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十三王:漢景帝為何選擇武帝即位,背後原因也很無奈

2021-02-08 浩然文史

浩然文史創辦到現在有兩年多了,考慮到大部分粉絲其實是最近半年多才關注我們,之前沉澱的很多優質內容可能大家並沒有看到。所以我們推出了舊文精選欄目,挑選比較滿意的舊作,推送給新關注的朋友。

漢景帝劉啟有十四位皇子,第十子劉徹成為了後來的漢武帝。如此眾多的皇子競爭皇位,精彩程度應該不亞於清代「九子奪嫡」。然而漢武帝的繼位卻是風平浪靜,少有波瀾。今天就讓文史君告訴你:漢武帝繼位,那是全靠同行襯託!

漢景帝的正宮是薄皇后。薄皇后是漢文帝生母薄氏的遠房孫女,因此這是一場典型的政治婚姻。薄皇后無寵無子,選立儲君就成了問題。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庶長子劉榮被立為太子,同時劉徹為膠東王。這自然是本持著「無嫡立長」的原則。漢景帝的姐姐館陶長公主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便想將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作太子妃。

長公主曾向景帝頻頻進獻美人。太子劉榮的生母慄姬對此十分惱怒,一張嘴就是:我反對這門親事!劉榮此時雖然已經十八,但似乎還是個「媽寶」,根本沒什麼主意。這門親事就這麼涼了!

碰了一鼻子灰的長公主就找到的劉徹生母王夫人,倆人一拍即合。此時的漢武帝也就只有三四歲,這門娃娃親就定了下來。隨後,兩個女人抓住慄姬嫉妒心重和性格暴躁的缺點,在漢景帝前一起煽風點火,又挑撥慄姬和景帝的關係。氣的慄姬破口大罵漢景帝是只老狗。景帝居然忍了下來,不得不說還是很有氣度的!

薄皇后被廢黜後,王夫人趁機慫恿大臣去上奏,問漢景帝支不支持慄姬作皇后。憋著氣的景帝瞬間大怒,把大臣怒斥了一番,表示從此再也不與慄姬見面。「媽寶」太子劉榮也被株連,貶為臨江王,劉徹便趁機繼任為太子。

漢景帝選擇劉徹作太子當然有長公主和王夫人的功勞,不過看看其他各位皇子,就會發現這也是遵循「無嫡立賢」原則了!

班固《漢書·景十三王傳》記載了漢景帝十三位皇子的精彩事跡,基本可以說是個個奇葩了!

皇長子臨江閔王劉榮被廢後開始蓋宮殿,結果侵佔了宗廟的土地。劉榮被召見審問時因恐懼自殺,結束了自己「媽寶」又懦弱的一生。

皇次子河間獻王劉德倒是十分賢明,不僅收集古書,還招攬儒生名士,講學問道。劉德作出成績後就去顯擺:向漢武帝進獻八佾舞並議立三雍。八佾和三雍都是天子專用,可以說十分僭越出格了。氣得漢武帝回了一句:「好好向商湯和周文王學習吧!最好也取代了我!」嚇得劉德不久就去世了!

皇三子臨江哀王劉閼。英年早逝,可惜可嘆。

皇四子魯恭王劉餘有兩大特點:一是口吃結巴。古代也不是沒有口吃皇帝,比如魏明帝曹睿、明憲宗朱見深,但是總覺得怪怪的。二是建築狂魔。劉餘特別喜歡蓋宮殿,後來為了擴建宮殿化身拆遷辦主任,甚至把孔子的老宅子給推平了。機緣巧合,魯恭王居然在牆壁中發現了大批的古文經書,也算是難得的貢獻了。

皇五子江都易王劉非是一個好戰分子,年少時隨軍平叛吳楚七國之亂,成年後又主動請纓進攻匈奴,但被勸阻。劉非繼位皇帝只會比漢武帝更加窮兵黷武。不過更過分的是他的兒子劉建。劉非去世尚未下葬,劉建就和自己父親的多名小妾一起淫亂,甚至還包括自己的親妹妹。後來劉建圖謀不軌,事發後自殺。

皇六子長沙定王劉發則是一個意外。劉發生母唐姬本是程姬侍女,因程姬有月事在身,故而代替侍寢漢景帝,十個月後劉發就誕生了!因為生母地位低下,所以劉發被分封至當時十分偏遠的長沙國。不過劉發也是個心機boy,在給景帝祝壽時大跳尬舞。景帝一邊笑一邊問原因,劉發回答:地方太小,伸展不開!景帝立馬給他增了三個郡,可以說是史上最值錢的尬舞了!然而劉發最大的功勞就是有了劉秀這個後人,為大漢天下又延續了二百年。

皇七子趙敬肅王劉彭祖則是奸詐異常。按規定朝廷要派遣國相去治理諸侯國,劉彭祖就專門給國相挖坑。國相一旦被抓住把柄就成了傀儡,任劉彭祖在趙國肆意妄為。這些國相基本幹不滿兩年就被免職了,輕的受刑罰,重的直接處死。所以,穿越到西漢千萬別去趙國當官!

