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健康熱線開通一年 高危行為後「恐艾」諮詢不斷

2021-01-12 中國江蘇網

愛滋病健康守護熱線開通一年接聽來電一萬多個 工作人員分析來電特點

高危行為後「恐艾」諮詢不斷

在地壇醫院門診大廳的南側,有一個帶有落地窗的小屋,坐在裡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醫院人來人往。這個小屋對很多愛滋病患者及志願者們來說非常熟悉和親切,不大的辦公室接待過不少焦慮不安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傾聽過他們的困擾和痛苦。而辦公桌上的一部熱線電話,把這間有限的「紅絲帶之家」延伸到了全國。

昨天是世界愛滋病日。一年前,北京「紅絲帶之家」開通了一個面向全國的守護健康援助熱線,一年中,15名工作人員先後接聽了一萬多個來電,有詢問愛滋病用藥問題的,有確診後不知所措的,也有恐艾人群一遍又一遍的來電……中午往往是來電的密集期,為此,工作人員們很少吃上一頓完整的午飯,常常一個電話就是20多分鐘。而這些也換來了來電者的信任,不少電話從「我替朋友問一下」開始,以「那個朋友就是我」結束。

去年世界愛滋病日前夕,北京「紅絲帶之家」開通了守護健康援助熱線 4000681221。現場,北京地壇醫院愛滋病診治專家趙紅心接聽、回答了首個熱線諮詢電話。

15名「紅絲帶之家」的工作人員承擔起了這條熱線的接聽工作,為愛滋病感染者、醫護人員提供愛滋病危險性行為評估諮詢、職業暴露評估諮詢、心理疏導、就診諮詢等服務,幫助公眾了解愛滋病基本知識、國家「四免一關懷」政策。從一年來的接聽情況看,午餐時分成為來電高峰、高危行為後「恐艾」諮詢不斷、最怕暴露隱私成為熱線的三大特點。

日均40個來電 中午成為來電高峰

北京「紅絲帶之家」副會長、辦公室主任王克榮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所有的來電者中,以男性居多,年輕男性更是主要人群,這也與我國目前的愛滋病感染者情況相同。

「我們不會對電話進行錄音,更不會詢問來電者的個人信息,只對他們的疑問進行解答」,王克榮說,保護隱私對於愛滋病防控工作者來說是一條基本原則。每周日到周五,早上8點到下午4點半,電話一響,「紅絲帶之家」的工作人員就會第一時間接起電話。電話量不固定,但平均下來每天的接聽量在40個左右,最多有一天60多個。

「午飯時候或者臨近午飯的時候來電比較密集,」北京「紅絲帶之家」的志願者旭東說,「經常我們這邊剛坐下來準備吃飯,電話就響了。放下筷子接電話,一個接一個,再回去吃飯的時候飯就涼了」。對這樣的情況,常年從事愛滋病志願者工作的旭東也表示理解,「他們肯定也是選擇比如旁邊沒啥人,方便的時候,上午下午都有工作或者學習安排,中午就成了來電高峰」。

恐艾者的電話很「專業」

「我的衣服和家人的衣服一起洗,會傳染給他們嗎?」王克榮曾經接到過一名感染者小心翼翼的詢問,「不會,放心。愛滋病的傳播渠道只有三個,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王克榮用平靜溫和的語氣回答電話那頭的諮詢者。這樣的疾病諮詢組成了每天來電的主要內容。有的是感染者打來,有時候是感染者的家屬打來。

除了關於愛滋病相關問題的諮詢,恐艾者的來電也讓工作人員印象深刻。「老師老師,我有個問題諮詢一下,佔用你三分鐘時間」,這句話開頭的電話,「紅絲帶之家」的成員幾乎都接到過。對方是一名恐艾者,一次高危性行為後,擔心自己會感染上愛滋病。最初打來電話是詢問如何檢測,多次抗體檢測都是陽性(沒有感染HIV)後,並沒有消除他的擔憂。「會不會過幾年才查出來感染啊?」「上次抽血,沒有看到醫生換針頭,我會不會感染?」

旭東說,恐艾者對愛滋病知識的了解不比專業人士少,但為了消除內心的疑問和恐懼,會不斷地打來電話。電話接起來就很難放下,常常一打就是二三十分鐘,「他們經常提出一個問題後,自己回答,然後又把自己繞進去,陷入到對愛滋病的恐懼中走不出來」。

