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HIV更可怕的是「恐艾」!

2020-12-20 騰訊網

假如問你:

如果你發生了高危行為,會恐艾嗎?

我相信大多數人會說,

「會」!

這是一種正常的表現。

畢竟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根治HIV的方法,

人們對它有一定恐懼是正常的。

就比如某淘寶HIV血液試紙評論區,充斥恐艾情緒,評論區也成了大型懺悔現場。

這些人的恐艾情緒好理解,因為曾經有過高危行為,所以十分擔心感染HIV,會感到十分的緊張和害怕。如果最終HIV測試結果是陰性,排除了HIV感染,他們的恐艾情緒也隨之解除,劫後餘生,恢復到正常生活,這種恐艾表現是正常的。

然而有兩種的人的恐艾表現卻是不正常。

1.一種人是本身並沒有發生過高危行為,卻產生了一種非測不可的心態。只是看到了一些愛滋病的科普就往自己的身體狀況上聯想,或是聽說認識的人裡有人患病,頓時產生了恐慌。

2.另外一種人是在一次高危性行為後,總懷疑自己感染了HIV,經多次愛滋病病毒檢測均為陰性,可仍然懷疑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毒。

曾經就有一名女性恐艾者,因一次高危性行為後擔心染病,反覆去多家醫療機構檢查。兩年的時間,前前後後加一起做了20次的檢查。但她還是堅信自己染病,認為所患的就是一種新型的愛滋病病毒,目前醫學能力還不足以將其檢測出。

以上這兩類人群就不是簡單的恐艾情緒那麼簡單了,他們可能患上的是另一種病,與愛滋病有關的神經症——愛滋病恐懼症。

恐艾症最早於20世紀80年代由國外報導,它是一種特定的混合性神經症,全稱是愛滋病恐懼症,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綜合恐懼症,是一種對愛滋病的強烈恐懼,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

目前廣泛認為的恐艾症是指患者反覆接受血清檢測,結果呈陰性,而患者一直堅信自己有愛滋病的相關症狀。

根據患者臨床表現,恐艾症大致可以分為5型:

(1)焦慮型:患者主要以情緒焦慮為主,主要表現為感到恐慌;

(2)強迫型:包括思維和行為強迫兩種,主要表現為反覆檢查軀體上的可疑體徵;

(3)恐懼型主要表現為害怕與愛滋病患者接觸;

(4)疑病型:主要表現為即使多次血清檢測結果為陰性,仍然十分堅信自己患上了愛滋病;

(5)抑鬱型: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現象。

恐艾症的原因分析

1.存在高危行為。

在我國高危性行為是愛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且早期愛滋病患者主要以男性同性戀者為主。國外臨床工作者指出,愛滋病恐懼症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性病恐懼症,特別是梅毒恐懼症。

隨著我國愛滋病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各大媒體對愛滋病宣傳力度的加深加大,越來越多的人在有過高危行為(如共用針具、不安全性行為、不安全拔牙、多個性伴侶等)之後,懷疑自己感染了愛滋病。

多數患者發生高危性行為後整日鬱鬱寡歡,身體上稍有不適就與愛滋病的症狀聯繫起來,同時由於這種行為的罪惡感,內心充滿矛盾,更加加深了他們的恐懼感。

有關數據顯示,愛滋病感染者和未知感染者人數是1:4~1:5,即確定1個感染者後,一般有4~5個已經感染但本人不知道的感染者。

Kaufman等的研究也指出,在我國的男同性戀人群中,大約有80%已經結婚,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在性行為時會使用安全套等保護措施。

有調查研究顯示,大部分愛滋病自願諮詢檢測求詢者知道「正確使用安全套可有效減少愛滋病的傳播」,但其中近50%的人群不使用安全套,即求詢者的知、信、行不統一,大大增加了感染愛滋病的概率,這意味著相當數量的人群在日後可能發展成為「恐艾症」患者。

2.缺乏愛滋病相關知識

由於愛滋病相關知識宣傳的不到位,恐艾症患者一般都知道目前尚無特別有效的治癒愛滋病的方法,但對愛滋病多有不正確的認識。調查表明,僅10%的人理解什麼是愛滋病和了解愛滋病毒是傳播途徑及過程;有超過50%以上的人認為共用生活用品可導致傳染,甚至有7O%以上的人害怕與愛滋病患者接觸。超過半數的恐艾者認為疲乏、體質量下降、睡眠質量差、皮疹、淋巴結腫大等自主神經症狀是愛滋病的特異性症狀。

恐艾症患者在有過高危性行為之後,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而當其身體因過度恐懼出現疲乏、體質量下降等症狀時,就會錯誤地認定自己感染上了愛滋病。

