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菜系:五花八門的 「包子」世界

2021-02-17 餐飲世界WorldCuisine

皮克斯的動畫短片《Bao》,以中國美味的特色食物「包子」做為主角。獨具代表性的「包子」走出中餐廳,登上電影大銀幕,再次印證了中國美食在全球的魅力。一直以來,中國「Bao」在世界範圍內都稱得上「網紅」級別的美味。2017年,英國都市消費指南雜誌《Time Out London》拍攝了一段關於小籠湯包食用範例的視頻,為了給觀眾展示其中的湯汁,視頻裡的小籠包被「無情地謀殺」,主持人先挑破包子的外皮,讓其中鮮美的湯汁流盡後再行食用。包子在海外走紅,那麼祖國各地都有哪些特色包子呢?

慶豐包子

2013年習總書記在慶豐包子鋪點了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份炒肝、一份拌芥菜,其中二兩包子7元、炒肝6元、芥菜8元,一共花了21元錢。從此,慶豐包子的名聲更加響亮。慶豐包子鋪的前身是在1948年成立的萬興居,當時只是一家小餐館,主營炒菜和包子。老店早年開在西單附近,靠近當時的長安大劇院。因為包子個頭大餡多,味道地道又實在,吃包子的人也就越來越多。1956年起,萬興居開始主打賣包子。1976年,正式更名為「慶豐包子鋪」。

天津狗不理包子

傳承了150餘年的狗不理傳統豬肉包,餡料精選肉豬的三個最佳部位,特製高湯水餡,半發麵製作,口感鮮香不膩,在制餡、和面、揉肥、擀皮、捏包、上灶等各方面均有自己獨特的操作方法。和面時水溫要根據季節來變化,麵皮光澤度好,軟硬兼備。擀皮時要求達到薄厚均勻、圓、大小適當。每個包子裝餡3錢左右,捏包時要求褶花均勻、整齊、美觀,形似白菊待放,「薄皮大餡十八褶」是對狗不理包子造型的生動描述。嘗上一口,面香、肉香、蔥香縈繞在味蕾上久久不散。如今,狗不理包子已經從傳統的豬肉包發展出三鮮包、醬肉包和海鮮包、野菜包、全蟹包等新品種,百包百味,各具特色。

新疆烤包子

烤包子(維語叫「薩木薩」)是維吾爾族人喜愛的食品之一。做烤包子得用新鮮羊肉,最好選擇肥瘦均勻的羊腿肉,太瘦的肉不太適宜做餡,口感太柴,一般得肥瘦各一半。烤包子主要是在饢坑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邊折合成方形。包子餡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蔥、孜然粉、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勻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貼在饢坑裡,十幾分鐘即可烤熟,皮色黃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鮮油香。

江蘇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是江蘇的傳統小吃,蟹黃湯包的製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主要材料有活大閘蟹、母雞、豬肉皮、高筋麵粉等。蟹黃湯包在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最出名的當屬南京龍袍蟹黃湯包、靖江蟹黃湯包、泰興曲霞蟹黃湯包、鎮江宴春蟹黃湯包、淮安文樓蟹黃湯包。

開封灌湯包

灌湯包子是一種傳統特色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溫水、豬五花肉等。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灌湯包不僅外觀精美,且內容鮮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食之,便就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包為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點,素負盛名。因其形態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狀,以特製的小竹籠蒸熟,故稱「小籠包」。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又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合入肉餡,每隻包子折襉十四個以上,一兩麵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出籠時任意取一隻放在小碟內,戳破皮子,汁滿一碟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鮮、肉嫩、餡豐的特點。蒸熟後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狀,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薑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

廣東叉燒包

叉燒包是廣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傳統西關名點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蛋撻)」之一。叉燒包是因麵皮內包入叉燒肉餡,故使用此名。叉燒包的麵皮是用北方常用的發酵麵團經過改進而成的。包製時要捏製成雀籠形,因為發酵適當,蒸熟後包子頂部自然開裂。叉燒包一般大小約為直徑五公分左右,一籠通常為三或四個。好的叉燒包採用肥瘦適中的叉燒作餡,包皮蒸熟後軟滑剛好,稍為裂開露出叉燒餡料,滲發出陣陣叉燒的香味。

