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間不足5平米的公共電話亭,這是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如今,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已經很少有人會到此來打電話了,但是,電話亭裡依然有一位老人在堅守著。
據了解,這位堅守的老人沈玉琇今年已是78歲高齡了。1993年時,她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如今,她已經在電話亭堅守了27年。相信有人會忍不住好奇:為什麼這位沈奶奶會如此執著於此呢?其實,沈奶奶的老伴早在1996年便不幸離去,他臨走時希望沈奶奶能夠把電話亭堅守下去。於是,為了這個說好的約定,沈奶奶就這樣堅持了27年。
現在,前來電話亭打電話的人並不多,而且,電話亭每月的收入還不到100元,但是,沈奶奶卻不曾怠慢,每天得空之時便會用酒精擦拭三臺公用電話。一方面,她知道,現在還要打公用電話的人,往往都是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而碰到沒帶錢卻又想打電話的人,她便也很樂意幫忙。另一方面,守著電話亭其實也能夠讓她得以消磨時間,排遣晚年的孤獨。
誠然,當時光無情地帶走了很多美好的食事物,這間小小的電話亭卻替沈奶奶保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甚至承載著丈夫的相伴。沈奶奶對電話亭的堅守,既喚起了我們對愛情的忠誠與珍惜,也提醒了年輕一代要意識到對老人的關心。
尤其是對於獨居老人來說,我們更要多加看望與關愛,了解老人的情感與生活所需,幫助他們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充實晚年生活,並教會他們如何視頻聊天,方便日常交流,當然,我們也要叮囑老人合理使用手機,不要長期盯著屏幕看,同時還可以在家中給他們備上一些健視佳,以便平時補充眼部營養,緩解用眼疲勞,呵護眼睛健康。
另外,沈奶奶也表示,只要自己身體還能堅持,就會一直在電話亭守下去,在她看來,這也算是守住了屬於一個時代的回音。
在很早以前,我們經常可以在路邊看見電話亭,可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話亭已經被淘汰了,我們如今也很難在路邊尋覓得到電話亭的蹤影。雖然,對於老舊的物件,我們總說要敢於「斷舍離」,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帶有歲月印記的老物件也記載了不可忘卻的歷史與回憶,而守住這些,也是對時代的一種敬重。
這是一位老人堅守與丈夫約定的地方,這一個有需要的人可以打電話的窗口,這是一個時代的小縮影。一間不起眼的電話亭,卻也放得下那麼多美好。相信,我們若也能夠像沈奶奶那樣,對每一天都滿懷期待,那麼,我們也會活到老,開心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