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拖至底部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觀看影片《三隻猴子》
文/axinlove
土耳其電影《Three Monkeys[三隻猴子]》,借用流傳於西方的諺語Three Wise Monkeys[三個智猴]的典故。
先找些資料解釋下:
The three wise monkeys (Japanese: 三猿, san』en or sanzaru, or 三匹の猿, sanbiki no saru, literally 「three monkeys」) are a pictorial maxim. Together they embody the proverbial principle to 「see no evil, hear no evil, speak no evil」. The three monkeys are Mizaru, covering his eyes, who sees no evil; Kikazaru, covering his ears, who hears no evil; and Iwazaru, covering his mouth, who speaks no evil.
這段英譯據說源於佛教訓誡。在日本一座幕府時代的寺院裡,就有一尊名為「三個智猴」的雕像——一個雙手捂眼做慘不忍睹狀(see no evil)、一個雙手捂嘴做噤若寒蟬狀(speak no evil)、一個雙手捂耳做置若罔聞狀(hear no evil)。
對應著「See no evil, hear no evil, speak no evil。」的中文翻譯是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關於起源的爭論,如「有學者認為,日本這尊雕像實則歸功於中國高僧,正是由於高僧們東渡日本傳播中國古文化,日本才有了「智猴」之說。」—-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
猴子在中國的語境裡不外乎幾種:「齊天大聖」一種,「猴子屁股坐不住」一種,「朝三暮四」一種,「抓耳撓腮坐立不安」也為一種。原本考慮借用最後一種意思,確定文章題目是《撓人心的猴子》,有那麼一點接近電影主題,但還不夠契合。
搜索和IMDB的結合,諺語「三隻智猴」的含義是「若要潔身,首先要遠離邪惡」,而電影《Three Monkeys[三隻猴子]》在這個語意的基礎上,進行了再發揮,引申意可能都不以確定,基本上顛覆後的再創作。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知而不言,土耳其的工薪家庭困於生活時的無奈選擇。
擔任專職司機的父親知曉了老闆的交通肇事,未去檢舉,而聽從其頂罪的安排(在這之前,還有路上經過的其它車輛,看到了因車禍而受傷的行人而未立即給予幫助的場景),此為視而不見。
原本外出的兒子,因事折返回家,聽到母親房間的異常聲音,但沒有現場揭穿,此為聽而不聞。基本確定另外的男人在父親坐牢時和母親有染,但探望父親時,沒有將真相告知父親,即便監獄裡的父親覺得異常,此為知而不言。
主動與惡隔絕的原意,被發展為面對艱難和重責時的裝聾作啞和不得不當其不存在。困窘的生活,脆弱的家庭關係,善惡二分法下暫時只有父親是清白的。
極度現實主義的電影裡,出現猴子模樣的小孩(夭折的另一孩子),走入兒子朦朧淚眼睛,也會把手纏過心緒難安的父親肩頭。
選擇繼續艱難的生活,還是一次暢快的分崩離析後爭回面子?明知生活不易的兒子,可以花大錢買一輛面子有光的汽車,做出殺死父母之間的第三者,力求「表面上」解決問題,這些也屬正常。普通人生活的悲劇,電影停留在這個時候,寒意和含義都足夠深刻。
「智猴」的諺語裡,其實還有第四隻猴子。Sometimes there is a fourth monkey depicted with the three others; the last one, Shizaru, symbolizes the principle of 「do no evil」. He may be covering his abdomen or crotch, or just crossing his arms.子曰裡也同樣還有「非禮勿動」。
「勿作惡」,最為無辜和清白的父親,為了拯救犯罪的兒子,尋找他人替兒子頂罪,與當時老闆找他頂交通肇事罪一般。「三隻猴子」的諺語含義已經完備,新一輪的故事即將上演?
2008年第61屆坎城的最佳導演獎影片,代表土耳其參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延續了藝術電影的漫長,電影的韻味不在視覺表現的故事,在平日生活場景後的思考。
(本文來自豆瓣 原文作者axinlove 原文標題《Three Monkeys(三隻猴子)》諺語的含義與引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