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並不是第一次得獎,密蘇裡大學華裔作曲教授周龍曾獲得過格萊美唱片獎,美國文學藝術院終身成就獎。但這一次,由他擔綱作曲的《白蛇傳》獲得普利茲音樂獎,還是令他稍感意外。
那時他剛剛在堪薩斯城的家中午睡醒來,妻子告訴他獲獎了。稍後,他著實感覺到這個巨大的獎項所給予的影響:來自美聯社、《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各大媒體的採訪電話從早打到晚,剛剛休息一會,時差14小時的中國記者開始白天的工作,他們的採訪電話也來了。
最直接的結果是,接受大量採訪,導致嗓子完全說啞了。就是在不太能發出聲音的狀態,媒體也不放過他,要求他再說點再說點。
「儘管是第一次寫作歌劇,但獲獎並不是偶然的,是多年努力的結果被人認可。」此次獲獎終結了普利茲音樂獎華裔音樂家缺席的局面。
普利茲音樂獎評價周龍的作曲說:「歌劇中第三幕和第四幕的音樂驚心動魄,有高潮也有感人的東西。」
普立茲獎在每年春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普立茲獎評選委員會評定,5月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正式頒發。現在,由最初的「公眾服務獎」一項新聞獎發展至現在的14項新聞類獎項和7項創作類獎項,其中這7項創作類獎項即文學、戲劇、音樂類。
周龍1953年出生在老北京鐘鼓樓下的四合院,經歷過「文革」。在北大荒的冰天雪地裡開過荒、住過窩棚。1979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和譚盾、葉小綱、瞿小松並稱為該院「四大才子」。1983年大學畢業後被聘為中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1985年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赴美攻讀,師從周文中、達維多夫斯基和愛德華茲,1993年獲音樂藝術博士學位。現為堪薩斯城密蘇裡大學音樂學院的教授。
他的作品曾由中國交響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美國洛杉磯愛樂樂團、紐約布魯克林愛樂樂團、俄羅斯愛樂樂團及德國愛樂室內樂團等公演、廣播和錄音。
對於這一次創作,周龍說,作曲並不難,難的是與不同的人合作這齣戲,其中需要相互理解的商議和磨合,才是大工程。
西方人視角的《白蛇傳》
《白蛇傳》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主要戲曲品種大都上演過《白蛇傳》,各種影視作品不下10多種版本。
這一出由波士頓歌劇院製作的《白蛇傳》,其中的腳本作者、導演及其中的演員,大部分都是西方人,他們並沒有中國傳統中對於《白蛇傳》的既定印象,只是按照「劇本和音樂」,演繹了一出他們眼中的《白蛇傳》。
劇作者中文名字叫林曉英,她是在新加坡長大的華裔,但完全是西方的生長背景。畢業於哈佛後一直在美從事律師工作。劇本創作之前,她既沒有寫過劇本,也沒有寫過小說。唯一與創作沾邊的是,她曾在大學上過創作性寫作訓練課,還有就是多年來對歌劇的熱愛。
她深深迷戀於從小聽到的《白蛇傳》的故事,尤其喜歡1962年邵氏出品、林黛主演的電影版《白蛇傳》。她想將此寫成歌劇,作為送給丈夫的禮物。林曉英說:「希望開掘白娘子在由蛇到人的身份轉換中所經歷的心理狀態的變化,這樣一個女人如何追求愛情、享受愛情,到最後不得不面對背叛?西方文學傳統裡,角色內心世界的探索往往是焦點。」在劇本完成後,她找到了波士頓歌劇院。這便是歌劇《白蛇傳》誕生的起因。