揚州三丁包

三丁包子是揚州的名點,以麵粉發酵和餡心精細取勝,發酵所用麵粉「潔白如雪」,所發麵軟而帶韌,食不粘牙。富春茶社一直保持這種發酵的傳統特色。所謂「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製成。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鮮筍。雞、肉、筍三種原料按1:2:1的比例搭配,要求雞丁大、肉丁中、筍丁小,顆粒分明。皮子吸收了餡心的滷汁,鬆軟鮮美。餡心軟硬相應,鹹中帶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膩,包子造型美觀,是淮揚點心的代表。

開封水煎包

水煎包屬豫菜菜系,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水煎包起源於東京汴梁城(古都開封),在華北和中原地區頗為流行。口感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根據其餡料的不同,「水煎包」又可分為「牛肉水煎包」、「豬肉水煎包」、「韭菜水煎包」等,但其製作方法基本相同。「水煎包」採取以水為主的煎制方法,其關鍵在於正確地掌握火候。煎制時溫度不宜過高,一般平鍋油溫保持在五成熱即可。再者就是要調製好水麵糊和掌握好淋水麵糊的時間,淋糊的時間不可過早或過晚,否則都將影響「水煎包」的質量。

上海生煎包

上海人管生煎包叫「生煎饅頭」,在上海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經營這種風味小吃的店鋪在上海遍地都是。曾經最為出名的是「大壺春生煎」皮香肉嫩。如今出名的有一家取名「小楊生煎」,雖然省略了「饅頭」兩個字,可大家都知道這裡是「生煎饅頭」名店,每日早上五六點一開門就人滿為患,不早早去排隊肯定是吃不到的。生煎的皮大,餡也大,還包進了滾燙的鮮湯。功夫不到家,不可能煎得滴湯不漏;不會吃或心急的人,一口咬下去,很容易被「生煎」裡的湯燙著。

雲南破酥包

破酥包子是滇味面點中的傳統小吃。皮坯使用的是低筋精白麵粉,經充分發酵、兌鹼,再用上等潔白的熟豬油與麵團製成酥層。餡心分甜、鹹兩種,甜餡是用熟雲腿(或滷豬肉)加白糖、蜂肉丁(精多肥少)、冬菇末、蔥、薑末,用調料甜醬油、味精、胡椒粉調好味,放入鍋中炒香、勾芡、晾涼即可。包子造型比較簡單,因為過於繁雜會影響皮坯酥層的形成。蒸製時用旺火一氣呵成。包子出籠後飽滿潔白,收口處微開,隱約可見內部餡心。每個包子都墊有一張潔淨白紙,以避免粘籠,撕去白紙,趁熱臨口,皮坯酥軟醇香,入口有化溶之感。

膠東包子

膠東大包子餡兒裡的主菜可以是焯得半熟的芸豆,也可以是白菜、蘿蔔,更可以是時令季節下的各種野菜,於是這膠東特有的山麻楂包子和鹼蓬草包子,便成為新時代下,最典型的膠東大包子。在早年,這兩種生活在丘陵和鹽鹼地的野菜,只是物質匱乏時代,純粹充飢用的野菜。而今這兩種野菜瞬間成了煙臺人餐桌上的網紅野菜,尤其這山麻楂和鹼蓬草包子簡直是春季那稍縱即逝的幾個月中,最不可多得的美食。

龍眼包子

龍眼包子,是四川較具特色的傳統小吃之一,因其形如龍眼而得名。龍眼包子的麵皮白如雪,是將麵團發酵後再加上白糖和豬油揉勻而製成的,因此用手摸起來就象綢緞般光滑細軟;內餡則是選購了豬肉的前夾後腿肉,用刀細細剁成肉沫,再加入各種調料,和燉湯所得的濃醇雞汁以及蘑菇,混合後攪拌成香氣四溢的肉餡,入口留香。

