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山河故人》: 瑕疵明顯 感人至深

2021-02-08 Focus校園

《山河故人》與《聶隱娘》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電影,一個是現實主義的情感蔓延,一個是古典文化故事改編的大片巨製。而在氣質上,《山河故人》與黑澤清的《岸邊之旅》更相近,在內容上則與娜塔莉·波特曼的《愛與黑暗的故事》相類似。所以我們放在一起討論,而且大家不都喜歡美女導演嗎?



  借用坎城場刊影評人的一句話,《山河故人》就是一部中國人的家庭史詩。再準確一點,就是一部山西煤老闆兒的家庭史詩。影片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過去(90年代)、現在(2014前後),和未來(2025年),以1.33:1、1.85:1和2.35:1的畫幅呈現。影片以上世紀90年代初的山西縣城青年練舞開場,第一部分全是山西汾陽方言,不藉助現場字幕根本不知道在說什麼,不說點全國人民都聽不懂的地方話就拍不了文藝片了?這是我一開場的想法,看過影片之後,我覺得第一段的方言使用確實恰到好處,真實地反映了一種地方民眾的生活狀態,和後來的孩子旅居上海和墨爾本所使用的語言的不同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賈樟柯在首映記者會上表示這個故事是想表達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我看語言才是該片的獨特之處,賈導似乎希望利用語言的力量來講述一部關於在地文化與身份認同的故事。


  影片第一段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山西礦區青年的三角愛情故事,裡面雜糅著對大時代背景下金錢物慾與純真愛情的反思。

第二段講述的是趙濤在離婚以後痛失父親與孩子的故事,愛情親情頃刻崩解,一個女人形單影隻,曾經背叛的情人也已經結婚生子身患癌症,自己所能做的,卻又少得可憐。其實影片的前兩段,雖然差了最後一個鏡頭的抒發情感,已經可以是一個故事的結束,其中對人物情感簡單恬淡的構建與黑澤清的日本片異曲同工,但是賈樟柯的《山河故人》比起黑澤清這次帶來的鬼片,運用現實主義刻畫人物表達超現實主義情感,似乎確實比《岸邊之旅》用現實主義手法做超現實主義的鬼片顯得更合適。


  第三段講述了被判給爸爸的兒子在澳洲的青少年叛逆與戀母情結的師生亂倫,這部分的故事與娜塔莉·波特曼的電影《愛與黑暗的故事》幾乎如出一轍。在《愛與黑暗的故事》中,由小男孩的視角進行故事講述,所有的故事圍繞著小男孩對母親的著迷展開,在小男孩的幻想和媽媽的口中,小男孩就是那個可以救贖母親的騎士、軍官、男友、路人,甚至小男孩的父親也成了小男孩監視的對象,以防止父親的任何出軌令母親不悅。然而《愛與黑暗的故事》的發展卻不似《山河故人》,最後走向了一種釋然或者說是放手,而是在女主角對過去青蔥歲月的美好回憶中,對未曾完成承諾的悔恨與糾結中走進了牛角尖,變成了精神病,最終因為公主病作死了。雖然也用方言,雖然也講不明所以的亂倫,但是波特曼的視角受限於改變帶來的脫戲,而賈樟柯的片子,卻無時無刻不看到他自己的影子。

  《山河故人》最大的特點在於對於人物情感刻畫時所使用的特別的電影語言。當濤決定在三角關係中選擇與有錢的那個結婚後,窮苦的昔日情人斷腸而去,濤獨自走在山間公路上無釐頭的一架超現實的綠色飛機墜毀在濤的身前,一通爆炸;此後在第二段濤把孩子送走後甚至出現了一連串的水中爆破,同樣無釐頭,同樣打破某種情緒,類似的突如其來的爆炸還有很多。影片裡還四處充斥著虛焦的空境,製造著某種情感與不適。

