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貝書單
ID:bookpage
一個一年級的學生,參加第一堂考試課,拒絕交卷,還和老師當場上演搶奪試卷大戰,居然還佔據上風。老師被迫使出找家長談話的大招。以下為老師談話實錄:今天有一個小盆友,六七歲,體重三十多公斤,她說她覺得自己試卷還沒做完,馬老師你能不能不要收我的卷子,我說到點了就應該交卷,她不肯,非和我試試,我說可以……
她突然襲擊左刺抓走了試卷,我大意了啊,沒有閃,我說小姑娘你不講武德,她說馬老師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懂規矩,她說她是亂搶的,她可不是亂搶的啊,一個左勾拳一個右拐抱,訓練有素,後來她說她練過兩三年橄欖球和跆拳道!啊,看來是有備而來!這個小盆友不講武德,來搶,來偷襲,我三十三歲的老同志,這好嗎?這不好。我勸這個小朋友「耗子尾汁」,好好反思,以後不要再耍這樣的聰明。
馬爾克斯貢獻了一個經典的開頭,「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黃健翔當年貢獻了「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馬老師又為我們貢獻了「耗子尾汁」「有備而來」。馬老師就是打不過,就用嘴來糊弄。村上春樹如果因為得不到諾貝爾文學獎會這樣說嗎?或者有人對諾貝爾文學獎不滿,直接自己設一個新的文學獎,這時諾獎委員會可以說,不要耍這樣的小聰明。我們的獎還是最權威、歷史悠久,很少出醜聞。馬保國被搏擊愛好者王慶民在30秒裡3次KO馬老師為什麼會成為搞笑視頻的主角?英國學者亞當·庫哈爾斯基在《傳染》一書中說,視頻是一種非常持久的媒體形式,人們對它的關注時間往往比新聞文章要長得多。新聞的周期大約是兩天,在前24小時內,大部分內容以文章形式出現,之後人們分享、評論。假新聞往往比真新聞傳播得更遠更快。這可能與新奇性有關,人們喜歡分享新消息,而假新聞一般比真新聞更新奇。什麼樣的想法會在網上流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員研究了人們會通過郵件分享《紐約時報》哪些文章。他們收集了三個月的數據,近七千篇文章,發現引發強烈情緒反應的文章更可能被分享。無論是積極的讚嘆,還是消極的憤怒。相比之下,引發悲傷等低迷情緒的文章被分享的次數較少。人們更願意傳播會引起人反感的文章。那些簡單、易消化的內容更容易在網上擴散。在網上,我們要在多次接觸一個想法後才會採信它。馬老師的言論就非常簡單、易消化:不講武德、欺負老同志、有備而來、好自為之……本來方言就自帶喜感,他還故作鎮定,努力地維護自己的形象,不遺餘力地像繼續矇騙。馬老師沒有真本事,輸了不認輸,還要別人講武德,說別人「偷襲」他,信口雌黃又做不到巧舌如簧,所以成了笑柄,讓人忍不住要去笑話他。後現代主義的特點是反傳統、反權威、解構、顛覆。馬老師自己反理性,反對現代格鬥規則的權威,他本身是前現代;惡搞他的網友反傳統、顛覆一個利用視頻為自己辯解的老拳師,可以說是很後現代了。語言本來是交流的工具,但我們以言語行的事也包括遮掩,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史蒂夫·平克說:「人們會在交談的過程中彼此含糊其辭,變著法地扮演各種角色,他們時而拐彎抹角、吞吞吐吐,時而又含糊其辭、旁敲側擊。他們不僅自己這麼做,而且希望他人也這麼做,不過,有趣的是,人們一邊這麼做,一邊卻又口口聲聲地說自己渴望坦誠相待,渴望他人言簡意賅、直截了當地表達意圖。」「事實上,虛偽是人類的一種共性。即使在最愚鈍的社會中,人們也不會不假思索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意圖;相反,他們會利用各色各樣的禮貌、託辭和委婉將自己的意圖巧妙地包裝起來。」「人們並不僅僅是像電腦解調器那樣單純地交換信息,他們還要設法保全自己的面子,這裡所說的面子既包括說話者的,也包括聽話者的。」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提出了一套交往倫理、商談規則。哈貝馬斯引用維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的一條著名論證,即關於人們不可能獨自地遵守規則的論證:「一個人以為在遵守一條規則,並不就是在遵守一條規則。因此,規則是不可能『私下地』遵守的:否則的話,以為自己在遵守一條規則,就會與遵守規則是同一回事了。」武德不能是馬老師自己定義的武德。規則的存在應該是公開的而不是秘密的。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江蘇省品牌學會觀點和立場。
有部分文章,我們一時沒找到原創讀者,或者您申請了原創,但我們推送過程中並沒得到提醒,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刪除,謝謝。特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