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唯一親參實悟、直透三關的帝王

2021-03-03 大公佛教


雍正皇帝 (圖片來源:資料圖)

  雍正自幼喜讀佛典,廣交僧衲,深通佛理,於康熙五十年(1711)在章嘉國師指導下禪坐,連續兩日,當時章嘉國師認為只是初入堂奧,如針隙觀天,勉勵其更求進步;雍正遂於當年二月於結雲堂閉關參求,「十四日晚經行次,出得一身透汗,桶底當下脫落,始知實有重關之理」。

  清世宗雍正皇帝(1678—1735)名胤禛,身為天子,卻起兩個法號,自號圓明居士和破塵居士。在位十四年(1722—1735),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乾隆皇帝的生父。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之隆盛,在中國歷史上可比於漢唐盛世,後人大多知道漢唐盛世得益於帝王內用黃老之術,而很少有人知道清朝帝王深通於禪宗心法,尤其是這三代盛世中承上啟下的雍正皇帝,更有融法王兼人王之尊於一身的殊勝風採。

  雍正在禪宗上的修證主要得益於章嘉呼圖克圖的教授與印證,章嘉呼圖克圖是聖祖康熙皇帝敕封的「灌頂普慧廣慈大國師」。雍正自幼喜讀佛典,廣交僧衲,深通佛理,於康熙五十年(1711)在章嘉國師指導下禪坐,連續兩日,當時章嘉國師認為只是初入堂奧,如針隙觀天,勉勵其更求進步;雍正遂於當年二月於結雲堂閉關參求,「十四日晚經行次,出得一身透汗,桶底當下脫落,始知實有重關之理」。

  遂又問證於章嘉國師,國師認為這仍不過是庭院觀天,應該更加勇猛精進;於是雍正「仍勤提撕」,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於堂中靜坐,「無意中忽踏末後一關,方達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慶快平生」。章嘉國師稱讚道:「王得大自在矣!」到此才得到章嘉國師的最後認可。雍正歷來被公認為中國帝王之中唯一真正親參實悟、直透三關的大禪師。

  雍正繼位登基以後,於政務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講經傳法,自號圓明居士,近從王室宗親,遠至和尚道士,無不從學如流。雍正閱讀《指月錄》、《正法眼藏》、《禪宗正脈》、《教外別傳》等禪宗語錄,並在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了禪宗語錄集——《雍正御選語錄》。

  雍正選編的原則是,不重虛名浪譽,唯看是否達到真實理地;不尚美言佳句,只看是否從性地流出。雍正親自選編出了12位主要禪師的重要語錄及其它500多位禪僧、居士的禪語,同時還收錄了雍正自己著述的禪語。特別是,在每卷語錄之前,雍正親自御製序言,諄諄提示,闡明心要,指示學人,實在是十分難得的點睛之筆。

  《御選語錄》完全打破了教下與宗門、佛法與道教、禪宗與淨土宗的門派之見。正因為這部《御選語錄》處處顯示了雍正皇帝的真知灼見,所以歷來被列為真參實證的學人終生必須閱讀參究的一部重要經典。

  歷史上,有過不少僧道參與朝政的事情,像唐朝的李泌、明朝的姚廣孝,都是比較典型的。雍正帝則一度重用文覺禪師,在森嚴的紫禁城內為他安排了專門住所,命他參與議論國家最機密的要務。雍正朝前期,接連發生了大將軍年羹堯、皇舅隆科多、皇弟允異、允唐等幾個震驚朝野的大案。

  在處理這些機要案件過程中,文覺禪師作為雍正帝的高級參謀,一直出謀劃策,作用不小。雍正十一年,文覺禪師70高壽,雍正帝命他往江南朝山,南下行程中,他的儀仗隊伍浩浩蕩蕩,如同王公大臣一樣,所過地方的官員對他頂禮膜拜,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江南河道總督嵇曾筠和稅關監督年希堯等要員,都以弟子禮相見,充分顯示了文覺禪師的特殊身份和顯要地位。