遵義三香包子

三香包子是遵義著名面點,餡由白糖、洗沙(紅豆、綠豆、蠶豆等經煮爛漂洗去皮的工藝稱之為洗沙)、鮮肉末各三分之一合成,故名。後又增加了白糖餡和肉餡。為從外觀上能分辨出餡的內容,店家以三點紅為白糖餡,兩點紅為三香餡,一點紅為肉餡加以區別,任顧客選購。鬆軟可口,油而不膩。

成都鮮肉包子

成都名小吃韓包子店中最受歡迎的鮮肉包子餡料製作有講究。與一般包子餡兒不同的是,鮮肉包子選用半肥瘦的夾肉剁細,分一半在鍋中炸酥後再與另一半鮮肉合在一起並配以薑汁、川椒粉、料酒、味精、雞湯等10餘種調料拌勻而成。一口下去,餡心細嫩、鬆軟化渣,有濃濃的老成都味道在口中回味。

武漢魚香包

武漢市江岸區袁大頭包子製作的魚香肉絲包,將菜味的鹹鮮與皮兒的清淡完美結合了起來,深受老百姓歡迎。製作魚香肉絲包的學問很多:發麵時,要看天氣,有時水放多點,有時水放少點。調餡料也要講究不同時候的口味變化。據說,這個過程手續繁瑣,而且考驗廚師火候功夫。根據時節、氣候不同,包子的配方也會有所變化。

宜春大包子

宜春雖地處南方,但麵食包子仍是宜春人早餐的最愛。宜春大包子以其獨特的口味令許多市民朋友垂涎欲滴。宜春大包子是從小包子衍生過來的,但賣小籠包的籠子只夠蒸一個宜春大包子。其實大包子的製作工藝與一般的小包子沒有多大區別。麵點師傅介紹,包子好吃與否最關鍵在餡料。一般的包子由於個小,裝不下多少餡料,因此味道很難蒸出來。由此麵點師傅把包子做大,裡面放足餡料。一開鍋,大包子餡料中的肉末、蔬菜甚至麻辣粉的味道與熱騰騰的蒸汽撲面而來。

濟南草包包子

一種名叫「草包包子」的灌湯包或許能勾起許多「老濟南」濃濃的鄉情和回憶。草包包子的灌湯是利用秘方熬製的6個小時的豬骨湯,出鍋後澆到肉餡裡。使用的豬肉也有講究,草包包子用肉必須是豬前肘肉,肥瘦差不多是3∶7的比例,這樣的肉剁碎了能夠抱丸,不至於散開或者成丸過硬。從外形上來看,草包包子都會有18個褶,菊花頂狀。上蒸籠約10分鐘,出籠時凡包子「脫底」「冒油」的都會剔出,不上盤。這種包子之所以叫草包包子,是因為草包包子鋪的創始人張文漢曾在一家飯莊當學徒,終日只知悶頭燒火、擇菜、幹雜活,因他生性憨厚,又有點木訥,大傢伙給他起了個「草包」的外號。他不但不生氣,還在上世紀30年代,以「草包」為名開了包子鋪。

寶雞豆腐包子

豆腐包子是寶雞市著名的素食點心。這種包子是以精緻細麵粉做成,把豆腐切成指頭肚大小的塊,與剁成細沫的菠菜、大蔥、蒜苗、大蒜、生薑沫等混合攪勻,再加入各種調料,包入麵皮裡,再在鍋裡蒸。出籠後的包子形如大紅燈籠,上面褶皺花紋極其美觀。吃時,雙手捏著,輕輕一咬,香味撲鼻;有時為了味道更為鮮美,吃時先用口咬一豁口,再用勺子灌些辣子水,味美清新,風味獨特。