  此片的最大瑕疵出現在導演對於語言與身份認同追求的過分執著。在整個影片的第三部分建構了一個不合理的人物語言前設—一個從小熟練掌握汾陽話、上海話和普通話的小男孩,7歲出國以後過了十幾年就連中國話都聽不懂了,一度需要翻譯來家裡幫助自己與父親對談,這自然不能令人信服。

  影片又設計了一個過於情節劇化的語言文化巧合—在中文初級補習班上老師恰巧播放了母親臨分別前在火車上給孩子播放的那首廣東話歌曲,而孩子卻想不起來是在哪裡聽過這首歌,用以激發孩子潛意識裡的戀母情結;再強加上一段基於這些瑕疵下的師生不倫之戀—試圖進入一種假設性的、由於西方教育導致的、福柯抑或是弗洛伊德式的主體建構之中,似乎進入了澳洲拍攝的部分就與前面兩部分在哲學思考上完全脫節了,這種脫節並不是導演期望的那種升華,而是顯出導演對跨文化客體經驗的掌控力不足。



  然而,第三部分所講述的穿洋裝、吃洋飯、說洋話對於坐在坎城戲院中觀影的不少中國觀眾來說又似乎是不能忽視的。第三段固然有狗尾續貂之嫌,可第三段確實講述了中國正在發生的,未來十年可能會出現的文化與身份認同現象:隨著有錢人的大量移民,與孩子們的西方成長背景所爆發出來的移民反思與家庭內部文化衝突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不過,這段賈導的處理確實略顯生澀了。在這裡似乎想拍個科幻片,又想拍個國內認可的商業片,又想拍個西方人能認同的藝術片,於是乎各種植入廣告、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衝突、忘年性愛統統出現在第三幕裡,顯得不倫不類,令人不適。

  好在浮躁過後,鏡頭一轉,結尾又回到了導演所熟悉的靜謐安逸的汾陽小城,與開頭的呼應實在太感人了。人生百味,辛酸苦辣在這相同的人、相同的歌曲與相同的小城裡面。世殊事異,曾經韶華洋溢的翩翩少年,被時間磨滅了曾經曼妙無邊的友情、愛情與親情,更喪失了過去的朋友、伴侶與家人。漫天鵝毛大雪依舊紛飛如故,人生卻要在喜樂哀痛過後繼續向前。

