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AA客戶高楊主演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第一次約會》改編中文版正在全國多地巡演,「零文化差異「的輕鬆浪漫體驗收穫眾多觀眾好評。日前,這位專業實力與平和心態兼具的陽光少年還接受了《Wonderland》中文版專訪,暢談與音樂的不解之緣,並大方分享自己在音樂領域過程中的思考與感悟。
以下是高楊與《Wonderland》的專訪內容。
不同於音樂舞臺上的高楊,生活中的他語速快、談吐幽默,只要聊到與音樂有關的話題,他能滔滔不絕說上很久,從古典音樂到國內外的音樂劇研究等,高楊的音樂知識儲備很深厚。眼前這個才24歲的大男孩,心中曠野足夠寬廣。
01
將幻想融入專業很難得
前段時間高楊看了許多雕塑類紀錄片,這是他近期在音樂領域外的另一個樂趣。倒不是想要尋找音樂靈感,談起興趣初衷,高楊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因為我新買了電視,然後就去找那種畫質看著非常舒服,能體現出電視質感的紀錄片。一開始看的是《動物世界》,後來看到雕塑紀錄片,播放久了之後會產生好奇,然後想要從頭開始看下去。」
與高楊的對話過程中你會發現,順應著感覺走,是他處事的一種方法。就像他小時候最初的夢想是當商人,上學後卻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輾轉北京、奧地利學習古典音樂,逐漸將愛好發展成為專業。當22歲那年要為人生做一些規劃時,他恰巧被朋友推薦去參加聲樂競演節目《聲入人心》,節目播出後高楊收穫了一眾好評,在音樂上也有機會做出更多嘗試。演音樂劇、發行單曲,最終將音樂轉化為職業,也是順其自然的過程。「有人願意看願意聽的話,那我就繼續做下去。」談到未來發展,高楊很堅定。
今年24歲的他,心裡有許多想要合作的人。如果追溯過往時光,他特別想了解德國音樂家舒曼。之前高楊在學聲樂套曲《詩人之戀》時,覺得舒曼的一生浪漫至極,這位被許多人稱為「音樂詩人」的天才,一度讓他充滿好奇:「感覺舒曼就是有一種很強的幻想,也不知道這個幻想是對於他自己還是對於這個世界,他永遠像是抱有幻想在創作。你在他的音樂裡聽不出像舒伯特音樂的那種冷暖辛酸,可以影射現實,舒曼的創作聽不到,感覺這個人永遠是飛在天上的,就是飄在銀河裡的感覺。所以我好奇這樣的人他是怎麼生活在世界上的。」
「那穿越時空見到他了,你會想問他什麼問題?」
「我都沒有想問的問題,就想靜靜地跟在他身邊待著,看看這個人到底平常都在做什麼。因為他能把這種幻想真的融入到他自己的音樂專業裡面,我覺得是很難得的。」
02
音樂劇的差異化與本土化
從舒曼的音樂創作延展到如何在音樂中找到情緒共鳴,高楊一直在探索。這也是他在演繹百老匯音樂劇《第一次約會》時記憶猶新的事。「這個音樂劇是偏喜劇的,也就是說它的整體氛圍非常輕鬆,劇中也會拋很多梗,比如說我們在上海演出的時候會說一些偏上海風格的梗,但是到了北京會不會這個梗大家就聽不懂了,或者不適用了,會存在這種問題。所以說音樂劇在不同的地方演出還是有差別的。我們會綜合起來找一個在各地都可以行得通的方式,讓大家都能夠理解。」高楊聊到音樂相關的話題,會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
這兩年,高楊在音樂劇中的領悟與表現非常出色。從《長腿叔叔》到剛才提到的《第一次約會》,最開始他的表演形式是去完成角色,到後來一步步根據觀眾現場反應及時作出變化,直到能夠帶動大家的情緒節奏,釋放角色魅力,高楊對自己的舞臺使命感更加明確,同時他也樂在其中。
不僅是探索在國內的演出形式,高楊對於國內外的音樂劇研究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有差異才更能表現出自己國家音樂劇的特色,無論什麼樣的題材和呈現形式,我們要在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和語言基礎上,去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找到大家能接受的方式,然後把它融合起來,去展現給大眾,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說像前幾年百老匯經典的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它就是講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的故事,像這樣的題材照樣能夠成為全美最火的一個音樂劇,是因為結合了美國本土自由嘻哈精神的音樂形式,契合到市場、受眾的需求。所以說重點還是理解本土文化的切入方式,找到自己文化裡面的經典和精髓在哪裡,多學習本土文化。」
