點讚的背後,是希望我們的幸福被認可,也是告訴別人,我一直都是這麼幸福。

然而,屏幕上的狀態只是剪輯之後的藝術,並不是生活本身。

我們大都看過英雄電影,也基本熟悉英雄電影的劇本套路。主人公出身貧窮,基本沒有資質,但是夢想遠大,為了成功勤學苦練多年,終於有機會參加一個大型的比賽。但是刻苦的自學並不能保證他在比賽中的勝利,在沒有專業教練指導的情況下,他勝利幾乎渺茫。情節到此,如果說貧窮是成功路上的第一道坎,那麼此時專業教練的缺乏就是第二道坎。

於是一位隱居多年的鄰居竟是退隱多年的國家冠軍。終於,在主人公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之下,這位鄰居答應無償指導,只因為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過去。於是情節峰迴路轉,開始向著成功進發。然而對手實在強悍,自己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此時情節開始走向低谷,為下一個高潮奠定基礎。但是,賽場上,因為對手是三連冠,所以傲慢的他根本沒有把主人公放在眼裡。正是高傲給主人公提供了機會,於是主人公小心謹慎,最終取得成功。

幾乎所有的英雄電影,都是挫折-轉折-挫折-成功的套路。然而,縱然經歷很多挫折,最終主人公都成功了,所有的失敗都是成功的墊腳石。

但這些坐在熒幕跟前的觀眾,也都知道這是電影,是剪輯之後的藝術品,濃縮了他成功路上的漫長,省略了成功路上的艱辛,以及那摧殘心靈的挫敗感。

正如我們看到別人的圈圈裡發滿幸福的照片,就充滿羨慕一樣,我們在對英雄電影主人公的成功充滿羨慕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他們讓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生活的剪輯,只是把生活的不愉快剪輯掉,只留下最美好的幾個瞬間。

這些電影與圈圈所剪輯掉的生活邊角料,才是真實的生活。

一位媽媽,每天對朋友圈裡那些拿獎的孩子充滿羨慕,喜歡與那些做家務、做飯的孩子對比,因此對自己的孩子充滿無奈與失望,在她看來,她的孩子為什麼沒有這麼優秀,為什麼不如這些圈裡的孩子懂事;一位剛畢業的學生,走入工作崗位,與那些發圈曬奢侈品的同學相比,他覺得自己很失敗;一位從事零售業的個體戶,總是羨慕那些在圈裡曬錢的微商。

如果我們把屏幕上的生活當成標準,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堆的不堪。

我們生活在被媒體剪輯過的世界中,如果我們一心沉醉在媒體上的世界,那麼我們就會產生兩個世界的分裂感。一個是媒體編織的天堂,一個真實的現實世界。天堂裡只有成功沒有失敗,只有幸福沒有苦難,只有聚光燈的璀璨,沒有辛勤付出的汗水。媒體剪輯的世界,讓我們看到我們想看的,要我們感受我們想感受的,滿足我們內心的欲望,當我們沉浸在此的時候,我們對於那些媒體來說,就變成了流量,我們僅僅是流量而已。只有在現實的世界,我們才是我們自己。

信仰生活同樣是如此。

每周禮拜日出現在臺上的牧師,我們看到的永遠是容光煥發的一面;每周見一次的信眾,我們看到的永遠是信心滿滿的一面;每周的團契,聽到的永遠是為主發光發熱的一面;朋友圈裡,看到的是永遠是基督教興旺發達的一面。然而實際情況怎樣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果我們把這些當做全部的真實,從而對他們崇拜,那麼我們生活的事實,就只能不斷被否定。

當然,我並不否定任何一個認真實踐信仰的牧師或者信徒,我相信這樣的基督徒很多。但是我們要看到的恰是我們自己,不要在羨慕別人的剪輯生活中失掉了自己,失掉了真實。

耶穌在門徒心中是個有大能力的神,但耶穌沒有因此迷失自己。當門徒向他祈求左邊或者右邊的位置時,耶穌沒有迷失自己;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抓捕,門徒武力反抗的時候,他沒有迷失自己;當他被審判被毒打,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他沒有迷失自己。耶穌始終活在真實中,他不羨慕誰,也不貶低誰,他只就著事實談論和批判。

正如耶穌平靜地面對風浪一樣,他平靜地面對耶路撒冷道路兩旁夾道歡迎的人們,平靜面對五千聽他講道的聽眾,平靜面對那個膏抹他的女人,更平靜面對祭司文士的陷阱,耶穌在輝煌的時候很平靜,在低谷的時候也沒有迷失自己。