大部分恐艾症患者都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可通過網絡、專業書籍及專家諮詢等各種渠道獲得愛滋病的相關知識,對愛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常常一知半解,同時由於通過網絡獲得的知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嚴重加深了他們對愛滋病的恐懼感。

3.心理因素影響。

有報導稱心理承受力較差、敏感多疑、脆弱者更容易患上恐艾症,他們一旦發現自己有過高危行為之後就會不斷的做相關的抗體檢測,且即使檢查結果呈陰性,也仍然相信自己可能感染上了愛滋病。

有研究報告顯示,149例愛滋病諮詢者中71.4%的諮詢者存在焦慮、抑鬱、失眠,懷疑,恐懼等不良心理反應,其中焦慮最為多見。

Vuorio等的研究中,8例恐艾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或堅信自己已患上愛滋病,甚至有3例患者出現自殺行為。

Kausch的研究也表明,罹患或存在潛在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由於其強烈的自我嫌惡或羞恥感,患者更加可能有錯誤的認識,堅信自己已感染愛滋病,導致患者出現高度恐艾症。

恐艾症,越恐越嚴重!

很多「恐艾症」者無法擺脫恐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會反覆生病。比如感冒、低燒、腹瀉、起疹子……這類人群長時間處於焦慮的狀態,機體的免疫力會下降,很易誘發疾病,而一旦出現這些表現,「恐艾」者就會加深疑慮,更加焦慮,致使疾病反反覆覆,處於惡性循環的狀態。

曉曉,女性,在發生高危行為後就出現了恐艾表現。儘管在第四、六、七周進行檢查都顯示愛滋抗體為陰性,卻依然臆斷自己受到了感染。

她說:我第一二周感覺全身無力,頭暈;第三周又出現淋巴痛,口腔潰瘍;第四周剛剛有點緩和,第五六周又開始感覺肌肉酸痛,偶爾出現肌肉跳痛,現在到了第七周,變成背痛感覺呼吸困難……這不是愛滋病的表現,那又是什麼……

越恐越嚴重。

如何遠離「恐艾症」?

1.消除對HIV的誤解,別談艾色變。

HIV自從雞尾酒療法被發明,愛滋病已經成為一個慢性病,不僅堅持治療可以活到理論壽命,而且並不會影響生活質量,我們再也不需要像上世紀80年代一樣認為:HIV陽性=等死。

2.相信科學檢測。

在窗口期以後做了HIV抗體或核酸檢測為陰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去別的醫院一次又一次的檢查,也不要對科學的檢查結果猜疑,不要產生恐懼心理,相信科學的檢測結果。

3.不要相信症狀。

一些與愛滋病相似的自身症狀不一定是感染了愛滋病,臨床上感染愛滋病的出現急性症狀患者為少數,不要胡亂猜疑。

4.嘗試轉移注意力

巨大的心理衝擊使患者的心理一時難以承受,轉移注意力並不是逃避,而是給患者心理一個緩衝,雖然轉移了注意力,但是潛意識卻在積極的應對處理,擺脫恐艾症。

5.尋找專業的幫助。

如果恐懼非常嚴重,已經不能正常工作生活,甚至有自殺傾向,請尋求心理諮詢師或者精神科醫師的幫助,心理諮詢師在恐艾應激階段進行相應的心理危機幹預,必要時服用相關藥物治療。

要想從根本上預防和遠離愛滋病,人們最應潔身自愛,不嘗試危險行為,不抱僥倖心理,對自己、家人以及整個社會都要負起責任。

參考資料:

[1] 阮葉[1],王紅紅[1],熊楊[1].愛滋病恐懼症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解放軍護理雜誌,2014(11):39-41.

[2] 李明穎,畢穎,湯超,等.I49例愛滋病自願諮詢檢測求詢者知信行情況分析[J].中國愛滋病性病,2011,17(2):16O-162

[3] 李學雲,劉瑩,牛姬飛等.愛滋病恐懼症患者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 《 中國熱帶醫學 》,2013

[4] Vuorio KA,Agrel/iE,Lehtinen V.Eight case of patients with unfounded fear of AIDS[J].Int J PsychiatryMed,1990,20(4):405—4l1.

