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許看過一個電影,電影中男主被子彈擊中左胸心臟位置,死神卻始終未來;只因他的心臟長在右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這種心臟、肝、脾等器官位置左右對調,猶如鏡中影像,被稱作「鏡面人」。
「鏡面人」體內器官全部左右反位,有如正常人的「鏡中像」,發生機率約百萬分之一。為該類病人手術,就像「開倒車」,是對外科醫生極大的考驗。
姚先生是湖南益陽大通湖人,患有瓣膜性心臟病合併房顫多年,近來症狀不斷加重,稍一活動便出現疲乏、胸悶、心悸、呼吸困難、間有雙下肢腫脹。
「八九歲時一次偶然就醫,醫生告訴我心臟長在右邊,後來一次檢查發現內臟也是反的。」姚先生說,幾十年來,體內器官的反位並沒有給自己的日常生活帶來太大影響,只是心臟病加重後,當地醫生說心臟在右邊手術更複雜,建議到省級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由於過年期間姚先生也不想奔波勞累,於是來到康雅。
康雅心胸血管外科主任聶政波主任醫師介紹,通過全方位診斷,發現患者為「重度二尖瓣關閉不全、三尖瓣中度反流、重度肺動脈高壓(76mmhg)、心房顫動、心包積液」,患者只有通過外科手術,進行二尖瓣置換或修復+三尖瓣成形術才能治癒其多年的心臟病。「他的心臟長在右邊,我們叫鏡面右位心,這使手術難度和風險增加了數倍。」
手術難度主要體現兩個方面:一是手術醫生要站在患者的左側,即平時手術的反位,手術思維及操作均應「反其道而行之」,有點像開倒車;二是心臟解剖結構與常人的完全相反,如二尖瓣、三尖瓣解剖結構完全反位,許多心內精細操作亦變為平時的反手,必須高度留神。手術當天,在麻醉醫生、手術護士等的配合下,醫生經過3個多小時緊張細緻的操作,成功為患者實施經胸部正中切口二尖瓣人工瓣環修復+三尖瓣成形術。
術後,姚先生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房顫)恢復正常,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症狀消失於過年前康復出院。他愛人說,這次手術很成功,很感謝醫院。仁心仁術,愛養萬物!在此,也祝願姚先生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能平安、順利,擁有最美好的未來!
據查詢,鏡面右位心並全內臟反位的心臟瓣膜手術在我市為首例。康雅心胸外科自2018年開展心臟手術來,在手術病種難度上再克新難,心外科團隊銳意進取、勇於開拓,為益陽人民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撰稿:心胸外科 蔡譽偉
編輯:徐紫瓊
審核:張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