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城投高質量作答「十三五」考卷
這是一張用五年奮鬥精心作答的考卷,在黨建引領、城建項目、經濟發展、投資拓展、服務保障、社會責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全優成績;這是一張有五年景深的未完畫作,前面連著過去,後面接著未來,武漢市城投集團作為武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第一方陣,堅定扛起「兩個責任」,在承擔好社會責任的同時,以投資興產業,以產業促發展,以發展擴大再投資,在這一卷一圖中認真書寫每個筆劃。
■ 以城為基以民為本
城投精神在大城崛起中迸發
「兩江三鎮、六軸六楔、北峰南澤」的武漢城市發展思路已定,需要一種「實幹、鐵軍、工匠、奉獻」的力量,在城市錦圖上步針行線,為城市「造血」「鑄魂」「拉筋」「伸骨」。武漢市城投集團作為城市建設主力軍,用不同凡響的「城投文化」和「城投精神」全力參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城投實幹精神
城市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市城投集團通過創新融資手段,保持城建融資規模穩中有增,2016年至2020年分別完成投資235億元、247億元、260億元、221億元、224億元。全面與金融機構合作,廣泛開展創新類融資,盡全力解決資金缺口。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加快城市建設,累計落實PPP模式建設項目13個,總投資約293億元,項目數量、投資額、進度、成效均處於全市前列。
克難攻堅、敢打敢拼的城投「鐵軍」精神
楊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跨鐵路斜拉橋,上跨包括京廣鐵路在內的11條鐵路、跨鐵範圍長達200多米。市城投集團項目團隊組織各參建單位,講政治、顧大局,突破徵拆、管線遷改難題,通過優化結構設計和施工方案,保障資源投入,克服溶洞不良地質和跨鐵路橋轉體施工安全風險,僅用6個月時間優質高速完成12個月工程任務,確保軍運會8號保障線路如期建成投用,創造了「城投速度」。跨鐵路「空中轉體」視頻上了當時各大熱搜,城投「打大仗、打硬仗」的作戰精神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肯定。
給城市留遺產、不留遺憾的城投「工匠」精神
市城投集團建設的江南泵站項目,將南湖水入江流程較之前縮減八成,抽排能力實現翻倍,使南湖地區基本杜絕了滯水現象。該項目採取大量優化措施節約工期,通過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僅用9個月時間完成了常規情況下需要36個月完成的任務,創造了武漢市水利工程建設奇蹟。市政府主要領導盛讚江南泵站體現了「城投精神、城投速度、城投標準」,值得認真借鑑和推廣學習。江南泵站也成為城投「工匠」精神的代表作品。
有城無我、敢於擔當的城投奉獻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市城投集團全員與武漢同在,切實履行國企職責擔當,嚴格保障全市供水、供氣和汙水處理,並圓滿完成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380餘處醫療救治點、隔離觀察點和醫療救援隊伍駐地應急供應保障任務。同時發揚城投「鐵軍」作風,高質量搶建6個方艙醫院、隔離點,提供床位5000餘張。運用國博中心展館和洲際酒店,為建設漢陽方艙醫院、建立全市應急物資倉庫、接待部隊醫療隊伍食宿等醫療救援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務。1400多名黨員幹部職工下沉至5個中心城區的135個社區,與社區黨組織共同成立臨時黨支部,全力支援社區防疫工作。
■ 200個重點項目
解區域之困增城市韌性
「十三五」期間,武漢市城投集團實施並完成武漢市重點項目近200個,完成城市建設項目總投資近1200億元,一步步支撐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實現城市蝶變、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質。
五年來,提升城市交通功能,壯城市血脈,強城市筋骨
與水結緣、倚橋而興的大武漢,每架起一座橋,就活了一條線、輻射一大圈。「世界跨度最大的雙層懸索橋」楊泗港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溝通漢陽、武昌兩岸;新月湖橋建成通車,成為漢江最美「姊妹橋」;武漢江漢七橋工程主拱順利合龍,漢江兩岸成功「牽手」,距離大橋建成通車邁進決定性的一步;建成漢江大道、楊泗港四新段、楊泗港青菱段、墨水湖北路西段、黃家湖大道等快速路,完成三環南、三環北快速路網體系綜合改造工程,助力武漢「加速跑」。打通丁字橋南路、紅鋼城大街等斷、堵頭路,疏通城市「腸梗阻」;建成一大批人行過街設施、公共停車場等,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同時開工建設「世界規模最大城市湖底隧道」兩湖隧道。
五年來,城市蝶變中打造經典,助力軍運會配套項目大提升
承擔43項軍運會配套建設項目,涉及全市25條重點線路中的21條,包括道路路面整治提升、橋梁景觀照明及塗裝提升、重點區域環境整治提升、園林綠化整治提升等,完成整治二環線全長的3/4、三環線全長的2/3,佔全市道路提升總量的60%以上,完成了長江二橋、晴川橋在內的7座過江橋梁彩化、亮化、美化工作,為軍運會成功舉辦作出了卓越貢獻。