  《山河故人》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確實感人至深。(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年度最愛電影:《山河故人》
    在《江湖兒女》剛上映的時候,H曾讓我陪他去看,當時我不了解賈樟柯,電影名字又引不起我興趣,聽名字感覺是拍打打殺殺的,就放棄了。後來和朋友閒聊中她也提起賈樟柯的電影,說賈是山西人,拍的電影很有特色,推薦《小武》,《江湖兒女》和《山河故人》。
  • "山河故人"入圍美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
    網易娛樂2月4日報導 第23屆美國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日前公布了本年度入圍名單,由賈樟柯執導、趙濤主演的中國影片《山河故人》共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四項大獎提名。對影迷來說,每年一屆的Chlotrudis 獨立電影獎都意義重大。該獎項設於美國波士頓,今年的頒獎典禮將於3月19日舉行。在本年度最佳影片的入圍名單中,《海邊的曼徹斯特》面臨來自韓國電影《小姐》和《小小人》(美國)、《月光男孩》(美國)、《山河故人》(中國)和《海街日記》(日本)的競爭。
  • 驚爆 賈樟柯率張艾嘉趙濤董子健張譯馬不停蹄全球路演 《山河故人》15日開始全國魔鬼巡迴
    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我們!
  • 以毀譽參半的《山河故人》出發,分析「新十年」電影的全新價值觀
    賈樟柯的電影生涯,堪稱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縮影。一個註定不被時代認可的導演,在地下和各大國外藝術節找到認同者。西方媒體對於汾陽小夥,有長久以往的認可和支持度。當《山河故人》再次在中國電影市場播送的時候,他們的評價成為賈樟柯最為有力的宣傳詞,但是中國觀眾對於賈樟柯式的溫情懷舊並不買帳。
  • 電影《山河故人》無障礙版全國放映
    2020年12月31日下午,由文娛無障礙項目組、上海電影評論學會、上海第一財經公益基金會、上海譯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以色列科技文化沙龍共同舉辦的「以愛為眼」《山河故人》無障礙版跨年放映活動在中以(上海)創新園舉行。
  • 《山河故人》:故事情節有點"尬"?聊聊賈樟柯電影中的變與不變
    從《小武》到《站臺》再到《三峽好人》《山河故人》,賈樟柯探討的時空維度越來越寬廣,直到《山河故人》他開始延展到未來,即使對未來的影像描述和故事建構,在很多人看來比較&34;、比較「尬」,但我們卻依然能夠看到賈樟柯電影中一直堅持的主題,宏觀時代與微觀個體的辯證關係。
  • 資訊 坎城電影節提名影片《山河故人》首映 貓眼電影助力發行
    該片是賈樟柯第一部海外取景的故事長片,也是他第一部涉及英語對白的電影,故事構思前後長達10年。對於很多西方觀眾來說,賈樟柯電影是他們讀懂中國、了解中國變遷最直接的途徑之一。此前《山河故人》獲得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這也是賈樟柯導演繼2002年《任逍遙》、2008年《二十四城記》、2013年《天註定》後,第4部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作品。
  • 電影《山河故人》:走出去的掙扎和回不去的困惑
    客觀地說,《山河故人》並沒有太多新奇驚豔的電影表述,其最核心的表達仍可看作是面對逝去的青春歲月和回不去的故鄉時的一種糾結無助的悵惘,
  • 電影情報 《山河故人》多倫多首映 觀眾對英文對白頗有微詞
    影片之前宣布內地定檔10月3日,賈科長表示「我欠觀眾一個賈樟柯的大銀幕作品」,幾日前更有消息爆出《山河故人》已申請代表中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也可以看出賈樟柯對他這部最新力作可謂十分自信。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先前亮相坎城時曾遭遇國內外觀眾的兩極化評論,有中國媒體表示該片有「哄外國人」的嫌疑,然而在國外媒體這邊,卻好評居多。坎城之後,《山河故人》又迎來了其北美首秀。
  • 《山河故人》的全部意義,藏在一首名詩中
    前不久看完《山河故人》,一肚子的話想說,也因此按下不表。不過這是【K電影】的傳統:總能完美地錯過熱點,把熱乎乎的話題熬成老梗。今天公眾號平臺邀請【K電影】使用原創保護功能,這意味著,只有500多個粉絲的【K電影】,可以標明原創,也可以使用評論功能了。與此同時,忽然工作也進入一個相對平穩期,於是,一把老骨頭的K老師,來了聊《山河故人》的勁兒。
