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有意思家族成員劇逗(ID:shenghuoxiangyang)
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總是要分開的。
但有些事情是時間無法摧毀的。
TODAY
分享一次新片創作談
賈樟柯 | 山河故人
昨天去看《山河故人》點映場,整部電影依舊是極其賈樟柯式的汾陽故事,不同的是,少了全景式的冷靜觀察,多了對情感體驗的聚焦式展現。
對於不熟悉賈樟柯的觀眾來說,這樣的縣城故事出現在大銀幕上,可能是一次新鮮的觀影體驗;而對於熱愛他的人來說,便似是故人來了。整理了主創交流會筆記分享給你,或許會讓你在觀影之時,獲得更多情感體悟。
「一部關於時間與愛的電影」
每一部影片拍完,它的影像、視聽語言是獨立的,大家可以按照各自的生活經驗、閱歷、性格去讀解它、感受它。在拍攝之初,我就想拍一部聚焦在情感上的電影,而觀眾進入到這個電影最好的方法也可能是情感的投入。
曾經年少愛做夢,一心只想往前飛。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一種「一心往前飛」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可能我們會忽略很多情感、失落很多親人。與我而言,可能很少有機會去面對這樣一種情感的體驗。13年拍完《天註定》以後,對於這種情感體驗的描述,以及情感與時間的關係的思考變得迫切。
我出生在山西汾陽這樣一個小城,喜歡上電影,21歲到省會太原學美術,23歲到北京電影學院學習,大學之後開始當導演,去到世界各地,本身也是一種十分漂浮的過程,離開故鄉,不斷往前走的過程。
人生就像劇本,我們都在演著相似的劇情,無非是出生、成長、相愛、成立家庭、面臨生老病死這些事情。在這些過程中,時間安排我們有的演第一幕,有的人演第二幕,有的人演第三幕。對我來說,我想去拍一部電影讓年輕人了解,時間深處,愛的可能性。
「關於電影的6個問題」
1.為什麼從1999年開始整個故事?
我是70後,在我的經歷中,99年非常重要,經歷了沒有網際網路到有網際網路,沒有手機到普遍使用手機,沒有高速公路到到處是高速公路,大家都很貧窮到開始有人買私家汽車。整個時代在99年作一個分界線,帶給了我們全新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事實上它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們的情感選擇。
06年的時候,我父親去世。我父親過世之後,我母親一個人在山西生活,我做電影很忙,所以我每年看她的次數很少,每次回去我都拿錢給我媽媽。我說,媽媽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出門一定要打車,然後我就很心安理得地離開了。
濤與兒子的短暫旅途
到後來我突然覺得,我母親她的狀態很孤獨,然後也不快樂,我後來明白,其實她需要的是我的時間,當我發現這一點之後,對我震動非常大,因為就連我也受到了這種消費主義價值觀的影響,就是錢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其實在情感的選擇裡面,錢並不重要。就好像在這部電影裡面,女主角濤的兩次選擇給自己的傷害一樣。
在過去我的早期電影裡,我自己比較喜歡冷靜的、客觀的、觀察式的拍攝,但這部影片是像人的血液一樣,是有體溫的。平靜的時候血液靜默、高興的時候血液上升,悲哀的時候四腳冰涼。我想拍出情感的這種動態,它是處在一種活潑的動態裡面。
2.電影中出現的「扛關公刀的少年」有何深意?
電影中的人物都處在一種漂泊的狀態,無論是張晉生、煤老闆還是到樂,他們都是逐漸地在漂泊中失根,離開故土,所以我覺得應該把電影的起點放在故鄉。當拍到女主角濤一個人站在鼓樓看城市街道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來很多年前碰到一個少年,他扛著一把關公刀,我覺得穿越了。我說,喲,關二爺回來了這是。
後來轉念一想,我覺得特別感動。那麼小一個孩子,他在找一個生計、謀一個活路,而在這部電影裡,其實大家都是同樣的命運,都在一種漂泊裡,即使是濤,她沒離開故鄉,但她的情感也處在漂泊當中。
賈樟柯電影中的故鄉
所以想到這裡,我就想把這一幕拍下來,雖然它跟主要的敘事沒有關係,但是它是我們生活中的無數次擦肩而過的,我們可以感受到的一種生活的詩意。就好像旅行途中看到的一團火在燃燒,你會心動一下,然後離開。它不會對我們的生命產生什麼影響,但是它是詩意的一部分。所以,對我來說,那個小孩是我生命中擦肩而過的詩意,同時,他也是漂泊主題的一個更泛化的符號。
而像電影中突然出現的飛機墜毀這樣看似與劇情毫無聯繫的隱喻畫面,實際上是我的童年生活反映。我們的生活中會出現很多偶然的不幸,它是我們無數個生活儀式中的另一個儀式,就是祭奠。
3.為什麼電影出現三種不同畫幅?