  雍正帝很注意保護僧舍。西寧府西部有座很大的寺院叫丹噶爾寺,位於青海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雍正元年,青海臺吉羅卜藏丹津糾眾發生叛亂。為鎮撫青海諸部,年羹堯令丹噶爾寺的喇嘛騰出寺內房屋1500間,讓給留守官兵居住,而把眾喇嘛趕到朝天堂棲身,引起強烈不滿。

  雍正帝知道後,親手批示:「將喇嘛寺之僧舍作為營房,似屬不利,自應另造(營房)為是。」清兵很快退出了僧舍。直隸唐山縣令反對佛事,下令驅趕僧人,強奪僧舍,改為民房。雍正帝聞訊後,下旨立即將該縣令拘拿問罪。後因侍郎留保出面說清,便對縣令從輕發落了。

  雍正帝晚年,大量修繕古剎名寺。江南荊溪(今宜興縣)崇恩寺,曾是玉琳國師傳法之所,雍正十一年下諭擴建。浙江紹興報恩寺當初也是玉琳的開堂場所,奉旨維修。浙扛普陀山是觀音大士示現的聖地,雍正帝動支帑金,派遣專官監督修飾這裡的普濟寺、法雨寺。

  雍正帝參與佛教事務的內容是,利用皇權調和儒、佛、道三教的關係,使三教融於一爐。他說:「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三教各有其用,又有許多共同的東西。

  雍正帝特別強調,三教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教育百姓如何做人:「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理同出於一源,道並行而不悖。」比如勸人為善棄惡,儒家用五常百行之說,「誘掖獎勸」,佛家的五戒十善,也是「導人於善」。儒佛道三教共同起著「致君澤民」作用,同樣有助於帝王之業。

  雍正帝在佛學方面大量地著書立說,以影響佛教領域。他寫有《教乘法數》、《園明語錄》、《集雲百問》、《揀魔辨異錄》、《悅心集》、《破塵居士語錄》、《御選語錄》等佛學著作,編有《翻譯名義選》、《禪師心賦選注》、《大覺禪師錄》、《萬善同歸集》、《當今法會》、《經海一滴》、《宗鏡大綱》等佛學作品。

  這些佛學論著,表明了雍正帝不僅信佛崇佛,而且對佛家經文也很有研究。大量刊刻發行後,在佛教界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雍正帝政事不廢,又搞了這麼多的佛學著作,恐怕也實在難以找到第二個這樣的皇帝了。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閱讀大公網佛教頻道!

