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以軍、施叔青、陳玉慧:如何講述臺灣的故事?

2021-02-11 收穫

來源:澎湃網

「科幻小說寫的是未來的事,我寫過去。歷史小說通過作者的反芻,把當時的人情樣貌寫出來,也許會比歷史學家寫出來的更接近真實,讓人像活著一樣。」6月17日,剛聽完一場「科幻文學」講座的臺灣作家施叔青坐在自己的講臺上這麼說。

 

6月17日下午,臺灣作家駱以軍、施叔青、陳玉慧,香港作家陳冠中來到復旦大學與上海讀者分享了自己創作的故事。這個座談會名為「有故事的人」,是「小說引力:華文互聯平臺」在滬上連續舉辦的三場活動之一。「小說引力」由臺灣文訊雜誌社創立,致力於加強臺灣文學與全球華語文學的交流。

 

  

駱以軍:這是一個惡魔的記憶


 

「紅樓夢獎」獲得者駱以軍口述故事的風格與他的文字一向細碎綿長,在座談會上他說了個15年前自己寫家族史小說《月球姓氏》的故事,其中有一章叫《夢裡尋夢》。他說故事的名字源於日本京都的醍醐寺。那時候德川家康,關東軍、關西軍已經在對峙,「隨露珠而生,隨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往事,如夢裡尋夢」。他覺得「夢裡尋夢」寫得很漂亮就拿來用了。

 

「這篇小說是寫我太太澎湖娘家家族的一個故事。我太太的外婆過世以後,她的大舅和三舅為了爭奪遺產,大舅養小鬼到三舅夢裡去揍他。澎湖崇尚道教、巫文化。三舅每天九點睡之前,就像小孩一直哭,然後叫『他們要來打我,他們要來打我』。他醒來的時候,身上都還有被打過的淤青。每到黃昏要睡覺的時間,三舅媽的媽媽就會煮一種藥草,她也會法術,然後幫三舅抹身體,就是到夢中去的時候比較耐揍,是防禦性的術。十年時間三舅媽瘋掉了,被鎖在透天處,就是頂樓拜祖先的地方。可是鄉下在很偏僻的地方,鄰居就會亂傳,說這一家的嶽母和女婿像《紅樓夢》一樣亂倫。」

 

駱以軍說自己將這個故事寫到小說中。當時他三十出頭,原不準備發表,但當時《聯合報》有個主編給他打電話,說要做一個年輕作家的專題。駱以軍就把手中這篇唯一的稿件傳真過去,起初猶豫了一下,但轉念一想澎湖好像沒有人看《聯合報》,但果然出事了。

 

「三舅在澎湖的監獄上班,做公務員,澎湖監獄原本沒有訂《聯合報》,可是剛好那年秋天,他到桃園監獄來受訓。受訓的時候那邊剛好有他以前的同鄉看了副刊,然後跟他講『這好像是寫你的事』。我覺得一篇小說登在報紙,它是一個虛構的、曖昧的東西,可是三舅很生氣,他不能分辨小說和社會新聞的差異,他打電話給我嶽母說:『你那個女婿是狗仔,是記者,在那兒亂寫。』」

 

駱以軍那時候年紀輕,臺灣文化中舅舅地位非常高,他非常害怕。「還想是不是要切手指、下跪,像侯孝賢電影那樣。其實三舅最氣的是我寫到鄰人講他嶽母和他之間的事,他最在意這個。三舅後來變得很神經質,如果我們去過大舅家,他就不準你去他家。他是真的相信這個巫術是像火影忍者,他覺得你會變成大舅的容器,他會放那個鬼在你身上,會移動到他家。」

 

駱以軍回憶,這事鬧出軒然大波,後來三舅在外地當警察的大兒子打個電話給他老婆,講了一個多小時:「姐,我昨天晚上整晚沒睡,我把姐夫的小說看了三四十遍。」

 

他說有種奇怪的感覺,他從小學五六年級到高中,好像每天到了八九點,他爸就開始狂哭,他媽瘋了被關在三樓頂,然後他阿嬤開始煮草藥,空氣中都是藥草的味道。

 

