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的全部意義,藏在一首名詩中

2021-02-19 老黃時間


完成了一項浩瀚的工作,外加中途身體不適,訂閱號更新果然耽誤了。

前不久看完《山河故人》,一肚子的話想說,也因此按下不表。不過這是【K電影】的傳統:總能完美地錯過熱點,把熱乎乎的話題熬成老梗。

今天公眾號平臺邀請【K電影】使用原創保護功能,這意味著,只有500多個粉絲的【K電影】,可以標明原創,也可以使用評論功能了。與此同時,忽然工作也進入一個相對平穩期,於是,一把老骨頭的K老師,來了聊《山河故人》的勁兒。

早前聞說《山河故人》與《聶隱娘》同赴坎城電影節,和《聶隱娘》對比,《山河故人》被媒體貼上了「販賣國情」討好西方的嫌疑,侯孝賢導演與賈樟柯導演的高下似乎立見。但我不相信,因為這個人為我們這個時代拍出了《小武》、《站臺》和《三峽好人》(賈樟柯電影個人排行前三)。

顯然,《山河故人》有著宏大的格局,是賈樟柯電影中涉及地緣最廣的一部電影,我們發現導演一直在拓展地緣,從最初的山西汾陽,到重慶、上海、東莞,再到《山河故人》,拍出了2025年的澳洲。

看完的下意識,我喜歡第三段。張艾嘉和董子健的忘年戀。董子健扮演的到樂,明顯是戀著母親濤。他對張艾嘉的戀,是物以稀為貴的戀,甚至是生無可戀的戀。張艾嘉的角色採用的是冰山視角,通過老外來離婚,還有溫哥華的幾筆交代,其實要講這個女人背後不為人知的遷徙,屬於中國文法中的「筆到意連」,葉倩文的《珍重》再度響起時,和趙濤扮演的母親形成電影文本上的互文。

但是過了幾天,我忽然想起作家薩爾曼·拉什迪的一句關於遷徙的名言。他大致說:從某種意義上看,從紐約某地遷往紐約某地,比從孟買遷往紐約,來得還要奔波和遙遠。看看我們,隔壁鄰居可能對歐巴馬的行程了如指掌,但卻不知道隔壁的你,今天幾點放工,幾點吃飯,幾點約會,也絕無興趣。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平行的存在物,沒有溝通的時候,就變成了互相遙不可及的孤島。

這大概就是後來我喜歡上第二段的原因。濤的父親過世,到樂從上海被送回山西送外公。可是電影借了這個梗,把一位母親和兒子的距離,看似拉近了卻撕開得無比遙遠,小到樂的兩次和繼母的對話,以及濤最後送鑰匙給她的行為,都在預演著最後的結局。我想,與其讓這位母親和兒子重逢,不如像第三段到樂的退縮一樣,讓他們相忘於江湖,相忘於江湖是傷感的,可是各位,看看這個世界,再看看我們的周遭和人。你傷感嗎?

再過二日。忽然想到了「鄉愁」這個詞兒,因為補看了塔可夫斯基的同名電影。伯格曼說塔可夫斯基的影像是「捕捉生命如夢亦如幻」,外界普評為「電影詩」,可是我看完後覺得都不準確,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是「精神電影」,他的身上有著大師普遍有的「神性」(只有馮唐那種直男癌把文學的標準降到只要求達到「金線」,金線是遠遠不夠的),他的電影有著「神啟」一樣的預言。那麼塔可夫斯基的「鄉愁」是什麼呢?

如果按照他的標準來評判,我們每個人都沒有故鄉。你想從異鄉回去,比如,想從義大利回到莫斯科,可是莫斯科在哪呢?你根本不是想回到莫斯科,你是想回到某時、某地、某個生命的界點,那個界點基本上代表了最好的我們。可老塔站出來用長鏡頭說,回不去了。

回不去了。

於是,我想到,賈樟柯也回不到《小武》了。那個卑微卻普世的小偷,被拍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寫」,之前沒有人關心,之後也不會有人關心,可中間,至少一部電影關心過,讓他成為主角,借他的肉身看中國,就像借著我們平淡如水的生活去給中國撰文。我們會想起《站臺》裡的趙濤,不需要打上像《山河故人》那麼多特寫,可影影綽綽的,卻總在心中覺得她美,她揮之不去,她是我們的女主角。

我也想到,到樂回不去了,張晉生也回不去了,晉地生養了他和他的財富,卻把他回去的權利完全剝奪了。電影到這裡後,剩下了什麼?賈樟柯把鏡頭又回到了趙濤身上,讓年老的趙濤在雪地裡獨舞,那一刻,我真害怕背景中的塔會轟然倒塌。

今天晚上,當我決定更新訂閱號的時候,忽然想到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你看,說到玩符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寥寥數語,就夠了。基本上,《珍重》和《Go West》、扛大刀的少年、鑰匙、槍、飛機,這些符號就是賈樟柯的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如果說,《三峽好人》說到的煙、酒、糖、茶是恰到好處地再現了中國當下的日常,那《天註定》的馬、鴨、舌、魚已經開始出現符號的硬上,到《山河故人》,人物的細節隱去了,符號更加突出了,我們發現,那個如同福克納的奧克斯福、莫言的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山西汾陽,漸漸不見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山河故人》還不如把符號都去掉,好好講一個遷徙和鄉愁的故事,可是你知道,如果去掉所有符號,賈樟柯的電影就沒有任何情節了。這源於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導演自身在調度和敘事上的退步。