大公佛教官網:http://bodhi.takungpao.com/

新浪微博:@大公佛教

微 信 號:TakungBuddhism

投稿信箱:fo@takung.cn

相關焦點

  • 雍正皇帝與佛教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之隆盛,在中國歷史上可比於漢唐盛世,後人大多知道漢唐盛世得益於帝王內用黃老之術,而很少有人知道清朝帝王深通於禪宗心法,尤其是這三代盛世中承上啟下的雍正皇帝,更有融法王兼人王之尊於一身的殊勝風採。雍正在禪宗上的修證主要得益於章嘉呼圖克圖的教授與印證,章嘉呼圖克圖是聖祖康熙皇帝敕封的「灌頂普慧廣慈大國師」。
  • 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信佛,為什麼後來卻信道吃仙丹,且吐血而亡?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7期: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來是信佛的,為什麼後來開始信道,還吃仙丹?一、雍正帝自幼信佛,喜歡讀佛家經典,喜歡結交一些佛教人士,也算是延續了清朝的傳統。雍正帝也是中國歷代帝王之中,唯一一個真正親參實悟,且直透三關的大禪師,當然,也存在爭議。
  • 雍正殺年羹堯前,一隻老虎跑到年羹堯家中,雍正:這不是偶然
    年羹堯正在大帳中和幾個參將議事,聽聞有兵部急件,連忙出營帳迎接,打開一看,竟然是兩個青花瓷瓶。另附一封信件,是雍正親筆所寫。原來,嶺南的大臣給雍正進貢了一批荔枝,雍正念及年羹堯在西北辛苦,因此將荔枝裝在瓷瓶中,火速送往西安,給年羹堯嘗嘗鮮。年羹堯感激涕零,吃過荔枝後,專門寫了一道謝恩奏摺。早在八個月前,康熙皇帝駕崩,雍正繼承皇位。
  • 第252期 談古論今——撲朔迷離的雍正之死
    官書對雍正之死的記載非常簡單,所以,歷來對其死因猜測頗多。有傳說是被呂四娘刺殺的,還有說是被宮女、太監縊死的。除此之外,許多學者猜測是被丹藥毒死的。這些說法,哪些是可信的?關於雍正之死,史書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沒有記載。
  • 《雍正大傳》① | 生在帝王家的代價
    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雍正大傳》。 《雍正大傳》是暢銷歷史紀實作家關河五十州所寫的歷史著作。由於關河十五州素來以作品立論嚴謹、史料運用豐富全面,又同時兼顧文學筆法,《雍正大傳》由此呈現出了極強的思辨性和極好的閱讀體驗。
  • 二月河《雍正王朝》-雍正為什麼適合做皇帝
    康熙皇帝派「八賢王」、十三阿哥,會同三司會審。影視資料顯示「八阿哥」利誘最關鍵認證,供出太子。「八賢王」把參奏太子的摺子遞給李德全的時候,註定了八阿哥與太子之位無緣。烏先生說了一句話「太子是一個幾十年的太子,誰廢了太子,必定被天下所不容、被皇帝所不容」。康熙皇帝看到奏摺的時候說了一句「其心可誅」,專指八阿哥齊心可誅。
  • 細講《雍正王朝》,解讀前十八集裡的帝王心術和宮廷權謀
    該劇中涉及的帝王心術、政治手腕、運籌策略、管理馭人等,可謂十分繁雜,內涵豐富。二月河的清帝系列三部曲中,也尤以《雍正王朝》得到的評價最高,此劇首播至今已經二十多年,觀眾們仍百看不厭,好評不斷,一個是因為情節衝突設置合理,一個是因為戲骨演繹精湛到位,更重要的是品來有滋味,看來有嚼頭。
  • 紫禁城三大殿與參星
    一、三朝大殿據《周禮》記載,周代出現了五門三朝,三朝指帝王辦公和燕寢的三座宮殿,稱為外朝、治朝和燕朝,外朝是帝王辦公和舉行大典的地方,如商議如何對抗外族入侵或命將出徵,商議遷都和立儲君等國家大事。外朝是皇宮的正殿。
  • 雍正王朝:寧用年羹堯,也不用胤祥,雍正為何如此選擇「大將軍」
    不可否認,如果胤祥成為「大將軍」,最起碼能夠在三個方面強過年羹堯:1、西北戰事的時間將會大幅度縮短,軍需糧草的耗費也會大幅度降低;2、雍正皇帝身上背負的「只重用漢人,不重用滿人」,後者「只重用奴才讓胤祥出任「大將軍」,會讓「八爺黨」,尤其是會讓胤禵不服1、康熙朝時期,康熙皇帝才是統治階層唯一的第一梯隊,像胤禛、胤禩、胤禵這類皇子只能算是統治階層的第二梯隊,也是為皇帝分憂、為朝廷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何況,康熙皇帝晚年逐漸將政務交給了諸位皇子負責,皇子擔任「大將軍王」便成了份屬應當。
  • 雍正為除年羹堯步步為營,展現的是深不可測的帝王心術!
    所以雍正採取了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的策略,在這個過程中,雍正心思縝密、手段老辣、穩紮穩打,所展現出的政治鬥爭手段堪稱是教科書級別的,真不愧是「九子奪嫡」的勝利者,絕對能讓你感受到何為帝王心術。整個十一月內,三法司的官員都在忙著給年羹堯議定罪名,各省的文武官員也紛紛上奏,表達對此案的看法,大家眾口一詞:年羹堯罪不可赦,該殺!