煙臺長島海菜包子

以海菜做包子,長島人稱之為海菜夾子(也有叫菜角子)。長島一年四季均有時新海菜,有海青菜、紫菜、銅藻、裙帶菜、鹿角菜等,諸菜中當屬早春的海青菜和駝駱毛菜(萱菜)做包子最多見。海菜一般都喜大油和大蒜。所以島上人做海菜包子時,除用足食油外,多用肉丁和大蒜片配餡。包子的皮以燙麵為好,個頭不大,但菜要塞實包嚴。蒸熟以後,尚未揭鍋,鮮香味便撲鼻而來。咬一口稀溜滑潤,清鮮可口,總有肚子飽了眼不飽的感覺。

廣東奶黃包

也叫奶皇包,是一種很傳統的廣式甜點。廣東人喜歡喝早茶的時候點上一籠,配上沏好的香片,慢慢品嘗它濃鬱的奶香,還有奶黃餡那細膩綿滑的滋味。奶黃餡以吉士粉和澄粉作為原料,若想要有鬆軟起沙的口感,蒸製的時候一定要每間隔10分鐘取出一次,用打蛋器攪散後再上鍋蒸。

廣東流沙包

流沙包在廣州、香港和澳門都相當受歡迎,大多數人去都會點這一道點心。其實它的外形看起來像是一個饅頭,只是裡面是有餡的,而且全部的精華都在餡料裡。在吃的時候一咬開,裡面金燦燦的餡料就會流出來,口感像沙子一樣,綿綿的、軟軟的,所以它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的。流沙餡主要是用鹹蛋黃、黃油、牛奶、粟粉、奶粉、糖、煉奶等製成。

北京豆沙包

豆沙包,也稱作豆蓉包,是以紅豆沙為餡的麥包,為起源於京津的傳統小吃。豆沙餡的做法是將紅小豆弄碎煮爛,去掉豆皮,加糖,再用油炒制。把餡放入用澄面和生粉搓成粉團的皮,在蒸籠裡蒸即成。

瀋陽糖三角

糖三角是一種傳統小吃。分為紅糖和白糖兩種餡兒。要將圓麵皮捏成三角形,在火上蒸熟。紅糖餡最為常見,既好吃又健康。

西藏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是一種類似一般包子,但卻又有獨特風味的西藏美食。咬在嘴裡,有股淡淡的奶味和一絲微微的酸甜味。奶渣是藏族人將犛牛奶煮沸,然後用傳統的方式提煉酥油剩下的殘渣,曬乾之後就成了奶渣。奶渣包子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將奶渣子用開水浸泡,然後擠出多餘的水分,加入白糖和酥油攪拌均勻,包入麵皮裡,再蒸熟就算是做好了。除了純的奶渣餡外,有時還會加入新鮮的犛牛肉或者綿羊肉以及松茸,至於味道嘛,當然是特別鮮美。

後記:包子褶上的歷史據研究,包子是魏晉時就有的麵食製品,原名饅頭。包子一詞的使用則始於宋代,《愛竹淡談藪》、《籠餅》、《清異錄》、《都城紀勝》中都有對於包子的記載。包子的種類有很多,按照皮兒的不同來分類,有發麵型、死面型、半發麵型和燙麵型;按照餡兒來分,則有葷餡兒包、素餡兒包、湯包和無湯包;按照製作方法來分類,有蒸包、煎包和蒸煎相結合的包子。包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在南北方各有其特色,各地都有風味不同的老字號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作為「天津三絕」之一,以其鮮美的味道和獨特的樣式而聞名。它用料精細,製作考究,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是18個褶。靖江蟹黃湯包皮兒薄汁多,它製作絕,吃法也絕,要先吸去湯汁,再吃包子。河南開封灌湯包子從宋代的「太學饅頭」發展而來,它造型大方,皮薄餡兒大,湯汁豐滿,入口綿軟且鮮香。上海的南翔小籠包已有百年歷史,它是用鮮肉和皮凍製成餡心,包入擀得極薄的皮中,包子小巧玲瓏,味鮮形美。新疆美食方形烤包子極具特色,它的麵皮是不需要發酵的死面,包子餡兒中有羊尾巴油丁、羊肉丁、洋蔥等,在饢坑裡烤十幾分鐘至皮色金黃,入口皮脆肉嫩。廣東的叉燒包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之一,它以切成小塊的叉燒配上蠔油等調料為餡料,麵皮雪白,含餡而不露,甜鹹適口。北京的慶豐包子品種多樣,有蒸包和水煎兩大系列,慶豐包子從原料到製作都有嚴格的標準,外形美觀,食之鬆軟有勁,汁多爽口。揚州三丁包是著名的小吃,所謂三丁,即雞丁、肉丁、筍丁,將這三鮮合為一體,滋味融合,肥而不膩。山東利津水煎包是始於清代的地方名吃。它兼得水煮油煎之妙,一面焦脆,三面軟嫩,酥而不硬。羊眼包子是回族特色,蒸好時,包子頂部收口處形似羊眼,因而得名。吃羊眼包子的方法類似於灌湯包。