一個基督徒效法耶穌,就是要效法耶穌這份真實,這份不迷失自我的堅韌。短暫的、剪輯之後的生活片段,不足以成為讓我們羨慕的標準,要知道上帝在審判的時候,是看你的全部。

信仰,讓我們面對真實的生活與自我,而不是讓我們羨慕別人編制的天堂中,失去自己。

相關焦點

  • 基督徒如何處理生活和信仰上的困難?
    文 | 小斌多數基督徒面對人生的遭遇,總是為自己製造一副偽裝,將自己全副包裹,裝作一個靠主大能不會受傷的屬靈人。因為聖經教導我們不要發怨言,要常常喜樂,凡事謝恩。然而,痛苦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在教會裡,面對人生的痛苦,往往鼓勵信徒多讀聖經,多禱告,多交託。這本身是不錯的,但這無異於扔給求救的病人一本醫學大全。這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隱藏問題。
  • 祈福基督徒的信仰
    如果撒旦在那場爭戰中勝過了約伯,那麼他企圖誘導人們進入祈福信仰的論調就具有了極強的說服力,而基督徒純潔無私的信仰可能就被視為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了。然而約伯在苦難和試煉之中依然堅定地信靠上帝,沒有發怨言。他那純潔的信仰在危機之中依然堅持下來了。  到底是為了躲避上帝的審判,定要從上帝那裡獲得什麼好處,才要認真地信並且努力成聖呢?
  • 看見恩典 ‖ 基督徒信仰珍寶系列-壹
    ——箴言2:1-5信仰珍寶版塊主要是將基督信仰的專有名詞及信仰核心內容通過藝術處理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有限的藝術處理,更進一步地展現上帝無限的恩典、彰顯上帝無上的榮耀。基督徒信仰珍寶系列-壹(創世記 \ 哈利路亞 \ 聖哉 \ 彼此相愛 \ 剛強壯膽 )01
  • 基督徒面對世俗葬禮
    首先是舅舅,然後是伯父、姑媽, 昨天又剛從妻子伯父的葬禮回來……除了對歲月無情之嘆,同時深感中年責任之重;尤其作為基督徒,要負起社會的責任,還要背起基督的十架。基督徒該如何面對葬禮?這是一個深廣議題,又是一個巨大挑戰。
  • 實體聚會未到之先,基督徒當安靜察驗自我信仰與生活
    這種區分似乎沒有必要,但在實際信仰生活中,應該是每個基督徒必須清楚的。否則,我們就很容易陶醉在自我的烏託邦似的信仰狂熱中,自認為是「因信稱義」了,自信就是基督的門徒了,而與實際的距離卻是相差甚遠的,以致連邊兒都不沾半點,甚至是背道而馳。
  • 看見恩典 ‖ 基督徒信仰珍寶系列-叄
    信仰珍寶 Christ's Treasure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它,如尋找銀子;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 神。
  • 基督徒的後浪,如何面對這個時代?
    同時,聯想到作為新一代的青年基督徒,作為神國的」後浪「,應當如何面對這一個特別的時代?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基督徒,特別是青年的基督徒來說,何嘗不是如此呢?在這個時代,應當感恩1、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個世代新一代的基督徒,不再有文盲,都是受過一定教育的人。在此基礎上,可以避免很多信仰迷信化的誤區。
  • 信仰是迷信嗎?基督徒怎麼表明上帝存在?
    有了這個釐清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討論關於信仰的議題。基督教信仰是迷信嗎?很多現代人認為:現在是一個科學發達及知識普的時代,只有沒有知識或是比較笨的人才會很迷信的去信基督教。然而,有這樣想法的人們可能不知道,從耶穌基督降生至今的這兩千年之間,大多數的西方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音樂家、藝術家,他們都是基督徒。我們所能想的到、所能講的出來的大部分哲學家和科學家都是基督徒。
  • 臺基督徒信仰研究學會急響警號 籲全面封鎖東方閃電臉書
    臺基督徒信仰研究學會急響警號 籲全面封鎖東方閃電臉書臺灣基督徒信仰研究學會表示發現東方閃電成員使用作網絡宣傳的臉書,呼籲信徒齊心封鎖該等人士臉書,並採取措施避免個人臉書被利用作傳播異端訊息。該學會呼籲文表示,東方閃電分子的臉書有5特徵,包括會對有關異端的社團組織按「贊」、沒有平常生活照片、版上時有簡體文章或使用簡體文等。
  • 基督徒信仰成長的最佳方式:循序漸進不斷積累
    因此,因信稱義與建立信仰不同,前者是過程,後者結果,但過程並不必然導致結果的發生。這樣,在這種過程與結果的分離中,就出現了兩種信徒。一種是執著於過程,一種是執著於結果。執著與過程的信徒,認為自己加入基督教,怎樣才是信仰的確立呢?那就是自己要完成宗教的儀式,完成宗教參與的過程,因此,他看中每一場宗教儀式,而忽略了信仰在生活中的表現。
  • 當遇上爭戰,如何勇敢地活出真實的信仰?觀影《隱秘的生活》
