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什麼意思,看完還真長見識

2021-02-07 大通微友圈

人從出生那天起,就要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小時候在父母的呵護下,我們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時我們都覺得一天很長,時間過得好慢,盼望自己快點長大,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實現自己的很多理想。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害怕長大,羨慕小時的時光。正像一個歌中唱的那樣「我不想長大,我寧願永遠又笨又傻」。可是時間給人的每個階段都不長不短,每個階段都是十年,不管我們如何度過,那十年光景都像流水一樣永不回頭。


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有自己的快樂,都有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見識也有所增長。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古人覺得人越老,越不能放棄年輕時的志願。現在有些年輕人,剛過三十、四十多歲就說自己老了,那讓五十多歲以上的人情何以堪。古人認為,人在四十五歲,是介於不惑之年和知天命年之間。是中年和老年的界限。古人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有什麼道理嗎?

三十歲的男人古人比作是狼,正是自強不息,追求奮鬥的時候,要像狼一樣兇猛,去勇猛無比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該貪婪一些,竭盡全力拼搏,哪怕摔倒了,也要再爬起來。三十歲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如果貪圖安逸享受,就錯失了成功的機會,日後會後悔莫及。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四十歲的男人如虎,這句話是對比三十歲的男人而言的。三十歲像狼一樣打拼,有成功的喜悅,還有失敗的教訓。人在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大多數都完成了人生重要的任務:成家,立業。家庭是男人溫馨的港灣,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善良的女人在默默支持著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是男人在事業上成功的動力。到了四十歲的男人,心智更加的成熟。遇到事情坦然處之。再也不像狼那樣的兇猛,而像虎一樣,更睿智一些,還有一種王者的風範。處理事情,以大局為重,進退自如。


四十五歲是男人重要的年齡,此時的男人更有魅力,也更有責任心。事業也是如日中天,像要「出山」的老虎一樣,勢在必得。人從成年到四十歲,有幾十年的歷練和沉澱,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經歷了大風大浪,已經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對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人生的四十五年,對社會上的一切事情,都看得透徹清晰,有自己獨特的判斷能力,要是遇到什麼事情,都能輕鬆地迎刃而解。就像是在山裡閉門修煉一樣。嚴寒酷暑,雨打風霜,此時出山,像老虎一樣有威嚴正氣。


以前單位要提拔人才,講工作年限,資歷。現在30多歲就有當公司總經理的,真是後生可畏。社會上給年輕人的機遇很多,男人到了中年,有成熟穩重的性格,有社會經驗,有嫻熟的技術,有謙虛誠實的品質,充滿智慧和自信,這樣的男人為社會大眾認可。所以,在這麼好的大環境下,男人要當自強,奮發向上,把握住機會,大展宏圖。

人到了四十五歲,正是如虎添翼的時候,千萬別老氣橫秋,認為自己已經老了,沒有進取心了。歷史上在五十歲以後才成就大事的人不在少數。據記載劉邦48歲後才開始創業,55歲才成就霸主。姜子牙更晚,80多歲才遇到周文王,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總結

這句俗語,是鼓勵人們,人不管多大年齡,都要有年輕的心態,不應該放棄自己,未老先衰是最可怕的。你看現在,六、七十歲的人都精力挺旺盛的,生活很精彩。現在50多歲還算中年呢,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正是信心滿滿的出山虎,不要猶豫,美好的未來在向你招手。