更多精彩肉容請

本期有更多大師的「功夫·匠心」系列報導

編者按:

歡迎來稿、

郵發代號:52-283

投稿郵箱:735124661@qq.com

編輯電話:010-66094190 張穎、宗蓮籽

相關焦點

  • 揭秘世界三大菜系之首.
    這一點可能真的有人還不太清楚哦~~首先跟大家分享「世界三大菜系」的劃分:世界三大菜系是指: 包括中國、兩朝鮮、日本、東南亞一些國家,以中餐為代表,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個菜系。 中國菜系,又稱東方菜系,主要由八個菜系組成,包括東亞以及東南亞和南亞的若干國家,以中餐為代表,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菜系!中國菜系又分為中國菜系,日本菜系,韓國菜系,東南亞菜系。
  • 中國六大菜系 之​ 地方菜 八大菜系
    地方菜較為突出的為八大菜系菜系,也稱"幫菜",是指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並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飲食的菜餚流派。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中國飲食的"八大菜系"。除八大菜系外還有一些在中國較有影響的菜系,東北菜、本幫菜、贛菜、鄂菜、京菜、冀菜、豫菜、客家菜、清真菜等菜系。
  • 世界三大菜系名單出爐!世界三大菜系排名榜單揭曉!
    關於「菜」,其實世界上有三大菜系,分別是中國菜系,法國菜系,土耳其菜系,其中又以東方菜系最為著名,同時吃的人數最多。現在小編為大家盤點世界三大菜系,一起來了解一下法國菜系和土耳其菜系吧。 世界三大菜系排名一、東方菜系
  • 八大菜系過時了?「34地域菜系」了解一下
    不過,中國烹飪協會近期提出要形成「中國菜」的國家飲食文化整體概念,因此,會針對全國34個地域(含港澳臺)重新「定義」各自區域的菜系以及其「代表名菜」。通知稱,為進一步詮釋「中國菜」科學完整的內涵,促進各地域特色菜餚的交流與發展,向世界展示「中國菜」的整體形象,今年以來,該會向全國廣泛徵集了「中國地域菜系經典名菜」、「中國地域菜系主題名宴」等,以形成「中國菜」的國家飲食文化整體概念。即將在鄭州舉行的博覽會上,將正式揭曉全國34個地域(含港澳臺)菜系,以及各自菜系的經典代表名菜、主題名宴和代表品牌企業的榜單。
  • 在成都這些地方你就可以吃到地道的全國8大菜系!
    眾所周知,中國有八大菜系每個菜系都各有所味,各有千秋但是對於立志成為中國最傑出吃貨的成都人來說
  • 八大菜系和十大菜系
    "菜系」的概念是20世紀70年代最早州現,80年代逐漸流行的。通常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說。菜系是指因地理、氣候、習俗、特產的不同形成的不同地方風味。每一菜系的形成,都有它產生的不同生態背景、人文背景和區域背景。
  • 菜系崛起:中國「八大菜系」之說是怎麼來的?
    人們眼裡的中國飲食,也只有到這時才能「博大精深」起來,並很快形成被魯迅譏諷的口號:「中國菜世界第一」。取而代之的,是「菜系」。據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者介紹,它最早是五六十年代任商業部長的姚依林向外賓介紹中國地方風味時發明的新詞。若以文獻為據,「菜系」一說在1970年代前的出版物尚無蹤影;到1970年代中期,才日漸增多。
  • 盤點八大菜系不為人知的秘密
    閩菜是以福州、閩南、閩西三地區地方風味菜為主形成的菜系。   福州菜清鮮、爽淡,偏於甜酸,尤其講究調湯,另一特色是善於用紅糖作配料,具有防變質、去腥、增香、生味、調色作用。   蘇菜是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的著名菜系,覆蓋地域包括現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區,由於後來浙菜、徽菜以其鮮明特色各為八大菜系之一,淮揚菜匯於江蘇,同時烹飪界習慣將淮揚菜系所屬的江蘇地區菜餚稱為江蘇菜
  • 詳說八大菜系以及各自的傳統代表菜
    川菜風味包括重慶、成都和樂山、內江,自貢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點在於味型多樣。辣椒、胡椒、花椒、豆板醬等是主要調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醬、蒜泥、芥末、紅油、糖醋、魚香、怪味等各種味型,無不厚實醇濃,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風味,各式菜點無不膾炙人口。
