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乳房發育,7歲半就來月經!」
近日在市婦兒醫院內分泌門診,
張建萍主任醫師碰到了從醫幾十年來
年齡最小的一名
真性性早熟伴月經初潮的患兒。
女孩很可愛,醫者的心卻很痛:
不治,孩子的最終身高難破1米5;
治,預計身高也只能達到1米53或54,
而且治療起碼要持續兩三年,
每月開銷5000元打底,
相當於一筆房貸。
7歲半女孩來月經,爸爸腸子都悔青
這名7歲半就來月經的女孩名叫萌萌(化名),就醫時身高1米25,體重32公斤,看上去胖乎乎的很惹人愛。
爸爸告訴醫生:孩子打小就長得又胖又高,是一群同齡孩子中的「巨無霸」,他也一直自豪於女兒養得好,直到被老師叫去——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竟然來月經了!
「不可能吧,是不是弄錯了?」診室裡,這位爸爸仍不敢置信。
但檢查證實,萌萌確實是來初潮了,她被確診為中樞性性早熟,也就是真性性早熟。
「這麼小的孩子,發生中樞性性早熟伴月經初潮的,我還是頭一次碰到。」接診的市婦兒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建萍主任醫師說,「保守估計一兩年前乳房就開始發育了,但由於胖,加上家長大意,一直沒有被發現。如果那時候能來看就好了。」
張醫生解釋,女孩在來月經之前,男孩在出現遺精之前尚屬性早熟早期,每月治療要打一種針,花費在1200元左右;而之後就算性早熟晚期,每月要打兩種針,花費在5000至7000元不等,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體重增加,費用會進一步上升。
除了費用的差別,早期和晚期的治療效果也截然不同。簡單來說,治療及時,事半功倍;治療不及,事倍功半。還有一些孩子,耽誤了幾年,骨骺線提前閉合,根本沒有治療的機會。
專家一席話讓王先生自責不已。他說,自己和妻子分開了,一個男人帶著孩子,確實疏忽了一些細節,誰知道就出了這麼大的事。
據了解,孩子在家愛吃紅燒肉,家長讓她放開吃、隨便吃;在外愛吃洋快餐,平均一周兩三次洋快餐,經常拿奶茶當水喝,薯片、巧克力不離嘴……長期高脂高蛋白飲食誘發了性早熟。
還有一兩歲就出現性早熟苗頭的孩子
記者從市婦兒醫院、寧大醫學院附屬醫院、鄞州婦兒醫院等醫院的相關門診了解到,這幾年,性早熟的患兒越來越多了。
寧大附院兒科主任李志飛主任醫師介紹,性早熟可分三種:
第一種是部分性性早熟,即單純乳房發育、單純月經初潮或單純陰毛早現。門診中這類孩子最常見。通過中藥調理或改變飲食習慣,大部分孩子能把症狀壓下去。
第二種是真性也就是中樞性性早熟。這意味著孩子的發育真的啟動了。門診中這類孩子也不少,他們往往需要打針抑制性激素的過早分泌,療程多在兩年到四五年不等。
第三種是假性也就是外周性性早熟,通常是一些疾病如腫瘤引起的發育提前。臨床上這類孩子相對前兩種要少得多。
近年來,性早熟的患兒也越來越小了。在市婦兒醫院,張建萍醫生透露,自己曾碰到多名超低齡的患兒:有個兩歲女孩乳房發育,有個1歲男孩小JJ增大,兩人均被診斷為中樞性性早熟,好在發現得早,治療將發育的勢頭壓了下去。
孩子青春期之前「長勢喜人」要當心
醫學界有「高兒童,矮成人」的說法。性早熟的孩子通常都比同齡的孩子更高。
鄞州婦兒醫院兒保科主任張寧副主任醫師表示,女孩在9歲到11歲的時候,男孩在11到13歲的時候,會迎來竄長期,如果此前就表現出「長勢喜人」的情況,一年能長10釐米,比同齡的孩子高出一截,家長要警惕了。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家長一定要警惕
出現身高增長過快或其他可疑症狀後,家長要儘快帶孩子就醫,如果是部分性性早熟,在症狀改善後要堅持隨訪。如果是真性性早熟,也不要灰心,只要堅持治療加強監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孩子的生長潛能不受大的損害。
此外,性早熟會讓孩子在同齡人中顯得格格不入,導致部分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對於一些已經無望長高的孩子,他們的心理負擔會更重。對此,寧波市康寧醫院兒少科主任張文武主任醫師指出,每個人都要學著接納自己、正確評價自己,家長要克服焦慮,調整期望,將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即使孩子未來不能玉樹臨風、亭亭玉立,但還是可以發光發熱,成就事業。形象不是全部,身高不是全部,著眼並放大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才是家長最該做的事情。
預防性早熟,家長們要注意這些!
不要盲目給孩子吃保健品。蜂蜜、花粉、豆漿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油炸食品、甜食、大魚大肉不能由著孩子吃。從臨床上看,性早熟的孩子中,小胖墩特別多,挑食的特別多。
許多生活用品中都含有類似雌激素,不要讓孩子經常接觸。比如,洗滌劑、蔬果表面農藥的降解產物,塑料杯裝熱水釋放的塑化劑,都有大量類似雌激素。在孩子身上,它們就真的發揮雌激素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