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時期「宗周」是雒邑嗎?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與洛陽.(十)​

2021-02-13 註冊的微世界

周穆王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傳奇君王,有關他的事跡,當然不可能簡單聊完。然而,還是要結合我在這一系列文章中的主題來說,當然是要選與西安和洛陽這兩個城市相關的內容了。我想,很有可能我這篇文章會使一些特別熱愛西安的朋友不太滿意,更會有些地域黑認為我是要刻意地抹黑什麼!只能說,這已經是我這一系列文章中的第十篇,四五萬字寫下來,如果依舊有人覺得我實在厚彼薄此的話,只能說,您壓根就沒看我寫的是什麼了。

在上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在《穆天子傳》中曾經有記:「自宗周瀍水以西」的內容。我也特別註明了,個人認為這個很有可能是一個筆誤。然而在另外一部史書《後漢書·東夷列傳》中又有記:「後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在這裡面也提到了「宗周」一說,而這裡面所提到的「宗周」,也比較廣泛地被認為是「雒邑」。那麼,究竟這個「宗周」,或者說是在周穆王時期的「宗周」究竟是哪裡呢?

如果有朋友看過我之前的文章的話,應該會有印象,我是很認可在西周時期,「豐鎬」和「雒邑」分別是周王朝的「宗周」與「成周」這種說法的。當然,也始終有朋友試圖證明「成周」指的是「豐鎬」一說,在這上面,已經沒什麼討論的必要了。然而,在上篇文章中也聊到了,在周穆王時期「以下都於西鄭」,已經將設在「豐鎬」的國都轉移到了「西鄭」。那麼,如果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沒有什麼太大爭議的話,以我的觀點就是,此時的「豐鎬」,也自然而然地暫時失去了「宗周」的名號。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專門寫到過關於「豐鎬」的內容,也將我對於現有的「豐鎬遺址」規模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大的看法有了比較明確的闡述。簡單的總結就是,在周早期,對於「豐邑」和「鎬京」的建設並沒有完全按照標準的國都建制來建設,而是將部分功能,尤其是祭祀和宗廟留在了「周原」,所以,也始終有「宗周」是在現在陝西省寶雞市內「周原」的說法。同時,關於「宗周」的定義,也必然是與周氏宗廟所在相結合,所以,同樣是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曾天馬行空的設想,在周成王時期有可能是準備將「豐鎬」「周原」以城市群的方式連結出一個大「宗周」來。當然,這僅僅是我的一個想想罷了,毫無依據可言。

如果說周穆王已經「都於西鄭」,那原本就沒有(以現今的考古成果尚未發現)宗廟和祭祀配置的「豐鎬」,就肯定不能繼續被稱作「宗周」了。這樣看來,此時的「宗周」所在地只能有兩處,就是本身與「周原」距離很近的「西鄭」和早已是完全按照標準國都建制建設並經營百年的「雒邑」。

那麼,在《後漢書·東夷列傳》中提到的「宗周」究竟是哪裡呢?這就要從穆王時期周王朝內部的最大一次叛亂「徐國叛亂」聊起了。說起這個「徐國」,是一個非常古老部族,據傳,他的初代君王為在「夏禹」時治水立下大功的「伯益」之子——「嬴若木」。這也是有史記載的「嬴」姓的祖先,這與我前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嬴秦始源》「秦出東夷」一說就形成照應了。其封地就在現今山東省臨沂市的郯城縣,國號「徐」。同時作為「嬴姓十四氏」之一,這裡也被後世認為是天下徐氏的根源所在。從夏代開始,徐國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部族,在《韓非子》中記徐國疆域:「地五百裡」。在《詩經·大雅·常武》中記載周宣王伐徐:「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可見,當時徐國的勢力範圍已經在山東和安徽乃至江蘇一代。這對於當時的被封諸侯國而言,自然是一個相當強大的勢力了。