慢慢的,親戚、鄰居都不再來,燈光好像都很黯淡。後來他就考警專到外地,不願意回澎湖去。他說好像過去的那段時光,他會想像那個無聲電影、默片,他要把它忘掉。可是他在讀我的小說過程中,他忘掉的全部都出現了。甚至有些他記得的跟姐夫寫的是不一樣的,他突然懷疑自己的記憶。

 

駱以軍稱,說故事的人很多時候是偷故事的人,「我是影子,他才是故事本身的主人,可是最後我把他的故事拿來寫成小說,他本人看了以後,竟然像影子在搖動身體、尾巴去搖動狗那種感覺。這是一個惡魔的記憶,你去偷了故事,其實故事像博爾赫斯《環形廢墟》,夢中造人,最終人不在了,只剩下他的故事。」

 

 

 

施叔青:我絕對要為女性發聲


 

臺灣著名的施家三姐妹中,老二施叔青以意識流小說《放倒的天梯》成名,後不滿女子在文學中呈現都是「茶杯風波」,要把女作家在大河小說裡缺席的位置搶回來。由此誕生了「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荊》《寂寞雲園》)「臺灣三部曲」(《行過洛津》《風前塵埃》《三世人》)。

 

施叔青是鹿港人,「它本來是臺灣的第二大都市,靠著海港起家。清代乾隆末期到嘉慶年間,臺灣的稻米、甘蔗、糖,都是集中在鹿港,然後運到對岸的泉州去,然後泉州會把木材、瓷器運到臺灣來,所以造就了鹿港的繁華。可是我們的繁華才50年光景,因為臺灣有一條大河叫濁水溪,我們每年夏天有颱風,颱風一來就夾帶很多泥沙,然後泥沙往下遊,把鹿港海邊的河床不斷填高,大船就不來了,海港失去了功能所以就沒落了。」

 

她說自己算是沒落的末代子孫,「小時候的鹿港,已經淪為一個只有幾萬人的小鎮。可是它有幾個特別的地方:因為靠海,為了擋冬天的九降風,所以城市的建築彎彎曲曲,我們有一條九曲巷,晚上怕浪費電不點燈,所以感覺蠻恐怖的。第二,有很多海難發生,大家都很迷信,廟宇陰森可怕。農曆七月中元節普渡地獄的惡鬼,一般臺灣其他地方都只有農曆七月十五號這一天,我們鹿港可以從初一普渡到三十,每一個地方都要給鬼吃。」

 

施叔青從小就在這種地方長大。白先勇很多年前曾評價她的小說有三個主題:瘋狂、死亡與性,她寫的東西鬼氣陰森。施叔青說自己從中國臺灣到美國後,敘述的語言還是充滿故鄉的味道。她用女性主義的自覺以及想像力創造出「香港三部曲」中黃德雲這樣一個人物,「全部是我杜撰的,她是13歲的女孩子,出生在東莞。她跑到神廟裡去,向住持要一點香灰給弟弟治病,結果不小心被綁票被人販子賣到香港。」

 

「那時賣到香港的女孩子有兩個出路:一是去人家家裡當幫傭,一是當妓女。我的女主角因為有姿色,所以被賣到妓女部。這三本小說寫男性社會主控下,首先是生理上男女性別的不平等。第二是寫國族、種族的不平等,因為那時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第三是階級,因為她是妓女,是最邊緣、最底層的。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有意識地不要一般男作家的主角,反而以邊緣人物為主角,站在她的立場發聲,用她的觀點、她的眼睛看世界。剛才聽了場科幻文學的講座,我們聊到劉慈欣的作品裡對於女性刻畫得不公平。站在女性的立場,我絕對要為女性發聲。」

 

 

 

陳玉慧:寫作也是源於無愛的恐懼


 

陳玉慧與文學的結緣始於舞臺劇創作,源於不快樂的童年,《海神家族》就與童年被遺棄的經歷有關。

 

「我5歲被父母丟在外婆家,我外婆只會講日語和臺語,我只會講普通話,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溝通,感覺自己被遺棄,一直到現在都是噩夢。『無父』的概念不僅是屬於我的,也是屬於臺灣的。我是一個沒有家的人,臺灣不是一個國家,是一個島。所以這樣的平行關係,對我來講,臺灣是孤獨的,因為以前被清朝割讓,後來被日本佔據,所以臺灣是像我一樣『無父』的狀態。」

 

但什麼促成了陳玉慧把童年的孤獨寫出來呢?

