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8歲奶奶堅守電話亭27年:排遣晚年孤獨的背後是感人的約定

2020-12-25 小小懶貓11

在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間不足5平米的公共電話亭,這是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如今,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已經很少有人會到此來打電話了,但是,電話亭裡依然有一位老人在堅守著。

據了解,這位堅守的老人沈玉琇今年已是78歲高齡了。1993年時,她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如今,她已經在電話亭堅守了27年。相信有人會忍不住好奇:為什麼這位沈奶奶會如此執著於此呢?其實,沈奶奶的老伴早在1996年便不幸離去,他臨走時希望沈奶奶能夠把電話亭堅守下去。於是,為了這個說好的約定,沈奶奶就這樣堅持了27年。

現在,前來電話亭打電話的人並不多,而且,電話亭每月的收入還不到100元,但是,沈奶奶卻不曾怠慢,每天得空之時便會用酒精擦拭三臺公用電話。一方面,她知道,現在還要打公用電話的人,往往都是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而碰到沒帶錢卻又想打電話的人,她便也很樂意幫忙。另一方面,守著電話亭其實也能夠讓她得以消磨時間,排遣晚年的孤獨。

誠然,當時光無情地帶走了很多美好的食事物,這間小小的電話亭卻替沈奶奶保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甚至承載著丈夫的相伴。沈奶奶對電話亭的堅守,既喚起了我們對愛情的忠誠與珍惜,也提醒了年輕一代要意識到對老人的關心。

尤其是對於獨居老人來說,我們更要多加看望與關愛,了解老人的情感與生活所需,幫助他們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充實晚年生活,並教會他們如何視頻聊天,方便日常交流,當然,我們也要叮囑老人合理使用手機,不要長期盯著屏幕看,同時還可以在家中給他們備上一些健視佳,以便平時補充眼部營養,緩解用眼疲勞,呵護眼睛健康。

另外,沈奶奶也表示,只要自己身體還能堅持,就會一直在電話亭守下去,在她看來,這也算是守住了屬於一個時代的回音。

在很早以前,我們經常可以在路邊看見電話亭,可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話亭已經被淘汰了,我們如今也很難在路邊尋覓得到電話亭的蹤影。雖然,對於老舊的物件,我們總說要敢於「斷舍離」,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帶有歲月印記的老物件也記載了不可忘卻的歷史與回憶,而守住這些,也是對時代的一種敬重。

這是一位老人堅守與丈夫約定的地方,這一個有需要的人可以打電話的窗口,這是一個時代的小縮影。一間不起眼的電話亭,卻也放得下那麼多美好。相信,我們若也能夠像沈奶奶那樣,對每一天都滿懷期待,那麼,我們也會活到老,開心到老。

