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旬老人堅守電話亭27年,是與亡夫的約定,更是時代的回聲

2020-12-25 臺視調查

隨著手機的普及,「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著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

1993年,沈玉琇沈奶奶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1996年,丈夫臨終前說,希望她能把電話亭守下去。

「我先生就跟我說,你如果能夠堅持的話就堅持到底,在這裡我待著,不管怎麼說都有一點樂趣。」為了這個約定,沈奶奶每天都準時來到電話亭,一待就是12個小時。如今,78歲的沈奶奶值守在這裡已經有27年了。

儘管現在打電話的人不多,沈奶奶卻不曾怠慢,每天空下來就會用酒精擦拭三臺公用電話,她知道,現在還要來打公用電話的人,往往都是需要幫助的人,碰到沒帶錢的人想打電話,她也很樂意幫忙。

沈奶奶說,守著電話亭,能讓她消磨時間、排遣孤獨,只要身體健康,她就會一直守下去,守住屬於一個時代的回音。

網友熱議:

感人的約定,感動的堅守,祝老奶奶永遠健康!

守住了一個時代的回音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78歲奶奶堅守上海最後一家傳呼電話亭:與亡夫的約定,一守就是27年
    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著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1993年,沈玉琇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1996年,丈夫臨終前說,希望她能把電話亭守下去。如今,78歲的沈玉琇值守這裡已有27年。沈玉琇說,守著電話亭,能讓她消磨時間、排遣孤獨,只要身體健康,她就會一直守下去,守住屬於一個時代的回音。
  • 上海78歲奶奶堅守電話亭27年:排遣晚年孤獨的背後是感人的約定
    在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間不足5平米的公共電話亭,這是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如今,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已經很少有人會到此來打電話了,但是,電話亭裡依然有一位老人在堅守著。據了解,這位堅守的老人沈玉琇今年已是78歲高齡了。1993年時,她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如今,她已經在電話亭堅守了27年。相信有人會忍不住好奇:為什麼這位沈奶奶會如此執著於此呢?其實,沈奶奶的老伴早在1996年便不幸離去,他臨走時希望沈奶奶能夠把電話亭堅守下去。於是,為了這個說好的約定,沈奶奶就這樣堅持了27年。
  • 78歲老人守上海最後傳呼電話亭27年
    新京報訊(記者 吳採倩)78歲的上海奶奶沈玉琇,因為堅守一個傳呼公共電話亭27年,成為「網紅奶奶」。在上海福州路614弄堂口,有一間不足5平米的傳呼公共電話亭,上面寫著「智能公話站」,這是上海最後一家傳呼公共電話亭。為了遵守亡夫的遺願,78歲沈玉琇在這裡守了27年。
  • 上海78歲奶奶與亡夫約定守電話亭27年,能排遣孤獨,守住時代的回音
    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著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1993年,沈玉琇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1996年,丈夫臨終前說,希望她能把電話亭守下去。如今,78歲的沈玉琇值守這裡已有27年。沈玉琇說,守著電話亭,能讓她消磨時間、排遣孤獨,只要身體健康,她就會一直守下去,守住屬於一個時代的回音。網友評論延伸閱讀他92歲,她93歲 世間最美的愛情不過如此他92歲,她93歲。從青絲到白頭,他們已經相伴、相守、相依近80載。
  • 78歲上海老奶奶為亡夫堅守電話亭27年
    中新網上海12月8日電(記者 徐明睿)隨著手機的普及,「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上海中心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這裡的老闆是一位78歲的老人,老人名叫沈玉琇,她告訴記者,「這家電話亭已經陪我度過27個年頭了」。福州路上的公共傳呼電話亭 徐明睿 攝12月7日,記者採訪到了沈奶奶。她和記者回憶,1993年,她與幾位同伴一起承包了自家弄堂口的電話亭。
  • 一守就是27年!78歲奶奶堅守上海最後的電話亭,只因與亡夫的約定
    以前,我們常常能在路邊看到電話亭,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它已被淘汰,我們在路邊也很難看到它的身影。但在上海福州路上,有一個不到5平米的公共電話亭,這也是全上海營業的最後一個呼叫亭。據悉,沈玉琇今年78歲了,已經在電話亭守了27年,1993年時,她和幾個同事一起承包了這個電話亭。1992年,沈玉琇老人的丈夫不幸去世,在他臨終前還表示,希望她能將電話亭守住。沈玉琇老太就這樣堅持了27年。雖然現在打電話的人不多,但沈玉琇從不怠慢,每天空著的時候都會用酒精擦拭她的公用電話。
  • 78歲上海奶奶堅守電話亭27年
    隨著手機的普及,「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上海市中心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這裡的老闆是一位78歲的老人,老人名叫沈玉琇,她告訴記者,「這家電話亭已經陪我度過27個年頭了」。
  • 為了與丈夫的約定 78歲老太堅守公共電話亭27年
    隨著手機的普及,1952年就出現於上海的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退出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中心鬧市區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守著這間被稱為"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的,是一個78歲的老人。