 

「有一天我在電影院遇到一個人,一天之內就決定結婚了,這個德國作家——就是我先生問我說:臺灣是什麼地方?結婚前,我跟他解釋,臺灣是怎麼樣、我的童年是怎麼樣。有一天他就說:『這太有趣,你為什麼不寫成一部書?』所以我就開始建構這本書。」

 

同時她的父母也來訪,「因為我的童年跟他們是有問題的,所以他們拜訪我之後,我的生活起了很大的波瀾,整個人陷入悲愁,開始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介紹,在弗洛伊德學派當中有一個『空椅』技術,就是面對空椅子講話——這個是你父親,這個是你母親。他要求我跟我父親講話,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我怎麼可能對一個空椅子講話?可是沒想到當我開始講,語調對了,一切都對了。」

 

由此陳玉慧的書開始寫了,為了向丈夫解釋自己的故鄉,向自己解釋童年,一片土壤、一個來處,曾經都是離苦的引申。

 

陳玉慧稱,她的寫作也是源於無愛的恐懼,慶幸於有天突然明白:「我的父母不愛我,是的,沒人愛過我,至少不是那種方式,但有誰愛過他們?他們本身也是成長不好無愛的孩子,他們不是不愛我,而是他們沒有能力哎。當我懂了這個之後就釋懷了。」

 

1,微信購買《收穫》及《收穫》長篇專號,可移步《收穫》微店。掃碼即可進入《收穫》微店,或從《收穫》微信公眾號(ID:harvest1957)底部導航條「收穫微店」進入。訂閱2016年《收穫》雙月刊6本+長篇專號2本共計130元,或雙月刊6本共計90元。包郵。另外有函套珍藏本、合訂本及當期《收穫》上架。2,《收穫》淘寶店:《收穫》文學雜誌社http://shop108241121.taobao.com3,郵局訂閱,全年90元,每冊15元,代碼4-7,可撥打11185郵政服務熱線查詢。4,郵購,《收穫》發行部電話021-54036905,匯款至上海巨鹿路675號《收穫》,200040,平郵免郵。

