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網紅中心·本期導讀】
很少有哪一家航空公司在倒閉後依然被視為神話和傳說,甚至拍成影視作品登上螢屏,Pan Am就是這樣一家航空公司。
編譯/修斯hora
1991年的12月4日,泛美航空(Pan Am)正式宣布停止運營,一個擁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航空帝國終於倒下了。
泛美航空的創始人胡安·特裡普是一個傳奇人物。波音747就是在他的要求下被研製出來,二戰期間,在他的經營下,泛美航空成長為世界霸主級別的航空公司,如今的航空服務規範也大多數是由他創立出來。也是他首先開始推廣經濟艙,讓更多人能坐得起飛機。
胡安·特裡普被稱為泛美航空的沙皇,這是一個強大的獨裁者。他對自己未來有深刻的認識,為了實現航空夢想矢志不渝。他眼光獨到,善於思辨,頗具商業頭腦。儘管大多數人評價特裡普「冷漠而小氣」,然而,他挑選併集聚了許多極富才華的航空人才。
特裡普在制定戰略規劃時,清晰的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他為管理層預留了充分的施展空間,這些公司運營的核心人員很快成長為泛美開疆拓土的中堅力量。創業伊始,特裡普就使最初的六名飛行工程師和機械員團結一起,他還招攬了傳奇飛行員E.C.繆齊克,這讓泛美保持了高水平的經營標準。
30年代,泛美航空就在特裡普的帶領下成長為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早在60年代,泛美就建起了宏偉的專屬航站樓、波音公司的發展和波音747的推出有泛美的大半功勞、「洲際酒店集團」也是泛美航空一手締造的.沒有人不認為,泛美航空的未來,將是輝煌無比的。
1957年4月,泛美航空宣布在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建造專屬航站樓,這個計劃在當時的霸氣程度絲毫不亞於杜拜機場專泊A380航站樓。
泛美航空的經濟艙與空乘
1968年5月7日,特裡普退休的日子。這一天召開泛美股東大會,從經營數據上看,泛美航空已經出現了隱憂。公司全年總收入9.5億美元,純收入6.57億美元,同比減少21.5%。數據顯示,最近3~4年航班的乘客持續減少,各班次甚至處於半員運營狀態,更為不妙的是,有幾乎一半的國際航線旅客選擇競爭對手的航班。而他選定的接班人身患癌症晚期,沒多久就去世了。
1969年11月接任的總裁納吉·布哈拉比可能是泛美大廈倒塌的重要原因。納吉非常享受眾人擁戴的感覺,總是不厭其煩的召集飛行員、工程師和客服們開會,一輪又一輪推心置腹的談心。為了傾聽消費者的聲音,他還特意乘坐經濟艙出行。這逐漸改變了公司的風氣,泛美中層管理者如履薄冰的心態進入了無政府的自由主義世界。員工們再也不擔憂解聘書的下達,對公司的經營更是安之若素。
納吉在公司外圍專家和顧問的建議下實行的「放羊新政」引來泛美高級管理層的極大憤懣,在他上任的兩內有30多名高層人員離職。泛美引進的高級經理絕大多數不具備管理航空公司的能力。納吉還一拍腦門子成立了「總裁辦公室」,公司的日常經營不再由總裁主管,而是四名副總裁聯合執政。這個糟糕的決定非但沒有幫助泛美航空走出困境,而是讓泛美決策層每天都在上演勾心鬥角的「宮鬥」大戲。
泛美航空在納吉「自殘」式的管理下消磨時光。1969年~1970年經濟的衰退讓海外旅遊市場大幅縮水,747的運營也讓公司的營運成本大幅攀升,尤其是飛機發動機的起爆問題更讓旅客膽戰心驚。《商業周刊》等媒體輿論的負面評價向泛美鋪天蓋地的襲來。
1973年7月22日,泛美816號航班正準備從大溪地島帕皮特機場飛往夏威夷,這架搭載79名乘客的客機起飛30秒後便遭遇空難。遺憾的是能解讀空難的「黑匣子」葬身於海底,事故調查員也無從得知具體原因,而始終以「藍天驕子」自詡的泛美航空的飛行員則竭力維護自身的形象,認為這不過是飛機機械故障導致的意外而已。
1974年1月30日,大雨。上世紀70年代,很多機場尤其是太平洋島上的機場,導航設備還不完善,飛行員不得不依賴機載儀表輔助降落。泛美806號航班在帕果帕果機場降落時不幸衝出了跑道,這架707客機一頭扎進了盡頭的森林,引發的大火吞噬了91名乘客。此次事故促使泛美成立「飛行操作認定委員會」以查明近期飛行安全事故的具體原因。4月23日,委員會完成了一份69頁的調查報告並遞交給泛美決策層,而這份報告姍姍來遲。
1974年4月22日,泛美812號航班從香港起飛,在峇里島準備降落時遭遇不測。空難報告顯示事故原因是飛行員沒有嚴格按照操作程序而導致。此波未平那波又起,一架泛美的727客機在舊金山機場撞壞了跑道燈,另一架波音747遭恐怖分子劫持……