    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引發熱議,剛一上映就被冠名為「2019年最好的信仰電影」。它就是大導演泰倫斯·馬力克的《隱秘的生活》。影片深入地探討了處在逼迫下的信仰抉擇,令人極其觸動。時代在變,苦難和逼迫的形式也在改變,但如何在我們這個膚淺安逸的時代活出真實的信仰,是每個基督徒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而這部電影,除了真實的感動,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 當遇上爭戰,如何勇敢地活出真實的信仰?——觀影《隱秘的生活》
    去年年底,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引發熱議,剛一上映就被冠名為「2019年最好的信仰電影」。它就是大導演泰倫斯·馬力克的《隱秘的生活》。影片深入地探討了處在逼迫下的信仰抉擇,令人極其觸動。時代在變,苦難和逼迫的形式也在改變,但如何在我們這個膚淺安逸的時代活出真實的信仰,是每個基督徒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而這部電影,除了真實的感動,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 基督徒如何得勝罪與善的爭戰?
    信仰以後並非馬上進入永恆的天國,也並非信仰就能立刻擁有像耶穌一樣美善的生命。雖然信仰了,然而我們還會經歷真實地掙扎,罪與善、舊我與老我……耶穌知道我們還生活在罪身之中。我們思想願意跟隨基督過聖潔的生活,身體卻依然沉淪在罪中之樂中。我們熟知律法,也立志想要成為行律法的人,但最終結果往往是律法反而讓我們更加發動心底的惡欲。
  • 反思丨我是民間信仰式的基督徒嗎?
    添加小編微信交流信仰,探討話題,成長靈命文 | 若望中國人有宗教信仰嗎?這是個很有趣,又充滿爭議的話題。有的人認為中國人普遍對宗教冷淡,因而沒有信仰。但有人提出反駁意見指出,你看各大廟宇煙霧繚繞,信眾甚多,豈可說中國人沒信仰呢?其實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中國人普遍對真正的宗教缺乏了解是事實,但崇拜各種民間神靈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可以說,中國人大多沒有完善的宗教信仰,但民間信仰佔了絕大多數。
  • 讀者來稿:基督徒擇偶一定要找有相同信仰的嗎?
    配圖:pixabay.com 近幾日,跟主內一位姐妹聊天時,她提出關於婚姻方面的疑惑:基督徒擇偶一定要找同一信仰的嗎
  • 基督徒歌手發文回應Hillsong敬拜領袖放棄信仰:我們的「基督信仰」出現了什麼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兩位曾經的「信仰領袖」在社交網絡上公開宣布自己放棄信仰的事件震驚了全球各地的基督徒。首先是暢銷書《不再約會》和《當男孩遇見女孩》作者約書亞·哈裡斯在7月27日宣布自己離婚,並且承認自己已經是無神論。
  • 新頌敬拜領袖感謝信仰動搖後,基督徒顯出的善意
    和「仁慈」的基督徒。桑普森說雖然基督徒「對許多教義持不同立場」,但他們仍然能彼此相」愛」,他補充道:「愛能遮掩許多過犯。愛不是緊揪著錯誤。愛永不止息。」桑普森說自他宣布信仰動搖以來,他一直感受到基督徒的「善意」。「他們向我顯出極大的善意,」他繼續道。「我看到了,我感覺到了,我聽到了。
  • 【講章】趙誌恩 | 基督徒的見證
    怎樣才能做一個好基督徒?首先,基督徒是跟隨基督的門徒,他應該具有基督的屬靈生命、凡事要以基督為首,要有基督在他心中作主作王。按《以弗所書》三章十七節的記載:「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基督徒不再屬於自己。「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林前6:20),有聖靈住在我們裡面。其次,基督徒要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榮美來,要能夠為基督作見證,為基督結果子,要在我們身子上榮耀上帝,這才算是一個好基督徒。
  • 基督徒的葬禮
    在舉行葬禮時,因為當事人已經不在現場,葬禮有針對活人舉行的儀式的特徵,所以要在葬禮之前解決葬禮將要面臨的問題,這樣,對逝者生前的信仰教導比葬禮本身更重要。教會的臨終關懷非常重要的,因為信者在那時是最掙扎的,要格外小心處理,很多信者在那一時刻信仰功虧一簣;而且在葬禮之後留下很多非信仰因素,破壞聖徒的信仰聲譽。基督徒的葬禮要徹底地基督教化,因為與世上同流的葬禮儀式是對拜鬼的文化的肯定。
  • 基督徒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敗與犯罪?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充斥著各樣的試探與誘惑,仇敵好像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基督徒一旦犯罪,生命中就會給仇敵留下破口。撒旦就會在那裡晝夜的控告我們,抓著我們的把柄不放。如果沒有及時解決我們的罪,那最終會成為仇敵口中的食物,被它所吞吃。神是公義的,神的兒女犯罪,也絕不會容忍,若頑梗不悔改,那麼等待我們的只有公義的審判和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