相關焦點

  • 思南讀書會 |施叔青、駱以軍發問,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如何寫作?
    時間:6月18日(周六)下午2點地點:思南文學之家(復興中路505號)嘉賓:施叔青、駱以軍、小白、李宇樑 主持:孫甘露、封德屏6月18日(周六)下午兩點,知名作家施叔青、駱以軍、小白、李宇樑等將做客思南讀書會,結合自身的創作經歷,討論網絡時代裡長篇小說的創作狀態。
  • 臺灣作家駱以軍:用柔美的辭藻講述平凡和殘酷
    60後的駱以軍患上作家的職業病,久坐就會腰椎不適。他經常在臺北街頭尋找按摩店。有一次,這位自稱「肥仔」的小說家進了一家怪異的按摩店,裡面香香的,但不是色情場所,接待人員把他領進一間房間,讓他脫掉上衣後把頭塞進躺椅的洞裡。不久,一位穿著太空短裙的美少女進來了,她熟練地在駱以軍的背上踩來踩去。駱以軍感覺很奇妙,但礙於頭被圍住,無法偷瞄美少女。
  • 臺灣小說超人駱以軍重磅回歸
    諾獎得主索爾·貝婁的小說《洪堡的禮物》,寫了美國芝加哥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滿地黃金的繁榮時期裡,物質世界如何摧殘了精神文明。當時的文人、詩人、藝術家、騙子混在一起,陷入了一種偷拐搶騙的集體瘋魔,光怪陸離的同時,又充滿了荒謬戲謔的喜劇和不可思議的創意。近一百年過去,世界起承轉合,人類擁有了上世紀不能想像的科技成果和文明景觀,但我們的精神世界,卻被物質反噬得更加荒蕪。
  • 駱以軍《匡超人》|臺灣的「廢材」們關美猴王什麼事?
    駱以軍只好像打開的圓規那樣走路,四處求醫,後來友人和駱以軍開玩笑,乾脆就寫一個「破JJ超人」的系列故事。啃噬自己的傷痛似探窺欲望的淵藪,駱以軍將這個破了一個洞的JJ,假設成宇宙已經出現邪惡意義的黑洞,將一切繁華美景全都吞噬,以此恐懼和誘惑鉤織稠密的意象和空間範疇。書名《匡超人》取自《儒林外史》其中的一個人物名。
  • 駱以軍:我是「外星人後代」
    「殉道者」駱以軍本刊記者/仇廣宇發於2020.7.27總第957期《中國新聞周刊》有著爽朗笑聲的駱以軍太擅長講故事,再平淡的人和事經由他講出故事和故事之間連續而綿密,如同一千零一夜一般的奇幻世界層層嵌套,又無法與他的真實生活分開。作家張悅然曾在一次對談中半「吐槽」半羨慕地說起她的這位朋友,說他能把開車去機場迷路這件小事演繹成一個「鬼打牆」的精彩故事,得出的結論卻是「千萬不要相信駱以軍的話」。
  • 《徵婚啟事》內地首發 陳玉慧伊能靜聊婚戀
    晚報訊 20年前,臺灣地區作家陳玉慧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 「徵婚啟事」,邂逅了107名男士和一名女士,《徵婚啟事》一書就記錄了作者與其中42名男子徵婚的過程。今年5月,這部小說由上海九久讀書人引進,首次在內地出版,陳玉慧也於昨天下午來滬,與讀者暢談當代愛情婚戀觀,伊能靜則以「書迷」的身份現身,為讀者傾情朗誦書中的精彩段落。
  • 駱以軍:寫小說的人,要吸吮人間的黑暗|文化雲客廳
    (《匡超人》獲得了2020年由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創設的紅樓夢獎決審團獎)7月22日,駱以軍帶著《匡超人》做客新京報·文化雲客廳直播間,一個小時的直播,他從關於變形的三個故事說起,聊到美猴王如何作為他精神世界的引領,以及為何用《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命名此書,讓人大笑的同時也更理解了書中那些仿佛夢境般的囈語,感受到駱以軍如何「在這本小說裡動用所有20世紀西方現代小說的感覺或技術
  • 自己的第一本書|駱以軍
    《王子》雜誌當然那年代臺灣地區(或許是臺北)小孩家中的,東方出版社的一些注音版的少年讀物(譬如《福爾摩斯全集》或《亞森羅蘋全集》),或《基督山恩仇記》《愛的教育》《湯姆流浪記》《圓桌武士》,我比較沒印象
  • 駱以軍:小說的創作高峰到底在哪裡?