劇本完成後,電影的第一部分定在1999年,它不遠不近,但很多記憶已經模糊了,我想起那個時候我有一臺DV,並用它拍了很多素材,那個時候的街道是什麼樣子的,人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街上的自行車、摩託車是什麼型號的,作為一個時代的考據,我找到了一些素材。第一個素材便是我在大同拍的迪廳,看完覺得完全是恍如隔世。十幾年前,自然的人的狀態,在迪斯科裡面,剛剛學會跳舞,充滿激情又跳得有點彆扭的感覺,可能是演員達不到的。
電影以極具年代感的舞蹈開篇與結尾
所以我決定使用那些氛圍性的鏡頭補充到裡面。於是,整個99年段落都是使用了經典的4:3畫幅,一方面是尊重那些老素材的構圖考慮,另一方面那個時候的視覺記憶,4:3是佔有很大比重的,像當時的電視機、電腦顯示器也是4:3的,這和那個時代的影像畫幅記憶是很貼切的。
第二段部分,煤礦部分用了一些這幾年拍的紀錄片,它的畫幅是1:1.85,這樣整部電影就有了兩個畫幅,那我覺得第三部分2025年,乾脆也改變一個畫幅,1:2.39,變成超寬銀幕,這樣整個電影就形成了三個畫幅,同時也區別於三個時代。
4.「缺席的韓三明」以及忘年戀
《三峽好人》中的韓三明
2000年《站臺》開始,韓三明這個人物形象就出現在我的電影裡面,而且那個演員也真的叫三明,是我的表弟。從2000年的《站臺》到04年的《世界》,一直到《三峽好人》,韓三明成為賈樟柯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標籤。而對於在這一次《山河故人》中的缺席,賈樟柯表示,因為親愛的表弟三明變得太胖了,沒有電影所該有的年齡感,所以只能忍痛讓他缺席。
董子健與張艾嘉在電影中演繹別樣忘年戀
對於電影中的第三段未來時空,一開始並沒有想寫未來,因為未來的思維模式並不適合我們的民族。但是我對於感情中的障礙特別著迷,當我們在感情世界遇到障礙的時候,事實上最考驗我們內心的自由程度。無論是年齡、異地戀、經濟等各種因素都伴隨著我們一生,不得不去思考。
5.為什麼要寫一個老套的三角關係?
三角關係實在沒有什麼新意,但卻是我們的一種生活體驗,就像中學喜歡一個女孩子,然後你發現另一個男孩子也喜歡這個女孩子,那麼這種競爭關係就出現了。它可能是我們體會到競爭關係最早的一個契機,那我一下就明白了它的合理性在哪兒了。我試圖通過建構一個梁子與晉生對望的關係,來展現大時代進程中人與人階層的分化所形成的對望,兩個關係很好的人,最後很難坐下來一起吃飯了。(賈樟柯的經典之作《小武》可以說是這種階層對望的代表)
暗暗較勁的三角關係
6.如何看待評論及電影市場?
現在是一個多元的時代,對於從事電影創作來說,永遠處於評論當中,我行我素非常重要,誠實地展現自我非常重要。當過多考慮外界評價的時候,容易被評論所塑造,而這其實是一種束縛。最危險的其實是好評,好評更容易塑造你,禁錮你。2000年我拍了《站臺》,有評論非常喜歡,說賈樟柯非常擅長拍中國的縣城,創造了「縣城美學」,我一看我就搖頭,我說,謝謝啊,我也可以拍城市的。
無所謂商業還是藝術,去超越它,去拍一部好電影。好的商業電影一定具有藝術性,同時,好的藝術電影需要我們去實現它的商業價值。
文章由劇逗整理自電影《山河故人》點映及主創交流會,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及賈樟柯本人
▓文章為有意思(ID:youyisi_cn)原創,轉載務經授權。
投稿或版權合作:✉ youyisitougao@163.com
-有意思大家族-
youyisi_cn
有意思網 | 中國新聞周刊 | AutoMan | 大人的玩具
開Fun | 反觀 | 財迷 | 劇逗 | 百萬莊的小星星
點擊圖文閱讀相關文章 |習大大告訴你:穿西裝「小酌」的男人是性感的
點擊圖文閱讀相關文章 | 博物館管理員不會告訴遊客的17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