最擔心隱私被暴露

剛確診的感染者往往比較謹慎,不願承認「我感染了」。王克榮接聽的電話裡,就有過這樣的故事。「您好,我替朋友諮詢一下,感染了愛滋病的話,會有哪些表現呢?去哪裡做檢測?」耐心回答完一系列問題後,王克榮提醒他:「您最好讓朋友給我們打一個,具體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直接跟他說」。這個時候,對方沉默了幾秒鐘,說「其實那個朋友就是我」。

王克榮說,「我很理解他們的這種心情,一是怕暴露隱私,第一次打來的時候,往往比較謹慎。另外就是,病恥感讓他們很難承認『我是一名感染者』或者『我可能感染了HIV』」。

日前,工作人員旭東接到一個電話,聽聲音是個年輕的小夥子:「我剛被確診感染了,可以到你們醫院治療嗎?」旭東問他是否拿到了確診報告,小夥子說:「疾控中心給我打電話了,但我不敢去取。去了會不會就被別人知道了?」

這是很多剛被確診的感染者的共同顧慮。旭東告訴他:「不用擔心,疾控中心有非常嚴格的工作規範,不會暴露你的個人信息,這麼多感染者都在治療,沒有出現洩露個人隱私的。確診報告一定要保存好,這是以後治療的重要憑證……」掛電話前,小夥子說:「你什麼時候在醫院?到時候我去找你,你帶我過去拿藥可以嗎?」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對話

希望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能「正大光明」地看病拿藥

對話人:北京「紅絲帶之家」副會長王克榮

北青報:您覺得這些年來「愛滋病」在國內有哪些變化?

王克榮:400熱線來電中多數人都知道愛滋病的三個傳播渠道等基礎知識,這個小細節也折射出全社會對於愛滋病的認識水平在提高。變化還體現在抗病毒治療水平提高、國家對於愛滋病防控的投入加大、社會對於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視減輕等等。

北青報:志願服務還有哪些難點呢?

王克榮:比如愛滋病患者住院難、手術難的問題。在北京地壇醫院、佑安醫院愛滋病患者的治療效果都很好,但他們往往還是有病恥感,到其他醫院就診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

北青報:志願服務未來是否有一些新的舉措?

王克榮:400熱線開通後,接到了很多偏遠地區的電話,這些地區在愛滋病知識普及、母嬰阻斷的推廣仍然欠缺。也是基於這樣的情況,今年「紅絲帶之家」開始到涼山等地區,培養當地的志願者隊伍,讓基層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此外,年輕的來電者也比較多,還是要繼續加大對青年、大學生群體的防艾宣傳。

北青報:明年是「紅絲帶之家」成立20周年,未來有什麼願景呢?

王克榮:希望愛滋病患者和其他病人一樣,走到醫院看病的時候,可以「正大光明」、「大大方方」地說:「我是HIV感染者」,而不必擔心有異樣的眼光。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相關焦點

