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五是四九頭一天:臘五吃五豆,糊塗四十五,什麼意思?

2021-01-18 鄉土鄉人

明天是四九的頭一天,也是農曆的臘月初五。在農耕社會,進入臘月之後,年味也就越來越濃了。每年的臘月初八,人們都會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臘月初五是什麼節日,俗話說:「臘五吃五豆,糊塗四十五」,這句話說的就是臘月初五的節日。

臘月初五到底是什麼節日呢?

臘月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告別舊年迎接新年的月份,所以人們都希望在這個月裡,驅除舊年裡所有不好的東西,把一切好的東西帶進新的一年。比如農曆的臘月初五這一天,就是民間傳統的「五豆日」。

「五豆」指的就是黃豆、綠豆、豇豆、蠶豆和豌豆五種豆子,在臘月初五的前一天晚上,人們就會找出這五種豆子,在清水裡浸泡一宿,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後,家裡的婦女就會用小米或者大米再加上這五種豆子熬粥,被稱為「五豆粥」。

「五豆粥」也是臘月初五這一天的第一頓飯,說是吃過五豆粥之後,來年就會有好運。民間有句俗語叫做:「吃了五豆就糊塗」,意思就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了一年,省吃儉用,但是到了過年的時候,就要捨得花錢,讓自己放鬆一下,吃一些平時吃不到的東西。由於以前人們生活水平較差,一年到頭都吃不上一頓肉或者白面饅頭。

所以在過年的時候就要忘記一年裡所有的不愉快,糊糊塗塗地過一個紅火的年,從臘月初五吃過五豆粥之後就開始糊塗,一直到正月二十,也就是四十五天,才算真正的過完年了。所以就有了「臘五吃五豆,糊塗四十五」的說法。

五豆日的來歷

相傳在宋朝時有一個窮書生,從小生活貧寒,住在一個破廟裡,靠賣一些詩文艱難度日。有一天他又去城裡賣詩文,就遇上了一位財主家的千金選秀,繡球就掉進了書生的懷裡。不過財主一看是一位窮書生,根本不同意女兒嫁給他。

但是女兒看過書生的詩文之後,就被他的才華打動,於是就跟著書生私奔了。兩人就在破廟裡結為夫妻,但是結婚後書生就有點得意忘形了,慢慢地也就不專心讀書了,幾次考試都落榜。於是妻子就告訴書生說:「夫妻就是『福齊』,有福同享、有苦共嘗。以後賣詩文的錢都交給我,你專心讀書就行了。」這可能就是老婆管錢的來歷吧?

妻子管錢之後,書生每天都會吃上一頓豆子煮的飯,也不至於餓肚子了。後來才知道妻子為了不影響丈夫讀書,自己就悄悄地在破廟後面開了一塊荒地,種瓜種豆。書生知道後熱淚盈眶,從此開始發奮讀書,後來就高中進士做了大官。

書生做官後就再也不吃五豆飯了,也開始貪圖享樂了。在臘月初五的時候,妻子就讓廚房做了一碗五豆粥,對丈夫說:「綠豆綠,做官莫忘破廟裡;黃豆黃,做官莫忘寫文章;豇豆豇,做官莫忘瓜菜湯;蠶豆蠶,做官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位高志莫短。」

聽了妻子這番話後,他幡然醒悟,就喝完了這碗五豆粥,並且立下家規,每年的臘月初五,家裡都要吃「五豆粥」。後來就傳開了,老百姓紛紛效仿,於是臘月初五也就成了「五豆日」,就有了喝「五豆粥」的習俗。

這就是五豆日的來歷,而那位書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當然最初的「五豆粥」是憶苦思甜的意思,後來就成了人們過年放縱自己的一句俗語:「臘五吃五豆,糊塗四十五」。