[5] Kauf man J, Jing J . China and AIDS—the time to actisnow [J].Science,2002, 296(5577):2339-234

[6] Kaus cho, Irrational fear of AIDS associated with suicide behavior [ J ]J Ps ychiatryPracet, 2004,10( 4 ):266 — 271

相關焦點

  • 恐艾自述│恐懼就是這麼沒完沒了
    恐艾,需要你的關注。文字:大二的藍孩子圖片:網絡我是曉南4月5日那篇同性戀自述文的作者,不過今天想講的是另外一個故事。今天是12月1日,大家可能都知道世界愛滋病日,可能都知道hiv常識,都知道不能歧視愛滋病感染者而要給他們關愛。
  • 了解HIV知識,看完不再恐艾
    看完不再恐艾之HIV簡介:HIV離我們很近且又很遠,因為不了解所以才恐艾,希望這些知識看完不再恐艾。什麼是HIV?YiXue名詞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簡稱即是HIV。
  • 恐艾症患者,這些理由讓你不再恐艾
    恐艾真的很痛苦,但是沒有誰想讓自己一直這麼痛苦下去吧? 想要徹底擺脫恐艾症的困擾,就需要你找到恐艾的根本原因。 總結起來,目前恐艾症患者大體有三類,大家可以自己對照一下: 第一種,就是和不熟悉的人發生了性行為,事後翻閱相關愛滋病的知識,被嚇到了。
  • 不要因「恐艾」而拒絕性
    圖/東方IC文/郭靜 通訊員/韓雪媚 郝黎 謝智菲名詞解釋:恐艾綜合症?恐艾綜合症:又稱為愛滋病恐懼徵(簡稱「恐艾症」)。衛生部的澄清,並沒有打消「恐艾族」的疑慮,這類人群始終是「將信將疑,惶惶不可終日」地生活著,讓一些原本正常的人也加入到了「恐艾族」行列中。「恐艾」是病嗎?需要治療嗎?應如何克服「恐艾」心理?專家表示,「恐艾症」需要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治療。
  • 恐艾的九大錯誤必看 愛滋病症狀都是嚇出來的
    恐艾幹預經驗是用上萬成功案例累積而成如下老師就簡單羅列恐艾的九大錯誤,希望能夠糾正恐友的一些認知。心理被網絡信息這麼一刺激以後,更多類似愛滋的症狀就開始出現了,這就是典型的恐艾症狀都是嚇出來的。第二,行為是判斷是否存在愛滋病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而不是刨除了行為,每天在網絡上為愛滋病窗口期和愛滋病檢測準確率爭得面紅耳赤。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寫了很多篇關於最新愛滋病窗口期的定義,這個基本集中了整個國內的主流說法和言論。
  • 關注恐艾症 | 人們對愛滋病的恐懼,可以大過疾病本身
    恐艾者並非一個小數目。在百度貼吧,有接近10萬人關注了「恐艾吧」,超過1300萬篇帖子分享著每個人與愛滋病有關的經歷、感受和見解。如果說缺乏科學依據的懷疑折騰的是自己和周圍的人,那麼那些經歷高危行為(即容易引起愛滋病病毒感染的行為)後選擇的自檢,無疑帶有更溫情的味道——一個用戶這樣寫道:「......經過內心的掙扎,還是決定測測,有像我一樣的,一定別猶豫,生命只有一次,珍愛自己,好好回歸家庭。」總體來看,「家人」、「家庭」、「老婆」、「父母」等關鍵詞都會在評價中頻繁出現。
  • 對治恐艾心理的四個方法
    一直以來,和王醫生諮詢問題最多的還是恐艾的人。他們有的甚至沒有實質性的危險行為,但就是擔心不已。有的雖然發生過危險行為,窗口期後抗體檢測也是陰性的,但就是覺得感染了。所以,我覺得特別有必要和大家探討一下,恐艾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 消除愛滋病恐懼症最好的辦法,就是微笑面對恐艾,加油奧利給!
    現在的恐艾,它也並不是一件壞事,雖然它讓您恐懼、不安、焦慮、強迫、抑鬱,甚至有些恐友還想過結束生命,陳醫生希望您不要幹傻事。如同網絡流行語奧利給一樣,我們遇到什麼困難,不要怕,微笑著面對它,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加油,奧利給!
  • 心理學:高危性行為後怕得愛滋病,是什麼讓你不安、恐艾
    但是呢,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比較神奇的東西,比如在看了這個新聞之後,很快就遇到一位「恐艾」的朋友。還真說不好是現實因為我看了新聞才推送這個,還是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力量。當然了,這只是個玩笑話,畢竟遇到的恐艾的朋友不少了,也並不是看一次新聞就有一個。
  • 擔心染病 兩三萬島城人「恐艾」中度日
    本報記者 楊寧 攝影報導  記者 孟豔 崇真  記者採訪發現,「恐艾族」在島城數量正急劇增加,據青島市疾控中心統計,一年來有五六萬人諮詢愛滋病問題,其中「恐艾族」佔到一半,也就是大約有兩三萬人。這些人多是異性間或者同性間發生過無保護的性行為之後,便出現了一些與愛滋病相似的症狀,在恐慌甚至極度恐慌中度日如年。
