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 作者
中國新聞社(ID:CNS1952) | 來源
孟夏 | 編輯
拍電影、電視劇需要道具再常見不過,但你知道這些道具都是哪來的嗎?
浙江橫店影視城有一位「道具大王」,專門製作道具供給各個劇組,他把自己的工作室稱之為「道具超市」。除了這些,還有數萬件道具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貨架」上,可謂是應有盡有。這位「道具大王」 名叫朱冬青,是一位「資深」的道具大師。
朱冬青是浙江磐安人,距離橫店影視城很近,最早學的木雕專業。2000年,拍電影成為了橫店最時髦的行業,他毅然加入了「影視大軍」,輾轉於各個劇組,幫忙製作道具。2007年,朱冬青開辦了「朱仔道具工作室」,當起了老闆。同時,為了適應這個行業,他還自學了繪畫、電焊、裁縫、鐵藝、皮藝等技術。只要是劇組需要的道具,他都能夠想方設法地「變」出來。朱冬青笑稱,自己包攬了設計、美工、道具等多個職務。為了滿足劇組的需求,朱冬青學習了很多技能,翻模、雕刻、製圖、電焊、電工……朱冬青舉例說,像買來的老式照相機,閃光燈本來不會閃,他自己拆出來研究、改裝,把它的電路重新改掉,電池重新裝進去,最終可以正常使用;像電臺一類的物件,也都是他自己改裝的。朱冬青說,把這些技術全部合在我自己一個人身上,再加之自己從小學這個專業,於是就養成堅持工匠精神的習慣,不做到自己滿意,絕對不會收手。朱冬青表示,現在「道具超市」裡物品大部分都是由各地搜羅來的,他只要一有空就會到外面去尋找。而有些在生活中難以找到的道具,朱冬青就照著圖紙,自己動手做。就這樣,來找他租道具、製作道具的劇組也越來越多。在他手上有一本筆記本,上面記著上千個劇組的名字,如《我和我的祖國》、《雞毛飛上天》、《潛伏》等,都是與他有過業務來往的劇組。他說,自己也越來越喜歡這些「老物件」,希望退休後能開一個小型展館,把這數萬個道具放在裡面,供他人參觀。「我們現在也越來越喜歡這些老東西,這個老東西的資源也越來越少,就很愛惜這些東西,我有時候如果半天一天沒見著,我都想進去轉一下,看它們一眼,把它放一放整齊,有灰塵把它弄一下擦一下,所以整整齊齊地放在那裡,我是有這麼一個想法,等到我老了,退休了,幹不動了,我回老家去,或者弄一個小展館啊供人家參觀參觀這樣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