相關焦點

  • 除夕倒計時|臘月的臘和腊味的臘是一個意思嗎?
    一進臘月,就開始有了「年味」。年俗民謠中的第一句就是「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既是除夕倒計時的開始,也是企盼新年的開始。臘月裡要為新年做的準備很多,收拾屋子、購置年貨,還要根據節點準備很多吃食,比如臘八粥、臘八蒜,還有的人家專門做一些臘肉、臘腸等腊味。問題來了:臘月的這個「臘」和吃食裡的「臘」是一個意思嗎?
  • 五豆粥 | 田莉紅
    五 豆 粥文|田莉紅      時間過得可真是快!不知不覺,人生路上卻已走過了半個世紀!又是一年五豆節,端起五豆粥碗的那一刻,兒時的記憶,猶如昨天,依然那麼清晰,不知從何時開始,或許從自己擁有記憶力那天開始的吧,每年入了臘月,就盼著喝了五豆粥,吃了臘八面,就要過年了。
  • 大年初五習俗禁忌盤正月初五「破五」是什麼意思?大年初五吃什麼
    大年初五習俗知多少 /  + 初五/ 習俗 /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
  • 今日四九,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啥意思?有道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是公曆2021年1月17日,農曆2020年臘月初五,是四九的第一天。四九是數九的第四個九天,在農村有「三九四九,凍死豬狗」的說法,意思是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冷的階段。在農村中關於四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今日小寒+臘八節吃什麼 南方和北方各地臘八節吃哪些
    民俗專家說,臘八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人們用吃臘八粥、做臘八蒜這種方式開啟過年模式,期盼新的一年到來。那麼今天,除了過節還要注意什麼?  「小寒」時節要做好防寒準備,尤其注意頭部和腳部保暖。對畏寒怕冷的人,除多穿衣服外,還應多吃些禦寒食物,如紅棗、蘿蔔、橘子、牛肉、雞肉等,可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  另外,臘八節吃臘八粥,也有一定食用注意事項。
  • 五豆飯臘八面丨張杰
    張 傑       多年了,沒有再吃過五豆飯和臘八面。       吃的不缺後,每天可以喝到紅豆稀飯,每天可跳上蹦上吃麵條。五豆、臘八就不稀罕了。所以,經常是過了這倆節日才想起來。想起來了,又總有淡淡的失落。         這幾年,臘八粥不斷被提到,且不斷折磨著我。
  • 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啥意思?為啥初一要吃剩飯
    據《幼學故事瓊林》記載「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故至今以十二月為臘。始皇當年御諱曰政,故至今讀正月為徵。」 古時秦國人在年末之時,以狩獵的獸類祭祀先祖稱為臘。所以,至今把農曆每年最後一個月,稱之為臘月。秦始皇當年名叫贏政,而為了避諱皇帝的名字,所以至今把正月的「正」字讀為「zhēng」。
  • 今年大寒和臘八節是同一天,你知道臘八節前一天是什麼節日嗎?
    時光如梭,轉眼就到了臘月初三,再過五天就是臘八節,也是24節氣中的大寒。很多人都知道臘八節喝臘八粥,但是你知道臘八節前一天是什麼節日嗎?有句俗語叫做:「臘七不驅儺,來年多病患」,什麼意思呢?臘月初七是什麼節日呢?
  • 從「臘」字看中華文化
    臘在古代的讀音是xī,左邊的是「肉月旁」,是形聲字。從肉,昔聲。昔字,「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就是說昔本來是臘肉的意思。因為臘肉必須經過一夕(一個晚上)。所以借昔為夕。然後昔作為夕的通假字,延伸出時間那方面的意思。昔日的歲月一去不返,故歲終之月稱為臘。因此臘本義是幹肉。有曬乾肉和肉乾這兩個具體含義。也可以理解為「有一定存放時間的肉」,它在繁體字裡也寫作「臘」。
  • 進入臘月,老農說:「臘不定,正不娶」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人說「臘不定,正不娶」這句話,來源於我們的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意思簡單明了,就是說臘月不宜定親,正月不宜娶親。雖然說這句話的意思,有一定的迷信成分,實際上和我們傳統的婚嫁,挑選黃道吉日有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定親或者娶親,通常人們都會挑選一個好日子,更多的是圖一個吉利和喜慶。
  • 正月初五「破五日」,這一天非常重要!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今年大寒和臘八是同一天,所謂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啥意思?
    臘月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也是一年中風俗最多的一個月。在以前農耕社會,所謂的春節就是從臘八節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這期間也有很多習俗。其中有句俗語叫做:「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轉眼又到臘月,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的講究,也該知道了!
    從26號開始,已經正式進入臘月了,意味著隆冬正是到來。有些地方已經明顯可以感受到臘月的氛圍,寒風刺骨,溫度驟降。在這寒冷的季節,養生也正是時候,老祖宗也留下了不少關於臘月養生的秘訣,其中有一句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即臘月忌尾,正月忌頭。
  •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習俗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殊寓意
    臘月二十六是什麼節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臘月二十六是殺豬割年肉的日子,在新曆日期中,2018臘月二十六是2月11日,2月11日是日本建國紀念日。  》》臘月二十三小年到 為什麼南方小年和北方時間不同  》》二十四掃房子是什麼意思臘月二十六有哪些習俗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嗎  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 老農說破五送五窮,為何大年初五叫破五,五窮是哪五窮?看完懂了
    時間過得飛快,明天就到了大年初五。對於老百姓們來說,正月初五並不是一個平常的日子,而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人們將大年初五稱為「破五」,在這一天還要送「五窮」,班為啥大年初五會叫做「破五」呢?「五窮」指的是哪五窮呢?
  •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到了,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多少?
    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而五月初五,也是道教的地臘日。道教中的祭「地臘」風俗,被認為是端午習俗的一大起源。臘,古稱「蠟」,為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即傳統的祭祀神農和祖先的重大典禮,秦漢後祭祖和祭百神的蠟禮合而為一,臘為歲終祭眾神之名。臘祭原置於農曆十二月,此月稱為臘月。
  • 五月初五,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因其月、日均為五,五五相重,故又稱「重五節」,屆時都吃粽子,故又俗稱「粽子節」。端午節,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悠久、影響最為廣泛的重要節日之一。據《禮記》中記載說:「仲夏之月,是月也,命有司(指執掌祭祀大權的古代巫師)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
  • 農村俗語:「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是啥意思?
    由於在下才疏學淺,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仔細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臘月不建房臘月是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按照《風俗通義》中的解釋,臘月的「臘」有兩層意思。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初二,距離過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臘月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在農村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臘月的天氣寒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