五年來,助推城市空間升級發展功能結構優化提升
武九鐵路搬遷工作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破解「鐵路圍城」發展瓶頸,月亮灣城市陽臺、武昌生態文化長廊等工程全面鋪開,為長江主軸武昌濱江核心區拓開了發展新空間。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周邊道路配套工程逐步完善,臨空區區域路網初具規模,推動漢陽四新和黃陂臨空經濟區兩大功能新區高速發展。
五年來,守護一城秀水,城市生態環保大提升
提升汙水處理能力,共實施治汙水項目46項,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北湖汙水處理廠、「國內首條深層汙水傳輸隧道」大東湖深隧、湯遜湖汙水處理廠擴建等生態環保項目,新增汙水處理能力84萬噸/日,總汙水處理能力達245萬噸/日;建成南太子湖、三金潭、黃家湖等汙泥處理項目,新增汙泥處理能力1878噸/日,總汙泥處理能力達2625噸/日,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提升城市抽排澇能力,共實施排澇水項目17項,建成江南泵站、後湖四期泵站、四新泵站、琴斷口泵站等大型排水項目,新增抽排能力450萬立方米/秒,佔全市新增抽排能力的90%;提升保供水能力,共實施保供水項目23項,建成白鶴嘴水廠改造工程、沌口水廠三期擴建工程、金口水廠二期擴建工程等大型保供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68萬噸/日,總日均供水能力達到430萬噸,佔中心城區供水能力的87%。
五年來,人居配套大改善,城市品位大提升
幸福是什麼?在老百姓眼中,安居樂業是答案之一。
不論是公園建設還是道路鋪設,無疑是提升群眾幸福感的有效舉措。鳳凰湖公園綠地升級海綿改造更顯青山綠水,黃家湖部分環湖綠道閉合成環,楊春湖公園、芳草公園、市政道路配套等項目綠地建設300多萬平方米,極大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保障用氣!武漢城市天然氣高壓外環、湖北武漢安山液化天然氣儲存基地擴建項目「火力全開」,極大鞏固華中地區最大的綜合性燃氣企業地位。
走科學經營城市之路,隨道路同步建設實施180餘項信息管網工程,參與武漢城市集約化信息管道的投資、建設、經營與管理。
■ 堅持黨建引領強根固魂
五年來,堅持黨建引領強根固魂,建立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各項工作治理,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培養。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統籌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發揮50個「黨建品牌」示範、引導、激勵作用。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嚴肅查辦違紀違規行為,把「兩個責任」落實在行動上,體現在工作中。積極開展企業文化建設,講好企業好故事,傳播企業好聲音,弘揚企業正能量。組織動員公司系統所有單位參加勞動和技能競賽,助力項目建設、安全生產、創新發展、人員素質提升。
■ 履行國企社會責任
2個貧困村脫貧出列
五年來,市城投集團積極履行國企社會責任,幫扶蔡甸區消泗鄉漁樵村33戶貧困戶、侏儒山街百寶村24戶貧困戶全部脫貧,2個貧困村整村脫貧出列。
今年冬天百寶村村民劉菊香再不用為住房外牆脫皮滲水發愁了,市城投集團給予幫扶資金一萬元,進行了維修。
1名領導幹部對接1戶貧困戶,市城投集團圍繞一對一精準扶貧作出精心部署,常駐扶貧村的工作人員儼然成了大管家,貧困戶有什麼需求,家中狀況都非常熟悉。貧困戶劉志臣之子劉舟舟因中考分數不夠,上不了學。駐村幹部了解情況後專門前往蔡甸區教育局相關部門溝通情況,在工作隊的幫助下使其有學可上,使助學的扶貧政策落實到位。
五年來,市城投集團為漁樵村、百寶村進行了環境整治及配套設施、低洼田稻蝦養殖基地項目改造、道路硬化等多個項目實施,兩個貧困村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5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 科學謀劃「十四五」
為建設現代化大武漢再立新功
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現代化大武漢建設藍圖,作為「城建主力軍」,市城投集團將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戰略與規劃,繼續發揚「城投精神」,當好排頭兵、實幹家,系統策劃並啟動實施一批投資達千億級的項目群,重點實現兩湖隧道、二七路至鐵機路過長江通道、江漢七橋、江漢九橋、航城大橋等項目建成投用,全面推進長江沿線高鐵、站城融合、全市集中供熱、高品質飲用水、新二環等項目建設,實現全市供水「一張網」、供氣「一個平臺」,為建設現代化大武漢再立新功!
同時,市城投集團將持續深化企業改革,升級企業管控模式,做優資產質量,提升運營能力,系統性構建企業市場化管理體制機制,實現企業經營效益翻番,力爭5年邁入中國企業500強行列。
(文章來源:長江日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