具體關於徐國的內容,就不多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史書上記載,這個徐國的一代君王「徐偃王」曾經率領大軍發動過一次險些動搖周王朝統治的叛亂。關於這場叛亂,歷來有好多種說法,有的說是由於徐國的實力擴張太快,以至於「徐偃王」膨脹到犯下了「僭越」之罪。本身徐國就是一個橫跨千年的老邦國,到「偃王」已經31世,此時他將自己的「封君」改為「王」,同時逾制建築徐國都城。當時,周設在雒邑的王城且「方九裡」,而徐城的範圍據《漢·地理志》記載:「故徐國也,其城周十二裡。」從規模上已經大大超過了周王城。所以,周穆王組織了討伐軍對徐國發起了進攻。另一種說法是,在東方的眾多邦國不滿周穆王無心朝政,只顧著西行享樂,於是在徐國的率領下向周的國都發起了進攻!《後漢書》「偃王處潢池東,地方五百裡,行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可見徐偃王的威望還是很高的!還有一些說法,大多與這兩種主流的相近,就不一一列舉。

究竟是僭越謀反還是被王室猜忌,這些就不過多討論。而這個徐國與本文主題相關的,則是一個事件,那就是《後漢書·東夷列傳》中記載的:「後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從字面上看,《後漢書》的說法是比較傾向與「叛亂」一說,就是「徐偃王」帥「九夷」之兵趁穆王西巡的當口去進攻「宗周」。這是周穆王時期的史書中第二次明確記載在「宗周」發生的大事了,那麼,這個被「徐偃王」進攻的「宗周」又究竟指的是哪裡呢?

就「西至河上」一說中的「河上」,源自《詩經·鄭風·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是黃河邊的意思。那麼也就是說,徐國的軍隊是在進攻「宗周」時打到了黃河邊。而在此時,據《史記·秦本紀》中記載:「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裡以救亂。」也就是說,在「宗周」岌岌可危的時候,周穆王乘坐「造父」的「高鐵」一日千裡返回了「宗周」,扭轉了局勢。至於是自己打的,還是藉助或指揮「楚」來作戰的,也暫不多聊。重點還是在「宗周」。

我個人認為,此時的「宗周」,所指的應該就是雒邑。因為從史書上記載的情況,周穆王千裡馳援「宗周」,是因為「徐夷」已經攻到了黃河邊。從地理上看,能成為黃河邊的區域還是很多的。但是,能稱作「河上」的地方,卻是有特指的,那就是「鄭國」內的黃河邊。鄭國是在周宣王時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本在現在陝西省渭南市,後由鄭武公遷於河南,就是現在的鄭州新鄭。兩處都臨黃河,那麼,這個「河上」肯定只能指的是現在的渭南或者鄭州了。然後,再看兩地與之間「宗周」的距離,鄭州與洛陽的距離差不多100公裡多點,到新鄭就算130-150公裡吧。那麼從渭南的鄭地算起到寶雞「周原」的話,差不多300公裡。按照周王朝時期的交通能力來看,這個距離確實有些遠了。如果要說打到了黃河邊就需要「千裡馳援」的話,似乎有些不太必要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詩經·鄭風》的形成時間。以現在大多數的觀點是,《鄭風》應該是主要成於東周和春秋時期,而在周幽王時期,鄭桓公就將族人遷至位於濟(濟水)、洛(洛水)、河(黃河)、潁(潁水)之間「虢國」,也就是現在鄭州的新密附近。所以,從「鄭風」成詩的時間上看,應該指的是遷徙之後的「鄭國」。還有就是,同樣在《詩經·鄭風·清人》中提到的兩個地名「彭」和「消」,這兩個古地名分別在現在鄭州的滎陽和中牟境內。由此也可見,當時所講「西至河上」,所指的也就是到了現在河南鄭州附近的黃河邊,而所威脅到的「宗周」,就應該是雒邑。

再有就是我在前一篇文中也提到了,如果按照《穆天子傳》中周穆王西徵的路線看,他是從雒邑出發,先向北,然後從河北經山西中北部一路向西而行,而並不是像現在西行的路線從陝西寶雞西出,類似於「隴海線」。那麼,且不說這個「一日千裡」是否合理,就算可信,參考陝西西部到河南中部的地形地貌,恐怕也只能依靠著廣茂的華北平原才能實現了。所以,如果結合《穆天子傳》的話,在考慮在其中之前已經提過的「瀍水以西」,也可見在周穆王時期的「宗周」應當就是指的雒邑了。