今日話題:你覺得這句俗語說得有道理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我們一同交流學習。

文 | 國學大觀園


來源:頭條號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什麼意思?出山虎指什麼?
    這句話太有道理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經歷了迷茫,才能走向成熟,所以四十五歲正是一個人事業的巔峰時期。
  •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說的是什麼意思?人到中年該看看
    而在老百姓中間也流傳著一句俗語:叫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古代人跟自然非常貼近,所以人們經常會用自然界的一些動物來形容人的狀態。三十如狼,狼是非常兇猛,非常的貪婪,勇往直前的一個形象。那麼人到三十歲正是人一生體力、精力的一個巔峰狀態,這個時候正是應該像狼一樣勇往直前、拼搏奮鬥的年紀。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在講什麼?古人為何這樣說?
    時間真的過得好快,不知不覺自己就已經人到中年。年齡大了,身體狀態也一天不如一天。記憶力也大不如從前,經常剛剛說過的話,轉個身就忘記了,真的是人老了,不中用了。老話常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這講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為何會這樣說?這裡的「出山虎」指的是山中的猛虎。我們都知道,老虎為百獸之王。在原生環境中,它們沒有天敵,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講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
    俗語類型不一,形式各異,通俗易懂,往往富於形象色彩。俗語在我們的生活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現在在民間流傳的很多俗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理解,這些俗語能夠對我們的人生見識進行提升,讓我們準確的看到人生百態。
  • 俗語「鼠年難逢雙立春」是啥意思?2020是雙春年,長見識了!
    在我國民間,自古就流傳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又稱民間諺語或者老話,是老一輩人總結的經驗之談。俗語文化包羅萬象,有的教給我們如何為人處世,有的告訴我們如何養生,如何觀察天氣的變化,可以說學好俗語文化,可以讓我們的見識更加的廣博,智慧更加的豐富。
  • 農村俗語「虎到中堂,家敗人亡」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虎到中堂,家敗人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俗語「十女九溼,十男九痔」啥意思,後一句同樣精彩,真長見識!
    這樣一來,我國的國學文化就有一種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感覺,平時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還真不知道其中的出處在何方。那麼,有些讀不起書的人,每天只好下地幹活,這些辛勤的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總結經驗,發明出很多言簡意賅的語言,於是俗語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了。
  • 俗語:好男無好腰,好女一身膘,什麼意思?看完沉默了!
    俗語:好男無好腰,好女一身膘 ,什麼意思?看完沉默了! 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大家一定不陌生。「好男無好腰,好女一身膘」,如果單從字面意思,好像很是簡單,但是俗語中的「好」的並非單獨好人的理解,倘若大家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古人賦予的現實智慧。那麼,古人到底想闡述怎樣的含義呢?
  • 臘月初五是四九頭一天:臘五吃五豆,糊塗四十五,什麼意思?
    每年的臘月初八,人們都會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臘月初五是什麼節日,俗話說:「臘五吃五豆,糊塗四十五」,這句話說的就是臘月初五的節日。臘月初五到底是什麼節日呢?臘月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告別舊年迎接新年的月份,所以人們都希望在這個月裡,驅除舊年裡所有不好的東西,把一切好的東西帶進新的一年。比如農曆的臘月初五這一天,就是民間傳統的「五豆日」。
  •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究竟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是什麼意思呢?手的作用太大了,吃飯,學習,工作幹活,運動遊戲都離不開手。關於手的俗語和成語也很多,誇獎一個人說他「心靈手巧」,形容一個人權勢很大,說他「手眼通天」。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中國傳統文化中,俗語文化十分接地氣,而且雅俗共賞,深受民間老百姓的喜愛。俗語又稱民間老話或者諺語,大多數都是老祖宗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雖然表面意思粗糙簡陋,但是背後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 俗語「50出毫命方長」,是什麼意思?50歲後眉毛變長,說明什麼?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就有跟壽命有關的,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50出毫命方長」這句,後面幾個字很好理解,命方長,也就是壽命會比較長,但「出毫」指的是什麼意思?50出毫,壽命真的就會得到延長嗎?此文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一下,一起來漲漲知識。農村俗語「50出毫命方長」是什麼意思?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長見識了
    俗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語言簡單,甚至有些粗糙,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引人深思的。俗語文化包羅萬象,其中有養生、生活經驗、為人處世的道理,裡面分門別類,知識體系也是巨大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聽說過,就是「富不添丁,窮不添女」。
  •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在農村裡,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俗語,而這些農村俗語都是真實的,也非常貼切我們的生活,一些俗語不僅有哲理,說起來還挺有意思。除了上面這些,農村裡還有「四大沒臉,四大舒服」等俗語,所以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四大沒臉和四大舒服」,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呢,李子來說一下:農村裡的「四大沒臉」都是啥:在農村裡「人是要臉,樹是要皮」的,所以一些農村人在為人處世上
  • 農村俗語:「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今天看來,有一些俗語是基於科學的或是基於事實根據的,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凝聚著獨屬於我國勞動人民的獨特智慧相對合理的,如今仍然適用的,但其中也有些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句農村俗語是「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 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什麼意思,值得一看!
    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什麼意思,值得一看!文/玄逸歷史解說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積累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被運用到。通常這些語言比較口語化,通俗易懂,容易被大家所接受,這些俗語既反映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俗語對於後來人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所以很多俗語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特別是在農村,更是留下了不少經典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什麼意思,值得一看!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大智慧,長見識了
    俗話說「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實際上是來自於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仔細品讀的話,會使人大開眼界! 富不添丁,富人家族恐發生內鬥 在古代,所謂的「男女平等」是一件不可能存在的事情。由於農耕社會的特殊性,因此有力氣進行耕作養活家人的男性的地位比較高的。
  • 俗語:「虎到中堂,家敗人亡」,祖宗說的沒錯,不是迷信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農村人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農民也學會將科技運用到農耕中,至於農村的這句俗語「虎到中堂,家敗人亡」,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句話表面意思是說,山中的老虎跑到了農民的家中,這必然會導致這家人的家庭敗落。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作為一個農村出生的孩子來說,整理農村老話(俗語)也有一段時間了,時間越長,越深入了解,越驚嘆於老一輩人的智慧。不管是運勢、財富、健康,甚至是做人的道理都可以編成俗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句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並沒有那麼容易懂,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 俗語:寧逢虎摘三生路,休遇人前兩面刀,是何意?三生路指什麼?
    要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就得首先明白什麼是「三生路」,什麼是「兩面刀」。三生實際上指的是佛家常說的三種狀態,即人的前生、今生和來生。兩面刀就是指那些兩面三刀的人,人前一張臉,人後一把刀,搖擺不定。更令人壓抑的是,有的時候,你還必須和這種兩面三刀的人一起工作,一起學習,走又不能走。明知他是這樣的人,卻難以防範,所以真的會發出「寧逢虎摘三生路,休遇人前兩面刀」的感慨。如果能遇到老虎的話,寧可讓老虎一口吃了,一了百了,也不會有那麼多痛苦。雖然人的前生未知,今生痛苦,來生難料,但總好過不死不活痛苦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