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德瑞荷三國交接嫦娥四號國際載荷科學數據

2021-01-08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4月18日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2019年4月18日,國家航天局在北京組織召開嫦娥四號國際載荷科學數據交接暨月球與深空探測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出席並致歡迎辭,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主持儀式。

儀式上,張克儉向瑞典交接了中性原子探測儀數據、向德國交接了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數據、向荷蘭交接了低頻射電頻譜儀數據,三個國家的代表分別進行了發言。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劉繼忠主任宣布了嫦娥六號及小行星探測任務合作機遇公告,向國內院校、民營企業和國外科研機構徵集。

來自美、俄、英、德等國家使領館的外交人員,以及國內多家科研機構的相關科研人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嫦娥六號搭載機會

嫦娥六號任務軌道器和著陸器將分別提供10kg,共20kg質量用於搭載載荷。

小行星探測任務搭載機會

小行星探測任務徵集66.3公斤8種科學載荷,包括中視場彩色相機、熱輻射光譜儀、可見紅外成像光譜儀、多光譜相機、探測雷達、磁強計、帶電粒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塵埃分析儀。同時小行星探測任務還預留了200kg運載能力用於搭載。

上述搭載申報截止時間為2019年8月31日。具體搭載詳情將在中國國家航天局網站和探月與深空探測網站公告。

這是2004年實施探月工程以來,首次舉行的多探測任務的聯合發布活動,這次活動既是中國月球探測活動重大成果的見證,也是推動深空探測國際合作的重要舉措。

15年來,探月工程圓滿實現了「五戰五捷」。今年初嫦娥四號任務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中國在積極推動深空探索和科技創新不斷發展的同時,始終高度重視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與聯合國外空司、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歐空局等航天機構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在嫦娥四號研製中,我國開放載荷資源、提供搭載平臺,徵集了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德國、荷蘭和瑞典等國家的科學載荷,共同完成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任務,獲取的科學數據有效加深了人類對月球環境、宇宙空間、太陽活動等方面的認識和了解。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將拉開序幕。中國將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在嫦娥六號任務和小行星探測任務中提供搭載平臺和載荷資源的機會,向全球張開雙臂,歡迎更多國家參與中國的月球與深空探測工程,加強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基礎科學研究的國際交流,擴大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科學事業發展,讓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為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在這個使命軌道上,「鵲橋」能同時看到地球和月球背面,並具備在1000米/秒高速在軌飛行中,速度控制精度誤差不大於0.02米/秒的超強本領,從而可為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與地球站之間提供通信鏈路,傳輸測控通信信號和科學數據。
  • 2021考語翻譯:嫦娥四號
    15日,我國科學家揭開了新一代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的面紗,並表示嫦娥四號將於12月發射並執行在月球背面著陸的任務。   探月工程(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rover)全球徵名活動啟動儀式15日在京舉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著陸器(lander)和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首次公開。
  • 嫦娥四號:人類第一顆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嫦娥四號是中國首次登陸月球的嫦娥三號的後續任務。該太空飛行器最初是嫦娥三號的後備,在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著陸後,它便一直處於空閒狀態。嫦娥四號的配置重新進行了調整,以滿足新的科學和性能目標。和前序任務一樣,該任務以中國月亮女神嫦娥的名字命名。
  •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踏上月球之旅!或將摘下「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的金牌
    ,成功將嫦娥四號探測器送上太空,按照計劃,「嫦娥四號」經過 26 天的飛行,將軟著陸至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從而完成「人類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壯舉,中國航天也將因此摘下一枚含金量極高的「金牌」。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 2020-12-20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嫦娥一號到五號的歷史成果
    嫦娥一號衛星平臺由結構分系統、熱控分系統、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推進分系統、數據管理分系統、測控數傳分系統、定向天線分系統和有效載荷等9個分系統組成。這些分系統各司其職、協同工作,保證月球探測任務的順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載荷用於完成對月球的科學探測和試驗,其它分系統則為有效載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證服務。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中國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成功,嫦娥四...