一直以來,「宗周」都幾乎是「豐鎬」的專屬稱謂,至於為什麼會有史書記載雒邑在周穆王時期會同時被稱作「成周」和「宗周」的情況,這個問題並沒有太多的佐證出現。既然沒有特別明確和極具說服力的論據出現,那我就聊一下我的看法。這就應該先說說在《史記·周本紀》篇末太史公的那段已經被多次提及的話:「太史公曰: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綜其實不然。武王營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復都豐、鎬。至犬戎敗幽王,周乃東徙於洛邑。」

我們不用再就這段話本身的註解討論了,我想說的是得看一下其身後的潛臺詞。重點就是那句:「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什麼意思?直譯過來,就是說現在的史學家們基本都認為在周武王伐紂之後,就遷都到雒邑了。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普遍的看法了呢?這個上面我們其實根本不得而知,而這種討論的論據,也很有可能和我們現在有些爭論的內容相近。想想西周初年至司馬遷著《史記》時雖然肯定比現在有更多的史籍可考,但畢竟也已近千年。由於在西周時期,尤其是自穆王起,有明確史料記載的「遷都」就有兩次,且都是從「宗周」豐鎬遷出,所以,也可想在當時會產生一種觀點,那就是既然豐鎬已經不再作為固定的國都之一了,那麼將這個「宗周」的稱謂放在周王室宗廟建制完善的雒邑,也是無可厚非的。再者,自東周起,「宗周」也就是在雒邑了,加之經歷了文化昌盛,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對於那些文人的這種「習慣」,也是很有可能養成了。

那麼就我的認知下又是什麼樣的觀點呢?說句實在話,以個人理解,這個「宗周」,尤其是在「周穆王」時期的「宗周」,我還是認為並不是在雒邑的。當然,不排除在個別時刻雒邑確實具備了「宗周」的功能,但是,這種功能並不是周穆王時期才有,而是在周成王在位,雒邑的營造時期就已經有相應的建制了。還是我以往的看法,周王朝採用的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雙中心」,或者可以直接叫做「雙都制」!本身就是「雙中心」運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不可能輕易地放棄其中之一而孤獨一擲的。這種政策影響了周一朝乃至中國往後的一兩千年。直到清末、民國,我們國家的政體也幾乎一致維持著「一都多京」制,就以同樣的道理。

所以,即便按記載,穆王將國都遷到了「西鄭」,那麼,原本屬於豐鎬的「宗周」身份也應該是隨著遷到了「西鄭」,而雒邑,則是始終擔負了「成周」位居天下之中而鞏固周王朝疆域穩定的政治作用!這一點上,我的觀點始終是沒有變化的。

