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與《聶隱娘》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電影,一個是現實主義的情感蔓延,一個是古典文化故事改編的大片巨製。而在氣質上,《山河故人》與黑澤清的《岸邊之旅》更相近,在內容上則與娜塔莉·波特曼的《愛與黑暗的故事》相類似。所以我們放在一起討論,而且大家不都喜歡美女導演嗎?
借用坎城場刊影評人的一句話,《山河故人》就是一部中國人的家庭史詩。再準確一點,就是一部山西煤老闆兒的家庭史詩。影片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過去(90年代)、現在(2014前後),和未來(2025年),以1.33:1、1.85:1和2.35:1的畫幅呈現。影片以上世紀90年代初的山西縣城青年練舞開場,第一部分全是山西汾陽方言,不藉助現場字幕根本不知道在說什麼,不說點全國人民都聽不懂的地方話就拍不了文藝片了?這是我一開場的想法,看過影片之後,我覺得第一段的方言使用確實恰到好處,真實地反映了一種地方民眾的生活狀態,和後來的孩子旅居上海和墨爾本所使用的語言的不同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賈樟柯在首映記者會上表示這個故事是想表達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我看語言才是該片的獨特之處,賈導似乎希望利用語言的力量來講述一部關於在地文化與身份認同的故事。
影片第一段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山西礦區青年的三角愛情故事,裡面雜糅著對大時代背景下金錢物慾與純真愛情的反思。
第二段講述的是趙濤在離婚以後痛失父親與孩子的故事,愛情親情頃刻崩解,一個女人形單影隻,曾經背叛的情人也已經結婚生子身患癌症,自己所能做的,卻又少得可憐。其實影片的前兩段,雖然差了最後一個鏡頭的抒發情感,已經可以是一個故事的結束,其中對人物情感簡單恬淡的構建與黑澤清的日本片異曲同工,但是賈樟柯的《山河故人》比起黑澤清這次帶來的鬼片,運用現實主義刻畫人物表達超現實主義情感,似乎確實比《岸邊之旅》用現實主義手法做超現實主義的鬼片顯得更合適。
第三段講述了被判給爸爸的兒子在澳洲的青少年叛逆與戀母情結的師生亂倫,這部分的故事與娜塔莉·波特曼的電影《愛與黑暗的故事》幾乎如出一轍。在《愛與黑暗的故事》中,由小男孩的視角進行故事講述,所有的故事圍繞著小男孩對母親的著迷展開,在小男孩的幻想和媽媽的口中,小男孩就是那個可以救贖母親的騎士、軍官、男友、路人,甚至小男孩的父親也成了小男孩監視的對象,以防止父親的任何出軌令母親不悅。然而《愛與黑暗的故事》的發展卻不似《山河故人》,最後走向了一種釋然或者說是放手,而是在女主角對過去青蔥歲月的美好回憶中,對未曾完成承諾的悔恨與糾結中走進了牛角尖,變成了精神病,最終因為公主病作死了。雖然也用方言,雖然也講不明所以的亂倫,但是波特曼的視角受限於改變帶來的脫戲,而賈樟柯的片子,卻無時無刻不看到他自己的影子。
《山河故人》最大的特點在於對於人物情感刻畫時所使用的特別的電影語言。當濤決定在三角關係中選擇與有錢的那個結婚後,窮苦的昔日情人斷腸而去,濤獨自走在山間公路上無釐頭的一架超現實的綠色飛機墜毀在濤的身前,一通爆炸;此後在第二段濤把孩子送走後甚至出現了一連串的水中爆破,同樣無釐頭,同樣打破某種情緒,類似的突如其來的爆炸還有很多。影片裡還四處充斥著虛焦的空境,製造著某種情感與不適。
此片的最大瑕疵出現在導演對於語言與身份認同追求的過分執著。在整個影片的第三部分建構了一個不合理的人物語言前設—一個從小熟練掌握汾陽話、上海話和普通話的小男孩,7歲出國以後過了十幾年就連中國話都聽不懂了,一度需要翻譯來家裡幫助自己與父親對談,這自然不能令人信服。
影片又設計了一個過於情節劇化的語言文化巧合—在中文初級補習班上老師恰巧播放了母親臨分別前在火車上給孩子播放的那首廣東話歌曲,而孩子卻想不起來是在哪裡聽過這首歌,用以激發孩子潛意識裡的戀母情結;再強加上一段基於這些瑕疵下的師生不倫之戀—試圖進入一種假設性的、由於西方教育導致的、福柯抑或是弗洛伊德式的主體建構之中,似乎進入了澳洲拍攝的部分就與前面兩部分在哲學思考上完全脫節了,這種脫節並不是導演期望的那種升華,而是顯出導演對跨文化客體經驗的掌控力不足。
然而,第三部分所講述的穿洋裝、吃洋飯、說洋話對於坐在坎城戲院中觀影的不少中國觀眾來說又似乎是不能忽視的。第三段固然有狗尾續貂之嫌,可第三段確實講述了中國正在發生的,未來十年可能會出現的文化與身份認同現象:隨著有錢人的大量移民,與孩子們的西方成長背景所爆發出來的移民反思與家庭內部文化衝突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不過,這段賈導的處理確實略顯生澀了。在這裡似乎想拍個科幻片,又想拍個國內認可的商業片,又想拍個西方人能認同的藝術片,於是乎各種植入廣告、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衝突、忘年性愛統統出現在第三幕裡,顯得不倫不類,令人不適。
好在浮躁過後,鏡頭一轉,結尾又回到了導演所熟悉的靜謐安逸的汾陽小城,與開頭的呼應實在太感人了。人生百味,辛酸苦辣在這相同的人、相同的歌曲與相同的小城裡面。世殊事異,曾經韶華洋溢的翩翩少年,被時間磨滅了曾經曼妙無邊的友情、愛情與親情,更喪失了過去的朋友、伴侶與家人。漫天鵝毛大雪依舊紛飛如故,人生卻要在喜樂哀痛過後繼續向前。
《山河故人》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確實感人至深。(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