03
從新疆到奧地利是在音樂上的提煉過程
當高楊講述著自己對於音樂的各方面理解時,他說其實最認真學中國歷史文化的一段時間,反而是出國後。「因為你了解它們的文化之後就會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更感興趣,包括我們的文化精華是什麼,我們的優勢在哪裡。」從出生的新疆到上學的北京、奧地利,不同地域文化和不同的城市氣質對於生活在其中的高楊來說,是在音樂文化上的一個提煉過程。
「我從北京高三畢業之後去了奧地利維也納,我覺得在音樂上面最大的改變及影響是發現古典美聲究竟是什麼,它源自於哪裡。比如說很多我之前唱過的藝術歌曲,都是德語的,我以前唱的時候只是說學這門語言,把曲調和節奏唱對了就好。但是真正音樂的核心是文化,當來到一些音樂家所在的城市,包括像舒伯特、貝多芬他們生活過的地方,了解到從那裡塑造出的作曲家和音樂文化,就像回到原產地一樣。
你會更想研究比如說美聲是怎麼來的,深入去想究竟古典為什麼是古典,為什麼流行音樂永遠在變,而古典音樂它就不變了。這個其實是因為城市文化讓我對音樂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選擇到古典音樂的發源地去學習,現在對古典音樂的了解我相信是比較客觀,比較公正的。
也就是說其實了解這個之後你會知道不同的音樂究竟不同在哪裡。這是一個逐漸收攏和提煉的過程。」
04
摒棄雜念 中庸之道
深入研究音樂,不斷嘗試新的事物,這也讓高楊逐漸突破「安全區」,發掘更多潛在能力。就像在不久之前,高楊在《風中的少年》音樂會中,與他的好朋友一起演唱了義大利歌曲《Musica》。這首歌的排練時間很短,「短時間內要達到心中期待的聲音,這讓我感到焦慮。因為你一旦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之後,再返回頭來看的話,就會越想往那靠近。但你會發現這個好聲音實在是有點太遠了,就可能我腦袋裡對自己設想了一個帕瓦羅蒂一樣的聲音,但是我唱不出來,所以就很焦慮。」他不斷推翻重建自己的唱法,採訪時高楊坦言,這首歌已經成為他最近歌單中的前三名循環曲目。
從建立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到跳出安全區,高楊發現有一段時間這竟然成為了他的隱藏焦慮點。他說自己本來是很容易感到快樂充實的人,「比如演唱會當天我一嗓子唱上去了,那麼我覺得很充實。但是如果當天我唱了10個小時,卻死活唱不好的話,我就覺得今天一天都是很空虛的。」這種落差與空虛會讓他思考很多,漸漸積壓了焦慮情緒。
當高楊意識到自己已經被這樣的焦慮情緒困擾時,他果斷選擇摒棄雜念,停止不斷去發散思維較真兒。「儘量保持自己思想的純粹很重要,不要想太多太複雜的事情,就是說有的答案你可能只需要一個,或者你根本就不需要答案,你就讓它這麼過去就好了,不要去精確到每一個想法。因為這種焦慮情緒會發展到阻止你的自由。」他性格裡融入了中庸之道,折中調和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會讓思想更純粹一些,不至於集中諸多精力去糾結一件事。
現在的高楊,依舊會保持著新人演員的學習態度去看待音樂和表演事業。在他的眼中,自己始終是舞臺表演者,無論做出怎樣的突破,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提升自己的能力。一如此前他發布的第三首單曲《前途無量》,這是他從古典音樂向流行音樂的嘗試,從最初的音樂demo到為期兩個月的製作過程中,高楊全程參與。接下來他希望留給自己多一些時間拓寬更多領域。
高楊 由CAA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