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河北衛視《你要去哪兒》第四期上線播出。作為國內首檔盲遊式文化旅行體驗節目,四位主持人,依循比賽規則,路人去哪兒,他們去哪兒,路人做什麼,他們做什麼。而在這期節目中,夏天和王小騫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老人。78歲的北京奶奶嚴敏文,風雨無阻去鄉村支教,用一個人的執著和大愛,堅守和去世老伴共同的約定。
耄耋之年進村支教 一人扛起亡夫遺願
與嚴奶奶的相遇實屬偶然,王小騫、夏天兩人在經歷信任危機之後,終於決定跟著路人小屈去他的目的地——保定淶水西官莊村。就是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小課桌」的創辦者——78歲的嚴奶奶。嚴奶奶離休前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她參與研究的設備生產材料曾用於殲29戰機的研發,而西官莊村則是她兒時的故鄉。2015年,偶然在電視上看到退休職工回鄉支教的故事,她和老伴一拍即合,決定拿出20萬元積蓄,在家鄉辦一個「小課桌」,為這裡的留守兒童送去知識和關愛。打這之後,嚴奶奶就聯繫了家裡的親戚,準備在父親的老宅上蓋教室。然而天不遂人願,2017年,「小課桌」還沒建好,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帶走了老伴,留下了嚴奶奶和未完成的約定。
「老伴走後,女兒問我,媽媽你想到哪兒去?我說,我就想回西官莊村,我要幹這件事(辦小課桌),有一種他還在的感覺。」 嚴奶奶認為,「小課桌」是兩人共同的心願,他走了,我要替她實現。
一年後,「小課桌」建好了,每周五,78歲的嚴奶奶都要坐三趟公交車,途徑94站,從北京輾轉6個小時車程來到西官莊村,給孩子們上課。在這裡,嚴奶奶不懼村中清苦的生活,反而甘之如飴,自己捨不得花,在孩子們身上卻很大方,因為她覺得,這裡的孩子就是她活下去的奔頭。正是這種信念,讓她用佝僂蒼老的身體扛起了和丈夫共同的約定,並用實際行動反哺童年成長的故土。老人的執著不僅讓王小騫紅了眼眶,更讓夏天想起了自己去世的母親,一度崩潰,痛哭流淚。
教育是愛更是傳承 平凡亦是不凡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嚴奶奶用無私的愛,給孩子們送去創造精彩未來的可能,而這種精神也感動著身邊的人,吸引著後輩不斷追隨,加入志願者團隊。同村的大學生小屈原本專業和教育不對口,研究生卻特意選擇了教育學,就是希望「小課桌」繼續延續下去。
「我都已經七十七、八歲了,身體再好,也在退化。見到年輕的志願者,我覺得小課桌有希望了,可以一代代傳下去。」嚴奶奶的眼裡閃著希望。
在鏡頭的記錄下,我們能看到,一個又一個年輕的志願者,接過了嚴奶奶肩上的擔子,走入支教隊伍,回到養育自己的山村,反哺故鄉。育人者的高尚不在於他培養出了多少科學家,藝術家,而在於他的細微毫釐之處,以高尚的師德影響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優秀品德的新一代。
這一份平凡中的感動,正是《你要去哪兒》最獨特的地方,不聚焦光鮮亮麗,不關注驚天動地,只是駐足生活中,展現身邊的平凡人。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而回歸平凡,正是《你要去哪兒》最大的不凡。(張文)
[ 責編:楊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