相關焦點

  • 王道微缺的周昭王,站在周王朝由盛轉衰的拐點!——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與洛陽(八)
    然而,期間絕大多數的內容與我所寫的「雙城記」——西安與洛陽關聯並不大,為避免跑題,所以就不過多贅述,只挑與其相關的來聊一聊。對於周昭王時期,在歷史上最受爭議和貶議的,無疑是發生在「魯國」的「弒君」事件。
  • 我的世界:怪物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聊一聊MC中無人知曉的冷知識
    我的世界這款遊戲,是目前最為火熱的沙盒遊戲,在這款遊戲之中,玩家們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整個世界都任你擺布,你可以隨意建造方塊,建造宏偉建築,也可以化身世界的破壞者,肆意妄為。然而在這個世界當中,玩家們也是有敵人的,很多敵對生物都會從夜色誕生,來攻擊玩家,那麼今天小黃象就來聊一聊,遊戲中的冷知識,以及帶大家看一看,怪物眼中的世界都是什麼樣子的!怪物眼中的世界如果說我的世界這款遊戲當中,這個世界給你的第一個感覺是什麼,很粗糙,整個世界基本上都是由馬賽克方塊組成的,但如果加上一些材質包和光影包的話,整個遊戲畫面會變得非常精緻。
  • ​十三姨聊畫 | 一段暗戀嫂子的千古風流
    ​十三姨聊畫 | 一段暗戀嫂子的千古風流 2020-08-14 21: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周的遺產:周穆王的「八匹馬」是怎麼回事?
    周穆王多次獲得馬匹之後,又返回宗周,封賞了隨他西徵東返的勞苦重臣,故事就完了。結尾和「西王母」沒什麼關係。然而,《史記》存有兩個非常有趣的版本。《秦本紀》說,「周繆王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裡以救亂。」《東夷列傳》的表述稍有不同:「穆王后得驥騄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
  • 群聊(2),正在邀請你加入群聊>>>,邀您加入群聊,十二月群聊(二)廣告群聊加入微信群二維碼
    楠竹筍一般是大人去挖採,他們挑上一擔簸箕,帶上一把挖鋤,鑽進竹林裡,不用多久,就會挖得到一擔滿滿的楠竹筍。楠竹筍除了吃新鮮的以外,蒸煮過後還可以製成玉蘭片,再用保鮮真空包裝或放進冰箱儲藏。楠竹筍也可以切成條塊,放進鍋裡煮一水,然後曬成幹筍子。幹筍子可以一年四季吃,泡脹煮熟之後,清香爽口。幹筍子可以清炒,也可以炒肉做配菜,甚至可以做扣肉的底菜,那筍子的味道不但香,而且還可以感覺到吃肥肉後不油膩。
  • 周穆王是一個怎樣的人?曾與西王母發生過什麼嗎?
    周穆王是周朝時期的第五位君主,在執政時期可以說是頗有建樹的一位帝王,周穆王十分好玩經常到四處各地遊玩,最有名的一次就是西行千裡來到崑崙山瑤池與西王母相會並發生一夜情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周穆王簡介:周穆王,姬姓,名滿。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
  • ​一聊到分手,你們總有說不完的話丨《見字如面》情殤六宗最
    情殤篇共六封信,關於演技,沒法誇了,幾位明星都可以打五星,臺上各領風騷,你方唱罷我登場。麵粉們的眼睛也都是雪亮的~論故事的好壞、信的特色、流量的高低,不吹不黑,六宗最。最帶流量的信 周迅又替80後女作家蔣方舟表白張愛玲,剖析張女神的情感經歷,一個故事裡,仨女神匯聚,大家繼續激動,給女神打電話,迅哥聲線太特別超愛超好聽,周公子我愛你
  •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民不聊生,為何沒見周天子出兵鎮壓呢
    據《荀子:儒效》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由此可見,周朝的分封制其實主要還是為了王室利益,周王畿四周全是姬姓諸侯,而功臣們都被封往了距離王都較遠的偏遠地區。像大名鼎鼎的周室最大功臣姜子牙,封地卻在最偏遠的山東地區(齊地)。
  • 風起洛陽官宣黃軒、王一博、宋茜,宋軼沒官宣,怕被粉絲撕嗎​
    官宣了,《風起洛陽》由。黃軒、王一博、宋茜主演,這部劇講述了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在神都洛陽時期二三事。這個陣容,你期待嗎? ​​​風起洛陽官宣黃軒、王一博、宋茜,宋軼沒官宣,怕被粉絲撕 嗎​?黃軒、王一博、宋茜領銜主演,改編自馬伯庸《洛陽》,講述經過眾人的努力,一場意圖推翻武則天皇帝的陰謀被揭穿,洛陽城內又恢復了往日平靜的故事。 ​
  • 周穆王的神秘西行記,不為美人也不為長生不老,從中原到崑崙
    集合後的隊伍再一次踏上了徵途,這一次周穆王在燕然山認識了同樣喜歡冒險的河宗氏首領柏夭,兩人相談甚歡,柏夭聽說周穆王要繼續向西旅行,就將自己多年來收集整理的一些冷門知識向周穆王傾囊相授,兩人於是相約一起去西行,周穆王邀請對方乘坐自己的副車隨行。在路上走走停停又過了五、六十天,他們終於到了崑崙山。周穆王在山巔上遠遠地眺望黃帝的宮殿,不免有些懷古傷今。
