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熱愛賽車,我們的技術確實還有待提升,但面對網絡暴力下的鍵盤車神們,我們要敢於豎起中指,大喊一句,你過來呀!讓我們賽車場上見!
龍泉山脈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是成都著名的旅遊景區,同時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三國蜀國為何定都成都,起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天然屏障。成都自古以來成為「天府之國」的重要地理保障。龍泉山以東是川中丘陵,這裡是四川盆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換句話說,龍泉山和川中丘陵是成都與重慶這兩座西南大城之間的屏障。從西向東出發,欲從陸地去成都,龍泉山是必經地之一。
以上的簡要描述都是我們之前對龍泉山的印象,準確的說是2020年12月4日前,因為在2020年12月4日,「愛成都 迎大運」2020中國汽車摩託車登山大獎賽暨汽車短道拉力賽在成都龍泉吾悅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式及發車儀式,龍泉山拉力賽正式拉開了序幕。
此次龍泉山拉力賽雖然是已短道拉力賽的名義籌辦的,但整體的賽事卻非常傾向於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賽事方式摒棄了之前短道拉力賽的多車同發或A/B道發車PK的模式,而是將一條3.6公裡長的柏油路山路作為賽道,新穎的比賽吸引了眾多市民的關注,更讓龍泉山成為成都的新晉網紅打卡地。
此次龍泉山拉力賽吸引了大約100名車手參賽,參賽車輛也是五花八門,有百萬的高配賽車,也有幾萬元的入門級賽車;平民賽車模式加上家門口即可觀戰,讓龍泉山拉力賽在為期3天的比賽中刷爆了抖音等短視頻平臺。
龍泉山拉力賽,來自短視頻的嘲諷
筆者由於工作原因沒有去龍泉山拉力賽,但作為一名業餘賽車手,還是非常關注比賽進展的,自然而然我在抖音上也看到了大量的龍泉山拉力賽的視頻,同時也看到了評論中大量的對專業賽車手的嘲諷。在一個有3318條的視頻評論裡,我看到了「這個速度還幹不贏我05年的富康」、「我開麵包的時候可比這個瘋狂多了」甚至還有更加嘲諷的「是用怠速跑的嗎」等等。
我想看到這裡很多賽車手心裡都不舒服,包括我。我們的本意是想奉獻一場緊張刺激的比賽,但我們卻得到這樣的結果,為什麼?
網絡暴力催生出的另類鍵盤車神
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逐步普及,網絡暴力事件層出不窮,這個網絡暴力可以針對個人,也可以針對一個職業;賽車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由於很多不正確的輿論引導,賽車手被打上了敗家富二代、不務正業、玩物喪志的標籤。這就成為了催生網絡暴力的溫床。
其次是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咱們就以成都龍泉驛區為例,這裡全年整車產量超100萬輛、產值突破2000億元,汽車產量佔據四川省90%、成都市98%的份額。有駕照的人越來越多,而這些司機在熟練駕駛後會對自己的駕駛技術水平產生很大的自信,再加上之前認知玩賽車的都是一些浮誇子弟,很自然的對比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要遠遠高於這些人。
在一起汽車媒體裡我們看到的很多鍵盤車神是對車輛技術方面的討論,但在龍泉山拉力賽的很多比賽短視頻評論區,這些鍵盤車神就把賽車手的車技作為了吐槽對象。筆者試著分析如下幾點:
1、外面的月亮就是圓就是亮,看過WRC的視頻就對比中國的拉力賽品頭論足,而忽視了專業攝影師拍攝手法和車輛性能等主要因素,片面的強調車手不行。2、自己想當然的將堵車快速加塞,高速超車等危險駕駛與賽車技術劃等號,高估自己的駕駛水平,從而挖苦現役賽車手。3、當地的司機,對於這個路段可能確實很快,就是我們所說的地頭蛇;但他的快是基於對路面熟悉的程度,而拉力賽賽車手的技術是全方面的,片面的看待導致對自己技術的誤判。4、忽視車輛方面的差距,用全世界頂級的賽車和賽車手的標準去衡量國家級賽車賽事,這本身就不科學,也不可取。5、吃不到葡萄說不葡萄酸的嫉妒心理,整個評論沒有實質性的駕駛技術方面的討論。6、遊戲或電影愛好者,用自己遊戲的跑法和電影的片段做參考來看待真實的賽車運動。
綜上的六點原因大致涵蓋了龍泉山拉力賽短視頻評論裡的針對賽車手的網絡暴力攻擊言論的源頭。
龍泉山拉力賽的中國賽車手
此次龍泉山拉力賽匯聚了中國百餘名賽車手,其中很多都是參加過CRC和CSRC的專業車手,無論從駕駛技術以及實戰經驗方面都是可圈可點的。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多新人,但這些新人也都是持有中國汽車摩託車運動聯合會頒發的賽車執照的,換句話說,無論新人還是老人,參與比賽的賽車手都是經過專業賽車培訓的。而要想參加賽車培訓並順利拿到執照,駕駛的基本功都不會差的。
面對鍵盤車神的網絡暴力語音,也有部分車手發聲,其中比較著名的是賽車手王浪濤的留言,王浪濤應該算是目前國內拉力賽車手裡出名的好手之一,就連韓寒這樣的雙料冠軍都對他讚許有加。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的獅王教導幼崽和野狗打架的故事,寓意很明顯,不是什麼人都配做你的對手,不要與那些不同路的人爭辯,微微一笑遠離他。
沒錯,就連上文提到的韓寒都會遭遇的計程車司機的調侃(他自己文章提到過),甚至很多這樣的司機認為只要給他一輛和韓寒一樣的車,他跑得一定比韓寒快。
沉默不是默許,你過來呀
中國有句俗話,叫「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中國汽車運動發展到今天,已經平民了很多,所有人都可以參加賽車手的培訓和學習,價格方面也並不是天價,1萬-2萬的費用大多數都能承擔得起,一場短道比賽租車費用也不過3000-5000元,想要證明自己?其實不難,因為,舞臺並不遙遠。
想要證明自己不是靠嘴說的,是要有行動力的,筆者目前所知的中國的很多賽車手其實都是因為愛好聚集在一起的,很多都是普通人,他們的職業也是五花八門,有跑運輸的,有媒體工作著,有計程車司機,也有真實搬磚的……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辛勤勞動著,然後用微薄的收入來支持自己的夢想,正如《飛馳人生》所說,「帶上頭盔,綁上安全帶,我宛如新生……」
實事求是的講,中國賽車手的普遍技術確實無法和老外進行對比,正如王浪濤所說的那樣,我們的汽車運動才發展幾年?但對比幾年前的比賽,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賽車技術和國外的賽車技術的差距在逐年縮小,無論從參賽成本到賽事規模以及技術含量媒體支持等,用肉眼可見的速度都在提升。
「你過來呀!」
這雖是沈騰的一句臺詞,但也代表著大多數中國賽車手的心聲,與其躲在屏幕後發洩著負能量,肆意揮霍青春;不如走出家門,為自己的夢想出一份力,想要證明自己是不是真的快,那麼就賽場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