  • 季賈樟柯線上分享電影《山河故人》:有太多私人記憶
    半島記者 黃靖斐 實習生 梅韋7月8日曾入圍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山河故人》線上展映,賈樟柯導演在和影迷分享了電影《山河故人》,這部他「最不願意談論的影片」。他透露,影片許多細節就來自於他的家庭,更表示自己如果沒當導演,過得就是男主張晉生的生活。
  • ——觀賈樟柯電影《山河故人》
    賈樟柯說:「我覺得中國人挺漂泊的,特別是這幾年,很多人移民到海外,和很多親朋好友失散,這背後的情感我特別感興趣。」不久前,榮獲第52屆「金馬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情兩項大獎的電影《山河故人》,已於10月30日在全國上映。該片早在今年5月就作為參賽影片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自上映以來,深受廣大觀眾好評。《夏洛特煩惱》的導演彭大魔盛讚《山河故人》為年度最佳電影。
  • 非常劍 《山河故人》:上一秒含情脈脈,下一秒凍徹心肺
    董子健飾演的到樂在和張艾嘉飾演的老師演床戲時,非常明顯地能感覺到到樂本能地在躲。這或許是董子健太年輕,無法控制身體本能的厭惡?這或許是導演賈樟柯控制力不佳,無法表現出一段完美的忘年交?但這或許更是,到樂本來就沒多少真情實意在,而老師雖然對此心知肚明,但樂於享用小鮮肉,是不是真情實意倒也沒那麼重要了。也因此,到樂一直在躲,老師一直在蹭,一場古怪的戀情就此開始。
  • 《山河故人》,逆子和棄兒的文化鄉愁
    難怪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賈樟柯都以「電影民工」自居,而這種身份上的自我指認,與其作品的底層敘事風貌和獨立電影的生存困境也形成了某種對照關係。以平民化視角置身中國現場,恪守底層立場和邊緣身份認同,於是便有了賈樟柯迄今為止最為人稱道的兩部作品《小武》和《站臺》。
  • 優學藝考|編導藝考生 影評範文閱讀《山河故人》
    《山河故人》(Mountains may depart)是由賈樟柯編劇執導的一部家庭劇情現實題材的電影 ▼ 山河流轉,故人遠去 ———論電影符號學在《山河故人》的運用 《山河故人》是賈樟柯導演的作品,講述了女主角沈濤一家三代從1999年到2015年再到2025年,這期間其家庭變化和時代變化的故事
  • 《山河故人》:無地自容的尷尬
    其實,看電影何必搞那麼複雜,不能因為粉絲腦殘就禍及電影,更不能因為被歸入藝術電影就可以直接享有挨磚的豁免。一切,還是得從影像出發。無論觀眾持何種立場,你都能在影片裡找到自己中意的那一口:八點檔中年婦女可以看女性苦情,九零後多情少女可以追鮮肉董子健,電影文青早為那些心理外化的象徵場面擼得兩腿顫抖,再敏感一點的更是會為馬航空難、山西官場地震這樣的指涉大聲疾呼「這才是現實觀照!這才是現實主義!」可是,當把這些碎片一一拾起,拼在一塊時,卻什麼也看不到。
  • 電影劇本《山河故人》丨每個人都會老一遍.
    這是劇叔第 124 天  連續不間斷更新劇本第124天陪伴你的故事是《山河故人》《山河故人》2015年,賈樟柯編劇執導,趙濤、張譯、梁景東、董子健等主演,張艾嘉特別演出的家庭劇情現實題材電影。1999年,山西汾陽縣城,開朗雀躍的女孩沈濤徘徊在礦工梁子和煤礦老闆張晉生兩端。
  • 賈樟柯導演新作《山河故人》揭幕臺灣桃園電影節
    賈樟柯導演,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並任執委,由他執導的影片《山河故人》作為開幕片揭幕臺灣桃園電影節,賈樟柯導演與女主角趙濤、男主角董子健共同赴臺亮相開幕式。—《山河故人》男主角董子健與同屆金馬影帝候選人李鴻其—賈樟柯導演新作《山河故人》獲選為第三屆臺灣桃園電影節開幕片,近日賈樟柯導演與女主角趙濤、男主角董子健赴臺出席開幕儀式及大師講堂,獲得影迷熱烈回應。《山河故人》講述失根與飄泊的感情故事,跨越26年的情感歷程為臺灣觀眾帶來了深深感動。
  • 賈樟柯第一部海外故事長片《山河故人》澳大利亞開拍 稱上海電影...
    據澎湃新聞張喆報導,近日,賈樟柯出現在澳大利亞,拍攝電影《山河故人》。這是他的第一部海外故事長片,全英語對白。故事從山西講述到上海,再到10年後的澳大利亞。今年,他的電影工作重心偏移到上海,在他看來,上海有萌發電影的最好溫床,有錢卻不任性。
  • 《山河故人》:山河仍在,故人難尋
    「時間可以掠走我們臉上的稚氣但改變不了我們的電影心。」由李宇春獻唱的主題曲《山河故人》賈樟柯說:「春春的歌聲那樣沉靜、輕靈,這歌聲好像故人相逢的一笑。」一起來邊聽邊閱讀吧~正如他所說:「拍《天註定》,因為血未冷;拍《山河故人》,心仍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