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問答
音頻
人物
視頻
闢謠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1623,閱讀時間:約4分鐘
秦朝末年,風起雲湧。劉邦斬白蛇而起義,數年間南徵北戰,逼得西楚霸王烏江自刎,終於贏得了西漢的一片錦繡山河。
此後,西漢江山先後歷經惠帝、呂后、文帝的治理,到景帝時期,已是政通人和,物阜民豐,呈現一片盛世之景,史稱「文景之治」。
然而,文景之治的背後,卻隱藏著漢景帝的無數槽點,以致即便有這份盛世之功護身,還是讓人們產生了漢景帝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皇帝的疑惑。
一、白玉微瑕
早在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便是一位不拘禮法的熊孩子。有一次,吳王遣子入京朝見,漢景帝聽說後,便來找這位堂兄弟下棋解悶。誰知兩人下著下著,竟突然產生了爭執,結果熊孩子漢景帝當場抓起棋盤砸過去,一下子打死了吳王之子。七國之亂的大坑,就這麼讓漢景帝親手挖下了。
等到七國之亂爆發後,已經登基的漢景帝依舊槽點滿滿。他看到叛軍打出的旗號是「誅晁錯,清君側」,腦子一熱就化身為豬隊友,不等叛軍動手自己先殺了忠心耿耿的晁錯,算是給叛軍來了個神助攻。
晁錯死後,七國軍隊並沒有停下進攻的腳步,好在有名將周亞夫率軍抵抗,一番籌謀大破吳楚聯軍,為景帝贏得威望人心,這才最終平定了七國之亂。
誰知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卻又玩起了「飛鳥盡,良弓藏」的套路。他藉口周亞夫家裡藏了五百副甲盾意圖謀反,直接把周亞夫下了大獄,根本不理會那些甲盾不過是用來做陪葬品的事實。
可憐一代名將周亞夫,就這麼冤死獄中,弄得太史公都忍不住用春秋筆法狠狠地吐槽了一番漢景帝。
不過說來也奇怪,漢景帝做了這麼多讓人無力吐槽的事,但西漢的江山卻在他的治下走向巔峰,而他本人更是與文帝並稱,成為載譽青史的英明君王,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
二、改革先鋒
其實,漢景帝雖然錯事不少,但他也有許多可圈可點的政績。比如他在經濟與軍事方面的改革,便是西漢王朝的一大亮眼工程。
文帝時期,西漢政府基本處於無為而治的模式,等到景帝開啟改革的新徵程後,西漢政府才踏上了一條富國強兵的康莊大道。
首先是經濟上,西漢政府通過改革加強經濟幹預,從而增加了國庫收入。
漢文帝時期,西漢王朝在施政方針上採用藏富於民的政策。這種政策的確可以緩解農民的壓力,但更多的則是讓大地主和大商人受惠,而西漢國庫的收入卻因此收入大減,國家財政由此遭受巨大打擊。
鑑於經濟政策上的弊端,景帝上臺後,便走上了法家的耕戰強國之路。他重新開徵了文帝時期已經停止的田稅,既抑制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擴張,又增加了國庫收入。
不過,徵收田稅或多或少也會增加平民百姓的負擔,為了減輕這種影響,景帝規定"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通過讓農民自由流動開墾良田,達到百姓與國家的雙贏。
農業經濟改革成功推廣的同時,工商業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漢景帝繼位後不久,便一改文帝時期的放任態度,接連下發了"復置諸關"、」定鑄錢偽黃金棄市律"等等一系列改革政策,成功為西漢國庫增加了一條財源,還收回了國家鑄幣權,西漢的國家財政,就這麼逐漸地走向了豐盈。
除了經濟上的改革,景帝在吏治上的改革同樣精彩。
文帝時期,在黃老思想的影響下,基層官員辦事懈怠,「吏或不奉法令"已成為社會常態。為此,景帝多次頒布嚴詔加強吏治,嚴懲貪贓枉法的官員。
比如元年七月,景帝加重了官吏"受財物,賤買貴賣"之罪,後二年又下令"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全方位展開對吏治的大整頓。
漢軍的軍事實力也在不斷加強。漢景帝通過改革馬政、招降匈奴部眾等方式積極備戰,積累了豐厚的戰爭儲備。可以說,漢朝之所以能夠在武帝時期展開一次次與匈奴的大戰,靠的正是景帝一朝奠定的強大基礎。
三、千古明君
漢景帝的種種改革措施,不但從經濟、吏治、軍事等各個方面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治,還帶領西漢王朝一步步走上了強國路,從而讓「文景之治」的美譽流芳百代,其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而槽點滿滿的漢景帝本人,也在這場改革中充分體現了一位英明君王的戰略眼光。從這點來看,漢景帝不愧是享譽千秋的好皇帝。
畢竟,槽點再多也是私人品德,一個把握住大方向的領導者,怎能不是優秀的領導者呢。
參考資料:蔡信發《景帝是個好皇帝嗎——從<史記>論景帝之為人》、劉宇辰《西漢景帝朝改革與漢景帝歷史地位新論》
往日文章回顧:
被唐玄宗趕走後,他修了一條高速公路,為大唐續命百年
金兀朮欺南宋沒有名將,韓世忠:讓你有來無回
有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