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健康守護熱線開通一年接聽來電一萬多個 工作人員分析來電特點
高危行為後「恐艾」諮詢不斷
在地壇醫院門診大廳的南側,有一個帶有落地窗的小屋,坐在裡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醫院人來人往。這個小屋對很多愛滋病患者及志願者們來說非常熟悉和親切,不大的辦公室接待過不少焦慮不安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傾聽過他們的困擾和痛苦。而辦公桌上的一部熱線電話,把這間有限的「紅絲帶之家」延伸到了全國。
昨天是世界愛滋病日。一年前,北京「紅絲帶之家」開通了一個面向全國的守護健康援助熱線,一年中,15名工作人員先後接聽了一萬多個來電,有詢問愛滋病用藥問題的,有確診後不知所措的,也有恐艾人群一遍又一遍的來電……中午往往是來電的密集期,為此,工作人員們很少吃上一頓完整的午飯,常常一個電話就是20多分鐘。而這些也換來了來電者的信任,不少電話從「我替朋友問一下」開始,以「那個朋友就是我」結束。
去年世界愛滋病日前夕,北京「紅絲帶之家」開通了守護健康援助熱線 4000681221。現場,北京地壇醫院愛滋病診治專家趙紅心接聽、回答了首個熱線諮詢電話。
15名「紅絲帶之家」的工作人員承擔起了這條熱線的接聽工作,為愛滋病感染者、醫護人員提供愛滋病危險性行為評估諮詢、職業暴露評估諮詢、心理疏導、就診諮詢等服務,幫助公眾了解愛滋病基本知識、國家「四免一關懷」政策。從一年來的接聽情況看,午餐時分成為來電高峰、高危行為後「恐艾」諮詢不斷、最怕暴露隱私成為熱線的三大特點。
日均40個來電 中午成為來電高峰
北京「紅絲帶之家」副會長、辦公室主任王克榮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所有的來電者中,以男性居多,年輕男性更是主要人群,這也與我國目前的愛滋病感染者情況相同。
「我們不會對電話進行錄音,更不會詢問來電者的個人信息,只對他們的疑問進行解答」,王克榮說,保護隱私對於愛滋病防控工作者來說是一條基本原則。每周日到周五,早上8點到下午4點半,電話一響,「紅絲帶之家」的工作人員就會第一時間接起電話。電話量不固定,但平均下來每天的接聽量在40個左右,最多有一天60多個。
「午飯時候或者臨近午飯的時候來電比較密集,」北京「紅絲帶之家」的志願者旭東說,「經常我們這邊剛坐下來準備吃飯,電話就響了。放下筷子接電話,一個接一個,再回去吃飯的時候飯就涼了」。對這樣的情況,常年從事愛滋病志願者工作的旭東也表示理解,「他們肯定也是選擇比如旁邊沒啥人,方便的時候,上午下午都有工作或者學習安排,中午就成了來電高峰」。
恐艾者的電話很「專業」
「我的衣服和家人的衣服一起洗,會傳染給他們嗎?」王克榮曾經接到過一名感染者小心翼翼的詢問,「不會,放心。愛滋病的傳播渠道只有三個,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王克榮用平靜溫和的語氣回答電話那頭的諮詢者。這樣的疾病諮詢組成了每天來電的主要內容。有的是感染者打來,有時候是感染者的家屬打來。
除了關於愛滋病相關問題的諮詢,恐艾者的來電也讓工作人員印象深刻。「老師老師,我有個問題諮詢一下,佔用你三分鐘時間」,這句話開頭的電話,「紅絲帶之家」的成員幾乎都接到過。對方是一名恐艾者,一次高危性行為後,擔心自己會感染上愛滋病。最初打來電話是詢問如何檢測,多次抗體檢測都是陽性(沒有感染HIV)後,並沒有消除他的擔憂。「會不會過幾年才查出來感染啊?」「上次抽血,沒有看到醫生換針頭,我會不會感染?」
旭東說,恐艾者對愛滋病知識的了解不比專業人士少,但為了消除內心的疑問和恐懼,會不斷地打來電話。電話接起來就很難放下,常常一打就是二三十分鐘,「他們經常提出一個問題後,自己回答,然後又把自己繞進去,陷入到對愛滋病的恐懼中走不出來」。
最擔心隱私被暴露
剛確診的感染者往往比較謹慎,不願承認「我感染了」。王克榮接聽的電話裡,就有過這樣的故事。「您好,我替朋友諮詢一下,感染了愛滋病的話,會有哪些表現呢?去哪裡做檢測?」耐心回答完一系列問題後,王克榮提醒他:「您最好讓朋友給我們打一個,具體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直接跟他說」。這個時候,對方沉默了幾秒鐘,說「其實那個朋友就是我」。
王克榮說,「我很理解他們的這種心情,一是怕暴露隱私,第一次打來的時候,往往比較謹慎。另外就是,病恥感讓他們很難承認『我是一名感染者』或者『我可能感染了HIV』」。
日前,工作人員旭東接到一個電話,聽聲音是個年輕的小夥子:「我剛被確診感染了,可以到你們醫院治療嗎?」旭東問他是否拿到了確診報告,小夥子說:「疾控中心給我打電話了,但我不敢去取。去了會不會就被別人知道了?」
這是很多剛被確診的感染者的共同顧慮。旭東告訴他:「不用擔心,疾控中心有非常嚴格的工作規範,不會暴露你的個人信息,這麼多感染者都在治療,沒有出現洩露個人隱私的。確診報告一定要保存好,這是以後治療的重要憑證……」掛電話前,小夥子說:「你什麼時候在醫院?到時候我去找你,你帶我過去拿藥可以嗎?」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對話
希望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能「正大光明」地看病拿藥
對話人:北京「紅絲帶之家」副會長王克榮
北青報:您覺得這些年來「愛滋病」在國內有哪些變化?
王克榮:400熱線來電中多數人都知道愛滋病的三個傳播渠道等基礎知識,這個小細節也折射出全社會對於愛滋病的認識水平在提高。變化還體現在抗病毒治療水平提高、國家對於愛滋病防控的投入加大、社會對於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視減輕等等。
北青報:志願服務還有哪些難點呢?
王克榮:比如愛滋病患者住院難、手術難的問題。在北京地壇醫院、佑安醫院愛滋病患者的治療效果都很好,但他們往往還是有病恥感,到其他醫院就診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
北青報:志願服務未來是否有一些新的舉措?
王克榮:400熱線開通後,接到了很多偏遠地區的電話,這些地區在愛滋病知識普及、母嬰阻斷的推廣仍然欠缺。也是基於這樣的情況,今年「紅絲帶之家」開始到涼山等地區,培養當地的志願者隊伍,讓基層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此外,年輕的來電者也比較多,還是要繼續加大對青年、大學生群體的防艾宣傳。
北青報:明年是「紅絲帶之家」成立20周年,未來有什麼願景呢?
王克榮:希望愛滋病患者和其他病人一樣,走到醫院看病的時候,可以「正大光明」、「大大方方」地說:「我是HIV感染者」,而不必擔心有異樣的眼光。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