所以,忽然想起來,比起戀上這部電影,還不如情深如夢地在家重讀余光中老先生的詩。讀完,山河依舊在,只是故人遠,我們相忘於江湖,也不見得,不好。

相關焦點

  • 《山河故人》中的細節你看懂了嗎?
    《山河故人》是賈樟柯導演的一部電影作品,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女主角沈濤在張晉生和梁建軍中選擇了張晉生,但之後卻與張晉生離婚,唯一的兒子張到樂跟著張晉生去了上海之後又去了澳大利亞生活。兒子到樂只有在沈濤父親去世的時候回過一次老家之後就遠走他鄉,唯一留下的是對母親不完整的記憶和一串永遠都用不到的家門鑰匙。影片用時間做節點被分成了三部分,展現了三個不同時期的山河與故人。
  • 《山河故人》:山河仍在,故人難尋
    由李宇春獻唱的主題曲《山河故人》賈樟柯說:「春春的歌聲那樣沉靜、輕靈,這歌聲好像故人相逢的一笑。」一起來邊聽邊閱讀吧~正如他所說:「拍《天註定》,因為血未冷;拍《山河故人》,心仍未死。」好在,咱們能一起在國內遇見《山河故人》。《山河故人》倒計時海報:5個人,四段情,三角戀,兩個國,一把鑰匙
  • 《山河故人》:遠在他鄉的故鄉,在廣闊中走過,方知人的渺小
    或許是由於拍攝手法過於真實,又或許是因為講述的故事與大部分觀眾的生活經驗無法重合,但觀眾總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被他講述的故事觸動。時間的流逝帶來人們思想方式的轉變,愛情,友誼,親子關係,經濟發展,以及逃不開的鄉愁,《山河故人》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梁子,沈濤,張晉生,三人的關係隨著情感和金錢的變化逐漸改變,但情義在心裡扎了根,無法變質。
  • 《山河故人》,逆子和棄兒的文化鄉愁
    騰訊娛樂專稿(文/劉兵 編輯/三替)新片《山河故人》中,導演賈樟柯沒有出鏡表演,以往自己的作品中
  • 《山河故人》:故事情節有點"尬"?聊聊賈樟柯電影中的變與不變
    《山河故人》中,每每葉倩文《珍重》響起,&34;之感便油然而起,令人升起故人已去今何在的傷逝之情。粵語的歌詞更能夠將人們帶到港片盛行的黃金時代,港片中的俠義柔情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當這份記憶與《山河故人》碰撞時,便產生出更多關於情義的人生感懷。
  • 《山河故人》:山河依舊在,故人何時歸?
    作為中國電影所謂的「第六代」導演的賈樟柯,2015年上映的《山河故人》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凸顯了他們這一代導演獨特的、不羈的電影製作方式。他們成長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跟電影故事開始時間1999年一致。而同樣的,對於正在崛起、越來越強大的中國來說,這一年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和現實意義。
  • "山河故人"入圍美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
    網易娛樂2月4日報導 第23屆美國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日前公布了本年度入圍名單,由賈樟柯執導、趙濤主演的中國影片《山河故人》共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四項大獎提名。在今年的入圍名單中,《月光男孩》以八項提名領跑,《海邊的曼徹斯特》則獲得了六項提名,而今年頒獎季大熱的《愛樂之城》沒有入選。對影迷來說,每年一屆的Chlotrudis 獨立電影獎都意義重大。該獎項設於美國波士頓,今年的頒獎典禮將於3月19日舉行。
  • 優學藝考|編導藝考生 影評範文閱讀《山河故人》
    《山河故人》則是一個轉折,他雖然繼續關注社會變遷中個體命運的變化,但眼界視野走出汾陽到了澳洲,通過對時間故人及故鄉的思考,展示了山河流轉,故人遠去中故鄉變他鄉,他鄉變故鄉的符號表意。
  • 在線觀看《山河故人》,現場嚮導演賈樟柯提問
    片長: 126分鐘山河故人: 時間的悲歌文 | 柳鶯(裡昂) 微博@不下海的井龍王編輯 | 丸子(北京)從朝氣四溢的1999年到悲從中來的2025年,從冬季冰封的汾河岸邊到疾風陣陣的澳洲海岸,賈樟柯導演的新作《山河故人》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二十載的變遷。
  • 以毀譽參半的《山河故人》出發,分析「新十年」電影的全新價值觀
    但是卻很少通過講述多代人不同觀念之下,共同記憶理念中分歧的概念。但賈樟柯卻意外的採用割裂的手法,以三段式敘事找尋自己的情誼和分離之苦。很聰明的敘事手法,不同畫幅的採用也很容易將人帶入到從前的時代中。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賈樟柯的宏觀敘事角度本身便存在一個先天性的不足。