當周龍拿到劇本時,只是一部大約40分鐘的室內歌劇。對於《白蛇傳》故事的熟悉,使他對劇中的角色和故事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他建議將大段對於青蛇的著重描寫壓縮,白蛇的戲份加重,「否則怎麼能叫《白蛇傳》?」然後修改成100分鐘的四幕戲,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劃分,並在四幕之間加入童聲合唱唐詩作為幕間曲。
當劇本越來越臻於完美,一部西方人視角的《白蛇傳》誕生了。
我們首先能在該劇中看到青蛇這個角色的顛覆。歌劇一開幕,一個身材圓胖的美國男人,一襲綠衣,戴的假髮垂到兩肩。他深情地歌唱:我陷入絕望,直至生命終結,我與她同時轉世,化身為蛇;上天眷顧,賜我女兒身,從此我可永伴她身;如今我半蛇半女,世間最痛苦的,莫過於此。
在故事中,青蛇是半人半蛇,他愛慕白蛇,卻始終不能擁有;而白娘子與許仙,相互愛慕,許仙卻在法海的慫恿之下,徹底背叛白蛇,哄騙白蛇喝下毒藥。
該劇助理導演阿奇安娜說,這個故事非常適合創作成歌劇,就是因為他講述了一個不可擁有的愛的故事,而且故事中有人的世界、動物的世界、精神的世界。這就是故事和歌劇能一拍而合的地方。
被顛覆的青蛇
青蛇的扮演者曼尼阿奇,能唱出少有的男聲女高音。這一聲音特質,只有在古代歌劇中有專門的閹伶才能具備。儘管周龍認為曼尼阿奇的形象和小青相去甚遠,但對於他的聲音則大加讚賞:「到了一定的音區以後,他的聲音非常美,既不同於女中音,也不同於女高音。」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曼尼阿奇這樣解釋他對於小青的理解:「這個角色的情感表達很多來自一個男人的角度,很有趣,很不尋常。這個男人卻不得不以女兒身出現,他恨自己,他仍然對白蛇深有感情,但無法表達。」
周龍覺得小青的戲份之所以非常重,是因為他還承擔了劇中敘事者的角色,在開場和幕間轉換時,在舞臺上講述故事的背景,或評點剛剛發生的事。
女高音歌唱家黃英在歌劇中扮演白娘子,這個角色有個性、有主見,執著地追求愛情,卻又是個悲劇角色。周龍在作曲時,賦予這個角色長長的優美的詠嘆調,並在基調裡暗含憂鬱。
黃英出生在上海,定居紐約多年。早年,她被著名導演弗雷德裡克 密特朗選中,加入了《蝴蝶夫人》,扮演女主角巧巧桑。她曾在美國歌劇界檔次最高的舞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登臺演唱。
為了飾演這個角色,用「直接和純粹的」嗓音唱出白蛇的感覺,她放棄了西洋歌劇中一貫的渾厚、顫抖的大號高音,專門拜訪京劇師傅,學習技巧,吊嗓子,用「另一種唱法」徵服了觀眾。在演唱時,她不時作出一些突然的、爆發性的動作,來表現白蛇的本性。
在第二幕戲中,許仙還傘給白蛇,白娘子假稱得了心病。在林曉英的劇本裡,許仙一上來,就把手摸到了白蛇的胸部。周龍說,不對不對,在中國古代,醫生給女性診病,都要拉上帘子才號脈,哪有一上來就摸胸的?後來,這一個細節,就由摸胸改成了號脈。
這一出《白蛇傳》,在北京上演之後,引來很多國內的爭議。這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傳統《白蛇傳》。舞臺上的斷橋,是一座金屬的斷橋,連白娘子的閨房,也是一個皮沙發來表示。
但這是真正的中美合作。美國人的導演和製作徹底突破中國對這個戲幾千年來程式化的表現方式。「它更現代,更先鋒。」
導演伍德洛夫對於劇場的變幻更是淋漓盡致。他直率地表示,如果你要我來做,我不懂中國傳統,也不可能去生硬地模仿硬搬,我只做我理解的《白蛇傳》。
在開場時,一個巨大的多媒體放映了白蛇蛻皮成人的過程。那是一個豐腴的白人女子,慢慢脫下蛇皮,赤裸全身。再變幻成劇場上黃英從浴盆裡出現。周龍覺得,這又奇異,又有點幽默。
「導演找了一個模特,在洛杉磯一個停車場裡,放了一大玻璃缸水,然後讓模特在裡面表演,再拍成DV,用多媒體放映。」
據說,在波士頓演出結束時,角色的扮演者上臺謝幕,林曉英倒數第二個謝幕,她百感交集,淚流滿面。周龍壓陣。美國觀眾全場長時間起立歡呼鼓掌,之後的媒體對這部歌劇評價的熱情高漲。再到現在,它獲得普利茲音樂獎。毫無疑問,它徵服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