    兩書皆可回溯至2010年底駱以軍開始練習打字,以及2011年在香港駐校三個月的經歷,當時他嗜讀「量子力學史」,彼時臉書仍有發文字數限制,他便在留言串輸入一段又一段查找到的數據,包括弦理論、薛丁格的貓,有一兩個月都在這些詞語中纏繞,駱以軍說,「量子力學裡充滿詩篇,根本是小說了。」
  • 駱以軍:這裡的空間有一種魔性
    連續四場直播節目,駱以軍、焦元溥、陳雪、張鐵志四位作家,用四種不同的方式,打開一座文化之城。今天微信,回顧幾場直播精華,此篇中,我們與臺灣著名作家駱以軍同行,沿著永康街,穿過溫州街來到青田街上的YABOO咖啡館。
  • 偷故事的人
    」駱以軍:偷故事的人───────────駱以軍的眼睛就像核爆,所有東西被他目光一掃就全部變成廢墟。讀駱以軍的小說,讀者容易出現如下症狀:噩夢連連、嘔吐不止、乾嚎大哭。仿佛故事一流過他的身體,便充滿猖獗的魔性。臺灣讀者稱其為「變態小說家」。
  • 麥家VS駱以軍:讓小說恢復天真,就要寫奇人
    臺灣小說家駱以軍很好奇這樣一首流行歌,是如何成為了一個充滿殘酷日常的歷史大故事的書名。作為麥家的「故鄉三部曲」之一,《人生海海》講述了外號「上校」的主人公撲朔迷離的一生。在駱以軍與麥家的對談中,他們沉潛在文學史裡聊小說的天真,說奇才怪咖與小說「造人」的原則,還有時代與命運秘密叢生的故事。
  • 《徵婚啟事》入大陸 記錄作者與107位男人的相親故事
    二十年前,臺灣作家陳玉慧以「吳小姐」的名義在臺灣《聯合報》等三家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徵婚啟事」,邂逅了一百零七名男士和一名女士,她將其中見面的四十二位男性記錄下來,成就《徵婚啟事》一書。二十年來,這本書先後多次被改編成舞臺劇和電影。
  • 駱以軍:成為赫拉巴爾式的城市人類學採集者
    節摘自《中華讀書報》(2014 年6 月18 日)記者 丁楊駱以軍
  • 駱以軍,「劫後餘生」意味著把這一切經歷傳遞下去的責任
    昨天得知駱以軍老師因《匡超人》的出版獲得今年GQ年度風尚作家,看    到這張照片想起這大半年來和駱以軍老師合作打書的點點滴滴,他喜歡發超萌的微信表情
  • 麥家VS駱以軍:當一個人愛上自己的苦難時,他是無敵的
    於是在他的新作《人生海海》中,麥家不再塑造奇人,他寫了一個常人——「上校」的人生故事。寫他的人生起落、苦樂無常。臺灣知名作家駱以軍,擅長以第一人稱為敘事角度,早年作品常採用私小說的策略。同樣是依據自身的感性經驗進行創作的駱以軍,將會和愛講「奇人奇事」的麥家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奇人與凡人之間,是否存在一條共通的「造人」原則?
  • 駱以軍:女作家之死
    駱以軍:女作家之死 2020-11-10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臺灣食堂:講述臺灣美食和人的故事
    臺灣食堂:講述臺灣美食和人的故事 一提起日本料理,馬上就聯想到生魚片和壽司,韓國則是泡菜,義大利肯定是披薩,德國就一定是豬腳和香腸了!那麼臺灣呢?1一碗牛肉麵,可以橫跨50年《臺灣食堂》記錄的食物類別從臺菜、眷村、客家、原住民、新住民美食,到小吃、海鮮、鳳梨酥等無所不包。其中一集更記錄牛肉麵是如何在短短四、五十年內,在臺灣從無到有、而今變身國民美食的過程。除了食物文化、歷史,影片也記錄了小人物以食起家、養家的故事。
  • 駱以軍 | 《西夏旅館》
    【推薦語】作家翻箱倒櫃將一幕幕荒謬乖離的末世景象以無比溫柔的筆觸結印。《西夏旅館》是臺灣中生代小說家駱以軍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作品,作者寫作期間曾三度遭受憂鬱症侵襲,最終耗時四年,傾力寫就一部關於異族人、變形者的創傷與救贖、離散與追尋的瘋癲、妖豔之書。他常從獨自一人的旅店房間驚醒,仍為時空錯置地幻覺著自己在一緩慢,有著孤寂金屬節奏,且款款搖晃的火車車廂之中而想不清楚自己是在生命的哪一段,「我這是在哪兒啊?」
  • 【現場】駱以軍:在我們的側臉開一個界面
    臺灣作家駱以軍:臺北城的一千零一夜 嘉賓:駱以軍 時間:2014年6月2日(周一)15: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