FAA也對泛美航空啟動了全面的調查,結果顯示,整個航空業噴氣客機事故率降低的大趨勢下,泛美反其道而行之。讓美國引以為傲的「航空帝國」事故率竟是美國同行的3倍!而更詳細的報告直至泛美航空「飛行員不稱職」現象,比如泛美航空的訓練大綱、操作過程、航線分布甚至是無線電通訊都存在安全隱患。
被賣出的泛美大廈
頻發的事故和官方調查報告重創了泛美航空聲譽,尤其是對飛行員隊伍的指責,在泛美上下引發了大地震。看似金碧輝煌的「泛美帝國」根基已經裂縫四出。泛美航空不得不重視當前的困境,並對金克爾副總裁為首的經營團隊進行了大換血。新的管理層雷厲風行的推行了「新政」,公司所有飛行員無論資歷有多深厚,均需進行再培訓。泛美還引入了「飛行標準化管理」的概念,此時駕駛艙中機長不再是說一不二的角色,副駕駛也有質疑的權利。
泛美航空的末日總裁湯姆·普拉斯科特上任後,很快成立了富有朝氣的領導班子,雖然公司財政問題面臨重重挑戰,但是日子還算過得去。《華爾街雜誌》更是鼓勵到,預計泛美1988年的虧損將大幅收窄。普拉斯科特更是向媒體吹風,公司有望在本年度扭虧為盈。
意外打破了各種計劃,恐怖主義已經有了苗頭。環球航空公司在地中海遭到劫持,一架泛美航空747客機在喀拉蚩的恐怖分子所控制,並以流血事件結束,當年恐怖主義的盛行讓旅客對海外旅行安全產生極大擔憂,災難終於在歲末發生了。
1988年12月22日,距離聖誕節還有4天時間。泛美航空公司PA103航班執行德國法蘭克福-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美國底特律航線。它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飛機在英國邊境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解體。巨大的火球從天而降,讓平靜的蘇格蘭小鎮洛克比成為了人間煉獄,航班上25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倖存,地面上11名洛克比居民死於非命,史稱「洛克比空難」。
還記得70年代泛美航空一系列空難嗎?各大電視臺對「洛克比空難」連篇累牘的報告更是將負面效應呈指數級放大。事故調查的基本原則是不急於下結論,不帶偏見而且認真嚴肅客觀的地收集各種事實證據,通過分析和研究後發布調查報告。但是新聞媒體可沒有那麼多耐心,他們力邀各種專家對此事件評頭論足。
泛美航空仿佛被「洛克比空難」擊懵了,糟糕的公關手段根本無法影響輿論導向。旅行者對泛美的好感蕩然無存,他們更傾向於荷蘭皇家、德國漢莎等航空公司。普拉斯科特的革新計劃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大家都不選擇乘坐泛美航班了。
1989年6月,內交外困的普拉斯科特決意推行新收購案,他正式向西北航公司提出了27億美元的併購方案,他壓上了泛美所有的資產作為賭注。各家銀行對泛美和西北航空經過分析後認為,兩家合併後的規模效應足以抵消泛美的虧損。然而,併購消息傳出後,各路豪強也不請自來,一位阿爾費萊德的巨賈提出了讓西北航空無法拒絕的優厚條件,普拉斯科特的春秋大夢又破碎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1990年8月,海灣戰爭爆發,全球石油價格飆升,泛美的經營又來到了破產的懸崖邊。
1991年11月14日,美英兩國宣布了洛克比空難的調查結果,空難是由兩名利比亞人製造的。2001年1月,法庭判處洛克比空難嫌疑犯邁格拉希無期徒刑,後來刑期改為27年,費希邁無罪釋放。
這條消息已經救不了泛美航空了,此時的泛美已經開始了倒閉的流程。1991年的12月4日,泛美航空倒閉。
一個曾經的帝國就此崩塌。
感謝老鐵們的支持
一大波福利即將來襲
敬請期待明天的推送!
· END ·
往期回顧:
跌眼鏡的中國新式消防制服,卻傳承自歐美制式?
窮人的祖傳染色體就沒有資格被傳承嗎?
中國人在逃離北上廣,美國人在逃離矽谷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知識的探險從這裡開始
媒體總監|V閃閃
媒體編輯|車小仔
排版|修斯hora
* 未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商務|媒體合作請聯繫
微信號: Andyvstar或 junshixiaofu01
郵箱: yueduworld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