  • 恐艾的九大錯誤必看 愛滋病症狀都是嚇出來的
    同樣一年一度的愚人節也在這周,西方愚人節的宗旨是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捉弄下對方產生歡樂。然而作為愛滋病恐懼症的恐友們,卻長期被網絡上的錯誤的知識和方法誤導愚弄,產生很多偏執的思維,很多並沒有強迫意識的人就是在恐艾過程中不斷被暗示和誘發,最終成為強迫症患者。另外,錯誤的結論觀點也讓很多小白恐友失去了最佳脫恐幹預階段,最終變成了一名頑固不化的老恐友,反覆在網上研究愛滋病症狀,愛滋病窗口期等等。
  • 愛滋病百科!恐艾症患者,這些理由讓你不再恐艾
    網絡普及率的不斷提升,大大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手機網絡的興起,更是讓「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變成了現實。 恐艾症除了對愛滋病具有強烈恐懼之外,往往還會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心病等多種行為或心理異常。
  • 不要因「恐艾」而拒絕性
    指高危人群對自己身體不適時,就認為是感染了愛滋病病毒,而出現的強烈恐懼、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近段時間,一種被稱為「陰性愛滋病」的「沉默瘟疫」席捲了網絡與各大媒體,造成很多曾經有過高危性行為的人們提心弔膽,懷疑自己是否被愛滋病所感染。
  • 比HIV更可怕的是「恐艾」!
    如果最終HIV測試結果是陰性,排除了HIV感染,他們的恐艾情緒也隨之解除,劫後餘生,恢復到正常生活,這種恐艾表現是正常的。 然而有兩種的人的恐艾表現卻是不正常。 1.一種人是本身並沒有發生過高危行為,卻產生了一種非測不可的心態。
  • 兩周四代愛滋病檢測完全排除?沒有高危行為談什麼愛滋病窗口期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宣傳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最近隨著愛滋病宣傳日的日益臨近,網絡上將會出現很多與愛滋病相關的信息和故事,希望各位遭受網絡之苦的愛滋病恐懼症恐友們,最近減少搜索性病愛滋病相關信息的搜索頻次,儘可能少使用手機。
  • 擔心染病 兩三萬島城人「恐艾」中度日
    本報記者 楊寧 攝影報導  記者 孟豔 崇真  記者採訪發現,「恐艾族」在島城數量正急劇增加,據青島市疾控中心統計,一年來有五六萬人諮詢愛滋病問題,其中「恐艾族」佔到一半,也就是大約有兩三萬人。這些人多是異性間或者同性間發生過無保護的性行為之後,便出現了一些與愛滋病相似的症狀,在恐慌甚至極度恐慌中度日如年。
  • 消除愛滋病恐懼症最好的辦法,就是微笑面對恐艾,加油奧利給!
    不少恐友會在一對一電話諮詢時問我,親愛的陳曉宇醫生,我現在全身都是症狀,多久才能脫恐,這種感覺太難受了。陳醫生非常能夠理解大家的感受。恐艾每一天都度日如年,明明用愛滋病試紙已經檢測了多次了,但還是無法擺脫感染愛滋病的疑心和恐懼。
  • 心理學:高危性行為後怕得愛滋病,是什麼讓你不安、恐艾
    前兩天看新聞的時候,偶然間刷到「世界上出現第二例愛滋病痊癒」的新聞,那時候還在想,最近也沒搜相關新聞呀,為什麼會推送這個,接著轉念一想就明白了,這個是涉及健康,又是重大新聞所以才大面積推送。不得不感嘆現在媒體平臺背後的算法還是挺神奇的。但是呢,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比較神奇的東西,比如在看了這個新聞之後,很快就遇到一位「恐艾」的朋友。
  • 關注恐艾症 | 人們對愛滋病的恐懼,可以大過疾病本身
    這是ID化名為「j***r」的京東用戶在購買某HIV試紙(即愛滋病檢測試紙條)後留下的評價,言語中帶著擔驚受怕和如釋重負這兩種滋味。這種評價通常會吸引其他人羨慕的眼光,因為在他的身後,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恐艾/脫恐這條邊界上徘徊,並自我折磨。醫學/心理學將這一問題稱之為愛滋病恐懼症(AIDS phobia),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恐艾症」。
  • 恐艾強迫症如何自愈 遠離網絡不關注症狀 認識愛滋病側重心理疏導