  • 《雍正王朝》這三個情節你可能看不懂, 每一處都彰顯著帝王權術!
    小編整合了一下,大約有這麼三處很多人都看不懂。第一處:康熙在六十大壽的時候,被送來的死鷹氣的病倒,這個時候,康熙下達了很多條聖旨,但是聖旨的唯一目的就是,罷免許許多多的大臣,當然包括張廷玉,馬齊,八阿哥,四阿哥等一干人。
  • 十三阿哥胤祥為何從沒被雍正猜忌過?懂分寸,唯一追隨雍正的阿哥
    在整個雍正朝,胤祥的地位就高得讓人產生無限遐想。雍正七年(1729年),十三阿哥胤祥不僅僅負責三庫、造辦處、西北軍務,他還掌管圓明園的八旗禁軍,負責各大祭祀典禮,他的工作範圍幾乎覆蓋到了清朝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軍權的掌握,雍正帝一向喜歡去圓明園辦公,胤祥掌握著圓明園的八旗禁軍,這是直接掌握雍正帝的生死。
  • 來果禪師:破了本參的人是什麼境界
    其二、破重關——進祖師關之人,見到祖師門下事,識得祖師度世心,雖在門裡,依舊徘徊殿角,未入堂奧者有之。祖師肺腑,關內幽微,尚未窺見者更有之。所以悟後重疑,即此意也。古人云:「未悟以前,如喪考妣。」此皆破本參後,重起疑情,猛求上進。悟後用功,有兩條路:一條路到此,還依初路前進,即最初用功之路,此是大人工夫。若悟後修行,只是修而無修,無修而修,可稱保任工夫,此為不住而住之見地。
  • 她是《鹿鼎記》建寧公主原型,冷酷帝王雍正為何容她如此刁蠻任性
    順治皇帝唯一的一個成年公主—和碩恭愨長公主也是溫順賢良、安靜甜美的所在,而且是康熙皇帝的姐姐。但是,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一位像建寧公主一樣刁蠻任性、無法無天的公主,而且還是存在於冷酷帝王雍正在位時期,而且還非雍正帝親生女,只是養女。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公主—和碩端柔公主。
  • 為什麼雍正皇帝在民間和野史在老百姓心中是位殘暴的帝王?
    清朝歷史中,雖然雍正皇帝只在位13年,可是關於雍正的一些是是非非的言論卻過多其他清朝帝王,其中最知名的就有雍正繼位合法性和雍正怎麼死的。如今看來,雍正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宵衣旰食、改革弊政、利國利民,使得清朝的國力短時間大增,不可否認,放之於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雍正都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好皇帝。
  • 我們今天該如何評價雍正皇帝?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帝王?
    一怕戰爭,戰爭意味著動亂,意味著家破人亡;二怕橫徵暴斂,賦稅的加重,意味著財盡人逃;三怕大興土木,國家修的東西越多,徭役就越重;四怕天災人禍,天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朝廷不管。雍正在位期間,清朝是否發生以上這四件事呢?戰爭發生過,但其他三件事在雍正朝卻並未發生。雍正朝戰事相對頻繁,西北用兵,耗銀無數,兵士死傷眾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 雍正後宮唯一留下名字的女人,馬爾泰·若曦的原型
    親,在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關註上面藍色字體「歡樂鬥農民」。小編提醒:「文章千萬條,真誠第一條;資訊不真實,讀者兩行淚」。
  • 十三爺臨死前向雍正提出三條請求,雍正有一條死活不答應
    十三爺和雍正皇帝真的是一對好兄弟了,兩個人並不是親兄弟,雍正皇帝和十四爺才是一母同胞的好兄弟。十三阿哥自從雍正皇帝登基以後便處處稱「臣」,而且下棋從來沒有贏過。就連說話也要處處看雍正的臉色。由此可知十三阿哥比年羹堯更懂如何與君王相處。後來兩個人之間似乎隔了一層紙,但是卻並沒有影響兩個人之間的兄弟情義。
  • 乾隆的親妹妹,生母是雍正寵妃,生三子一女,不是「甄嬛」
    乾隆的親妹妹,生母是雍正寵妃,生三子一女,不是「甄嬛」小編今天給大家聊歷史人物啦。早已熱播的《甄嬛傳》已漸行漸遠,依舊讓觀眾回味無窮。宮廷劇給大家展示悠久年代的宮廷故事,有紛爭,有明爭暗鬥,也有友誼長青。但是展現給觀眾更多的則是宮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