  • 你不得不知的世界三大菜系
    從此吃飯不怕吹破牛皮哦~世界三大菜系是指中國菜系,法國菜系和土耳其菜系。中國菜系包括中國、朝鮮、日本、東南亞一些國家,以中餐為代表,這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個菜系。地址:茂名南路59號錦江飯店錦北樓12樓電話:021-33566777世界有三大菜系
  • 八大菜系最強檔案,各個菜系名菜你知多少?
    中國漢族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中國漢族飲食的「八大菜系」。
  • 世界三大菜系的排名裡,為什麼中國不是第一?
    01世界三大菜系在世界網際網路裡一直存在著「世界三大菜系那世界三大菜系,到底是哪三大呢?通識性的說法是法國菜、中國菜、土耳其菜,被統稱為「世界三大菜系」。法國菜被公認為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菜系,歐美國家的菜品製作方法都是深受法國菜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法國菜的分支,包括世界最影響力最大的米其林餐廳都是以法國菜的標準來衡量其他餐廳。
  • 中國八大菜系圖譜
    菜系,也稱「幫菜」,是指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並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的菜餚流派。我國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
  • 中國八大菜系是指哪些菜系 中國菜系的特點和代表菜有哪些
    中國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
  • 中國美食圖鑑|東南菜系·甜鮮淡雅
    不同於前兩日的西南、西北辣口菜餚,在中國的東部地區,有這麼幾個地方,他們一丁點辣椒都不能沾。不光不吃辣,他們還喜歡吃甜的、鮮的、酸的菜餚。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心裡已經知道,今天小川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哪幾個菜系了。
  • 徵服世界的中國包子成了皮克斯動畫的「男一號」 | 賞味
    以「Bao」為名,製作團隊表示這既是指中國的包子或饅頭,同時也取其諧音「令人心愛的寶貝」。有意思的是,在外國人的世界裡,只要是用米麵包裹著餡料的中華點心,都可以稱之為「Bao」,而這道中華點心在全球的影響力,非同一般!
  • 中國八大菜系
    粵菜即廣東菜,狹義指廣州府菜,也就是廣州菜,含南番順,是中國漢族四大菜系之一,發源於嶺南,廣義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發展而成。是起步較晚的菜系,但它影響深遠,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在世界各地粵菜與法國大餐齊名,國外的中餐基本上都是粵菜。因此有不少人,認為粵菜是海外中國的代表菜系。  粵菜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鮮、淡中求美。
  • 華夏八大菜系
    中國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形、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川菜、粵菜、蘇菜 ,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中國傳統飲食的「八大菜系」。
  • 八大菜系大閱兵:告訴你佛跳牆、剁椒魚頭屬於哪個菜系
    菜系,又稱「幫菜」,是指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並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飲食的菜餚流派
  • 舌尖上的中國:八大菜系圖譜
    ⬇️⬇️⬇️菜系,也稱「幫菜」,是指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並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的菜餚流派。我國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