  • 張譯又一力作——《山河故人》
    《山河故人》(Mountains may depart)是由賈樟柯編劇執導的一部家庭劇情現實題材的電影,由趙濤、張譯、梁景東、董子健等主演,張艾嘉特別演出,於2015年10月30日在全國公映。緣起當代最為轟動的國家政治串聯大事件之一—山西官場大地震,選取期間關聯的晉商個體命運,由此延展出的前世今生未來,尋回其丟失已久的時間感傷(不再是對平庸的沉鬱)一直喜歡賈樟柯電影中的某種詩性,這種東西說不清是什麼,但你看到就知道它是。
  • 電影《山河故人》無障礙版全國放映
    2020年12月31日下午,由文娛無障礙項目組、上海電影評論學會、上海第一財經公益基金會、上海譯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以色列科技文化沙龍共同舉辦的「以愛為眼」《山河故人》無障礙版跨年放映活動在中以(上海)創新園舉行。
  • 《山河故人》: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這是賈樟柯在某一次訪談中說到的自己,也是想通過《山河故人》來表達的最真實的情感。除此之外,《山河故人》裡還有大量寄託情感的物件,這些物件往往串聯著電影始終。比如葉倩文演唱的歌曲《珍重》,全片出現多次,其中的三次具有極強的代表意義。第一次出現是在沈濤的小店裡,顧客想試聽音響的品質,拿出自己帶著的碟片,放的正是這首歌。
  • 演員胡晟益為賈樟柯導演《山河故人》無障礙普通話版配音
    經過文娛無障礙項目組半年多的精心製作,賈樟柯導演授權作品電影《山河故人》無障礙版於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在項目組執行方譯邇科技的微信公號譯邇無障礙文娛內容專區20點整上線播出!在此小編恭喜《山河故人》無障礙版播出反響熱烈!
  • 《山河故人》:無地自容的尷尬
    文/雪梨卡通(影視劇編劇,資深影評人)如果《山河故人》是一部學生畢業作,估計登上院線已是謝天謝地,連一片漣漪都難以掀起,或許最有效的功能是給導演的後生學弟提供「走走走,帶你看個超牛逼別處看不著的片兒作為一部以情節劇為依託的作品,《山河故人》的主幹並未因情節性的加強而顯現出應有的統一——哪怕在三段式的每一個章節,也都是令人髮指的蒼白和斷裂。無論情節還是情緒,都是剛露出點苗頭就被迅速掐滅。就像一位為衣食所迫墮入風塵的良家女子,每到買賣將成,還是扭捏著邁不過最後一道坎。
  • 被《山河故人》首映的好評刷屏了?觀影前你該了解的八件事!
    《山河故人》全片只用了兩首非原創歌曲網上評論說,如果你能在《山河故人》裡讀懂這兩首歌,影片將再上一顆星!可見這兩首歌也存在著特別的含義,觀影時不妨多加留意去感受。片尾字幕顯示,中文片名「山河故人」四個字出自唐代書法大家顏真卿真跡。4. 最能體現時代感的道具:手機作為通訊工具,手機能體現不同時代的特徵,因此成為本片中一個重要道具。
  • 山河故人:賈樟柯的一聲珍重
    「講述中國人的一次大流散」,賈樟柯以一句話概括《山河故人》。當大部分的華語電影將鏡頭越來越對準小人物、小故事、小時代,這位山西小城走出的導演,則反其道而行之,依舊開口閉口動輒「一代人」、「史詩」、「中國」、「共同命運」這樣的詞語,不僅如此,他甚至愈發熱愛拼貼式的敘事,喜歡在情節中融入社會關注的新聞熱點,其曖昧模糊的態度和國際影展的戰績,也讓他屢屢受到投機、取悅西方觀眾的質疑。  《山河故人》同樣不例外。
  • 藏字詩一首,你讀過嗎?
    這是一首藏字詩,大家能猜出詩裡藏得什麼字嗎?藏字詩裡最普遍的是藏頭詩,就是把想要藏的字嵌在每一句的第一個字上。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水滸傳》裡吳用逼反盧俊義所寫得藏頭詩:蘆花叢中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難可無憂。
  • 電影 《山河故人》: 瑕疵明顯 感人至深
    《山河故人》與《聶隱娘》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電影,一個是現實主義的情感蔓延,一個是古典文化故事改編的大片巨製。而在氣質上,《山河故人》與黑澤清的《岸邊之旅》更相近,在內容上則與娜塔莉·波特曼的《愛與黑暗的故事》相類似。所以我們放在一起討論,而且大家不都喜歡美女導演嗎?  借用坎城場刊影評人的一句話,《山河故人》就是一部中國人的家庭史詩。
  • 賈樟柯:《山河故人》有實力 就該去奧斯卡_娛樂頻道_鳳凰網
    在這次採訪中,賈樟柯對於塞勒斯提到的「城市化問題的揭示」第一次表達了他的看法,「我認為塞勒斯這種說法只是他的一個觀感而已,巨變和城市化這種東西太虛無縹緲了。」  5月坎城電影節,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和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成為了主競賽單元僅有的兩部華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