皇八子膠西王劉端更加奇葩!首先,劉端自己身體不行,一碰女人就要生病好幾個月,反倒是喜歡男寵。結果自己的男寵還給自己帶了綠帽子,氣得劉端斬了其全家。其次,劉端懶政又隨意,不管庫房任其腐爛,關上宮門偷偷微服私訪。最後一點更嚴重。劉彭祖是給國相挖坑尚且講策略,劉端直接給國相下毒,這就有點殘暴了!

皇九子中山靖王劉勝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詳了,畢竟這是劉備追認的祖先。然而劉勝可謂是驕奢淫逸的代名詞。他自己玩樂成性也就罷了,還指責趙王劉彭祖喜愛治理國事。劉勝最大的功績就是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不得不說身體真好!

皇十一子廣川惠王劉越是一個極度平庸的人,在位十三年毫無作為。班固稱之為「廣川亡聲」,反倒是他的兒子劉齊與同母姐妹亂倫留下了歷史惡名。

皇十二子膠東康王劉寄意圖謀反。劉寄之母王皃姁與武帝之母王娡是親姐妹,武帝和劉寄年紀相仿,關係十分要好。可是劉寄居然暗自督造兵器,參與淮南王謀反,事發之後憂鬱而死。可以說膠東王劉寄傷透了漢武帝的心!

皇十三子清河哀王劉乘在位十二年碌碌無為,也沒有產下子嗣,死後除國。

皇十四子常山憲王劉舜是景帝幼子,所以格外驕橫。劉舜驕奢淫逸也就罷了,還屢屢觸犯律法禁忌。漢武帝疼愛幼弟,常常縱容他。結果劉舜死後,上演了庶長子與嫡子互相傾軋,最終廢除封國的慘劇。

廢太子「媽寶」且懦弱,河間王賢明卻僭越,臨江王英年早逝,魯恭王口吃好拆遷,江都王窮兵黷武,長沙王「意外」又尬舞,趙王奸詐好管事,膠西王「搞基」又殘暴,中山王驕奢淫逸,廣川王平平無奇,膠東王得寵卻謀反,清河王斷子絕孫,常山王蠻橫放肆。

景帝十三王沒有一個靠譜的,所以劉徹繼承皇位那絕對是最佳選擇!儘管是「純靠同行襯託」,劉徹卻展現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成就了千古功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專業學者團隊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號首頁點聯繫我們