  • 聽說你不懼怕死亡,我可以和你聊一聊嗎?
    我就是其中一個,所以,我一直很想和那些不懼怕死亡的人聊一聊。我第一次思考死亡這個嚴肅的話題,是在我九歲的時候。那是一個秋天的下午,和小夥伴瘋玩了半天的我回到了家中。媽媽正在準備晚飯,我一進客廳就躺在了沙發上,對剛剛的遊戲意猶未盡。不知道過了多久,我感覺到有陣陣秋風吹過客廳。已經是秋天了,風有些涼,我忍不住望向窗外,正好瞥見樹葉隨著秋風一片一片地落下。
  • 大波浪扯劇|聊一聊樂隊的夏天,聊一聊搖滾
    不知何時起,好像是人是鬼的,都能從嘴裡飆出來一句什麼「Rock」,什麼「搖滾」的,還有那句這個音樂節那個音樂節上來就什麼「牛*牛*」的,我就問吶,你知道什麼是搖什麼是滾,什麼是牛什麼是*嗎?!《樂隊的夏天》這檔綜藝節目裡面,各路人馬的具體「表現」,來聊一聊我心中的所謂「搖滾」,因為這節目雖然樂隊兒樂隊兒的叫著哈,但其實就是拿「搖滾」標榜著,所以今兒不聊「樂隊」,只聊「搖滾」。
  • 西安和洛陽,誰才是中國第一古都?
    當前,在一些抖音短視頻上經常能看到西安和洛陽乃至陝西與河南兩省的爭論,甚至是地域攻擊!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西安和洛陽之間的爭論問題, 西安和洛陽到底誰是十三朝古都,目前西安和洛陽都宣稱自己是十三朝古都,並且相互駁斥!
  • 我想和你聊一聊夢想
    各位思想天下的小夥伴們,今天我想要和你聊一聊「夢想」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我說:我想有一家棒棒糖工廠,這樣我就可以有吃不完的糖了。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我說:我想當一名老師,這樣我就可以不用寫作業了。上初中的時候老師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我說:我想當一名作家,這樣我就可以用文字記錄我身邊的每一個瞬間。
  • 劉恩樵 | 爺孫聊吧(6):紛亂的東周列國
    |爺孫聊吧(2)| 鐵杵真的能磨成針嗎?|爺孫聊吧(3)| 司馬光砸缸是真的嗎?不過,歷史書,你能看懂嗎?還有,「二混子」是誰呀?孫子:還可以。因為這本書是用漫畫來解讀歷史的,很有趣。我只知道「二混子」的真實名字叫陳磊,具體我也不太明白。爺爺:這本書很有創意。不過,用漫畫解讀歷史能嚴肅嗎?
  • 河南洛陽也有一座唐朝皇宮,比西安大明宮還早29年
    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但關於唐朝的歷史仍然被人津津樂道,這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之一。唐朝的許多歷史事件都發生在西安和洛陽這兩座城市,這兩地都有唐朝的皇宮,現在也變成了旅遊景區,復建了一些古式建築,讓人領略到當年的輝煌。
  • 聊一聊德雲社裡開跑車上班的男人——秦霄賢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德雲社裡的一位青年相聲演員——秦霄賢。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居然和于謙老師是校友!原以為他會安於現狀好好傳承家業,但他卻有一顆演藝的心。2015年通過考試加入德雲社,長達四年的練習終於在2019年12月份拜在郭德綱門下,成為首批「霄」字輩徒弟。
  • 諸葛氏不僅只有諸葛亮一人,聊一聊其他的家族成員
    諸葛亮是漢末三國時期一個非常耀眼的歷史人物,"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
  • 聊一聊三國時期的幽默,哪一種能讓你忍俊不禁
    漢末三國時期,可能很多人想到戰爭、饑荒、死亡等等。"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當時的慘狀在曹操的《蒿裡行》中可見一斑。不過在以戰爭為主旋律的三國時期,也不乏一些細碎的幽默感。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幽默,哪一種能讓你忍俊不禁呢?外交之間的針鋒相對幽默是語言上的藝術,在漢末三國時期的外交上尤其能夠體現出這一點。
  • 今天,我們聊一聊奇葩的鄙視鏈
    對,今天我們就來喝一杯毒雞湯,聊一聊奇葩的鄙視鏈。以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如有得罪,還望海涵。 有位福建妹紙告訴我這麼一個故事。軍訓第一周,休息的時候總有一位北方妹子會逗她 「來來來,我們一起說個繞口令。黑化肥,灰化肥,化肥會揮發。」 「黑化回,灰化回,化回會飛花。」 同學們笑得花枝亂顫,胡建小玉藍瘦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