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大師單田芳逝世,從此預知後事如何,再無下回分解...

2021-02-06 石家莊優生活

9月11日

一個悲傷的消息傳來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先生去世了

享年84歲

15號上午

在八寶山舉行了單田芳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

▲殯儀館現場(圖源:澎湃新聞)

早上六點多,殯儀館前已經聚集了幾百位單氏家族成員。他們手持長聯,上書「全國1026281位單氏宗親永遠懷念單田芳」。門廳外,等候送別單老先生的隊伍長達30米,從門前排到了長廊盡頭。

▲單田芳長子手捧大師的遺像現身

提到單田芳老師

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

不少80、90後

都是跟著爺爺奶奶

一起聽他說的評書長大的

上帝愛上了評書

他是中國上個世紀成就最高的曲藝大師之一,他一生之中從藝50多年,在舞臺上服務奮鬥,給大眾送去歡樂。他陪伴了幾代中國人,據說現在,每天還有1億多人在聽他講故事。

他用自己的獨特嗓音,劍走偏鋒、機智幽默的藝術風格極大地豐富了評書藝術的藝術形態,他用詼諧幽默的風格講述英雄,聆聽時代。

他一生錄製完成了111部共1.5萬餘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

可能是太過優秀,讓上帝也愛上了他的評書,所以把他永遠的留在了身邊。所以我們也不用太過悲傷,他只不過換了一個地方繼續他的傳奇...

他就是單田芳。

收音機裡那個男人

1934年12月17日,單田芳出生在營口的一個曲藝世家。

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瀋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人稱「白丫頭」;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他耳濡目染,從小便隨父母奔波演出,十三四歲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

▲單田芳的父親和家人

1953年,單田芳19歲,他想考大學,當醫生,考入了東北工學院和瀋陽醫學院,但生了一場大病,父親還入獄了,母親又和父親離婚,斷絕關係,身體有恙、家中變故、凡此種種,只能退學,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他轉而拜李慶海為師,開始了另一種人生,從此人間少了個醫生,卻多了個評書大師!

▲單田芳和師傅李慶海

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

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

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

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 、《水滸外傳》 等評書。

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初識單田芳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時候的娛樂項目遠沒有那麼豐富,為數不多的樂趣就是晚上6:00的動畫城和收音機裡單田芳老師的評書。

第一次聽到他的評書,說的是《白眉大俠》,沙啞的嗓音一開口「上回書說道...白眉大俠徐良手持金絲大環刀....」瞬間就把我帶入了那年輕時嚮往的江湖世界。

說來也是奇怪,雖然當時沒見過單田芳老師的樣子,但卻深深的被這個存在在收音機裡的男人吸引了。

單田芳評書《白眉大俠》-惡賊群起傷忠良

在中國,有句俗語,「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單田芳的評書和其他人不同,他懂得評述,不但有大量擬聲詞,也有很多手勢。他一個人,就可以演出千軍萬馬,演出不同英雄好漢的性格。

一人一桌一醒木,單田芳用略帶沙啞的聲音、抑揚頓挫的語調,成為那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白眉大俠成絕唱,世間再無單田芳


2010年,單田芳老師就註冊了微博。到現在,他的微博下一直會有網友的留言祝福。9月7日,單田芳還轉發回復了微博網友。

讓人想不到的是,在4天後,單老先生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得知單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後,網友們紛紛來到其生前最後一條微博下留言。

@査斯古特 說:在我的書櫃裡永遠有一個位置,靜臥著單老的一卷卡帶,那是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們的殘隋與大唐。它鮮衣怒馬,氣貫穹蒼。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中國車神001 說:七俠五義薛家將,亂世梟雄張學良。童林勝英明英烈,三國水滸並隋唐。太平天國封神榜,龍虎風雲平原槍。白眉大俠成絕唱,世間再無單田芳。單老一路走好

@你的女王 說:小時候家裡的收音機裡經常傳出單老帶有磁性又略微沙啞的聲音,最近兩年在手機軟體上聽完了單老的好多部評書,真的是陪伴了我20多年,現在正在聽《言歸正傳》,希望多了解單老的一生,單老一路走好,您的聲音常駐。