  • 恐艾焦慮症強迫症如何自愈 別把植物神經紊亂當作愛滋病初期症狀
    部分恐艾症人群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將愛滋病檢測作為愛滋病恐懼症癒合的主要方法,作為國內唯一恐艾症幹預研究的實體機構,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根據十多年的經驗進行總結,認為心理刺激產生的障礙主要還是由恐艾心理幹預方法來進行完成,愛滋病檢測相關形成的相對安全信號可以在短時間讓人有放鬆的愉悅感,可作為一定的輔助方式。
  • 恐艾症狀不是愛滋徵兆 森田療法對愛滋病恐懼症快速脫恐的意義
    在愛滋病恐懼症患者的幹預過程中,森田療法常常被使用,很多脫恐成功的恐艾症恐友對這個方法也是十分推薦。從成功脫恐案例的統計上來看,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相當的幹預過程之中,都會涉及到以森田療法為主的整合式心理方法,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成果。歡迎眾多對森田療法感興趣的志願者、恐友和朋友在工作學習生活以及自助脫恐過程中都能有一些自己對森田療法的領域,助人助己。
  • 和愛滋患者接吻不會感染HIV,除非達到這個要求!
    愛滋病的確可怕,但談「艾」色變也是一種病,很多人對愛滋病過於恐懼:一次輸血、一次不太安全的鼓掌行動、與愛滋病人接觸等行為,都會感覺渾身不舒服。以下是來自網友的恐艾自述,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去網吧,怕座位底下有針頭感染我;去獻血怕醫生給我用不乾淨的針頭。
  • 恐艾,這一輩子的痛
    「恐艾」就是那時候開始如影隨形,我真是被嚇唬著長大的,而且自己還是個同性戀,對愛滋病就更敏感了。 哪怕現在對愛滋病了解很多,但那時候留下的陰影到現在都沒辦法根除。只要面基或約炮,第一件事就是想著對方是不是感染者,已經被這種偏執的想法覆蓋掉一切快樂的可能。就像「原罪」一樣,我想當然把所有男同性戀都想成潛在的感染者。
  • 恐艾強迫症如何自愈 遠離網絡不關注症狀 認識愛滋病側重心理疏導
    愛滋病恐懼症,特別是恐艾強迫症狀態,在很多不了解愛滋病恐懼症的人眼裡看來,覺得和愛滋病本身來比,這又算什麼,不就是一種恐慌嗎,但是在本身做愛滋病防治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來看,這是一個比愛滋病毒攜帶者和愛滋病人更難以關懷到位的一個群體。
  • 愛滋病健康熱線開通一年 高危行為後「恐艾」諮詢不斷
    愛滋病健康守護熱線開通一年接聽來電一萬多個 工作人員分析來電特點高危行為後「恐艾」諮詢不斷在地壇醫院門診大廳的南側,有一個帶有落地窗的小屋,坐在裡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醫院人來人往。這個小屋對很多愛滋病患者及志願者們來說非常熟悉和親切,不大的辦公室接待過不少焦慮不安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傾聽過他們的困擾和痛苦。
  • 恐艾幹預中心郭海燕被選為西部精神醫學協會心理諮詢師專委會委員
    2021年1月9日,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理事郭海燕醫生應邀參加四川省西部精神醫學協會心理諮詢師專委會成立大會,並被推舉為專委會委員。四川省西部精神醫學協會成立於2008年,在西部地區甚至全國的身心醫學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 HIV試紙下的16萬評論裡, 我看到了一場關乎生死的「買家秀」
    比起梅毒,尖銳溼疣,B肝,C肝等傳染病,他們更擔心自己會不會得愛滋。而這樣的擔心就像是被打開後的潘多拉魔盒一樣,恐懼如細胞分裂般成幾何倍的增長,最終徹底壓垮他們的精神,讓他們成為空有軀殼的行屍走肉,惶惶不得終日。
  • 都安全醫療重磅發布幹血斑HIV抗原抗體居家檢測技術
    一旦感染HIV(愛滋病病毒),人體免疫系統將受到破壞,引發多種臨床症狀,可怕的是目前HIV治療沒有疫苗和特效藥,這也導致許多人深陷恐艾心理。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數據,全球範圍內HIV攜帶者和愛滋病患者人數從2013年末的3430萬人增至2018年末的3790萬人,數量仍逐年增長。國家衛健委指出,中國每年大約新增8萬例愛滋病,其中高達3000例是青年學生,男同性戀群體居多。
  • 淘寶HIV試紙下的16萬評論裡,我看到了一場關乎生死的「買家秀」
    比起梅毒,尖銳溼疣,B肝,C肝等傳染病,他們更擔心自己會不會得愛滋。而這樣的擔心就像是被打開後的潘多拉魔盒一樣,恐懼如細胞分裂般成幾何倍的增長,最終徹底壓垮他們的精神,讓他們成為空有軀殼的行屍走肉,惶惶不得終日。醫學上將這類人群稱為恐艾症患者,而恐艾症的醫學定義為:一種對愛滋病的強烈恐懼,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