    愛滋病恐懼症,特別是恐艾強迫症狀態,在很多不了解愛滋病恐懼症的人眼裡看來,覺得和愛滋病本身來比,這又算什麼,不就是一種恐慌嗎,但是在本身做愛滋病防治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來看,這是一個比愛滋病毒攜帶者和愛滋病人更難以關懷到位的一個群體。
  • 沒有愛滋病高危防範意識的人
    醫生告訴他,愛滋病是由於身體感染了愛滋病病毒,導致身體的免疫系統崩潰,從而引起各種機會感染喝腫瘤的發生,得愛滋病後,腸道的免疫力也會明顯下降,此時有害的細菌大量生長,就會出現急性腸炎的表現,患者會出現腹瀉,發熱的表現。
  • 恐艾症狀不是愛滋徵兆 森田療法對愛滋病恐懼症快速脫恐的意義
    愛滋病恐懼症患者幾乎在前期,都把自己的希望交給了愛滋病檢測。其實,愛滋病脫恐有還幾個客觀因素存在,一個是刺激程度,二個是認知程度,三個是行為及逃避抉擇,俗稱的轉移注意力,最後第四個是絕對安全信號和相對安全信號的樹立和交互。
  • 恐艾焦慮症強迫症如何自愈 別把植物神經紊亂當作愛滋病初期症狀
    不知道怎麼脫恐而彷徨無助在傳統對於焦慮症的界定中,一般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前者可以稱之為應激刺激反應,比如說咱們的愛滋病恐懼症恐友,本來不恐艾,結果在網上偶然看到一篇關於愛滋病的文章,偶然看到文章中說出軌一次就感染愛滋病,聯想到自己曾經有過商業行為出軌,就繼續去搜索了一些愛滋病信息,結果就被網絡上各種信息嚇得心煩不安
  • 愛滋病高危行為後,如何使用阻斷藥?教你3招自救
    愛滋病是比較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一般進行了高危性行為,患上愛滋病的概率會明顯增高。而在愛滋病病毒入侵身體的時候,會經歷潛伏期。平均的潛伏期時間在八到九年左右,而在潛伏期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正常生活。如果是剛剛進行了高危性行為,最好在兩個小時之內使用藥物。距離高危行為時間越長,可能藥物發揮的效果會越不明顯,這樣可能就達不到阻斷的效果。因此,懷疑自己感染了愛滋病病毒,需要馬上服用阻斷藥物,這樣才能抑制病毒入侵。否則感染了愛滋病,有可能會導致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 最靠譜的脫恐資料 是陳曉宇醫生親口告訴你不會感染愛滋病
    最靠譜的脫恐資料是什麼,就是陳曉宇醫生花了幾十分鐘時間聽了親愛的你談了你因為什麼原因恐艾,具體是什麼情況後,親口告訴你不會被感染愛滋病。很多人總覺得到處看文章,看完絕對不恐艾,事實上在網絡上看文章,看到的都是對症狀的描述,什麼恐艾最嚴重的症狀,恐艾到崩潰不敢去檢查,嚴重恐艾的身體變化,一步一步把自己引導到了症狀關注這一塊,檢測多少次都不相信,也難怪很多醫生說恐艾的都是神經錯亂。陳醫生想說,恐艾症狀都是嚇出來的,恐艾的人有幾個是真病呢。找陳老師面詢過或者電話諮詢過的恐友,沒有一個最終被感染了愛滋病。
  • 恐艾幹預中心郭海燕被選為西部精神醫學協會心理諮詢師專委會委員
    郭海燕醫生(左三)同行業大咖在一起協會成立十多年來,已經擁有22個專業委員會,今天隨著人們對健康理念的不斷重視,心理諮詢合心理治療的不斷發展,成立了第23個專委會即心理諮詢師專委會。旨在更多地促進心理諮詢行業發展,滿足社會的需要,加強「大醫學、大健康」為理念,多學科共同交流、融合,共同踐行心身醫學發展。
  • 跟愛滋病感染者發生高危行為,中標的機率有多大?
    但是作為一個從事愛滋病防治工作的醫生,我卻不贊成把這個機率告訴你,因為這很可能把你誤導,把你帶偏,讓你僥倖的認為反正機率不大,從而認為濫交感染愛滋病的機率不大。在日常工作中也經常碰到這樣的諮詢者:醫生,我昨天跟人發生了高危性行為,然後我今天感覺渾身不舒服,我自己上網查了一下,跟網上說的愛滋病病人的「症狀」很像,甚至一模一樣,我是不是得愛滋病了,我該怎麼辦啊?
  • 愛滋病恐懼症狀是愛滋病感染徵兆嗎
    最近有不少朋友因為一些高危行為或者邊緣行為,擔心性病,後來在網上搜索性病的時候又看到愛滋病三個字,看到一些可怕的圖片和故事,最終開始走向漫漫恐艾路。當找到陳醫生的時候,很多都已經恐得很嚴重了,普通的一個回答已經對他們沒有任何幫助。
  • 高危行為後感覺咽痛,是不是感染了HIV?「愛滋病咽痛」啥表現?
    兩天後,小林開始覺得咽痛,上網一搜,去貼吧一看,再也無法淡定了。小林認為自己可能感染了愛滋病,因為他有「愛滋病咽痛」,從此和咽喉部較上勁了。「愛滋病咽痛」這個詞,和其他的搭上愛滋病這輛「車」的症狀一樣,其實是個偽詞、偽醫學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