@ChW00000 說:老爺子去天堂給我爺爺講一段吧,我爺爺最愛聽您評書。永遠也忘不掉那金色夕陽下,爺爺安逸的搖著蒲扇,聽著單老的評書,呡一口濃茶……人生不再有他。

@冬去春來 說:世間仍有俠義在,只是不見單田芳。老爺子走好!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聽到興致最濃時,最怕聽到這句話,醒木一拍,摺扇一抖,不管你聽得多入迷,都得巴巴地下回再來。

而今,單田芳先生駕鶴西去,摺扇啪的一聲合上,醒目一摔,說書人撂下一句: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從此,世間再無單田芳,再無說書人。

  # 今日話題 #  

你是否聽過單田芳老師的評書?

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段?

留言區等你哦~

相關焦點

  • 評書大師單田芳逝世!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
    ,刻在了心上,一時間,淚流滿面,從這日起——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踢踏踢踏」的騎馬聲、刀戟之間的撞擊聲、無一不是單田芳的口技,有時候聽得入迷,有時候不禁叫好,最捨不得聽到那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誰曾想,這麼多年過去,到如今,卻再無下回分解!
  • 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還記得那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先生一路走好,願天堂也會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2018年9月11日,從小陪伴在我們耳邊的評書大師單田芳先生去世,在那個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單田芳先生總是用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為我們講述帝王將相,還有各種人生百態的故事。
  • 上回說到再無人說,下回分解再無人解!評書從此再無大師單田芳
    上回說到再無人說,下回分解再無人解!評書從此再無大師單田芳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爺不叫自己去。
  • 再無下回分解!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帶走幾代人的回憶
    說評書的人在那個時代是闖蕩江湖,走到哪兒說到哪兒,登不得大雅之堂。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考上了東北工學院。開學剛一個星期,卻生了場大病,再加上家庭遭遇變故,他不得不退學,1955年進鞍山曲藝團,開始說起了評書。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一代宗師去逝,預知後事如何 請聽來生分解.
    新中國以後,評書這門藝術,講究四個門派:帥賣怪壞。 帥是袁闊成,賣是劉蘭芳,怪是單田芳,壞是田連元。這四位大師,就好像金庸江湖裡面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一樣。如四座高山,支撐著整個江湖。袁闊成老師,於2015年去世。
  • 《鞍山往事》(20)---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下)
    人們太過熟悉單田芳那略帶沙啞的嗓音:「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分解了幾十年,單田芳在2011年出版的自傳《言歸正傳》當中也講到了很多自己的故事。  他回憶從小在後臺看家裡人臺上演出,那會兒藝人們演出都不賣票,說完一段書,拿個小笸籮,下去給人斂錢。一段書三分錢,「捧場了捧場了」,就這麼喊。人家愛給就給,不給錢也沒轍。
  • 評書│單田芳大師 《風塵三俠》共80回合
    王軍評書 羅通掃北評書│單田芳大師《西遊記》全本 共100回合山東快書│常志《西遊記》全本 共84回合評書│單田芳大師《三俠五義》全本共180回合評書│單田芳大師 《白眉大俠》320回合評書│單田芳大師 《亂世梟雄》300回合評書│單田芳大師 《劉伶傳奇》100回合評書│單田芳大師 《太平天國
  • 評書大師單田芳:為報恩娶大8歲姐姐,妻子去世後他決意不再娶
    他的評書改編的電視劇《白眉大俠》是上世紀90年代的熱播劇,而他本人的評書作品超過了一百部,對於90後之前的很多人而言,那句蒼勁而略帶沙啞的"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應該是童年時揮之不去的深刻記憶之一。 單老先生已於2018年去世,但他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依舊在世間流傳。
  • 回顧56載藝術人生,追憶評書大師單田芳!
    昏沉沉的午後, 蟲兒們的吱吱聲,風扇的呼呼聲,爺爺的半導體裡傳來單田芳的評書聲,大概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吧。可是2018年9月11日,帶給我們經典回憶的單田芳老先生,走了。他到另一個世界去講評書了。單田芳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 緬懷單田芳,一代評書大師隕落!
