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電話亭最早誕生於1878年美國的舊金山。上世紀90年代,通訊不發達的時候,遍布上海街頭的公用電話亭曾經是人們聯絡感情的重要工具。在老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人們在這裡排隊打電話的場景。但隨著手機的普及,公用電話亭似乎正在成為了路邊擺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多數人不用公用電話,也不知道公用電話還能用。
如今隨著 5G 基站的全面建設,這些公用電話亭也走在5G轉型的前列,最近首批「5G電話亭」正式在上海亮相了。
「5G電話亭」有啥不一樣?
淮海中路思南路口的公用電話亭是新上線的「5G電話亭」之一,雖然在外觀上跟普通的電話亭沒有區別,但內部卻經歷了大改造。公用電話亭加入了5G小微基站後,附近區域的5G網絡質量得到了明顯加強。
以往的 5G 科普文章中小黑跟大家說過, 5G 相比 3G和4G ,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才能滿足良好的信號覆蓋。但是在市中心的區域,想要選擇合適的 5G 基站位置並不容易,而利用原先的電話亭來改造,就可以在不破壞原有景觀的基礎上,實現5G全覆蓋。
改造後的電話亭附近網速能有多快?根據現場 5G 手機進行實測,可以達到下行830Mbps、上行60Mbps。多輪測試下來,5G下行網速都能穩定在800Mbps左右,是4G網速10到20倍左右。在這裡觀看高清視頻不會卡頓,選擇藍光4K最清晰的版本,拖拽進度條,不到1秒就能完成緩衝。
現在上海淮海中路、黃陂北路等市中心道路上的多個電話亭都變成5G電話亭,我們在5G電話亭周邊區域就能感受到5G網速明顯變快。我們走在這些熱鬧的街區,在逛街的同時,也可以享受 5G 快速上網娛樂。
5G電話亭改造不易
公用電話亭的5G改造雖然不需要爬到樓頂,但是加裝小微基站的施工難度也不小。因為電話亭頂部只有不到1米見方的傾斜空間,在這個狹小空間內,不僅需要安裝天線設備、電源設備,同時還需要安裝AAU設備、光交箱及連接饋線等等。施工人員需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寸的空間,否則無法放進所有的設備,另外有些電話亭需要進行電源改造、接入光纖等,改造的工作量也不小。
不過並不是上海所有的電話亭都會被改造成「5G電話亭」,上海電信表示會根據相應區域的5G覆蓋實際情況進行決定,如果電話亭周圍的5G環境良好,就不會動手改造電話亭。預計到年底,上海將完成100多處電話亭的改造升級。
5G時代,電話亭能否華麗轉身?
5G電話亭之前,公用電話亭其實已經歷過許多次的改造和變遷,最初變成 WiFi 亭讓人們可以無線上網;後來也成為過「悅讀亭」,讓人們在這裡可以打電話、WiFi上網,還能讀書借書。儘管人氣大不如前,但電話亭一直默默承擔著公共服務與便民的責任。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公用電話亭能否實現新一輪的華麗轉身呢?小黑暢想著公用電話亭可以成為一個多功能的便民驛站,除了上網、繳納水電費、地理信息查詢、手機充電等服務理論上都可以在小小的電話亭中實現,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但如果真的要改造仍需面臨很多難題,比如要許多的專業設計,更加需要後續的維護。但5G時代的電話亭,確實有條件成為信息化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
雖然現在打公用電話的人少了,但小黑認為,公用電話亭還有很多理由繼續存在下去。公用電話亭可以是一個時代的文化標誌;很多意料之外的情況下,公用電話也能作為應急方案,承擔110、119等緊急電話呼叫的作用。因此未來公共電話亭的發展規劃,一定是在保留基礎便民服務的同時,加入符合人們需求的創新元素,推動不斷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