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我之前的經歷吧。
2011年的時候,我剛從國外回來,小有積蓄。那個時候開始做交易,就是做期貨和外匯。因為自己之前做生意成功過,所以對自己比較有自信,覺得交易市場來錢快,我而已一定會成功。
後來,在2011年到2012年,我曾經在一天時間內連續止損40次,從下午歐盤開盤開始交易到晚上美盤收盤帳戶虧損40%還多。我開始意識到主觀交易局限性,但已經收不住自己的賭徒心理,持續虧損。
2012年-2014年,貴金屬全部淪陷,滬銀收於跌停,油價暴跌令化工品和油脂深受重挫。我在歐元兌美元的1.4山頂上方做多歐元,沒有及時止損,從小虧損做成大虧損,最後5天時間爆倉20萬美元。從此把嚴格止損的交易規則,深入骨血。
同年,我賠上了所有的存款,賣了車子和房子,我不敢和家裡說我的近況,那個時候我已經33歲,找了半年的工作一次面試機會都沒有拿到,我感覺我的人生跌入了谷底。
2015年的時候
我回到了山東,租了一個六十平的地方,開始建立現在使用的交易系統的雛形。因為我這個人生性容易相信別人,也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那個時候結交了一位我的貴人,我工作上的夥伴,現在也是我公司的合伙人。
我開始有計劃地進行系統性的交易。每段交易的過程中,我都會大量地復盤,根據復盤結果調整交易系統的細節。大多時候每個晚上就睡4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在工作。
15年年底的時候,我的多筆外匯交易開始盈利,交易系統徹底成型,我開始建立起自己的交易團隊,也開始做一些外匯資管業務。
2016年,我開始穩定推進外匯交易,系統越來越清晰,操作更加穩定,效果也越來越明顯;同時,我的交易團隊磨合完畢,運行良好。2016年8月份開始介入國內期貨交易,將原本的交易系統做了微調後以適應期貨市場,效果良好。
2017年,外匯交易穩紮穩打,並且期貨交易資管業務正式上線。憑藉外匯交易團隊的經驗,期貨資管業務上線後運行良好,當年期貨交易帳戶取得的收益穩定在30%左右。
2018年,除了外匯和資管業務外,我也開始介入股票交易,制定出長線投資和短線投資的股票交易邏輯。同年,外匯帳戶盈利50%,期貨帳戶盈利30%,股票帳戶完成倉位布局。
以交易為生到底有多難?
我相信很多人不僅僅是想以「交易為生」,而是想擺脫現實中的困境,想脫離又苦又悶一眼望不到頭的工作,想「輕鬆地賺錢」。
想以交易為生的人,其本質目的,就是為了以最輕鬆的方式實現財務自由。
然而,無論你想通過什麼職業實現財務自由,或者改善你的財務狀況,都是不容易的。如果你覺得交易是條捷徑,那你就錯了。
交易最終成功的概率,也就是穩定盈利的概率是極低極低的。
一名交易員抬起頭來向天上看,看不到天花板,看到的只有那些交易中暴利的大神。這符合人性,但並不符合自然規律。
由於交易這個行業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行業,可能會因為你的成功讓你過得很舒服,然而越是充滿財富和機遇的行業,它的成材率、成功率越低,競爭越激烈。永遠只有少數人獲得絕大部分的蛋糕,大部分人是什麼都得不到,甚至是為那些少部分人創造財富。
總結
我之所以能成為現在的自己,也是經歷了一系列的折磨。比如交易系統的完善與磨合,長達3年的持續復盤,在一次次的失敗裡對自己心志的考驗與磨練……
其實人最難的並不是怎麼走向成功,而是在失敗裡再站起來,隨時重新開始的勇氣與堅定吧。
交易員這個職業利益分配的規律,就決定了「以交易為生」太難了。
交易和生計的關係,先考慮生計再交易,千萬不要冒然「以交易為生」,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