相關焦點

  • 78歲奶奶堅守上海最後一家傳呼電話亭:與亡夫的約定,一守就是27年
    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著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1993年,沈玉琇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1996年,丈夫臨終前說,希望她能把電話亭守下去。如今,78歲的沈玉琇值守這裡已有27年。沈玉琇說,守著電話亭,能讓她消磨時間、排遣孤獨,只要身體健康,她就會一直守下去,守住屬於一個時代的回音。
  • 上海78歲奶奶與亡夫約定守電話亭27年,能排遣孤獨,守住時代的回音
    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著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1993年,沈玉琇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1996年,丈夫臨終前說,希望她能把電話亭守下去。如今,78歲的沈玉琇值守這裡已有27年。沈玉琇說,守著電話亭,能讓她消磨時間、排遣孤獨,只要身體健康,她就會一直守下去,守住屬於一個時代的回音。網友評論延伸閱讀他92歲,她93歲 世間最美的愛情不過如此他92歲,她93歲。從青絲到白頭,他們已經相伴、相守、相依近80載。
  • 上海七旬老人堅守電話亭27年,是與亡夫的約定,更是時代的回聲
    隨著手機的普及,「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著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1993年,沈玉琇沈奶奶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1996年,丈夫臨終前說,希望她能把電話亭守下去。
  • 為了與丈夫的約定 78歲老太堅守公共電話亭27年
    隨著手機的普及,1952年就出現於上海的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退出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中心鬧市區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守著這間被稱為"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的,是一個78歲的老人。
  • 一守就是27年!78歲奶奶堅守上海最後的電話亭,只因與亡夫的約定
    以前,我們常常能在路邊看到電話亭,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它已被淘汰,我們在路邊也很難看到它的身影。但在上海福州路上,有一個不到5平米的公共電話亭,這也是全上海營業的最後一個呼叫亭。據悉,沈玉琇今年78歲了,已經在電話亭守了27年,1993年時,她和幾個同事一起承包了這個電話亭。1992年,沈玉琇老人的丈夫不幸去世,在他臨終前還表示,希望她能將電話亭守住。沈玉琇老太就這樣堅持了27年。雖然現在打電話的人不多,但沈玉琇從不怠慢,每天空著的時候都會用酒精擦拭她的公用電話。
  • 78歲上海奶奶堅守電話亭27年
    隨著手機的普及,「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上海市中心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這裡的老闆是一位78歲的老人,老人名叫沈玉琇,她告訴記者,「這家電話亭已經陪我度過27個年頭了」。
  • 78歲老人守上海最後傳呼電話亭27年
    新京報訊(記者 吳採倩)78歲的上海奶奶沈玉琇,因為堅守一個傳呼公共電話亭27年,成為「網紅奶奶」。在上海福州路614弄堂口,有一間不足5平米的傳呼公共電話亭,上面寫著「智能公話站」,這是上海最後一家傳呼公共電話亭。為了遵守亡夫的遺願,78歲沈玉琇在這裡守了27年。
  • 78歲上海老奶奶為亡夫堅守電話亭27年
    中新網上海12月8日電(記者 徐明睿)隨著手機的普及,「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上海中心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這裡的老闆是一位78歲的老人,老人名叫沈玉琇,她告訴記者,「這家電話亭已經陪我度過27個年頭了」。福州路上的公共傳呼電話亭 徐明睿 攝12月7日,記者採訪到了沈奶奶。她和記者回憶,1993年,她與幾位同伴一起承包了自家弄堂口的電話亭。
  • 為了與丈夫的約定,78歲老太堅守公共電話亭27年,網友:暖化了
    上海一老人與她的丈夫做了一個約定,也正是因為這一個約定,老人奉獻了她27年的時光給一個公共電話亭。沈婆婆的電話亭上海現在的經濟發展迅速,更替變化很快,導致現在在上海已經很少看見許多年代比較久遠的東西,比如公共電話亭。
  • 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
    隨著手機的普及,1952年就出現於上海的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褪出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中心鬧市區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守著這間被稱為"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的,是一個78歲的老人。
  • 78歲老人替夫還願 堅守的背後是奉獻更是傳承
    78歲的北京奶奶嚴敏文,風雨無阻去鄉村支教,用一個人的執著和大愛,堅守和去世老伴共同的約定。  耄耋之年進村支教 一人扛起亡夫遺願  與嚴奶奶的相遇實屬偶然,王小騫、夏天兩人在經歷信任危機之後,終於決定跟著路人小屈去他的目的地——保定淶水西官莊村。就是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小課桌」的創辦者——78歲的嚴奶奶。
  • 5G公用電話亭亮相上海 助力5G信號「無縫」覆蓋
    據悉,已有10餘座位於上海鬧市區的公用電話亭接通5G網絡。預計到今年年底,上海電信將完成100多處公用電話亭的5G改造升級;部分公用電話亭還將增設「共享充電」服務,方便「無憂上網」。上海正加快智慧城市建設,2020年上海將累計建成2萬個5G基站,推進5G網絡市域全覆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通信運營商均在年內加快5G基站部署。
  • 上海公用電話亭裝上5G了!
    近日,上海南京東路,工作人員正在對公用電話亭頂部的5G小微基站做調試,變身成為5G公用電話亭。通過對現有電話亭的改造升級,不僅可以有效利用資源完成5G信號覆蓋,也給生活在上海的居民帶來了便利。據悉,預計到今年年底,上海將完成100多處公用電話亭的5G改造升級。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四家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 百年公用電話亭正在變!變!變!
    在上海街頭,有一樣公共設施已經靜靜陪伴了我們近百年,那就是"公用電話亭"。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公用電話亭,似乎漸漸成了擺設。但最近,它們正悄然變身。 其實上海街頭的這些小亭子,有近百年的歷史。上世紀30年代上海就有了第一個公用電話亭,1984年,金陵路上又開設了最早的7座投幣式公用電話亭。
  • 發現丨報刊亭:空間退場 溫情仍在
    老楊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上,對自己的未來生計看得通透:「我這報刊亭和以前的公用電話亭沒啥不一樣。」在他眼裡,報刊亭和過去的公用電話亭都會成為經濟與科技進步而淘汰的產物,報刊亭經營者無一例外走向解體。不同的是,公用電話亭只是單純的工具擺設,而報刊亭的生意下,還有不少人情溫度。
  • 「後浪」們不知的公用電話亭拆除了,誰還會記得那個年代?
    但真正追溯中國公用電話的歷史,卻比這早了近100年。1878年,美國舊金山出現了世界最早的公用電話亭,公用電話逐漸在歐美流行。1882年,洋氣的上海灘緊緊跟上國際步伐,由丹麥大北電報公司設立了第一間公共電話室,比日本東京、橫濱還要早上整整8年。1932年,美商上海電話公司在租界內裝設了投幣式公用電話亭,要投入特製的角幣才能使用。
  • 走進圖畫書的美好《狐狸電話亭》
    導讀:     深山裡的狐狸媽媽怎麼會和山腳下的小男孩在一座老舊的電話亭相遇,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 這位奶奶「隔空對話」國外的外孫女,背後的故事很感人……
    近日,一段孫女和奶奶「隔空對話」的視頻火了,很多網友直呼好感動!奶奶通過安裝在自家門前的監控,與遠在千裡之外的家人分享溫馨日常。視頻中,這位奶奶在大門口的監控前,向孫女展示剛摘的花和蔬菜、剛添置的新衣服、自己剛撿到的小石頭等,滿臉笑容地同孫女分享自己稀鬆平常的生活。正是這些簡單而溫情的畫面,觸碰到了大家內心最柔軟的部分。5萬多條評論,滿是「好像自己的奶奶」、「好感人」、「奶奶的笑裡帶著心酸」之類的話語,戳中了大家的淚點。
  • 英國冷知識:紅色電話亭的起源
    K1電話亭是英國郵局推出的第一個標準公用電話亭,於1921年建成,和後來的電話亭不同的是,它是混凝土質地。如今在英國只剩下了七個,都被列為英國二級保護建築。K1電話亭推出後不久,開始在倫敦推廣,不過這個電話亭遭到了倫敦市政廳的抵制,他們覺得這個電話亭太醜了,所以他們一直不讓郵局在倫敦設立這個電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