稿酬優厚

相關焦點

  • 漢景帝,為何在歷史上名聲很好,並且還能得到仁君稱號呢?(一)
    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並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漢景帝和其父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公然的明君,然而漢景帝的背後藏著另一幅不為人知面孔。
  •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的大漢名將,為何慘遭漢景帝打壓,被迫絕食而亡
    但後來周亞夫力保太子劉榮,反對漢景帝廢長立幼,引起景帝的猜忌,最後被逼絕食而亡。漢景帝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君,但他為何要害死忠心耿耿的周亞夫,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出身名門周亞夫是漢朝名將周勃次子,早年擔任河內郡守。周亞夫本來無權繼承其父的爵位,但因為其兄周勝之殺人被廢為庶人,漢文帝又感念周勃的擁立之功,所以封他為條侯。
  • 漢景帝,為何在歷史上名聲很好,並且還能得到仁君稱號呢?(二)
    漢景帝當初要處置嬪妃慄姬一案,本來打算安排衛綰處理,但是考慮衛綰寬厚德高,立刻改派郅都去處理。郅都此人執法嚴酷,處理此案用他的露靂手段再合適不過。後來又派郅都逼死臨江王,也是物盡其用。但竇太后厭惡此人,漢景帝又看出郅都有軍事才能,派他去雁門當太守防範匈奴。匈奴人聽到郅都的名字,都不敢來侵犯。
  • 為了兒子劉徹,漢景帝必須殺死的名將是什麼來頭?
    一年後,漢文帝駕崩,臨死前對太子劉啟(後為漢景帝)說:"國家如有危難,周亞夫可為大將統兵。"然而漢文帝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劉啟確實重用周亞夫了,但也把他下獄給整死了!按說漢景帝也和父親漢文帝一樣,都是著名的仁慈明君,"文景之治"千古流芳,可怎麼就偏偏容不下周亞夫呢?這其中原因多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劉徹即未來的漢武帝。周亞夫會對劉徹不利?這一切,還得從周亞夫的軍事生涯說起。
  • 文景之治—漢景帝
    漢景帝,原名劉啟,大漢帝國的第六位皇帝,父親是漢文帝,母親是大名鼎鼎的竇太后。漢景帝和其父漢文帝共同開創了大漢王朝的第一個盛世,文景盛世又稱文景之治!劉啟出生的時候,父親劉恆還在代國做代王呢。劉恆為代王時,與代王后生有四子,劉恆未即位之前代王后便已去世。公元前180年,劉啟登基成為漢文帝。而後與代王后生的四個孩子相繼去世,劉恆就成為了漢景帝的長子,不久後被漢文帝立為太子,其母親竇氏被立為皇后。劉啟被立為太子之後,有一次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宮參拜,然後和劉啟喝酒下棋。
  • 中山靖王劉勝,有120個兒子,那麼他有多少個老婆呢?有何依據?
    中山靖王劉勝不過是漢景帝14個兒子之一,如果不是因為他朝能生兒子,後代還出了一個皇帝蜀漢昭烈帝劉備,劉勝其實在歷史上還真沒什麼名氣,比起他的兄弟漢武帝劉徹,長沙定王劉發,劉勝其實是相當平庸的。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弟,於前元三年(前154年)被封為中山王。
  • 冤殺忠良,釀成大亂,漢景帝真的是好皇帝?
    此後,西漢江山先後歷經惠帝、呂后、文帝的治理,到景帝時期,已是政通人和,物阜民豐,呈現一片盛世之景,史稱「文景之治」。然而,文景之治的背後,卻隱藏著漢景帝的無數槽點,以致即便有這份盛世之功護身,還是讓人們產生了漢景帝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皇帝的疑惑。一、白玉微瑕早在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便是一位不拘禮法的熊孩子。
  • 漢景帝為何將皇位傳給劉徹?
    (劉徹劇照)我認為,之所以劉徹能被立為太子,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出生不凡。據《漢書》記載,王娡懷劉徹的時候,做了個夢,夢見一輪紅日飛到了腹中。她後來把這個夢說給還是皇太子的劉啟聽,劉啟認為這是顯貴的徵兆。結果在劉徹出生之前,劉啟也做了個怪夢,在夢中他看到一隻紅色的大豬從天而降,落到了王娡居住的崇香閣中。
  • 史稱秦皇漢武,那漢武帝為何能與秦始皇並論?
    劉徹是漢景帝第十子,為何他能成為太子繼承皇位?古時候遵循的是嫡長子繼承制,這一點在皇家更是如此,但是漢武帝怎麼能立劉徹為太子,並繼承了皇位呢?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其母王娡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
  • 為什麼漢景帝死後子孫沒有給他上廟號?
    二、關於漢景帝的黑點漢景帝劉啟跟他的父親漢文帝劉恆一起被稱為「文景之治」,但是提到政績、評價之類的,就遠遠不如其父的名聲好了,所以很多人認為,在西漢時期,廟號是屬於最優秀的帝王的,景帝完全不夠格。所以,咱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景帝的幾大「黑點」。1、砸死吳王太子。
  • 儒生趙綰和王臧,為武帝出力頗多,卻遭到殘忍對待
    這種思想一度和高度崇尚黃老之術的竇太后產生了激烈碰撞,為了打擊竇太后,武帝甚至不惜犧牲趙綰和王臧兩位儒家名士。當時,趙綰和王臧皆是優秀的儒家人才,有著豐富的學術和廣博的名氣,因此受到了武帝的重用。二、王趙兩人官至公卿卻聯手攻擊竇太后王趙兩人在景帝時期,就已經出任武帝的太子少傅和太子太傅,負責其日常的教導,可謂是兩朝元老。
  • 漢文帝和漢景帝:諸侯王勢大又如何?依舊不能阻止文景之治的出現
    直到漢景帝時期,爆發了由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最終景帝採取了晁錯的建議,派將軍周亞夫平定了此亂。雖然各大諸侯王勢力很大,但並不影響文景之治的出現。一、漢文帝的辦法漢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諸呂被平定後,漢文帝劉恆登基。劉恆登基後,對於呂后當權使受到打壓的劉姓貴族全部恢復到原來的待遇。
  • 漢景帝當初的一句戲言,卻引發了皇族內部的瘋狂殺戮!
    (圖)電視劇《美人心計》中的漢景帝劉啟,高昊(飾)漢景帝七年的冬天,包括漢景帝寵臣袁盎在內的十一名漢朝高級官員在都城長安被人刺殺身亡
  • 劉濞準備充分,兵力又強,還有六國幫忙,為何還會輸給漢景帝
    七國之亂,又稱「七王之亂」,發生在漢景帝二年。漢景帝劉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奪藩王勢力,聽取了晁錯的建議:「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於是景帝致力推行《削藩策》,從而引發七國之亂。
  • 漢景帝明知誅殺恩師晁錯,七國不會因此罷兵,為何還要將其腰斬?
    這是吳王劉濞發動「七王之亂」的口號,意思很明確:「我不是要造反,我也沒有爭奪君位的意思,我只是想誅殺皇帝身邊的奸臣而已。」不過這個說辭不過是藉口,為自己武力奪取帝位找一個合理的理由罷了。這個道理實際上漢景帝也清楚,因此他誅殺晁錯實際上並不是為了吳王退兵,那麼漢景帝狠下心來殺死自己的恩師,寧可讓千夫所指是刻薄寡恩的君主,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背後的原因並不簡單,一切都是政治需要!
  • 七國之亂劉濞失敗的原因
    「七國之亂」發生於漢景帝時,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夥同起兵造反,故又稱之為「七王之亂」。要說「七國之亂」原因,是晁錯削藩的建議,於是七王就以「清君側,誅晁錯」的名義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