    今天下午網易新聞一則「評書大師單田芳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病逝」的消息觸動了我。我雖然是個九零後但是每天晚上都要聽一段單老的評書。記得第一次聽到單老的評書那是我21歲那年。後來我又接著聽了單老的《白眉大俠》《童林傳》《七俠五義》《隋唐演義》……漸漸的每晚睡覺前都要聽著單老的評書才可以入睡,時間長了聽評書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九零後的我在身邊朋友看來是個另類是個奇葩,因為他們覺得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去聽評書。我不這麼認為,其實聽書不只是聽的熱鬧,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的知識。比如寫作,評書中描寫人物和事物是那麼的生動形象。
  •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享年84歲,多少人聽著他的評書長大!
    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生前孤獨25年,早已看破生死
    9月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大師單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
  • 單田芳老爺子千古
    回溯兒時的記憶,總有那句「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如今,卻要劇終了。
  • 單田芳老師病逝:「下文分解」已成絕響,再無人接「上回說道」
    直到臨近傍晚突然收到一條新聞推送:2018年9月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我的心情久久無法平復,我知道,一個時代結束了。可能有無數評書迷跟我一樣,從小是聽著單田芳老師的評書長大的。猶記得孩提時,那時候還不流行手機,電視節目也沒如今真的豐富。每天最快樂的時間就是午後,守在收音機旁,聽單田芳老師的評書。
  • 單田芳評書作品集
    胡慶春雖然洗脫罪名,但心灰意冷,無意再經營「德聚全」,導致生意一蹶不振、負債纍纍、瀕臨倒閉,胡慶春將生意轉給了全仁。全仁接手後,經人點撥下將買賣改名為「全聚德」,又花重金請出御用烤鴨名師——孫老先生,經營烤鴨生意,異常火爆,「全聚德」從此聲名遠播,馳名天下。全仁死後,由其二子楊慶茂掌管「全聚德」,生意依舊紅火。
  • 單田芳去世:明天聽誰說評書?
    評書藝術家單田芳 圖 | 視覺中國單田芳:每天睜開眼睛就是評書單田芳先生是評書界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之一,如果他的評書每天播一回的話,可以播到2036年。然後就找一些人座談,都是那些老年人,回憶那會兒鬧義和團鬧紅燈照是什麼情形,之後再找文史資料,最重要是找一些本地寫『志』的專家,大伙兒開了有六七次座談會,後來集成一個思路,責成其中的一個人把《廊坊大捷》寫出來,最後交給我,我看了再加工,該刪的刪,該減的減,先拿腦子醞釀成熟,然後就開始錄製。這個階段你看有多長,準備了三四個月。」
  • 評書│單田芳大師 《三俠五義》全本 共180回合
    單田芳評書三俠五義簡介:《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長篇俠義公案小說。白玉堂積德行善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三俠五義》根據民間白玉堂的傳說,深度刻畫出一個人物鮮活、個性鮮明、仗義疏財,急公好義、重諾輕生、為國為民的年輕俠士形象 [3] 。
  • 他是「藝術大師」,評書說了一輩子,滿口假牙活到84,生前有遺憾
    1956年是單田芳,在大年初一的時候,第一次登臺表演,到了1957年,已經成了小紅人了。單田芳育有一兒一女,女兒單慧莉主要生活在單田芳的故鄉遼寧鞍山,傳承了單派評書事業,兒子也從事評書事業相關工作,在北京單田芳傳媒公司任總經理。
  •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成絕跡,別了老爺子!
    單田芳,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也是一位作家,曾在中國第七屆曲藝牡丹江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他出生於營口市,父輩都是從事曲藝工作。在1954年正式登上曲藝舞臺,2007年宣布退出曲藝舞臺,期間著有其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三俠五義》、《隋唐演義》等諸多耳熟能詳的評書。
  • 說說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誰才是真正的評書大家?
    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四人並稱評書四大家。袁闊成:泰鬥級的人物,表演說表並重,形神兼備從年齡和輩分來說,袁闊成是另外三人的長輩,另三人要稱袁先生為師叔。袁闊成是評書藝術改革的帶頭人,他首先撤掉書桌,使評書由高臺教化的半身藝術,變為講究氣、音、字、節、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