  • 為了與丈夫的約定,78歲老太堅守公共電話亭27年,網友:暖化了
    上海一老人與她的丈夫做了一個約定,也正是因為這一個約定,老人奉獻了她27年的時光給一個公共電話亭。沈婆婆的電話亭上海現在的經濟發展迅速,更替變化很快,導致現在在上海已經很少看見許多年代比較久遠的東西,比如公共電話亭。
  • 守住時代回音!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
    隨著手機的普及,1952年就出現於上海的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褪出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中心鬧市區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守著這間被稱為"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的,是一個78歲的老人。
  • 5G時代,公用電話亭居然還有這作用?
    公用電話亭最早誕生於1878年美國的舊金山。上世紀90年代,通訊不發達的時候,遍布上海街頭的公用電話亭曾經是人們聯絡感情的重要工具。在老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人們在這裡排隊打電話的場景。▲ 安裝5G微基站的工作人員不過並不是上海所有的電話亭都會被改造成「5G電話亭」,上海電信表示會根據相應區域的5G覆蓋實際情況進行決定,如果電話亭周圍的5G環境良好,就不會動手改造電話亭
  • 78歲老人替夫還願 堅守的背後是奉獻更是傳承
    而在這期節目中,夏天和王小騫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老人。78歲的北京奶奶嚴敏文,風雨無阻去鄉村支教,用一個人的執著和大愛,堅守和去世老伴共同的約定。  耄耋之年進村支教 一人扛起亡夫遺願2015年,偶然在電視上看到退休職工回鄉支教的故事,她和老伴一拍即合,決定拿出20萬元積蓄,在家鄉辦一個「小課桌」,為這裡的留守兒童送去知識和關愛。打這之後,嚴奶奶就聯繫了家裡的親戚,準備在父親的老宅上蓋教室。然而天不遂人願,2017年,「小課桌」還沒建好,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帶走了老伴,留下了嚴奶奶和未完成的約定。  「老伴走後,女兒問我,媽媽你想到哪兒去?
  • 百年公用電話亭正在變!變!變!
    在上海街頭,有一樣公共設施已經靜靜陪伴了我們近百年,那就是"公用電話亭"。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公用電話亭,似乎漸漸成了擺設。但最近,它們正悄然變身。 其實上海街頭的這些小亭子,有近百年的歷史。上世紀30年代上海就有了第一個公用電話亭,1984年,金陵路上又開設了最早的7座投幣式公用電話亭。
  • 上海公用電話亭裝上5G了!
    近日,上海南京東路,工作人員正在對公用電話亭頂部的5G小微基站做調試,變身成為5G公用電話亭。通過對現有電話亭的改造升級,不僅可以有效利用資源完成5G信號覆蓋,也給生活在上海的居民帶來了便利。據悉,預計到今年年底,上海將完成100多處公用電話亭的5G改造升級。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四家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 「後浪」們不知的公用電話亭拆除了,誰還會記得那個年代?
    但真正追溯中國公用電話的歷史,卻比這早了近100年。1878年,美國舊金山出現了世界最早的公用電話亭,公用電話逐漸在歐美流行。1882年,洋氣的上海灘緊緊跟上國際步伐,由丹麥大北電報公司設立了第一間公共電話室,比日本東京、橫濱還要早上整整8年。1932年,美商上海電話公司在租界內裝設了投幣式公用電話亭,要投入特製的角幣才能使用。
  • 5G公用電話亭亮相上海 助力5G信號「無縫」覆蓋
    據悉,已有10餘座位於上海鬧市區的公用電話亭接通5G網絡。預計到今年年底,上海電信將完成100多處公用電話亭的5G改造升級;部分公用電話亭還將增設「共享充電」服務,方便「無憂上網」。上海正加快智慧城市建設,2020年上海將累計建成2萬個5G基站,推進5G網絡市域全覆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通信運營商均在年內加快5G基站部署。
  • 「任性」報刊亭只賣自己喜歡的書 澧縣老人長沙街角堅守10年
    華聲在線1月17日訊 在這個信息傳遞飛快的時代,萬千種娛樂方式快速地改變著年輕人的喜好,但在有些人的世界中,還習慣生活在舊時光裡。長沙,就有一位退休後堅守報刊亭的馬爹,他說,自己年輕時熱愛讀書,一直夢想著能有自己的書室,現在一間小小的報刊亭就是他實現夢想的地方。
  • 電話亭在國內已經淘汰,為什麼在發達國家還在使用?
    現在對於中國來說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而且全部都是智慧型手機,不過,在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人們和家人主要是通過公用電話,也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中看到的電話亭,可能很多人對於電話亭都是比較陌生,因為現在在國內已經很難看到它的蹤跡了,但是在國外還是比較常見的,特別是在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那麼為什麼這些高達發達的國家還保留著大量的電話亭呢
  • 英國冷知識:紅色電話亭的起源
    K1電話亭是英國郵局推出的第一個標準公用電話亭,於1921年建成,和後來的電話亭不同的是,它是混凝土質地。如今在英國只剩下了七個,都被列為英國二級保護建築。K1電話亭推出後不久,開始在倫敦推廣,不過這個電話亭遭到了倫敦市政廳的抵制,他們覺得這個電話亭太醜了,所以他們一直不讓郵局在倫敦設立這個電話亭。
  • 靈異鬼故事:消失的電話亭
    喝的東倒西歪的陳明被朱貴扶出車外,目光卻落在了路邊的一座電話亭上,那電話亭和一般的不太一樣,通體散發著神秘的氣息,醉意濃濃的陳明正奇怪自己怎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感覺呢,卻看到電話亭邊上立著一塊招牌:如果電話亭,這個電話亭還有招牌呀,不愧是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