    嫦娥四號任務獲國際航天最高獎 嫦娥四號飛行任務由著陸器和漫遊車組成,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的另一端進行了首次觸地(登錄到月球)。648天後,探測器返回馮·卡爾曼火山口的科學數據和圖像,隨後開始了14天的休眠。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舉行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馮華、葉雨恬)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許多人的朋友圈在清晨更新:「來了,老妹兒」「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歷史使命賦予嫦娥五號,嫦娥五號不負眾望。她的榮耀歸來,與多個「最」字、多個「首」字聯繫在一起。
  • 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舉行
    本報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馮華)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今天舉行了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助推行業科技自立自強研討會。除月球樣品之外,嫦娥五號返回器上也搭載了相關物品,包括冬奧會吉祥物、徽章、水稻、苜蓿種子等材料,致敬抗疫工作者的歌曲、科普繪畫作品以及中國飛鶴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物品。
  • 今日快評丨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這一抹閃耀月面的「中國紅」,是我們科學探索的最靚底色,更是我們邁向航天強國的最大底氣。歐陽金雨王者歸來!今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玉兔二號和嫦娥四號的關係
    到目前為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在月球表面工作了719天,月球車總共行駛了600.55米。   科研人員對25個月獲得的檢測數據進行研究分析,不斷產生科學結果。最近發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Xu et al 2020)上的一項科學成果表明,嫦娥四號著陸器攜帶的月球中子和輻射劑量計在月球背面探測到了太陽高能粒子事件(SEP)。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解放軍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安普忠、賀逸舒報導:今天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7期:嫦娥四號迎來第二十月晝 最新成果...
    最新成果揭秘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7月15日5時48分和7月14日12時53分喚醒,開始第二十月晝工作。截至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度過559個地球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3日著陸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近日,最新科學研究成果揭示了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嫦娥四號雷達數據,發現著陸區一帶多層地下結構,並結合仿真模型和相關地質分析,進一步證實了馮·卡門撞擊坑內部發生過多期巖漿填充事件。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行星探測規劃基本明晰 有待國家審批吳豔華介紹,明後年計劃用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次載人飛船任務。吳豔華介紹,探月三期任務之後,我國已經基本規劃確定探月四期任務,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已經實施。
  • 劉鶴出席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12月19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劉鶴指出,嫦娥五號任務在多方面創造了「中國首次」和世界紀錄,實現了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的圓滿收官。這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奪取的又一偉大勝利,在航天強國建設徵程中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要組織好月球樣品的科研協同攻關,為深化人類對宇宙形成演化的科學認知貢獻中國智慧。
  • 「月壤快遞」已進入中科院實驗室 正式轉入科學研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給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當天早些時候,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向侯建國移交了嫦娥五號樣品容器,交接了樣品證書,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經初步測量,嫦娥五號任務採集月球樣品約1731克。
  • 嫦娥四號再次休眠,發現月球經歷多次玄武巖漿噴發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據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9月24日7時30分、23日23時18分結束第22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度過630個地球日,玉兔二號累積行駛547.17米。
  • 聚焦嫦娥四號研發團隊: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人類首次」字樣
    2020年6月,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的優秀代表,榮獲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世界航天獎」,這是該獎項設立70年來首次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嫦娥四號任務團隊還被美國航天基金會授予2020年度航天唯一金獎,被國際月球村協會授予自成立以來的首個優秀探月任務獎,被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授予2019年度全球唯一的團隊金獎……中國航天碩果纍纍、人才輩出,為什麼嫦娥四號任務團隊能頻獲殊榮?
  • 清華大學「天格計劃」三號衛星載荷發射入軌
    11月6日,「天格計劃」的二號衛星載荷(GRID-02)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在11月19日順利完成全部功能測試,到目前已進入到穩定科學觀測一個月有餘,正在對伽馬射線暴、太陽活動、脈衝星和空間輻射損傷等進行持續在軌觀測與分析。「天格計劃」學生團隊中由2018、2019級本科生組成的科學組、衛星組自主負責了在軌觀測指令計劃和科學數據處理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