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到超市裡面買菜,因為超市裡的蔬果肉品往往都能滿足需求。幾乎每個賣肉的商超裡都會有一個專門的冷凍櫃來存放一些冷凍肉品,其中雞腿、雞翅是最常見的肉品之一。消費者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雞腿和雞翅的出現,久而久之就會對它們的供應和安全性產生懷疑。源源不斷的雞腿都是從哪來的?它們會不會是打了激素的雞?
相信不少消費者在面對冷凍肉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疑慮,但只要你了解了正規冷凍肉背後的產業鏈,就會放心不少。正規超市裡售賣的冷凍雞腿、雞翅和雞胸肉基本是從各地養殖場裡出來的,養殖場先對成雞進行身體部位的分解,然後進行冰凍,最後通過不同渠道進入市場。
據了解,目前國內存在許多大型肉品加工廠,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從養殖場裡收取整雞,然後將它們進行身體部位的分解和冷凍,最後根據不同市場的需求進行分銷。此外,一些較大型的商超或連鎖品牌都會直接和養殖場建立合作關係,養殖場製作好成品後直接送到商超裡。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生活所需的肉品數量多,因此國內一部分速凍肉品是從國外進口的。
那麼冷凍雞肉都是打了激素的雞製成的嗎?據了解,目前國內的冷凍雞肉基本來自白羽雞,這種雞在飼料的科學配比、有效的防疫、品種的優化以及合理的養殖等多種優勢的加持下,能夠在以較快速度成長的同時也不失肉質的營養和口感。打激素確實會使雛雞發育更快,但是打激素也會使養殖雞的成本上升。
而且並非每一隻雞都能夠接受激素的注射,有些會導致發育不良甚至是死亡。因此市面上經過檢查的合格產品基本都不含激素,但不是從第一渠道獲取到的雞肉就難以保證了,例如快餐食品裡的炸雞等。即使以上對冷凍雞肉進行了多方解釋,可能還是有消費者認為冷凍食品在營養方面就是沒有生鮮產品好,因此而拒絕冷凍產片,這種做法可取嗎?
做法取決於個人選擇,筆者想說的是冷凍肉在營養上確實會遜色於生鮮肉,因為冷凍會導致蛋白質等營養流失,但是冷凍能夠使生鮮肉中大多數微生物失活。也就是說,我們平時買到的生鮮豬肉中雖然營養高,吃起來有新鮮感,但是其中可能存在致病細菌。而冷凍肉雖然營養不及生鮮肉,但是口感往往更加,因為肉類冷凍前進行了排酸,而且其中含有致病細菌的可能性更低。
當然,這篇文章並非主張大家都去買冷凍肉,只是澄清一下對冷凍肉由來已久的「偏見」。至於選擇哪種方式的肉類,這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傾向。
和生鮮雞肉相比,有什麼優點和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